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DB地方标准》DB4452T6-2022.pdf
-
资源ID:86557137
资源大小:453.64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最新《DB地方标准》DB4452T6-2022.pdf
ICS 65.020.20B 05备案号:揭阳市地方标准DB/4452DB 4452/T 6-2022邹堂梨生产技术规程Zou Tangli produces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s2022-08-18 发布2022-11-18 实施揭揭阳阳市市市市场场监监督督管管理理局局发布发布DB 4452/T 6-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标准由揭阳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揭阳市榕城区农业农村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奕楷、郑长鸿、洪霞。本文件为首次发布。DB 4452/T 6-20221邹堂梨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邹堂梨生产的苗木培育、园地选择与规划、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克服梨树“翻花”和果实采收。本规程适用于南亚热带气候,春夏雨水充沛、秋冬干旱、日照长;赤红壤、轻壤土,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旱地、丘陵台地、谷地的揭阳范围内邹堂梨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邹堂梨 zou tangli邹堂梨产自于桑浦山东南麓丘陵地带,也就是分布于地都镇南陇、仙埔、枫美、乌美诸村。邹堂梨系蔷薇科(Rosaceae)梨属(Pyrus)植物,是砂梨(P.pyrifoliaNakai)系统的一个品种。落叶性乔木果树,树势中等,幼树树冠直立,枝条细长。成年结果树树冠较开张,枝条斜生。叶大,阔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叶缘有尖锐锯齿,叶色深色。花为散房花序,2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开花。果实圆形,中等大小,单果重 200g 左右,果皮青色,带有分布均匀的褐色锈点。果心较小,内白,肉质细致而脆,汁多味甜。成熟期 8 月中上旬至中下旬,为中熟品种,品质优良。3.2砧木 rootstock指嫁接繁殖时承受接穗的植株。3.3接穗 scion指果树或经济农作物稳定的母本的枝条。DB 4452/T 6-202223.4农业防治 agricultural control指利用农业生产中的各种技术、主观地对作物生态系统加以调整,从而避免或减轻病虫杂草危害的防治方法。3.5物理防治 physical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指根据害虫对某些物理因素反应的规律,利用物理因子的作用防治害虫的方法。4苗木培育4.1砧木的选择选用实生棠梨(即野生刺梨)。4.2接穗的选择选择品种纯正、生势健壮、丰产优质的结果树作采穗母本树,选取树冠外围中上部的皮身嫩滑、生长充实、芽眼饱满的 1 至 2 年生结果短枝。4.3嫁接时间每年 12 月,“大寒”后至春芽萌动前为最适期。4.4嫁接方法劈接和切接两种。5园地选择与规划5.1园地选择选择通风向阳的山坡地和山脚地的赤红壤轻壤土为好,土壤 pH 值在 4.35.2 之间,有机质含量在1.42%1.45%最适。