《高速铁路轨道施工与维护》课程标准(高职).docx
-
资源ID:86481174
资源大小:19.4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速铁路轨道施工与维护》课程标准(高职).docx
高速铁路轨道施工与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 .课程性质高速铁路轨道施工与维护是高职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针对铁道运输企业的 高铁综合维修工、铁路线路工等关键岗位,经过对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调研和 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的为适应高铁轨道设备巡视检查、检测监测、养护维修及故 障应急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2 .课程任务高速铁路轨道施工与维护课程通过与高铁轨道施工与维护相关的实际工程学 习,增强学生对专业岗位核心综合技能知识运用的认识,让他们熟练掌握高速铁路 直线轨道、曲线轨道构造,熟悉无缝线路、道岔施工与维护,以及高速铁路无祚轨 道常见病害及养护维修,从而满足企业对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3 .课程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高铁轨道施工与维护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以及完成高 铁综合维修工、铁路线路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方法能力和职业技能,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胜任高铁综合维修工、铁路线路工 岗位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学目标4 .知识目标(1)掌握直线轨道构造及轨道几何形位;(2)掌握国家铁路局颁发的标准、规章、规那么、规范及图表符号;(3)掌握曲线轨道主要技术标准及缩短轨配置;(4)掌握普通无缝线路和跨区间无缝线路的基本原理及结构、无缝线路施工 与养护维修;(5)掌握单开道岔的构造、检查及提速,高速道岔的技术特点和特种道岔;(6)掌握轨道电路的日常和集中检修,以及常见故障排查方法;(7)掌握无祚轨道的分类及我国无昨轨道的结构构造与施工工艺、无昨轨道 维修。2,能力目标(1)知道直线轨道构造及轨道几何形位;(2)能初步掌握国家铁路局颁发的标准、规章、规那么、规范及图表符号;(3)知道曲线轨道主要技术标准及缩短轨的配置要求;(4)懂得无缝线路和跨区间无缝线路的基本原理及结构、无缝线路施工与养 护维修流程;(5)能区分单开道岔的构造、检查及提速要求及分类,知道高速道岔的技术 特点和特种道岔的功能;(6)会对轨道电路进行日常和集中检修,以及具备常见故障排查分析及处理 能力;(7)会区分无祚轨道的分类及我国无昨轨道的结构构造与施工工艺方法和 流程,会对无昨轨道进行维修作业。3.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法律意识;(2)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崇德向善、老实守信,爱岗敬业,履 行道德准那么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3)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4)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精神;(5)勇于奋斗、乐观向上,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 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前续课程主要是轨道交通概论、融嵋删、螂备卿富、高 睇路路桥隧施工与融等潮呈。通过这些前续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速铁路的基本 概念以及具备看图和绘图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具备机械加工、材料结构、高速铁 路路桥隧施工与维护的基本能力和技能,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2,与后继课程的父系本激弱勺后继课程是高速铁路轨道精测与检测、娥速铁蹄谴综能钏等。这些 潮呈的学习一定要以本黯所学习的高睇道设备巡视检查、检测监测、养护维修及故障应 急作为基础,如学生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故障处理能力,将对学生学 通学精这些课程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工程结构与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表1课程工程结构与学时分配表序号课题主要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备注1直线轨道(1)轨道组成(2)钢轨及联结(3)轨枕及扣件(4)道祚与道床(5)轨道几何形位(6)轨道防爬与加强(1)熟悉轨道的组成、结构及分类(2)掌握常用钢轨的型号及联结部件(3)掌握轨枕的种类及扣件的种类、组 成(4)掌握道祚的结构、种类与道床的结 构、分类(5)掌握轨道几何形位的计算、判断及 应用(6)熟悉轨道防爬与加强措施20建议实践 酗12课时2曲线轨道(1)铁路曲线概述(2)曲线轨距加宽计算(3)曲线外轨超局(4)缓和曲线(5)曲线轨道方向整正(6)缩短轨的配置(7)曲线轨道加强(1) 了解铁路曲线概也结构、分类S应用(2)掌握曲线轨距加宽计算、曲线外轨超高计算方法(3)掌握缓和曲线的应用(5)掌握曲线轨道方向整正的工艺要求 和流程(6)掌握缩短轨的配置要求及曲线轨道 加强要求8建议实践 课时4课 时3无缝线路0无缝线路基本原理2)轨道强度计算©无缝线路结构设计4) 