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技术评价规范—二氧化碳环加成法合成环状碳酸酯技术》.docx
-
资源ID:86524867
资源大小:123.73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绿色低碳技术评价规范—二氧化碳环加成法合成环状碳酸酯技术》.docx
XXXC5TM团:隹T/CSTM XXXXX-2022绿色低碳技术评价规范二氧化碳环加成法合成环状碳酸酯技术Regulation for evaluation of low carbon technologySynthesis of cyclic carbonate by carbon dioxide cycloaddition202X-XX-XX 发布202X-XX-XX 实施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发布T/CSTM XXXXX-2022技术相关专利根据专利类型、专利数量及相关性进行评价,建议评分标准见表1。c)技术创新情况根据相关机构出具的科技查新报告或专家评价结果进行评估,技术创新情况分为国际 或国内首创、关犍技术创新、一般创新三种,建议评分标准见表1。d)技术获奖情况根据奖项数量及等级进行评估,技术获奖情况分为国家级奖、省部级奖、地市级奖三 种,建议评分标准见表1。6. 3. 3评价指标表表1二氧化碳环加成法合成环状碳酸酯技术低碳评价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单位指标权重 (%)基准值判定依据/计算方法技术性指标二氧化碳利 用率%309()利用率 90%90%>利用率>60%利用率 60%3030-AX0产品碳排放 量ICO 2A20-0.15碳排放量土 0.15-0.15碳排放量W0碳排放 量X)2020*( 1-A X/0.15)0经济性指标万元产值碳 排放量1CO2/ 万元20-0.10碳排放量三 0.10-0.1(X碳排放 量切碳排放 量02020*( 1- X/0.10)0投资回收期年105投资回收 期W5年5年投资回 收期期0年投资回收 期10年1010-AX*20社会性指标技术成熟度5等级N88等级多等级15等级/8*50知识产权5数量”5数量之1数量VI5数量/8*50创新情况5首创关键技术创新一股创新52-40-1获奖情况5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52-40-1注:ax为实际指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7评价方法采用符合性评价与指标加权综合评分的方式,具体低碳技术评价技术规范或评价要求的内 容框架见附录A。工业领域低碳技术应:a)至少满足基本要求(6. 1);b)开展评价指标要求(6.2)加权综合评分,并按照表2确定低碳技术评阶等澳。X胭XX-2022 权综合评分计算方法参见附录Co表2低碳技术评价等级分值低碳技术评价等级90分及以上A+80分一90分(不含90分)A70分一80分(不含80分)B60分一70分(不含70分)C59分及以下D8评价报告适用时,评价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a)实施评价的组织;b)绿色低碳技术信息、包括技术用途、技术原理和内容、典型应用案例数据等;c)评价目的、范围、准则及方法;d)评价过程实施情况;e)评价内容,包括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加权评分情况等;f)评价结果,包括评价的符合性说明;g)评价证据的核实情况,包括证明文件和数据真实性、计算范围及计算方法、相关 计量设备和有关标准的执行等;h)评价指标表,明确各评价指标得分情况及评价加权综合评分;i)问题说明;j)相关支持材料。T/CSTM XXXXX2022附录A(规范性)低碳技术评价技术规范内容框架低碳技术评价技术规范二氧化碳环加成法合成环状碳酸酯技术内容框架如下:4*、. 1a)刖后;b)范围:c)规范性引用文件;d)术语和定义;e)评价要求:基本要求评价指标要求,具体格式见表1;f)评价报告编制方法:g)评价方法。表A.1能源折算系数序号类别单位能源折算值(kg标准油)备注1电kWh0.222标准油t10003标准煤t7004汽油t10305煤油t10306柴油t10207催化烧焦t9508工业焦炭t8009甲醇t47010纯氢t3000适用于化肥厂能耗计算11纯氢t110()适用于炼油厂能耗计算12lO.OMPa级蒸汽t927.0MPaWP135.0MPa级蒸汽t904.5MPaWP<7.0MPa143.5MPa级蒸汽t883.0MPaWP<4.5MPa152.5MPa级蒸汽t85T/CSTM )2.0MPaWP3.0MPa:XXXX-202216.5MPa级蒸汽t801.2MPaP<2.0MPa17l.OMPa级蒸汽t760.8MPa<P<l.2MPa180.7MPa级蒸汽t720.6MPaP<0.8MPa190.3MPa级蒸汽t660.3MPaP<0.6MPa20<0.3MPa级蒸汽t5521712冷量MJ0.010显热冷量225冷量MJ0.014相变冷量23(TC冷量MJ0.01524-5C冷量MJ0.01625-10冷量MJ0.01826-15冷量MJ0.0202720冷量MJ0.0242825"C冷量MJ0.02929-30C冷量MJ0.03630-35C冷量MJ().04131-40冷量MJ0.04632-45冷量MJ0.05233-50冷量MJ0.06034新鲜水t0.1535循环水t0.0636软化水t0.2037除盐水t1.038104除氧水t6.539凝汽机凝结水t1.040需除油除铁的120凝结水t5.541可直接回用的120凝结水t6.042污水t1.143净化压缩空气0.038X鬻X一202条净化压缩空气m30.02845氧气m?0.1546氮气m?0.1547二氧化碳(气)m30.15:GB/1r 50441-2016石油化工设计能耗计算标准T/CSTM源自T/CSTM XXXXX-2022附录B(资料性)指标权重确定方法8. 