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1年).docx
-
资源ID:86482903
资源大小:17.19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夜雨寄北》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1年).docx
我雨寄北中考试题汇编(截至2021年)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3 .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夜雨寄北中,“期”“巴山夜雨”两次出现,韵律回环往复,营造了时空交错 的意境,到达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B.秋思开头的“见”字平淡却富有意蕴。无形的秋风使城内花木凋落,游子满目 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油然而生。C.夜雨寄北中的“寄”和秋思中的“书”都说明他们身在异乡,两首诗都是 在书信中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D.夜雨寄北前两句由一问一答,写到眼前景色,寓情于景;而秋思前两句那么 紧承“见秋风”叙事,寓情于事。14 .两首诗最后两句表现手法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参考答案】【分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 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 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 饰的痕迹。与李商隐的大局部诗词表现出来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 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这首诗构思新巧, 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 厌。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的是宦游在外的诗人,面对秋 天的景物写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及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解答】(1)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ACD.正确B.有误,诗人没有大笔浓墨的渲染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凄惨景象。“无形的秋风使 城内花木凋落,游子满目凄凉”错误。应选:Bo(2)此题考查诗句表现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的分析。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实写当前景, 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后两句那么是虚写未来情,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 反衬今夜的孤寂。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 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秋思诗人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 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一“行人临发又开封”。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 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 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行动,把“复恐说不尽” 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非常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因此,在“见秋 风” “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寄深情于 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诵,却意味无穷。答案:1 . B2 .夜雨寄北的后两句采用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何当共剪西窗烛” 是作者的想象中的情景是虚写,“巴山夜雨”是眼前的实景,作者身在郁闷、孤寂的雨夜里 憧憬着团聚的美好场面,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秋思的后两句采用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寓情于事的表现手法。“复恐”二字, 刻画心理入微,写出诗人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又开封”的动作写 出了诗人开封验看,写出了诗人对这封家书的无比珍视。诗人将对亲人的眷恋熔铸在了临行 前因担忧又开封的行为中。译文:夜雨寄北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什么时 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秋思客居洛阳城中,秋风惹人相思。想写一封家信,只是思绪万端,匆匆忙忙之间,如何写 进情感?信差刚要上路,却又被我叫住。翻开信封细看,是否还有遗漏。【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 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 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2021山东潍坊)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8 .选出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A.诗的第一句,一问一答,巧妙地抒发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和不得归之苦。B. “巴山夜雨涨秋池” 一句,诗人借眼前景来自然抒发愁苦之情。C. “期”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恰当地表现了时间和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D.诗的后两句,表达出对未来欢乐的憧憬,突写出诗人与友人重聚时的欢乐气氛。 【参考答案】8. D(2017辽宁锦州)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5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J这两句诗是由当前 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 的憧憬。16 .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7 .离别愁苦(1分)相聚的欢乐(1分)(答“离别”、“相聚”、或“愁苦”、“欢乐”亦 可)18 .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2分)(2011湖南娄底)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1 分)(2)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2分)答:【参考答案】10.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分)(2)(2分)“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 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2011云南曲靖)【甲】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秋涨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乙】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注释】辛渐:王昌龄的朋友。平明:黎明。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玉 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1)“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2分)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 共剪西窗烛”表达了 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的志向。(4分)【参考答案】(2分)渲染气氛,融情于景。(各1分,意思对即可)(4分)急切与妻子(亲人)见面 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节操)(意思对借款)(2011江苏扬州)【甲】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乙】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7 .借景抒情是诗文中一种常用的抒情方式。甲乙两诗都借景抒发了诗人 之情。 (2分)8 .甲诗侧重写眼前景,一个“欲”字秒在采用了 手法,化静为动,赋予花朵以动态美;乙诗既写了眼前景“",又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参考答案】9 .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2分)(1)拟人(1分)(2)巴山夜雨涨秋池(1分)(3)想象景(未来景)(1分) (2008湖北黄石)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2分)【参考答案】“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 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答出一点记1分)(2005湖南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