无缝线路铺设5) 无缝线路养护与维修(1)掌握无缝线路基本原理、结构、组成及应用(2)掌握轨道强度计算的方法(3)掌握无缝线路结构设计要求与流程、 无缝线路铺设作业流程(4)掌握无缝线路养护与维修流程及要 求8建议实践 课时4课 时4道岔(1)道岔设备的认知(2)普通单开道岔构 造及主要部件识别(3)普通单开道岔各部尺寸检查(4)提速道岔与高速道 岔(5)特种道岔(1)熟悉道岔设备的工作原理、组成及 分类(2)掌握普通单开道岔的构造及主要部 件结构、作用(3)掌握普通单开道岔各部尺寸检查的 要求与作业流程及方法(4)熟悉提速道岔与高速道岔的区别、 结构、分类(5)熟悉特种道岔的结构、工作原理及 应用14建议实践 课时4课 时5无祚轨道(1)无柞轨道认知(2)无祚轨道构造(3)无祚轨道扣件系统(4)无昨轨道施工工艺流程(5)无昨轨道维修简介(1)熟悉无柞轨道的组成、分类(2)掌握无祚轨道的构造、工作原理(3)掌握无祚轨道扣件系统的组成、分类、作用及应用(4)掌握无祚轨道施工工艺流程方法(5)熟悉无昨轨道维修作业流程12建议实践 课时2课 时4机动、考试期末考试(闭卷)巩固学习内容,检测学习情况4合计66其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和基本要求如表2所示。表2 实践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类别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场地要求学时备注现场教学直线轨道构 造掌握直线轨道的构造、组成、分类及应用具有高铁线路的场所4现场教学直线轨道施 工与维护掌握更线轨道施工与维护作业流程具有高铁线路的场所4现场教学直线轨道检 修掌握直线轨道检修作业流程具有高铁线路的场所4现场教学曲线轨道施 工与维护掌握曲线轨道施工与维护作业流程具有高铁线路的场所4现场教学无缝线路检 修掌握无缝线路日常检修和集中检修作业流 程具有高铁线路的场所4现场教学道岔检修掌握道岔日常检修和集中检修作业流程具有高铁线路的场所4现场教学无昨轨道施 工与维护掌握无昨轨道施工与维护作业具有高铁线路的场所2合计26五、教材的选用1 .教材选取的原那么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与课程标准相配套的高职规划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 进入课堂。学校建立了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 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2 .推荐教材铁路轨道,解宝柱、赵勇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3 参考的教学资料铁路轨道工程,王海彦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六、教师要求专任教师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本专业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有理想信念、 有良好职业道德、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高铁综合维修技术等相关专业本 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高铁综合维修技术相关理论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 化资源应用和开发能力。兼任教师主要从相关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 神,具有扎实的高铁综合维修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 关专业技术职称,能承当本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等教学任务。七、学习场地及设施(设备)要求多媒体教室、实训教室、白板、黑板、相关工具等。八、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授课计划、电子教案、 教学资源库等教学文件,及多媒体教学课件、习题、案例库、试题库、网络方案、 布线标准、工具软件、国家级或精品开放课程等资源。建立互动交流网络平台。九、考核标准与方式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但要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培养,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以利于今后可持续开展。因此需 要加强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考核评定。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既有理论知识考核, 又有学生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具 体评价方法和内容如表3所示。表3 高速铁路轨道施工与维护课程评价方法和内容考核类型考核方式考核内容理论知识 (50%)过程性考核 (10%)课堂提问、课堂纪律、平时作业、单元测试等终结性考核 (40%)期末闭卷理论考试,评价知识目标达成程度。重点考核直线轨道、曲线轨道、无缝 线路、道岔、无祚轨道方面的知识职业技能 (40%)过程性考核 (10%)实训表现、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终结性考核 (30%)期末技能考试,评价技能目标达成程度。重点考核图速铁路轨道养护维修作业方 面的技能职业素养(10%)过程性考核到课考勤,学习及工作态度、6S管理表现、质量观念、安全意识、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团队意识等纳入职业技能考核,在教学过程中记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