1导言不同的计算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应依据行业特点,单独使用某种计算方法或综合使用多 种计算方法。9. 2权重值的确定方法2. 1层次分析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AHP本质上是一种决策思维方 式,它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 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人的判断以决定诸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包括如 下几个步骤:1)递阶层次的建立,即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通过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 比较赋值;3)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宜采用和法、根法、特征根法和最小平方 等方法计算;4)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并进行排序;5) 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需要计算一致性指标;6)对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专家咨询法(Delphi法)专家咨询法是一种匿名反复函询的方法,采用背对背的通信方式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预测意见,经过 几轮征询,使专家小组的预测意见趋于集中,最后得到具有较高一致性的集体判断结果。包括如卜.几个步骤:1)明确进行效能评价的目标,借助人的逻辑思维和经验能对目标的评价收到很好的效果;2)选聘专家,专家的构成要科学合理,人数不少于5人;3)就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分发调查表向专家函询意见;4)组织者汇总整理意见后生成报表或文档,将调查结果作为参考意见再次分发给各位专家,供他 们分析判断并提出新的意见;5)反复多次直到意见趋于一致,最后得出结论。B. 2. 3煽权法燃权法是利用各指标的燧值所提供的信息量的大小来决定指标权重的种客观赋权方法,利用数据 携带的信息量大小计算权重,得到较为客观的指标权重。嫡值是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端越小,数据携带 的信息量越大,权重越大;相反嫡越大,信息量越小,权重越小。B. 2.4 CRITIC 法CRITIC法是以对比强度和评价指标之间的冲突性为基础确定指标的客观权重赋权法。对比强度表示T/CSTM XXXXX2022同一个指标各个评价方案之间取值差距的大小,以标准差表示,标准差越小说明各专家评分差距越小, 所赋权重应越大,反之则越小。T/CSTM XXXXX-2022附录C(规范性)加权综合评分计算方法C.1评价指数计算对指标数值越大越符合低碳技术要求的指标,按式(C1)计算:Si = - X 100 (C.I)对指标数值越小越符合低碳技术要求的指标,按式(C.2)计算:(C.2)式中:S第i项评价指标的单项评价值; 工一第i项评价指标的基准值; & -第i项评价指标的实际值。 当可能出现实际值&远大于(按式C.1计算)或远小于基准值与 (按式C.2计算)的情况时,应 对S值幅度范围进行限制。限制方法可根据行业特点予以确定并加以具体说明。C. 2计算结果通过对每项要素的评价指标的分值进行加权求和,计算每项要素的评价结果。计算公式见式C.3:S = E"SixWi (C.3)式中: s一低碳技术某项要素的评价值; Si 一某项要素中第i个一级指标的评价值; 用一第i个一级指标对所评价的某项要素的影响权重。 如评价指标体系由多级评价指标构成,低碳技术评价要素得分可通过对各级指标的逐级计算获得, 可参考式C.3进行扩展。T/CSTM XXXXX-2022附录D(资料性附录)技术就绪度评价标准(一般)等级等级描述等级评价标准评价依据1发现基本原理基木原理清晰,通过研究,证明基本理论是 有效的核心论文、专著等1-2篇(部)2形成技术方法提出技术方案,明确应用领域较完整的技术方案3方案通过验证技术方案的关键技术、功能通过验证召开的技术方案论证会及有关结论4形成单元并验证形成r功能性单元并证明可行功能性单元检测或运行测试结果或有关 证明5形成分系统并验 证形成了功能性分系统并通过验证功能性分系统检测或运行测试结果或有 关证明6形成原型并验证形成原型(样品、样机、方法、工艺、转基 因生物新材料、诊疗方案等)并证明可行研发原型检测或运行测试结果或有关证 明7现实环境的应用 验证原型在现实环境下验证、改进,形成真实成 品研发原型的应用证明8用户验证认证成品经用户充分使用,证明可行成品用户证明9得到推广应用成品形成批量、广泛应用批量服务、销售、纳税证据前 言31 范围42 规范性引用文件43 术语和定义44 原则55 评价流程66 评价要求77 评价报告118 评价方法109 录A1210 B1511 C1712 D18T/CSTM XXXXX2022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I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 些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碳排放领域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锁江、张香平、董丽、陈嵩嵩、张军平、宋玉婷、赵秋T/CSTM XXXXX2022绿色低碳技术评价规范二氧化碳环加成法合成环状碳酸酯技术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二氧化碳环加成法合成环状碳酸酯低碳技术评价(以下简称“评价”)的原 则、评价流程、评价要求、评价方法和评价报告等。