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督导报告.docx
某某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督导报告一、基本情况本学期历史教研室共有任课教师13人(包括2位历史教研员)。 通过前半学期课堂教学督导学习,深切体会到历史教研室各位教师均 能认真研读课标,研究学情,精心备课。教学设计根据班层学情贴近 学生生活,体现新课改理念;教学目标凸现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如唯 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教学方法形 式多样,有讲授法、探究法、表格归纳法、材料教学法、多媒体辅助 法等;教学反思各位老师都能结合自己上课、学生表现以及与学科教 研员的交流,认真总结所思、所得、所感、所悟。张福花、孙丽雯和 屈雅婷老师的教学反思不仅阐明了教学设计意图、上课的得失,而且 能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到直播班上课的利弊。某某老师的教学反思谈 到了高三历史复习备考中如何做好培优工作、后进生转化措施、教学 中的困惑等。各位老师的教学反思真正做到了有感而发,达到了促进 教育教学,提升业务素养的目的。第一周至第十周具体听课督导情况 如下:(一)某某老师课堂督导情况:共听课15节,其中10位历史老师的14节课,1节政治课(徐 琴老师)。高一听课5节,高二听课6节(其中政治课1节),高三听 课4节。其中听各位老师的课各2节;听各位老师的课各1节。参加 历史教研室研讨会2次,每周参加高二历史组备课活动。(二)某某某老师课堂督导情况:共听课27节,其中11位历史老师的26节课,1节政治课。高 一听课9节,高二听课6节(其中政治课1节),高三听课12节。参 加历史教研室研讨会2次,每周参加高三历史组备课活动。二、优点特色(一)高一高二课堂教学亮点各位老师均能够按照教学常规组织授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 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探究问题;教态得体 大方,语言连贯,逻辑性强;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授课;生生之 间、师生之间教学互动合理,教学效果良好。突出亮点如下:1 .注重激发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老师们准备充分,课堂 教学体现新课改理念。教学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具有梯 度性,并能辅之以史料、图片、坐标轴、表格、地图等说明,教师分 析详实、深入。能够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多层面分析概括归纳问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 教学理念。2 .课件制作精美实用,技术含量高。充分利用希沃白板的优势, 借助微课、照片、文物、遗址、视频等展现的课件,创造寓教于乐的 课堂氛围,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升历史知识的深度、密度、宽度, 强调重点、突破难点。制作的课件还能适时结合社会热点,使学生理 解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纵看是历史,横看是社会。所以历史教育,实 质是服务于我们生活与人生的教育。3 .熟悉学情,关注学困生。教师能根据班层学情,针对一个学生 的回答多角度、大面积的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各个方面回答问题, 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因人而异适时点评并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对 重点知识备注;能关注学困生,能适时鼓励、肯定学生回答问题。教 师点评语言贴近生活、贴近学情、幽默风趣,能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 主动性、积极性。4 .注重对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重视史料的运用,以史料贯 穿课堂,材料呈现形式多样易懂,有利于学生与相关历史知识点联系、 分析。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论从史出的学科素养能力,而且突出了历 史学科对青少年家国情怀的培养。5 .且讲且练,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注重随堂练习,习 题设计形式多样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覆盖性、时效性。教师注 重解题技巧和审题能力的培养,且能适时予以学法指导。尤其是部分 教师能够利用钉钉、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练习答案,分析点评后再出示 正确答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个性化、差异化发展,从而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二)高三课堂教学亮点当下高三历史教学正处于新旧衔接的过渡时期,人教版教材尚未 完成历史使命,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新高考已对高三复习课堂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目标的升级倒逼高三一轮复习设计必须要有更新 的理念,必须要有更宽阔的视野解读课标内容与教材。高三历史学科组全体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认真研 读课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三位老师授课各有特色:某某老师“以 练促学”,对点训练实效性强,上课循循善诱、娓娓道来,无论是知 识点还是练习题分析细致、深入;某某老师授课语言幽默风趣“接地 气”,以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实例来解释苦涩难懂的历史理论知识, 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某某老师教态大方亲和力强,课件制作精美实用 性强,善于创设情景式问题,激发师生对话的兴趣。三、优秀课例推介1 .高一年级:某某某老师的课例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导言(授 课班级:高一 3班)。推介理由:教学设计新课改理念浓厚,充分挖 掘希沃白板优势拓升课堂教学内容和趣味性,善于发现社会热点与历 史知识的契合点,落实了 “用教材”而不是在“教教材”的教学理念, 课堂气氛轻松活跃。