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案及反思.docx
-
资源ID:86534744
资源大小:15.9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案及反思.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认识“乃、熏”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字。2 .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 达的情感。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古诗大意,把握古诗内涵,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诗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 义教育。【教学重难点】补充资料,体会古诗蕴含的爱国情感。【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感情低沉的音乐。学生:收集查阅作者的相关资料,了解三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课时安排】1课时第三课时己亥杂诗【课时目标】.学习本课生字。1 .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2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想象画面,理解 诗意,体会情感。【教学过程】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1 .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 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写的一首诗。板书:己亥杂诗(师述:己、杂的字形).指名读课题,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解释诗题。(1)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出示课件: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 用的纪年方法,己在天干的第六位,亥在地支的最后一位,组合在 一起就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 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 首诗都称为一一(读课题)己亥杂诗。(2) 1839年的第二年,也就是184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 的事情吗?(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汇报:鸦片战争。)(3)小结: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 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 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设计意图: 补充资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二、读准古诗。1 .下面我们走进古诗,请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 奏。谁愿意来展示你的朗读?(指名读)出示课件:己亥杂诗(指名读)师:今天我要教大家一种读古诗的方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 可以读得长而轻;三声四声读得短而重。2 .学以致用,学生们练习读。3 .男女合作读。4 .师生合作读。5 .全班读。设计意图:读顺诗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句。三、理解诗意。1 .请借助注释来理解诗意,学生小组自由交流。2 .学生自由交流,师相机出示课件:(1)九州生气恃风雷。“生气”是指“发脾气”吗?在这里解释为“朝气蓬勃的局 面”更合适。(2)万马齐喑究可哀。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的局面实在令人心痛。(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重抖擞”的意思是“再次振作精神二“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的什么“格” 呢?(清朝用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 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不拘一格降人材”指的是作者希望 统治者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方面的人才。设计意图:小组交流学习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获得成功的喜悦。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学习能 力实践的最佳机会。3 .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 关键一步。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着痕迹地渗透这种方法,培养学生 的学习能力。四、感悟诗情。过渡: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从诗意中我们知道了当时社会 政治毫无生气,具体来说一种怎样的局面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感 悟。(一)教学前两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1 .读一读,透过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2 .第二句诗中的“万马齐喑,(1)结合注释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2)一提到“万马”你想到了什么词语?(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壮观的场面!而“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词 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3)龚自珍在这里说的是清朝的马吗?他实际上指的是什么? 从哪里可以读出来?联系上文“九州”可以知道作者说的是“举国上下死气沉沉 的局面”。(4)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样 的死气沉沉呢?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出示课件:英法联军打到家门口的时候,皇帝居然带着亲眷、军机大 臣、王公贵族逃之夭夭。大清朝的统治者。面对趾高气扬的列强,只会贪污腐败, 剥削欺压人民!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 的形象流传世界。“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啊!百姓流离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经,工不能作,哀鸿遍野! 这是当时官府的施粥场景,有这样一个母亲,因为贫病,儿刚死在 怀中,可怜的母亲还在心中悲叫着:“儿且勿死,为娘今日趁一粥”, 还“掩怀拭泪不敢哭”3 .你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语说说此刻的心情:(悲哀、愤 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心中,他选择了最能 表达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大家读读这句诗。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风雷变革来唤 醒这九州的生气!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板书:九州生气)用平时 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小结: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 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再读这两句诗。设计意图:此诗中的“万马齐喑”既是全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是关 键。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是“哀,(二)教学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1 .那么应该怎样“变革”呢?他劝谁?怎样劝?(多名学生汇报 交流:用自己的话和表演来劝说)谁来劝劝?(读古诗)2 .师:他就是这样一遍遍地劝,因为只有改革才能打破“万马 齐喑”的沉闷局面。所以让我们再大声地劝劝天公,劝劝皇帝, 劝劝达官贵人吧!3 .出示课件:(补充资料)这首诗写下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中国的国门,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 的重创。而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 清政府陆续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 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三)全班读古诗。(四)诗已经在同学们的嘴里,心里,让我们把诗背出来吧!设计意图:抓住“劝”字,补充资料让学生领悟作者的情感,并多次读, 达到背诵的目的。五、诵全诗,明情感。1 .诗已经在你们的心里了,那么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 样的愿望,你们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学生交流汇报)所以, 想改变万马齐喑的社会政治,让九州充满生气,就要改革,就要不 拘一格地任用人才。2 .拓展延伸。龚自珍写的己亥杂诗还有很多首,下面我们来看看第5 首。出示课件: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 .作业:龚自珍还写了很多这样的诗,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 以找来读读。【板书设计】己亥杂诗龚自珍变革万马齐喑九州生气不拘一格【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紧扣古诗教学的特点,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激发 兴趣,导入诗题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一再读古诗,理解古诗大 意f深读古诗,感悟诗情f拓展延伸。走进诗林,将音、意、情 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注重课内外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古典文 化的修养,让学生走进语文的殿堂。这篇课文年代久远,因此教 学中充分补充写作背景资料,让学生更准确地了解古诗内容,也 更深入地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古诗一般都有诗眼,这首诗的诗眼是“哀二在教学中,我 引导学生抓住诗眼来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相机设计”为何 而哀? ”“你会对这些人说什么? ”等问题,在多种形式的反复 诵读中,真切地感受诗人内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