本文件适用于现有、新开发以及改造的以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为原料合成环状碳酸酯技术 的评价,并作为碳酸酯低碳技术评价标准和具体要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886.228-2016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GB/T 13098-2006工业用环氧乙烷HG/T 5391-2018 1业JIJ碳酸乙烯酯GB/T 32151.10-2015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10部分:化工生产企业GB/T 50441-2016石油化工设计能耗计算标准GB/T 2589-2020综合能耗计算通则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 二氧化碳环加成法合成环状碳酸酯 Synthesis of cyclic carbonate by carbon dioxide cycloaddition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条件下,以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为原料经环加成反应合 成环状碳酸酯的过程。3. 2 低碳技术 Low carbon technology直接或间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更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3. 3 直接排放 Direct emissions指核算边界内不考虑泄露、事故、开停车等非正常工况下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排放 源排放。例如化石能源燃烧活动造成或工业过程等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1. 4 间接排放 Indirect emissionsT/CSTM XXXXX-2022指核算边界内因企业活动所致排放,但该排放源由其他企业拥有或控制。例如净 调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2. 5 排放因子 Emission factor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系数。3. 6 二氧化碳利用率 Utilization ratio of CO?表征生产过程中碳的利用情况,与工艺路线及收率相关。具体指统计报告期内, 产出的所有产品中的总碳量与消耗原料的总碳量的百分比。4. 7 单位产品碳排放量 CO2 emissions for unit output pixxluct表征企业单位产品产出的碳排放量,是用于衡量同等产品生产装置碳排放大小的 指标。具体指统计报告期,装置及公辅设施碳排放总量与产出产品总量的比值。5. 8 万元产值碳打做量 CO? emission of per output value表征企业万元产值的碳排放量,是用于衡量同等产品碳排放价值的指标。统计报 告期,装置及公辅设施碳排放总量与产出产品总产值的比值。4原则4.1技术类别确定原则根据技术的绿色低碳指标特点,选取行业关注度高、转型升级急需、能源资源环境影响潜 势大的技术作为评价对象,并将具有类似绿色低碳特性指标的技术归为一类,根据不同技术类 别确定评价指标及对应的基准值和权重。技术类别包括但不限于:a)创新技术:尚处于实验室研究、小试实验研究、放大试验研究以及中 试研究阶段的技术,尚不具备规模化推广。b)工业化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实施规模化应用的技术,具备良好的工业 规模化应用实践经验。c)改造技术:针对已工业化的技术的关键进行绿色节能创新改造,但尚 处于实验室研究、小试实验研究、放大试验研究以及中试研究阶段的 技术,尚不具备规模化推广。4. 2指标选取原则4. 2.1遵循通则和行业导则原则应依据工业领域绿色低碳技术评价通则和化工行业低碳技术评价导则的指标构成评价指标 体系。4. 2. 2遵循聚焦技术特性原则T/CSTM XXXXX2022应在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比对分析的基础上,并开展行业和技术使用者调查分析,选取代 表技术特性的指标。4. 2. 3遵循评价合理可操作原则应形成系统完整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评价合理,可操作性强。6. 