2 .高二年级:某某老师的课例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 演变(授课班级:高二4班)。教师教学功底扎实,教学技能娴熟, 开展以问题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 主动性、积极性。整节课教材处理详略得当,教师点拨精准到位,教 学效率高,是一节优质课。3 .高三年级:某某老师的课例罗斯福新政(授课班级:高三 18班)。推介理由:“每日小测” + “以练促学”的教学模式,讲练 结合,使知识点与题型训练环环相扣,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落实了 学生知道的学生讲,教师讲解拓展延伸知识,强调重点、难点、易错 点,达到了高效课堂的目的。四、发现的问题1 .课堂探究活动的氛围不够浓厚。部分教师讲的多,课堂教学互 动少,学生活动形式单一,多以学生集体回答为主。2 .重知识整合,轻学科能力培养。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不敢放手, 急于赶进度,问题呈现后,过早展示答案或教师直接讲析,不能留给 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消化知识或在课本、笔记上及时备 注。3 .部分课节容量有点小。课堂内容的拓展延伸略显不足,政治、 经济和文化史之间内容的紧密联系不够。4 .忽视板书设计。部分教师上课无板书或板书少,以课件代替板 书,主副板利用不足。5 .部分教师上课语速稍快,普通话还须加强,有口头禅。五、指导建议(一)问题驱动,力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依据课标、 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形成、发展和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师生合作互动为基本形式”,来创设问题 情境,培养学生学而思的问题意识,通过教师的追问,拓展学生思而 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二)涵养学科素养,引导分析思考。现在高考考查重点已经由 “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进而发展到“素养立意”,这势必会影 响到教育教学活动。正像特级教师周明学老师所说:“在日常新课教 学中,要有核心素养培养优先于知识学习的新观念,不要一味赶进度, 不要讲到底,要充分让学生参与思考和表达。在让学生阅读材料、思 考问题和回答问题上,要舍得给时间,学生要有阅读的时间,学生要 有思考的时间,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所以,我们的课 堂教学要从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问题素养上展开,让学生动口说,动 手练,在师生互动、交流中逐渐涵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三)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注重结论生成过程。有人说课堂是师 生“对话的场所:对话是师生在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通过 谈话、倾听而开展的双向沟通以及学习的过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 有的生活经验,与其开展合作对话,是历史课堂中知识生成的一个重 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史料实证”为主要路径和核心方 法,通过通俗易懂的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回到“历史的现场”, 钩沉史事、逻辑推论,探寻历史问题的本质和渊源,从而达到史论结 合的目的。教师亦可尝试对教材进行重新建构或者补充新情景,在课 程的生成过程中,学生的学科素养也会悄然地提升。(四)精讲精练,注重实用。学的效果怎么样,关键看做题。所 以,课堂的练习要链接高考,节选相关考点的高考题、各省市的模拟 题、联考题,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一方面让学生提前适应 高考,知己知彼;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把握考向,感知知识的深度 与广度,掌握好课堂的“度”,做到有的放矢。(五)设计思维导图,重视板书作用。结合班层学情、教学内容 可以精心设计思维导图,充分发挥主副板作用,使其与多媒体课件相 辅相承。这样更能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教材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六)克服职业倦怠,更新专业知识。美籍黎巴嫩诗人、作家纪 伯伦曾写道:“我们己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教育者的知识更新与观念更新同等重要,甚至更加刻不容缓。只有新 的教育理念,而没有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可能会把教学引向悬崖 今天的社会瞬息万变,新科技手段层出不穷,例如“翻转课堂”,电 子白板、大数据教育等等,教师要努力尝试,敢于创新,勇于超越自 我。只有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使自己的课堂富有魅力,令学生 沉迷。而教师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时更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 主观能动性,通过阅读学术著作积累专业素养,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 收集信息。唯有如此,才能使自身历史知识纵横贯通,有效提高教学 效率,真正做到游刃有余,事半功倍。六、思考与感悟课堂一定要归真。以真实为本,以朴实为妙,以扎实为绝,远离 空虚,追求实效。课堂一定要真实,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要尊重学生和教学实际, 不能作秀,不耍花枪。课堂一定要朴实。不说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语言,不干与课堂教学 无关的事,不搞只图热闹的合作探究。课堂一定要实惠。扎扎实实,实实在在,让学生吃得香、吃得好、 吃得饱。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上述只是我们作为学科教研员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以抛砖引玉,与各位同仁互相交流,共同进步!有不当之处,望各位领导、老师理解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