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护理.docx
内分泌科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护理一、定义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 2/3的糖尿病患者有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受累,分别为糖尿 病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是 引起糖尿病患者致残、使其生活质量下降的最常见原因。糖 尿病神经系统病变的发病机制不详,但有证据显示多种因素 与其病变发生有关。二、临床表现1 .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可单侧或双侧,对称或不对称,但以双侧 对称性常见。(1)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多为两侧对称的远端 感觉障碍,下肢比上肢明显,是最常见的病变类型。常表现 为双下肢麻木、感觉减退或消失,对冷热、压力、疼痛不敏 感,四肢远端有“手套样”或“袜套样”的感觉,膝反射、 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位置感觉减弱或消失;或出现肢体灼 痛、针刺样痛,自发性闪电痛或刀割样痛,还可能有蚁行感、 发热和触电样异常感。(2)非对称性多发性单神经病变可出现皮肤苍白、青 紫、少汗、无汗、脱毛,皮肤营养障碍等神经营养失调现象,以四肢近端尤其是下肢损害为主,发病较急,常伴有肌无力、 肌萎缩。2 .自主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可累及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瞳孔、汗腺等,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表现得最复 杂。它发病隐蔽,患者多无主诉,其症状易与其他疾病混淆。(1)心血管系统,主要是血管运动反射受损害,常表 现为静息时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无痛性心肌梗死,可 导致严重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猝死。(2)汗腺分泌异常,可出现躯干下部出汗减少而上半 身多汗,尤其吃饭时可能大汗淋漓。(3)消化系统中常常出现胃排空迟缓、胃轻瘫、糖尿 病性腹泻与便秘交替等。(4)不察觉性低血糖,极易导致低血糖昏迷。(5)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后膀胱中的残余尿超过50mL, 早期可能无症状,后期表现为尿流变细,排尿时间延长,直 至出现排尿不尽、滴沥等现象。膀胱排空困难,残余尿增多, 引起尿潴留,继而易反复发生尿路感染,甚至累及肾脏,引 起肾盂肾炎、肾衰竭。(6)性功能紊乱,男性可能出现阳痿、早泄、逆行射精、不育;女性可能有月经紊乱、不孕。(7)瞳孔调节异常,瞳孔缩小,外形不规则,双侧不 对称、不等大,对光反射不灵敏。3.中枢神经病变(1)糖尿病性脊髓病变:较少见,表现为走路不稳、 步态蹒跚,有踩棉花感。如果有感觉障碍,则出现共济失调。(2)脑部病变:以缺血性脑血管病多见。根据发生部 位的不同,可发生偏瘫、偏盲、失语、智力障碍、血管性痴 呆及帕金森病等。三、实验室检查肌电图电生理检查、B超测量膀胱内残余尿量等。四、治疗(1)严格控制血糖,纠正体内代谢紊乱,这是预防和 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关键。(2)药物治疗以改善神经营养、改善微循环、促进神 经修复为目的,如服用多种B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维 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及复合维生素B,以及醛糖 还原酶抑制剂或肌醇。(3)对神经病变引起的各种症状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物理疗法。镇痛剂:常用的有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奋乃静、阿 米替林等。止泻剂:糅酸蛋白、碱式碳酸钛。神经源性膀胱:可试用耻骨上按摩,必要时应留置导 尿管并进行膀胱冲洗。胃肠低张状态: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直立性低血压9a-氟氢化可的松。阳痿:可肌内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睾酮。五、观察要点(1)健康史:询问患者的病程、发病时间及发病程度; 检查患者合并神经病变的情况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全身皮 肤有无破溃等;同时注意询问患者目前的血糖控制情况及有 无尿路感染。(2)身体状况:评估患者是否有双下肢麻木、感觉缺 失及过敏、静息时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胃肠道食物不 耐受、尿潴留、偏瘫、智力障碍、便秘和腹泻交替、跟腱反 射消失等,是否出现皮肤苍白、青紫,少汗,皮肤营养障碍, 等等。六、护理要点(1)镇痛,遵医嘱可用呻噪美辛、苯妥英钠、卡马西 平、曲马多、麻醉镇痛剂、镇静安眠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 镇痛;心理安慰,减轻患者心理负担,转移患者注意力;保 持环境的安静舒适;适当按摩。(2)止泻,遵医嘱应用红霉素、甲硝嘎、次碳酸钺等 西药或中药、针灸等方法止泻;同时给予适当安慰鼓励,帮 助患者树立信心;每次便后保持肛周及臀部皮肤清洁干燥, 预防压疮;指导患者锻炼盆底肌肉,以控制排便。(3)胃轻瘫患者应少食多餐,保持低脂、低纤维饮食, 配合使用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西沙比利等。(4)缓解尿潴留,应鼓励患者白天每34h排尿1次, 排尿时用手压迫下腹部帮助患者排尿。(5)减轻直立性低血压,告知患者改变体位时应缓慢, 下肢可穿弹力袜。(6)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限酒,补充适当营养,避 免毒性物质等。强调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性,让患者了解神经 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强调有些病变可以是无症状的,并解释 其危害及发生、发展,告知患者不同病变的不同治疗方法及 保护足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