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评审报告住宅建筑.docx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评审报告(住宅建筑)项目 名称:申报单位名称:评定星级:评审机构: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名 称类 别标准条文达标 判定节 水 与 水 资 源 利 用控 制 项4. 3.1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4. 3.2合理使用管材和连接方法,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4. 3.3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4. 3.4景观用水不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4. 3.5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 不良影响。般 项4. 3.6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 水渗透量。4. 3.7景观水、游泳池、游乐池、水上乐园等给水系统除有充足自然水源外均采用循 环供水系统。4. 3.8绿化用水、洗车用水等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4. 3.9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4. 3. 10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优先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附近没有集 中再生水厂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4. 3.11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4. 3. 12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优选 项4. 3. 13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30%。编号标准条文达标 判定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主要内容:(简要说明本系统水系统规划方案的内容,包括用水水量和水质的估算与 评价原则,用水分配计划、水质和水量保证方案)合理使用管材和连接方法,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主要内容:(简要说明避免管网漏损的措施,包括所采用的高效低耗的设备和避免管 道漏损的措施)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主要内容:(卫生器具是否采用节水器具,节水器具名称,主要特点以及节水率,是 否采用的减压限流措施,入户管表前供水压力。如设有集中生活热水系统,简要介 绍该生活热水系统,并列出最长不循环支管的长度和位置)景观用水不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本项目如无景观水体,此项不参评)主要内容:(简要说明景观用水系统情况及当地水资源状况、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 影响。主要内容:(是否使用非传统水源,非传统水源来源,主要用途,若采用非传 统水源,简要说明水质安全保障措施)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 透量。主要内容:(降雨量小于等于设计降雨量时,雨水是否不外排至市政雨水或城市水体, 开发后场地雨水的外排量是否不大于开发前场地雨水的外排量,是否因地制宜采取 了有效的雨水入渗措施,简要说明雨水径流的渗透措施)景观水、游泳池、游乐池、水上乐园等给水系统除有充足自然水源外均采用循环供 水系统。主要内容:(景观水、游泳池、游乐池、水上乐园等是否有充足自然水源,是否采用 循环供水系统)绿化用水、洗车用水等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主要内容:(当地年平均降雨量,所采用的非传统水源来源,采用非传统水源所用于 的功能,若采用非传统水源用于绿化、洗车、道路冲洗、垃圾间冲洗等,简要说明 保障水质安全的措施)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主要内容:(本项目中采用的绿化灌溉方式)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优先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附近没有集中再生 水厂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主要内容:(是否选用市政再生水,是否自设建筑中水设施,若为自设建筑中水设施, 是否采用地埋式或封闭式设施,如采用再生水,请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经济、技术 分析,简要说明对该再生水的利用方案,如再生水来源、污水处理工艺和消毒技术 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主要内容:(当地年平均降雨量,采取的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若采用雨水积蓄、处 理以及利用方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经济、技术分析,对该雨水积蓄处理方案进 行说明)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主要内容:(本项目中非传统水源利用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的来源、用途、年用量)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30%。主要内容:(本项目中非传统水源利用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的来源、用途、年用量)4.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名 称类 别标准条文达标 判定节 材 与 材 料 资 源 利 用控 制 项建筑材料满足现行标准对其性能的要求。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GB 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4. 4. 3禁止使用国家和福建省淘汰或限制使用的材料和产品。般 项4. 4.4建筑主体结构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4. 4.5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加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 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4. 4.6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4. 4. 7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使用材料的可再循环使用性能。