5.2园地规划5.2.1坡度在 5以上应建立小梯田,坡度小的梯田面宽一些,坡度大可窄一些。5.2.2有条件的果园建立时,应配套喷灌设施。5.2.3大、中型果场规划内容包括作业区、防护林设置、灌水与排水系统、道路及建筑物设置等统一规划,所占面积比例依次为 90%、2%、3%、3.5%,其他 1.5%。6栽植6.1挖穴、改土DB 4452/T 6-202236.1.1每 667m2定穴 3040 个,植穴规格为长宽深1m1m1m。6.1.2填穴用火烧土、绿肥、堆肥等加适量石灰与表土分层填回。整理时每穴混入厩肥或土杂肥 50kg、过磷酸钙 0.5kg。6.1.3植穴回填沉实后再整畦培墩,培成直径 1m,高 15cm20cm 树盘。6.2定植6.2.1定植时期以每年 12 月份春芽萌动前为宜。6.2.2苗木选用应选用健壮无病虫害侵染的苗木种植。6.2.3配植授粉树定植时配植红花梨做授粉树,每 10 株配植 1 株2 株。6.2.4定植方法定植时在树盘中心挖一小坑,放入苗木,株行距对齐,回土压实,压土时应从外围逐渐向内压紧。以苗为中心,作高出地面 15cm20cm 的树盘,种植深度比原苗圃的深度略深 1cm2cm。6.2.5植后处理植后淋足定根水,并用山草或稻草覆盖树盘。7土肥水管理7.1土壤管理7.1.1深翻扩穴改土在 2 年3 年内完成畦面深翻扩穴工作,于“立冬”后至春芽萌动前进行,深翻扩穴并结合施用基肥,在植穴外围扩穴挖环状沟或平行沟,沟宽 80cm、深 80cm100cm。土壤回填时每沟增施有机质肥10kg 和石灰 0.5kg,表土放在底层,底土放在上层。7.1.2适时中耕雨后适时中耕除草,保持表土疏松。生长期的中耕宜浅;采果后至落叶前不宜中耕,更不宜深耕,以免过度伤根,造成过早落叶,引起“翻花”。7.2施肥7.2.1施肥原则按照NY/T 496的规定执行。所施用的肥料不对果园环境和果实品质产生不良影响,是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登记或免予登记的肥料。7.2.2基肥1112 月施入,以豆饼、腐熟堆肥、猪粪、火烧土等农家有机肥为主。施肥量,初果期按每生产 1kg梨施 1.5kg2.0kg 优质农家肥计算;盛果期梨园每 667m2施 3000kg 以上,若施用商品有机肥每 667m2DB 4452/T 6-20224施 200kg 以上。施用方法采用沟施,在树冠外围挖环状沟,沟深 40cm50cm。7.2.3追肥7.2.3.1追肥数量每生产 100kg 梨果需追施氮 0.4kg、磷 0.3kg、钾 0.4kg。7.2.3.2土壤追肥第一次在萌芽前后进行,以氮肥为主,施肥量占全年 20%;第二次在果实第二次膨大前进行,以磷钾肥为主,氮磷钾混合使用,施肥量占全年 20%;第三次在果实生长后期进行,以钾肥为主,施肥量占全年 20%。施肥方法是树冠下开环状沟或放射状沟,沟深 10cm15cm,施后及时覆土和灌水。7.2.3.3根外追肥全年 4 次5 次,生长前期 2 次,以氮肥为主;后期 2 次3 次,以磷、钾肥为主。常用肥料浓度为进口尿素 0.2%0.3%、人尿 5%10%、磷酸二氢钾 0.2%0.3%、硼砂 0.2%。根外追肥应避开高温时间。7.3水分管理春夏多雨季节,注意雨后排水;夏秋干旱季节,注意灌水,个别春旱年份要进行春灌。灌水方法以沟灌、滴灌、喷灌、穴灌等法为好,灌水要一次灌透。8整形修剪8.1定干及整形在苗木定植后,高 80cm 左右时剪顶定干,干高 50cm60cm,整形带内要有 8 个10 个饱满芽;全树留主枝 5 条7 条,在中心干上分 2 层4 层排列,第一层为 3 条,若为 4 层,多呈 321 式排列,在最上一个主枝分叉处,待适当时候将中心干延长枝疏除,限制树冠高 3.5m4.0m 即可。第一、二层主枝间距 100cm150cm;第二以上层间距以 60cm80cm 为宜。第一层主枝保持在各自相对均衡的空间方向发展,上层主枝采取上下插空、相互错开,外向延伸,以利枝叶生长;第一层主枝与中心干夹角5080,第二层及以上各层,宜渐减小,多为 5060。