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一氧化碳.docx
第2课时一氧化碳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L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了解CO的物理性质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重点)知道co可燃性,还原性,毒性;3.一氧化碳的用途知道CO可作燃料、冶炼金属;防止co中毒教学过程情景导入4煤炉内的煤燃烧有时产生一氧化碳,会使煤气中毒,如何防 止呢? 一氧化碳又具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提出问题 有人说我一闻到煤气的气味就把煤炉搬出屋外,不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还有人说临睡前在煤炉上和地面上放两盆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以上两种说法真的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吗?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讨论相关原因,了解co的物理性质。归纳总结co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知识拓展co气体应有采用排水法收集,因其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非常接近且有毒, 故不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探究点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 co的可燃性提出问题 碳有两种氧化物,前面已经学过二氧化碳,它们都是有碳和氧二种元素组成的, 它们的性质相同吗?为什么?讨论交流 从co和co2的组成元素和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讨论相关原因。探究实验模拟 实验因co有毒视频播放模拟实验实验 现象co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实验 结论2C0 + 02 点燃 2 c。2知识拓展 一氧化碳与氢气一样,不纯时点燃易发生爆炸。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2. CO的还原性探究实验实一氧化碳和木炭一样具有还原性,能使氧化铜被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实cqJt-CuO验 装 置.-,41%>11 涕实 验 步 骤实验 前先检 验co的 纯度先通 入co,排 尽空气, 点燃酒 精灯,对 有氧化 铜的位 置加热管中 的黑色 粉末全 部变成 红色时, 先停止 加热,继 续通入 co直到 玻璃管 冷却尾气用酒精灯燃烧掉或用气球收集备用实 验 目 的防止 co不 纯,占 一U 7八、燃或加 热后爆 炸排尽 管中空 气,避免 co与空 气混合 发生爆 炸防止 生成的 铜重新 被氧气 氧化成 氧化铜尾气中有未反应的co,有剧毒,防止污 染空气实 验 现 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尾气时丁产生蓝色火焰注思 事 项一氧化碳是“早来晚走”,酒精灯是“迟到早退”。原碳:CO+CuO = Cu+ CO2理探究点三CO的毒性提出问题1 .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煤气泄露怎么办?2 .CO为什么能使人中毒?怎样防止煤气中毒?讨论交流讨论相关原因。了解CO中毒的生理过程和防止煤气中毒的措施。归纳总结.中毒原因: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 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1 .中毒症状:人在一氧化碳达到总体积的0. 02%的空气中,持续23小时即出现中毒症状;体积分数为0.08%时,2小时可昏迷;若体积分数再高,lOmin即可致死亡。2 .解毒方法:如果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轻度的应立即撤离中毒环境,呼吸大量新鲜空气 或氧气,严重的应进行人工呼吸并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3 .防止措施:冬天用煤火取暖时一定要装烟囱,并且注意室内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 毒。co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煤气泄漏时不易被人察觉,所以煤气厂在家用 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使人在煤气泄漏时及早察觉。如果发现煤气泄漏, 应立即关闭阀门,然后开窗通风。知识拓展CO2与co都会使人和动物死亡,但两者的原理不同。二氧化碳无毒,空气中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氧气的含量相对减少时,人和动物呼吸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窒息死亡; 而一氧化碳有毒,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造成生 物机体缺氧,以致危及生命。探究点四co的用途提出问题 co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交流讨论 学生结合生产、生活归纳。归纳总结.作燃料:如管道煤气2co+。22 co2。1 .冶炼金属:如炼铁等3CO+ Fe2O3 2Fe + 3 CO3CO+ Fe2O3 2Fe + 3 CO2o板书设计第2课时一氧化碳物理性航通常状况下史无色无蝌气体忧将于水般度比空气略小J忖然性:2C0地幽2C0,1M,化学性质,,丁 ,A化低 )£原件:co+cuo二(:叶(“I率性用途:作物煤金属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堂课生活实例和模拟实验对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模拟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升 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足之处教材中对一氧化碳的资料偏少,缺少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