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 境的情况下,可冉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4.4.8 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在保证结构性能要求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用量 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不低于30%。优 选 项4. 4. 10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4. 4.11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大于5%。4. 4. 12商品砂浆使用量占砂浆总用量的比例大于30虬编号标准条文达标 判定建筑材料满足现行标准对其性能的要求。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GB 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设计阶段 不参评)主要内容:(选择的装饰装修材料以及建筑材料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材料相 关指标的检测值)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主要内容:(是否使用了装饰性构件,如果使用了装饰性构件,其功能、造价、工程 总造价、装饰性构件造价占工程总造价比例、是否低于总造价的2%,女儿墙高度, 是否超过规范要求的2倍)禁止使用国家和福建省淘汰或限制使用的材料和产品。主要内容:(简要列举主要建筑材料:如结构材料,如混凝土、钢材、石材等;围护 材料,如破、砌块、板材等;功能材料,如防水材料、装饰材料、绝热材料、吸声材 料、密封材料等,并说明其是否属于国家和福建省淘汰或限制使用的材料和产品)建筑主体结构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主要内容:(现浇混凝土是否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七九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 料总重量的70%以上。(设计阶段不参评)主要内容:(根据工程决算材料清单,计算施工现场500km范围内建筑材料重量占 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6层及以下的、设计使用年限小于50年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以及砌体结构(含配筋砌体),此项不参评)主要内容:(高强度钢材、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量,占所用建材的比例)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使用材料的可再循环使用性能。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 情况下,司冉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主要内容:(建筑设计选材时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所有建筑材料总重量,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有建筑材料总重量比例,是否超过10%)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主要内容:(是否采用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方案,是否实现土建与装修一体化施工, 是否采用多种成套化的装修设计方案,是否实现了土建与装修一体化施工,是否采用 多种成套化的装修设计方案,采用工厂化预制的装修材料或部件,其重量占装饰装修 材料总重量的比例)在保证结构性能要求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不低于30%。(设计阶段不参评)主要内容:(使用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的类型,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主要内容:(是否采用了其他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结合项目实际 情况对该体系为何是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给予简要说明,是否对使用的结构体系进行了优化,如何优化)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大于5%。(设计阶段不参评)主要内容:(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种类,根据工程决算材料清单,计算可再利用材料 的重量,占工程建筑材料的总重量)商品砂浆使用量占砂浆总用量的比例大于30虬(设计阶段不参评) 主要内容:(商品砂浆使用部位及所占比例)4.5室内环境质量名称类别标准条文达标 判定室 内 环 境 质 量控 制 项4. 5.1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当有4个及4个以上居 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4. 5.2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设置外窗,房间的采光系数不低于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的规定。4. 5.3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 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45dB (A),夜间不大于35 dB (A)。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 权隔声不小于45 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 dBo户门的空气 声计权隔声不小于30 dB;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 dB,沿街时不小于 30 dBo4. 5.4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8%。4. 5.5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氨和TV0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 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般 项4. 5.6居住空间开窗具有良好的视野,且避免户间居住空间的视线干扰。当1套住 宅设有2个及2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有1个卫生间设有外窗。4. 5.7屋面、地面、外墙和外窗的内表面在室内温、湿度设计条件下无结露现象。4. 5.8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 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要求。4. 5.9设空调系统(设备)的住宅,运行时用户可根据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4. 5. 10采用可调节外遮阳装置,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4. 