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的教学设计.docx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的教学设计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是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第 五节的内容。本教科书对本章总体设计思路是“总一分一总”,即先 从整体上认识圆锥曲线的概念,了解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内在关 系,再运用方程思想分别研究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进而 通过统一定义从总体上进一步认识三种圆锥曲线的关系。最后在学生 对直线、圆及圆锥曲线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曲线方程的概念,并 用方程观点认识和研究曲线交点等问题。这一设计遵循了 “适度形式 化”的课程理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掌握根据圆锥曲线的 标准方程求准线方程的方法以及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的简单应用。1 .过程与方法目标:教材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连续变化的圆锥曲线,通过观察、类比、 归纳总结得出圆锥曲线的共同性质。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培养我们观察、猜想、归纳、推理的能力, 感受圆锥曲线的统一美。【重点与难点】重点:圆锥曲线统一定义的推导。难点:对圆锥曲线统一定义的理解与运用。【教法分析】将椭圆、双曲线的统一定义安排在学习抛物线之后集中处理,是 从整体、统一以及追求和谐的理念出发的设计。教学时以抛物线的定 义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设计了用电脑实验探索的问题情境,为猜想的 形成提供足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再通过建立方程加以证实。根据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求准线方程的方法以及圆锥曲线的统 一定义的简单应用也需要学生掌握。所以,在教学中也设计了形式多 样的练习,如填表等,让学生在趣味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学法分析】对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和性质,鼓励学生根据方程形式、图形特 征进行直觉猜想,通过对特殊情形的研究引发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猜 想。同时,也不忽视让学生适当运用方程等工具进行逻辑探索,从各个 侧面、不同层次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回顾椭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 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 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平面内到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F不在I上)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设计意图:本节内容是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回顾一下三种圆锥 曲线的定义分别是怎样的,有助于熟悉知识点,找出定义角度的异同, 为提出问题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1 .问题情境平面内到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F不在I上)的距离相等的点 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当这个比值是一个不等于1的常数时,动点P的轨迹又是什么曲 线呢?设计意图:利用电脑显示随着比值(即离心率)的连续变化,曲线的 演变过程。提出类比、猜想,得到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2 .探究发现设计意图:无论是何种猜想,在可能的情况下都应该通过方程或建 立方程加以证实。本题点P的轨迹方程是椭圆的标准方程很好地验 证了上面的猜想,并且得到了比值(小于1)就是椭圆的离心率。从而使 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如代数的、几何的角度)认识同一个数学对象。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进一步掌握圆锥曲线统一定义的应 用,做到查漏补缺。6.回顾总结(1)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2)求点的轨迹的方法。(3)数形结合的思想。7.课后作业【教学反思】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每一位教师面 临的新课题。作为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数学素养,特别是数学核心 素养,关注数学内容、数学教学理论、数学教学实践与数学核心素养 的有机结合,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有效的给学生 提供能够脱颖而出的条件。1 .教学方法上:突出教学内容中主要的、本质的东西,将这堂课的 具体任务与整个教学任务合理地结合起来,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和 手段。2 .学习的主体上:课堂不再成为“一言堂”,学生也不再是教师注入 知识的“容器瓶,课堂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3 .媒体运用上:利用多媒体形象动态的演示功能提高教学的直观 性和趣味性似提高课堂效益。用Flash软件辅助作图,动画、影像等 多种形式强化对学生感观的刺激。4 .存在的问题:总体来说,这堂课的效果不错,但由于例题梯度设 置得不够合理,或者是由于公开课的原因,导致少许学生学得有点吃力, 需要课后再慢慢消化。另外,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加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的灵魂,“会学”要以思维为基础,能力提升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