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银山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详解.docx
-
资源ID:86536793
资源大小:648.84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银山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详解.docx
2022-2023学年度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检测(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你的两颗牙齿,揭开了中华大地人类活动的奥秘;那一块块粗糙的石器,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智慧的 闪烁:那遗留着的炭屑和烧骨啊,是不是告诉后人,你们是已经征服了火的精灵”这里的“你们”指 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1 .王华建议大家动手模仿北京人制作一些工具,体验北京人的生活。于是各位同学纷纷动手,造了各种用途的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彩陶D.玉器2 .袁隆平在出席三亚国际海水稻论坛时,提出以海水稻一颗种子,带动中国农业全产业链走出国门,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我国最早种植水稻 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3 .某考古学家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在这里发掘过一座完整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在里面发现了一些小罐罐,打开一看,竟然是小米,只是没有米瓢。”文中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和“小米”可能是()A.干栏式房屋,稻谷B.半地穴式房子,粟C.砖木瓦房,高粱D.吊脚楼,玉米4 .中华文明主要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如图所示的文物出土于()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A.长江流域B.珠江流域C.黄河流域D.辽河流域5 .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A.伯益建立夏朝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 国后期,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0 .在四川有一座2000多年历史的大型水利工程,经受住了 “5. 12”汶川大地震的考验,它就是A.灵渠B,都江堰C.永济渠D.通济渠【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点:都江堰。解体思路:根据材料中“在四川有一座2000多年历史的大型水利工程”可以得 出该水利工程为都江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 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僮”,因而获得了 “天府之国”的美 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B符合题意;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A不符合 题意;永济渠和通济渠是隋朝大运河的航段,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他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其思想的核心是A.无为而治B.仁C.仁政D.兼爱【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主张“仁''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B项符合题意;“无为而治”是老子的主张,A项符合题意;“仁政”是孟子的主张,C项不符合题意; “兼爱”是墨子的主张,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2.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主张建立中央权统治的思想派别是()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张法治,他主张改 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D符合题意;ABC项没有 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3.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 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A.奴隶制开始瓦解B.封建制度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D.诸侯兼并争霸【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都和春秋争霸有关,围魏救赵、纸上谈兵都和战国的兼并战 争有关,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争霸,故选D。14.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 身。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家族名册)。”材料反映的是 A.奖励耕战B.重农抑商C.轻徭薄赋D.以农养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反映的是奖励耕战,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 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A符合题意。B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Ao.习总书记提出的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加强反腐斗争,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哪些治国理念仁政无为而治兼爱非攻法治A.B.C.D.【答案】D【解析】【详解】“打好脱贫攻坚战”符合孟子主张的“仁政思想。"加强反腐斗争”符合法家依法治国的思想, 符合题意,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与题干意思不符合;兼爱非攻属于墨家思想,不符合题意。不符合 题意。排除A、B和C。故选D。15 .在西安北郊的一座秦朝墓葬中,考古学家发掘出一批圆形方孔铜钱。该铜钱是和同开宝和同开宝B.五铢钱C.开元通宝D.半两钱【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一座秦朝墓葬中”,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 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D项 符合题意;和同开宝是日本奈良王朝流通的货币,A项不合题意;西汉武帝把铸币全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 铢钱。B项不合题意;唐高祖武德四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 元通宝”,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点睛】“一座秦朝墓葬中,考古学家发掘出一批圆形方孔铜钱”是解题的关键,说明考古学家发掘的是秦 朝的圆形方孔铜钱。据所学,秦灭掉六国后,统一货币。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 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16 .下图出土文物“商鞅方升”,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B.统一度量衡C.奖励生产D.推行县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方升”属于战国中期的量器。斗呈长方形,直壁,后有长方形柄。方升 外侧有铭文三十二字,记载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大良造“鞅”颁布标准计量器,以十六寸五分之 一立方寸为一升。“大良造鞅”就是商鞅。故而这件器物被命名为商鞅方升。从铭文可知此器为商鞅统一秦 国度量所规定的一升容积的标准量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故应 选B。17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周【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秦国先后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故C正确;夏、商、西周是奴隶制国家,故ABD错误。综上故选C。18 .秦统一全国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这说明秦朝A.延续分封制度B.增强地方势力C恢复社会经济D.实行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后来增至4。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的长官都由朝廷直 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这说 明秦朝实行中央集权,D项符合题意;A项是秦朝时废除了分封制,B项是抑制了地方势力,C项是属于经济 方面,与题干无关。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9 .