5.11设置通风换气装置或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装置。优 选项4. 5. 12卧室、起居室(厅)使用蓄能、调湿或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功能材料。编号标准条文达标 判定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当有4个及4个以上居住空 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主要内容:(每套住宅的居住空间个数,经日照模拟计算,满足日照标准的居住空 间个数,户型、居住空间个数、满足日照标准的居住空间个数)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设置外窗,房间的采光系数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的规定。主要内容:(房间类型的、采光等级、外窗类型、窗地面积比(包括实际值与现行值);若窗地面积比不能满足标准要求,进行自然采光模拟计算后得出房间类型、采光系数最低值(包括实际值与现行值)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 态下白天不大于45dB (A),夜间不大于35 dB(A)。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 权隔声量不小于45 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 dBo户门的空 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 dB;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 dB,沿街时不 小于30 dBo主要内容:(最不利楼栋、套型,并说明理由,当地主要噪声源,该楼栋各围护结 构的隔声措施;卧室在关窗状态下的噪声,起居室在关窗状态下的噪声,楼板和分 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 声量,外窗是否沿街,其空气声计权隔声量)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8%。主要内容:(该建筑所处气候分区,房间类型、通风开口面积比例)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氨和TV0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 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设计阶段不参评)主要内容:(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明确各种污染物的浓度,是否符合标准要 求)居住空间开窗具有良好的视野,且避免户间居住空间的视线干扰。当1套住宅设 有2个及2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有1个卫生间设有外窗。主要内容:(两幢住宅楼居住空间的水平视线最小距离和其楼号;1套住宅中卫生间 个数,其中设有外窗卫生间的个数;房间类型、卫生间个数、设有外窗的卫生间个 数(如有多种户型)屋面、地面、外墙和外窗的内表面在室内温、湿度设计条件下无结露现象。主要内容:(简要说明该建筑中采用的防结露措施,结露验算的结果)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要求。主要内容:(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内表面最高温度,东外墙的内表面最 高温度;西外墙的内表面最高温度)设空调系统(设备)的住宅,运行时用户可根据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本项目如为未采用采暖、空调系统的住宅,此项不参评)主要内容:(建筑所处城市的建筑气候分区,简述室温调节手段)采用可调节外遮阳装置,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主要内容:(建筑所处城巾的建筑气候分区,南向是否采用外遮阳,东向是否采用 外遮阳,西向是否采用外遮阳,是否进行外遮阳与建筑一体化设计)设置通风换气装置或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装置。主要内容:(是否设有换气装置,新风量;是否设有独立新风系统,新风量;室内 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功能、监测参数)卧室、起居室(厅)使用蓄能、调湿或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功能材料。(设计阶段 不参评)主要内容:(功能材料的种类、功能性,使用面积、范围、比例)6绿色施工6.1施工管理名称类 别标准条文达标判定施 工 管 理控 制 项成立绿色施工管理小组,建立并制定绿色施工管理制度与目标。制定绿色施工专项方案。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论证绿色施工专项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 性。经论证的专项方案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实施绿色施工的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实施绿色施工自评估制度,结合工程特点,对绿色施工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术、新 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进行自评估。实施健全的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制度。般 项6. 1.6成立专家评估小组,对绿色施工专项方案的实施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估。6. 1.7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绿色施工的宣传和教育。定期对职工进行绿 色施工知识培训。6.1. 8工程施工单位贯彻质量、环境和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并通过IS09000、IS014000及 IS018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优 选 项6. 1.9获得市级以上文明工地称号。填写说明1 .本报告适用于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公共建筑。2 .本报告由组织评审单位在项目通过专家评审后,按照申报 单位的申报情况和专家评审情况如实填写。3 .“达标判定”项的填写方式:满足要求的项在口中填写 “J”;不满足要求的项在口中填写“X”;不参评的项在口中填 写规划设计阶段不参评的项已用“一”标出。如因项目 实际情况致使某些条文不参评,请在该条文“主要内容”中阐明 原因。4 .各项指标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技术指标数值、满足该 项指标要求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及相关说明(填写时不应删除 括号内内容)。评审过程中经过修改的,需填写经专家复审通过 的技术措施,并与专家复审意见一致。6.2资源节约名 称类 别标准条文达标判定控6. 2.1 土方开挖施工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 态环境。制6. 2.2施工实行用电、用水计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电量和水量。项6. 