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新课改研讨会发言提纲.docx
高中教师新课改研讨会发言提纲一、关于课程标准的认识当前,有个别老师对课程标准还存在模糊认识,就是把课 程标准的前提认识错误,导致了教学严重编离新课程的航道,也正 是导致老师们感到迷惘,感觉新教材难教的原因。教学大纲是对各学科教学进行规范的纲领性文件,其主要任务是 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教学大纲不仅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 出清晰明确的规定,而且还规定了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及深度、难度指 标。多数教学大纲还规定了详细的教学顺序(有的甚至以章节或第几 课的形式出现),以及各部分内容分别占几课时等。这些对一线教师 的教学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但由于规定得过于具体细致,不利于教师 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尤其对教材的多样化发展没有留下足够的空 间。课程标准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所提出的要求是最基本的, 是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的,而教学大纲规定了教材、教 学和评价的最高要求,无论是教材、教学还是评价都不能突破这一上 限,如果突破了,则被视为超纲。由此可以看出,教学大纲对教材编 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直接的、严格控制的、硬性的,而 课程标准的重点是对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做出规定,因此对教材编写、 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材编 写和教学留有一定的空间。按照比较通俗的说法,教学大纲是高纲,而课程标准却 是低纲。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是不能超纲的,而课程标 准却明确指出,只是“规定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为 教材的编写和一线教师的教学留有空间。”那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我们的教学 是可以适度拓展的,范围可以拓宽些,深度可以挖深些,难度可以拔 高些。当然,前提是“面向全体”、“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如果我们仍然按照教学大纲那样来理解课程标准,把它 作为一个高纲来衡量我们的教学,那教学就出了大问题。第一,你整 个的教学都在标准的要求之下;第二,教学过程全部在一个低水 平的知识和能力层次爬行,失去了探究的必要性、挑战性,也就失去 了趣味性,长此以往,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兴趣也会逐渐湮灭!当然,高考又与平时的教学有所不同,现在的高考是高中毕业生 学业水平考试的简称,它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到高校的招生,兼 顾到当地整体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水平。所以高考命题通常是比照 着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最基本要求设立一个考试大纲 来命题的,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自己学校、自己学生的 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关于急功近利的思想的思考新课程标准刚刚问世,实验区的实验工作刚刚开展,关于课改的 “经验”就已经一大堆,我们在宣传新课程的种种成绩的时候,我们 要坚持以历史的眼光来看今天的课程改革,课改对传统的继承,对外 来文化的借鉴,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都应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来认 识。在我看来,新课程是一项长久的事业,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 能“一抓就灵”,它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与丰富,不能把 新课程以万能的形象出现,好像是灵丹妙药一样,让我们的教育病“一 吃就灵”,将所有的成果急切地套上课程改革四个字,就会出现了“课 程改革是个筐,什么好事都往里装”的现象。三、关于学生合作学习的思考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开展合作学习的目的是 通过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位学生的自主性得以 充分发挥,个性得以张扬。由于课程改革刚刚开始,人们对课程的认 识还不能很快到位,即使认识到位了,实践也不能很快地跟进,比如 说,新课程把“教学方式的转变”视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 而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中,特别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重点 进行倡导。但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是怎样的课堂呢?这 就需要每位教师进行长期的实践。我们看到很多“新课改公开课”、“研讨课”,一讲“合作”就是 “小组”,什么课都是小组讨论,什么内容都要通过小组讨论来“解 决”,而很少考虑这样的话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从组织形式上来说,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先进的学习范式,这是一个小型的学习型组织, 在实施合作学习策略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 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 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但有的教师往往是不考虑必要与否, 动不动就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落实合作学习,前后排学生围座在一起, 成员的构成难以做到优势互补,加之大多学生不会讨论,面对议题无 从开口,或乱谈一通,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质上对学生思维没 有多大触动。这样的小组学习常常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没有游 戏规划,乱哄哄一团,很少有实质性的讨论。结果,“小组讨论”成 了课堂上的“放羊”。这种过于追求“形”上的合作学习方式,它不 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去澄清。 合作学习应要求学生做到独立学习在前,合作交流在后。学生应根据 学习目标或讨论题,自己先认真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然后再小 组议一议,辩一辩,问一问。当然与同学的合作要诚恳,不要讲题外 话,不议浅显明了的问题,应着重商讨有广度,有深度,有难度的问 题,既要做到各抒己见,又要学会博采众长。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 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 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 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 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 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 法和思维成果。有些教师认为“新课程的课就是要新”,于是在课堂上花样百出, 变来变去的手法奥妙无穷,却明显忽视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育。 我每次听这样的课就想:这样的课,学生高兴是高兴了,快乐是快乐 了,但是没有用,教师在课后还得用更多的时间来补课,因为学生在 课上并没有掌握什么啊!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民主,新课程呼唤新型 的师生关系,有些教师就认为现在的课只要“放”就是好课,却忽略 了课堂的秩序一一秩序的重构不是先打破了再重构,而是在建设的过 程中发展。四:关于激励教育的思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实现这一理 念,必须改变目前封建家长制式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学会赞 赏每一位学生。随着赏识教育的倡导,赞扬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已渐渐 为广大教师所认同,但有些教师却矫枉过正,随意地肯定学生的意见, 总是一味地说好,该批评时不批评。这样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 学生的积极性,但未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错误难免重复发生;或对 学生发表的意见不置可否,不及时加以判断,致使学生是非难辨、正 误不明。这种一味鼓励的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有害无利,失去正确引导 的学生将不知哪条道路是正确的,应该向哪个目标前进。教师应学会真正的尊重学生不冷落、不羞辱学生,学会真正 的赞赏学生赞赏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微小的成绩,以及他们所付 出的努力及探索问题的勇气。让激励教育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源 泉。总之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已是不争的事实,要把新课程理念转变成 我们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实践,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需要有“理念 一观念一教学模式”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本人认为首先应转变观 念,防止穿新鞋、走老路;其次才是结合本校实际,学习一些新的课 堂教学新模式,同时进行改造、创新,形成符合本校、本人实际的课 堂教学模式。最终逐步使课堂教学能全面反映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及目 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