习近平强调加大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曾经指出:“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 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秦朝时,负责监察事务的是()A.丞相B.太尉C.刺史D.御史大夫【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首创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负责行政,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故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注意区分秦朝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得出答案。21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首先采取这些措施的是A.西周B.东周C.秦朝D.西汉【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建立了秦朝,为了更好的对全国进行统治,秦始皇采取了 一系列的措施,例如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ABI)三项不 符合题意;故选C。22 .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颁行全国的统一文字是A.小篆B.行书C.草书D.楷书【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 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 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所以A项符合题意;而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23 .秦王朝统一天下后,“不亲其民,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下列秦朝措施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A.严刑苛法B.统一文字C.设立郡县D.开凿灵渠【答案】A【解析】【详解】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 连,当时的刑罚及其残酷,所以严刑苛法能够证明秦代“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故选A; BCD是秦朝巩 固统一方面的措施,与“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无关,排除。24 .”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 就灭亡了。”当时,“统治者”是向谁投降?()A.陈胜B,吴广C.刘邦D.项羽【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 了基础。随后,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的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C项符合题意;D项不合题意;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 民起义。陈胜、吴广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统治 的斗争。AB两项不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点睛】“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年项 羽以少胜多在巨鹿打败了秦军主力。以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项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可确 定答案。25 .下列属于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是()A.皇帝制度B.分封制C.禅让制D.世袭制【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 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即秦朝创立了皇帝制度,A项 正确;分封制开始于西周,排除A项;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排除C项; 世袭制开始于夏朝的启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O【答案】禅让制启【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尧舜禹时期实行 是禅让制,世袭制下,继承禹的王位的是启。所以是禅让制,是启。27.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答案】洛邑春秋时期【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东 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28.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当 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答案】 .晋国 .战国七雄【解析】【分析】【详解】关于“三家分晋”,指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关于“田氏代齐”,指齐国 由大夫田氏取代。关于“战国七雄”,指战国时期七个强大的诸侯国,即: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点睛】29.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 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其中、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粉中原,号令诸侯。【答案】.尊王攘夷.齐桓公【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齐桓公、 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30 .秦国经过,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答案】商鞅变法公元前221【解析】【详解】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 的攻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秦国的军队势如破竹,先后攻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 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三、改错题(10分).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半坡居民,住干栏式房屋,过定居生活。错误:改正:【答案】错误:半坡居民;改正:河姆渡居民。【解析】【详解根据课本所学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 用耒帮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种植水稻,遗址中有成堆的稻谷、稻 秆。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本题错误,半坡居民改正为河姆渡居民。31 .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此外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公历”。()【答案】错误:公历;改正:夏历。【解析】【详解】夏历传说是夏代创立的历法,原历法规则已佚失,现只从一些古籍上了解一些内容。与黄帝历、 颛顼历、殷历、周历、鲁历合称古六历。公元,即公历纪年法,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原称 基督纪元,又称西历或西元。32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建都殷 ()【答案】错误:殷;改正:亳。【解析】【详解】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后来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 殷改为亳。33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上是韩非子的思想主张。()【答案】错误:韩非子;改正:孔子。【解析】【详解】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核心思想“仁”,提 出了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 范。同时孔子还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的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韩非子改为孔子。34 .在秦末农民大起义后期,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项羽骁勇善战,在垓下 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错误:;改正:o【答案】错误:垓下之战;改正:巨鹿之战。【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 秦朝奠定了基础。趁项羽决战之机,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故题干表述 错误,应把“垓下之战”改为“巨鹿之战四、材料题(共30分)36.识图,回答问题铁农具牛耕图(1)图A、图B是我国原始社会使用的工具,请分别指出使用这些工具的原始人类的代表。(2)有人说,人类工具的历史,经过了 “石器时代一一青铜时代一一铁器时代”。图C是青铜时代的代 表,请你说出这一图片中的器具的名称以及朝代。