2.3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建设禁止使用国家和福建省淘汰使用的落后技术、设备、材料 和工艺.6. 2.4施工总平面规划布置合理、紧凑。6. 2.5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用水效率。6. 2.6合理利用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资6. 2.7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非传统水源和循环再利用水的用水安全。源6. 2.8制定合理施工能耗指标,采取有效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般6. 2.9选用节能型机械设备与机具,采用有效措施降低施工设备与机具能耗。约项6. 2. 10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6. 2.11现场材料按结构材料、围护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周转材料等方面进行分类管理 和使用,并根据不同特性,制定相应节约措施。6. 2.12依据施工预算,实行限额领料,减少材料损耗,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o6. 2.13建设工程施工所需临时设施采用可循环使用材料,工地用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 重复使用率达到50%以上。优 选 项6. 2. 14采用绿色施工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6.3环境保护名 称类 别标准条文达标判定环 境保 护控 制 项6. 3.1施工现场主要道路根据用途进行硬化处理。施工现场办公区和生活区的裸露场地采 取绿化措施。6. 3.2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采取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 化,及时清运。6. 3.3施工现场采取光污染遮蔽措施,控制电焊眩光、夜间施工照明光以及过于强烈的建 材反射光等污染光源外泄对周边环境造成光污染。般 项6. 3.4采取有效措施抑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扬尘危害,场界四周隔档高度位置测试大 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 08 mg / m3。6. 3.5采取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6. 3.6施工现场污水排放达标,污水处理措施得当。6. 3.7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6. 3.8施工现场的噪声设备布置及强噪作业时间安排符合国家及省市相关规定,并对施工 现场场界噪声进行检测和记录,噪声排放不超过国家标准。6. 3.9及时安全保护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优 选 项6. 3. 10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6. 3.11施工现场建立封闭式垃圾站,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收集,集中运出。6. 3.12统计分析施工项目的CO2排放量,以及各种不同植被和树种的固定量。7.1运营管理名称类别标准条文达标 判定运 营 管理控 制 项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住宅水、电、燃气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对垃圾物流进行有效控制,设置分类垃圾容器,对废品进 行分类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并有严格的保洁清洗措施,生活垃圾袋装化存放。运营管理部门具有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系统。般 项7. 1.6垃圾站(间)设冲洗和排水设施。存放垃圾及时清运,不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智能化系统定位正确,采用的技术先进、实用、可靠,达到安全防范子系统、 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与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基本配置要求。7. 1.8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 使用,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栽种和移植的树木成活率大于90%,植物生长状态良好。7.1.10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7. 1.11垃圾分类收集率(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住户占总住户数的比例)达90%以上。7.1.12设备、管道的设置方便维修、改造和更换。7.1.13公共区域、大空间及多功能场所照明设置自动控制或功能分组控制方式。夜景 照明采用单独分项计量、自动控制和高效照明光源、灯具。7.1.14可再生能源系统运行有运行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7.1.15制定并实施上水、中水、下水梯级管理制度,确保雨水的收集利用和生活废水 的循环使用。7.1.16小区内有绿色生活和节能减排的宣传标语。7. 1.17运营管理部门定期进行建筑物外部、公共照明灯具清洗和悬挂物安全检查。7.1.18公共场所的水、电等公摊费用控制在本地区的平均水平以下。优 选 项7. 1. 19设置有专门的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岗位,并有专人管理。对可生物降解垃圾进行单独收集或设置可生物降解垃圾处理房,垃圾收集或垃 圾处理房设有风道或排风、冲洗和排水设施,处理过程无二次污染。编号标准条文达标 判定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设计阶段不参评) 主要内容:(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住宅水、电、燃气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主要内容:(住宅内水、电、燃气表具设置是否齐全,是否实行分户、分类计量与收 费)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对垃圾物流进行有效控制,设置分类垃圾容器,对废品进行分类 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设计阶段不参评)主要内容:(垃圾管理制度的内容,分类收集的情况)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并有严格的保洁清洗措施,生活垃圾袋装化存放。(设计阶段不参评)主要内容:(垃圾容器的类型、摆放位置、保洁措施)运营管理部门具有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系统。(设计阶段不参评)主要内容:(垃圾容器的类型、摆放位置、保洁措施)垃圾站(间)设冲洗和排水设施。存放垃圾及时清运,不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设 计阶段不参评)主要内容:(垃圾站的冲洗、排水设施)智能化系统定位正确,采用的技术先进、实用、可靠,达到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 设备监控子系统与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基本配置要求。