3基准值和权重确定原则应根据技术和行业特点,以评价筛选绿色低碳技术为目的,经过一定规模的测试,并在广 泛征询行业专家、主管部门、生产企业等相关方意见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合理的合理方法分级、 分层次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基准值和权重,体现低碳技术的优势。权重确定的常 见方法参见附录B。5评价流程工业领域低碳技术评价的流程包括:制定各行业评价细则、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 基准值和权重、技术评审、调查或测试(必要时)、形成评价结论和报告。评价流程见图1。图1低碳技术评价流程T/CSTM XXXXX-20226评价要求6.1 基本要求评价技术应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主要包括但不限于:a)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中的要求;b)政府规划、产业政策中的要求;c)相关标准规范中的要求;d)节能或环保工艺、技术、装备、产品等推荐目录;e)国内外先进案例的低碳能力指标;f)相关研究报告、科技文献等科学使用的技术资料中提出的指标;g)技术使用方等相关方的要求。6. 2核算单元工业领域低碳技术评价的核算单元见图2。助 Q I姐/I|包皿Ig玩=> 热力出图2核算单元7. 3评价指标要求8. 3.1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组成,并确定相应的基准值和权重。依据技术类别、技 术特点及行业关注度,一级指标侧重选取技术性指标(6.3.2. 1)、经济性指标(6. 3. 2. 2) 和社会性指标(6.3.2.3),具体低碳技术评价技术规范或评价要求的内容框架见表1。9. 3. 2评价指标选取10. 3. 2. 1技术性指标T/CSTM XXXXX2022技术性指标重点选取与减碳降碳直接相关的指标。技术性指标包括二氧化碳环加成法合成 环状碳酸酯生产过程中碳利用率、单位产品碳排放量等。a)二氧化碳利用率碳利用率,代表原料中碳原子的利用情况,是表征技术过程碳利用效率的关键数据。 最大100%,代表原料中的碳原子完全进入到产品中;值越大,代表原料中碳原子利用越高。 其计算公式如下:X100%X一一为工艺技术的碳原子利用率,无量纲,以百分数计;Q统计期内的物料(原材料、CO二及产品、副产品)的输入量或输出量,单位为吨 (t);x一一为物料中的碳原子质量含量,单位为吨碳/吨(tC/t) oi一一代表输入界区的第i种物质;j一一代表输出界区的第j种产品或副产品。b)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单位产品碳排放量,为核算边界内每单位产品制造过程中总的碳排放量,是工艺或装 置碳排量大小对比的重要数据,与原材料种类、工艺路线、产品特点及分离要求相关。计 算公式如下,其中公用工程、能源折算系数参见表A.(Eo+E +E2+E3 )-Qc C=c为统计界区内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吨(tcojt):E0一一为统计期内原材料采购、运输过程中的总碳排放量,单位为tCO2;El为统计期内输入燃料燃烧产生的总碳排放量,单位为tCOE2为统计期内工艺过程的总碳排放量,利用原料/产品的总C含量折算所得,单位 为皿;E3为统计期内外购电力/热力产生的总碳排放量,单位为tCOi ;Qe一一为统计期内输入转化利用的二氧化碳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02);Q一一代表统计期内第j种产品或副产品的产量,单位为吨(t)。11. 3. 2. 2经济性指标经济性重点选取技术投入和产出成本、收益方面的指标。经济性指标包括万元产值碳排放量、投资回收期指标等。a)万元产值碳排放量T/CSTM XXXXX-2022万元产值碳排放量是对产品技术碳排放量与经济性的相对考量指标。其值越小代表每 万元产值碳排放越小。其计算公式如下:_+ E1+E2+E3 Qc=工烟x,)-C为统计界区内万元产值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万元(tCO2/ ¥ );E0一为统计期内原材料采购、运输过程中的总碳排放量,单位为tC(kEl一一为统计期内输入燃料燃烧产生的总碳排放量,单位为tCOz ;E2一为统计期内工艺过程的总碳排放量,利用原料/产品的总C含量折算所得,单位 为tCO?;E3为统计期内外购电力/热力产生的总碳排放量,单位为tCOi :Q.一一为统计期内输入转化利用的二氧化碳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J ;Q一一为统计期内第j种产品或副产品的产量,单位为吨(t)。%为统计期内第j种产品或副产品的年平均价格,单位为元/吨(¥/1)。b)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就是使累计的经济效益等于最初的投资费用所需的时间。其计算公式如下:PtW(C/ - CO)t = 0 t=lPl一为投资回收期,单位为年;CI为资金投入,单位为元;co一一为资金流出,单位为无;(C1-CO).一一为第I年的净资金流量,单位为元。6. 3. 2. 3社会性指标社会性指标重点选取与技术应用推广相关的指标。社会性指标包括成熟度指标、知识产权 指标、创新性指标、获奖指标等。a)技术成熟度技术成熟度指标是表明被评价技术相对于系统或者整个项目而言所处的发展状态, 反映该技术对于项目预期目标的满足程度。技术成熟度指标根据技术就绪度评价标准(一般)评估进行评分,技术就绪度评价标准(一般)等级表见附录D。b)技术知识产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