(3)铁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于何时?它们的出现有什么作用?(4)结合生产工具或生活器具在生产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谈一下启示。【答案】(1) A:北京人;B:河姆渡人。(2)司母戊鼎;商朝。(3)春秋(后期);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等(有理即可)。(4)要注重生产工具(生活器具)的改进与发明,推动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改善人们生活条件);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图A是北京人使用过的打制石器,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他们凭着这些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 进行斗争。图B是河姆渡人使用的工具,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耙耕地。【小问2详解】图C是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司母戊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工艺高超。当时的 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 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到商代后期,青铜铸 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 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杂,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小问3详解】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扩大、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 上的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等。【小问4详解】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要注重生产工具(生活器具)的改进与发明,推动社会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等。37.创新是国家强盛和民族进步的灵魂,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创新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思想创新】材料一:学派代表人物儒家孟子、荀子道家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思想上的何种局面?这种局面出现产生了什么影响?【政策创新】材料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 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制度创新】材料三:全国设31个县,官吏由国君直接任免。(2)材料二、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回答,此事件的内容中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是哪一项内 容?【自我创新】(3)张三同学感觉本题并没有完全把春秋战国时期的创新时代体现出来,如果在思想创新栏目加入儒家 和道家的创始人,你会选择谁?如果加入技术创新一目,你会选择哪一方面的史料?【答案】(1)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 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商鞅变法;郡县制。(3)儒家:孔子;道家:老子。铁制农具和牛耕方面的史料。【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儒家”、“孟子、荀子,“道家”、“庄子”、“墨家”、“法家,“韩非”可知I,材料 一反映了战国时期思想上的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 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 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 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 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可知,材料反映的事件是商鞅变法; 根据材料三“全国设31个县,官吏由国君直接任免”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郡县制。郡县制开创了历代王朝地 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 创始人是孔子;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可以补充铁制农具和牛耕方面的史料,春 秋战国时期产生,是我国古代农业的最主要生产方式,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井田制的解体。C.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7 .如图是“医”字已知最早的写法,是用勾(医疗器具)将矢(箭)从人体上剔出,表示医疗。该字属于A.甲骨文 B.小篆A.甲骨文 B.小篆C.隶书D.楷书8 .在我国古代早期历史上,商代影响深远。有关下列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表明商朝青铜铸造水平高表明商朝青铜铸造水平高图一四羊方尊图二甲骨文 图三殷墟宫殿复原图B.图二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D.三幅图证明商代我国开始有早期国家D.三幅图证明商代我国开始有早期国家C图三与商王盘庚迁都密切相关.公元 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A.前221年B.前230年C.前356年D.前256年.在四川有一座2000多年历史的大型水利工程,经受住了 “5. 12”汶川大地震的考验,它就是A.灵渠B,都江堰C.永济渠D.通济渠.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他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其思想的核心是A.无为而治B.仁C.仁政D.兼爱12 .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主张建立中央权统治的思想派别是()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13 .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 国时期的哪一特点()A.奴隶制开始瓦解B.封建制度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D.诸侯兼并争霸14.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家族 名册)。”材料反映的是A.奖励耕战B.重农抑商C.轻徭薄赋D.以农养战 15.习总书记提出的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加强反腐斗争,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哪些治国理念仁政无为而治兼爱非攻法治AB.C.D.16.在西安北郊的一座秦朝墓葬中,考古学家发掘出一批圆形方孔铜钱。该铜钱是B.五铢钱C.开元通宝D.半两钱17 .下图出土文物“商鞅方升”,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A.奖励军功B.统一度量衡C.奖励生产D推行县制18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周19 .秦统一全国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这说明秦朝A.延续分封制度B.增强地方势力C.恢复社会经济D.实行中央集权20 .习近平强调加大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曾经指出:“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 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秦朝时,负责监察事务的是()A.丞相B.太尉C.刺史D.御史大夫.“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首先采取这些措施的是A.西周东周C.秦朝D.西汉21 .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颁行全国的统一文字是A.小篆A.小篆B.行书C.草书D.楷书22 .秦王朝统一天下后,“不亲其民,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下列秦朝措施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A.严刑苛法A.严刑苛法B.统一文字C.设立郡县D.开凿灵渠24.“公元前207年,24.“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当时,“统治者”是向谁投降?(A.陈胜B.吴广C.刘邦D.项羽25.下列属于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是()A.皇帝制度A.皇帝制度B.分封制C.禅让制D.世袭制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6.;.27.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28 .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 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 29.