主要内容:(简要说明本项目中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 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设计阶段不参评)主要内容:(病虫害控制方式)栽种和移植的树木成活率大于90%,植物生长状态良好。(设计阶段不参评) 主要内容:(一次移植或栽种的树木成活率)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设计阶段不参评) 主要内容:(物业部门认证证书类型、编号)垃圾分类收集率(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住户占总住户数的比例)达90%以上。(设计阶段不参评)主要内容:(垃圾分类收集措施,分类收集率)设备、管道的设置方便维修、改造和更换。主要内容:(具有公共使用功能设备,是否设置在公共部位,若是,设置的位置;具 有公共使用功能的管道,是否设置在公共部位,若是,设置的位置;其他便于维修和 改造的措施)公共区域、大空间及多功能场所照明设置自动控制或功能分组控制方式。夜景照明采 用单独分项计量、自动控制和高效照明光源、灯具。(设计阶段不参评)主要内容:(公共区域等场所照明控制方式,以及夜景照明是否采用分项计量和高效 光源、灯具)可再生能源系统运行有运行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设计阶段不参评) 主要内容:(可冉生能源系统制度及操作规程关键内容)制定并实施上水、中水、下水梯级管理制度,确保雨水的收集利用和生活废水的循环使用。(设计阶段不参评)主要内容:(上水、中水、下水梯级管理制度关键内容)小区内有绿色生活和节能减排的宣传标语。(设计阶段不参评) 主要内容:(是否有相关宣传标语)运营管理部门定期进行建筑物外部、公共照明灯具清洗和悬挂物安全检查。(设计阶段不参评)主要内容:(建筑物外部、公共照明灯具清洁制度及落实情况等)公共场所的水、电等公摊费用控制在本地区的平均水平以下。(设计阶段不参评)主要内容:(当地水、电等公摊费用水平及本项目水、电等公摊费用)设置有专门的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岗位,并有专人管理。(设计阶段不参评) 主要内容:(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卤位设定情况及落实情况)对可生物降解垃圾进行单独收集或设置可生物降解垃圾处理房,垃圾收集或垃圾处理 房设有风道或排风、冲洗和排水设施,处理过程无二次污染。(设计阶段不参评) 主要内容:(生物降解垃圾设施的运行效果、处理方式;垃圾处理房的排风、清洁措 施)绿色建筑评价机构意见经福建省海峡绿色建筑发展中心组织的形式审查、专业 审查及专家评审,项目符合 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3-118-2014 星级绿色建筑(口设计评价标识 口运行评价标识)的要求,同 意上报公示、备案!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评审报告福建省海峡绿色建筑发展中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评审报告4.1节地与室外环境名 称类 别标准条文达标 判定节 地 与 室 外 环 境控 制 项建设程序符合法定程序要求,场地建设没有破坏当地地形地貌、文物、自然水 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建筑场地选址无洪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含氧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 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人均居住用地:低层不图于43多层不周于28 中图层不图于24层不图于15 ma o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通风的要求,满足国家标准城 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6B 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维护少、耐候性强、病虫害少、 对人体无害的植物。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 m%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般 项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合理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4. 1. 10住区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规定。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o4. 1. 12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4. 1. 13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o4. 1. 14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 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 rtf绿地上不少于乔木5株。4. 1. 15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住区出入口到达 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4. 1. 16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林 绿化提供遮阳。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45%。优 选 项4. 1. 17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 准。4. 1. 19住区内新建的绿化、水系与周边的绿化带、水系形成绿化系统。保留原有树木、水系,有效地保存表土,利用废弃土,减少土方外运。编号标准条文达标判定建设程序符合法定程序要求,场地建设没有破坏当地地形地貌、文物、自然水系、湿地、 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主要内容:(场地内有何资源或地形,如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其他 保护区)4. 1.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含氧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 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主要内容:(场地选址附近是否有威胁或者危险源,简要说明避免以上威胁或危险源的措 施)4. 1.3人均居住用地:低层不高于43 m2、多层不高于28 m,中高层不高于24高层不高于 15 m2o主要内容:(住宅层数、住区用地面积、居住人口、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值/人)4. 1.4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通风的要求,满足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 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主要内容:(住区位于气候区,所在城市,规模,本项目中住宅标准日最低日照时数,住 区内是否有老年人居住建筑,冬至日日照时数,是否为旧区改建内的新建住宅)4. 1.5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维护少、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 无害的植物。主要内容:(选用的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4. 1.6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主要内容:(住区绿地面积、住区用地面积、住区绿地率、住区总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公 共绿地面积)4. 1.7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以申报对象所在地块(或居住小区)的情况为评价对象。) 主要内容:(场地内产生污染源的建筑或设施,采用何种控制措施避免排放超标)4. 1.8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合理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 主要内容:(简要介绍住区及周边服务半径内可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4. 1.9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主要内容:(是否对旧建筑进行利用,原有旧建筑面积,旧建筑利用面积及利用情况)4. 1. 10住区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规定。主要内容:(场地位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类型,场地噪声昼/夜的标准值与测 试值,如环境噪声值不达标,简要说明降噪声措施)4. 1. 11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 5o主要内容:(夏季典型时刻的郊区气候条件(风向、风速、气温、湿度等)下,模拟住区 室外1.5m高处的典型时刻的温度分布情况,日平均热岛强度)4. 1. 12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住区风环境模拟应以申报对象所在地块(或居住小区)为对象,并重点分析申报对象区域)主要内容:(室外风环境模拟得到的建筑周围人行区1.5m处风速,简要说明本项目室外 风环境情况或改善风环境的措施)4. 1. 13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o主要内容:(是否采用屋顶绿化,是否采用垂直绿化,屋顶可绿化面积,屋顶绿化面积, 屋顶绿化面积比例,简要说明屋顶绿化或垂直绿化的做法,绿化覆盖率)4. 1. 14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 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面绿地上不少于乔木5株。主要内容:(住区所在地区,平均每100 nf绿地面积上的乔木数,住区内木本植物种类数)4. 1. 15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住区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 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主要内容:(住区出入口步行500m以内的公交站点数,公交线路名称)4. 1. 16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 阳。室外透水地面囿积比不小于45%。主要内容:(室外透水地面面积,室外地面面积,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简要说明室外透 水地面设计方案)4. 1. 17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主要内容:(地下建筑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地下建筑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地下空 间主要功能)4. 1. 18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主要内容:(是否利用废弃场地,所选废弃场地为,对原有场地是否进行检测或处理,简 要说明相应的处理措施)4. 1. 19住区内新建的绿化、水系与周边的绿化带、水系形成绿化系统。主要内容:(简要说明新建的绿化、水系与周边的绿化带、水系形成绿化系统的技术措施)4. 1.20保留原有树木、水系,有效地保存表土,利用废弃土,减少土方外运。主要内容:(简要说明保留原有树木、水系的措施,减少土方外运的措施及效果)4.2节能与能源利用名 称类 别标准条文达标 判定节 能 与 能 源 利 用控 制 项4. 2.1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符合国家和省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4. 2.2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 比以及集中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 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4. 2.3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室内温度调节控制和分户冷量计量设施。4. 2. 4合理设计,减少生活给水系统能耗,充分利用市政水压。4. 2. 5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灯具效率和低损耗镇流器的能效限定值 分别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中表12. 2.1-1 和表12. 2.1-2的规定,并采取其它节能控制措施,在有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定时或光 电控制开关。般 项4. 2. 6建筑的规划设计充分结合当地环境特点,利用本地区夏季的主导风向及地形环 境气流组织和创造良好的自然通风环境;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 比,使住宅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4. 2.7建筑东、西外窗(包括建筑幕墙)、天窗和透光屋顶采用固定或可调的外遮阳 设施。并且方便操作和维修。4. 2.8建筑外窗选用通过“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认证的产品,且外窗使用地区应 与标识推荐的适宜地区相一致。4. 2.9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 能效比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高一个 等级。.4. 2. 10采用单体空调器的建筑,所选用的房间空调器额定工况制冷能效比(EER)符 合房间空调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 3的规定,选用至少2级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