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 优势,以 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其中、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粉中原,号令诸侯。30 .秦国经过,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三、改错题(10分).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半坡居民,住干栏式房屋,过定居生活。错误:改正:31 .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此外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公历”。().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建都殷。()32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上是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在秦末农民大起义后期,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项羽骁勇善战,在垓下 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错误:;改正:o四、材料题(共30分)33 .识图,回答问题UVUV牛耕图Hi (1)图A、图B是我国原始社会使用铁农具的工具,请分别指出使用这些工具的原始人类的代表。(2)有人说,人类工具的历史,经过了 “石器时代一一青铜时代一一铁器时代”。图C是青铜时代的代 表,请你说出这一图片中的器具的名称以及朝代。(3)铁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于何时?它们的出现有什么作用?(4)结合生产工具或生活器具在生产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谈一下启示。34 .创新是国家强盛和民族进步的灵魂,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创新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思想创新】材料一:学派代表人物儒家孟子、荀子道家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思想上的何种局面?这种局面出现产生了什么影响?【政策创新】材料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制度创新】材料三:全国设31个县,官吏由国君直接任免。(2)材料二、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回答,此事件的内容中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是哪一项内容?【自我创新】(3)张三同学感觉本题并没有完全把春秋战国时期的创新时代体现出来,如果在思想创新栏目加入儒家和 道家的创始人,你会选择谁?如果加入技术创新一目,你会选择哪一方面的史料?2022-2023学年度部编版七年级 历史上册期中检测(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你的两颗牙齿,揭开了中华大地人类活动的奥秘;那一块块粗糙的石器,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智慧的 闪烁:那遗留着的炭屑和烧骨啊,是不是告诉后人,你们是已经征服了火的精灵”这里的“你们”指 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两颗牙齿、粗糙的石器、炭屑和烧骨”,结合所学可知,北京人遗址中的2枚牙齿、 4个头盖骨及大量的动物化石,说明北京人是我国远古人类;北京人使用的10万件尖状器、刮削器、石锤、 石砧等,说明北京人会制造工具;北京人遗址中的灰烬、烧石和烧骨,表明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 火种,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1 .王华建议大家动手模仿北京人制作一些工具,体验北京人的生活。于是各位同学纷纷动手,造了各种用 途的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彩陶D.玉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北京人制作时期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的类型的工 具,因此同学体验北京人制作工具应该是打制石器,A项正确;磨制时期是山顶洞人,排除B项;彩陶是 半坡人生活用具,排除C项;良渚文化出土文物中突出特色是玉器,排除D项。故选A项。2 .袁隆平在出席三亚国际海水稻论坛时,提出以海水稻一颗种子,带动中国农业全产业链走出国门,服务 于一带一路国家。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地处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故C符合题意;元谋人、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故AB不合 题意;半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粟,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最早种植水稻''是解题的关键,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3 .某考古学家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在这里发掘过一座完整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在里面发现了一些小 罐罐,打开一看,竟然是小米,只是没有米驯。”文中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和“小米”可能是()A.干栏式房屋,稻谷B.半地穴式房子,粟C.豉木瓦房,高粱D.吊脚楼,玉米【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我们在这里发掘过一座完整的土木建筑的房子,竟然是小米。”结合所学知识,半坡原 始居民,他们的主要粮食有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定居生活。B选项符 合题意;故选B。4 .中华文明主要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如图所示的文物出土于()A.长江流域A.长江流域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B.珠江流域C.黄河流域D.辽河流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会制造彩陶。故如图所 示的文物出土于黄河流域。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故选C。5 .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 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A.伯益建立夏朝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D.启夏朝第一代君主【答案】B【解析】【详解】题文中的“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反映的是禅让制的实行,“禹的儿子 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反映的是王位世袭制的出现。ACD不正确,B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o7 .如图是“医”字已知最早的写法,是用勾(医疗器具)将矢(箭)从人体上剔出,表示医疗。该字属于A.甲骨文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楷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甲骨文是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 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医”就体现了会意造 字法,故A符合题意;小篆、隶书、楷书,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8 .在我国古代早期历史上,商代影响深远。有关下列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图一四羊方尊图二甲骨文 图三殷墟宫殿复原图图一四羊方尊图二甲骨文 图三殷墟宫殿复原图A.图一表明商朝青铜铸造水平高B.图二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C.图三与商王盘庚迁都密切相关C.图三与商王盘庚迁都密切相关D.三幅图证明商代我国开始有早期国家【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有早期的国家是在商朝之前,所以这三幅图不能证明商代已经有了早期 的国家,D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四羊方尊是我国商朝时期的青铜器,代表了当时青铜铸造业的水 平,甲骨文是商代出现的迄今为止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成熟的文字,殷墟是商朝后期的遗址,是盘庚时期将 商朝的都城迁移到殷。所以ABC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9 .公元 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A.前221年B.前230年C.前356年D.前256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 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 知,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