第一层主枝各留副主枝 2 条4 条,呈侧面分层排列,第一副主枝距中心干 60cm80cm,方位与其它主枝上的第一副主枝同侧;第一、二层副主枝间距 70cm80cm;以上各级主枝留副主枝 1 条3 条。8.2结果树修剪8.2.1骨干枝的修剪对延长枝,应每年在一次梢的中上部侧壮芽处短截。如骨干枝分生角度过小,应采取撑、拉、吊枝和“里芽外蹬”,留枝外引,配合扭梢以及利用结果下垂等方式,开张主枝角度。盛果期后,应及时将骨干枝回缩到健壮部位,使其重新复壮。8.2.2辅养枝的修剪初结果树应适当多留辅养枝。一旦辅养枝产生妨碍或失去辅养结果的作用时,即行控制,采用加大角度,去直留斜,去强留弱,逐渐短缩甚至疏除。8.2.3枝组的修剪DB 4452/T 6-202258.2.3.1对树势较强的梨树,宜先缓放不剪,任其伸长,缓和生长势,促进成花结果,然后再回缩,培养成为中小型枝组。8.2.3.2对树势较弱的梨树,一般采用先截后放或连续短截法培养,长中果枝一律剪去花芽,充当营养枝用,并严格控制全树花芽数量。8.2.3.3对树势中等的梨树,采用先放后缩或先截后放的方法培养枝组,树势强时多疏剪,弱时多短截。9花果管理9.1保花保果保花保果的措施有梨园放蜂、人工辅助授粉、喷生长调节剂和根外追肥等。花期和幼果期喷 0.1%0.2%硼酸、10mg/kg15mg/kg 萘乙酸钠、0.2%0.4%磷酸二氢钾、0.3%0.4%进口尿素等;采果前 1530 天喷 15mg/kg20mg/kg 萘乙酸钠,能有效地防止采前落果。9.2疏花疏果9.2.1疏花疏弱留壮,疏密留稀,疏腋(花芽)留顶(花芽)、疏长(长中果枝的顶花芽)留短(短果枝的顶花芽),疏外留内。对树冠顶部和强壮直立性大枝,可少疏或不疏,以果压枝。在一个花序上,疏中心花,留侧生花。9.2.2疏果第一次生理落果后每个健壮花序留 1 个2 个果,保持叶果比 25:130:1 为宜。弱树和结果多的树应早疏多疏,旺树和结果少的树应迟疏少疏;内膛弱枝多疏少留,外围强枝少疏多留;留大果、疏小果,留好果疏病虫果和畸形果;留侧生果,疏中心果;留距骨干枝近的果,疏距骨干枝远的果。9.2.3套袋在疏果定果后进行套袋,套袋材料采用专用果袋。10病虫害防治10.1防治原则按GB/T 8321(所有部分)、NY/T 1276(所有部分)规定执行,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抓住病害初期或害虫低龄期,选用有效药剂防治;不使用高风险农药,合理使用农药及适宜浓度。10.2主要病虫害10.2.1主要病害包括梨黑星病、黑斑病、锈病和褐斑病。10.2.2主要害虫包括梨木虱、蚜虫类、叶螨、食心虫类和果实蝇。DB 4452/T 6-2022610.3防治措施10.3.1萌芽至开花前10.3.1.1重点防治黑星病、黑斑病和蚜虫类。10.3.1.2喷雾80%代森锰锌400倍600 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 倍1500 倍液防治黑星病和黑斑病;喷雾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00 倍3000 倍液或 3%啶虫脒乳油 1500 倍2000 倍液防治蚜虫类。10.3.2落花后至幼果套袋前10.3.2.1重点防治黑星病、锈病、黑斑病、梨木虱、叶螨和蚜虫类。10.3.2.2防治黑星病、锈病和蚜虫类的药剂同 10.3.1.2。10.3.2.3梨木虱第一代若虫发生期,尚未分泌粘液前,喷雾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00 倍3000 倍液或 5%阿维菌素乳油 2500 倍4000 倍液,混加 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3000 倍5000 倍液防治黑斑病。10.3.3果实膨大期10.3.3.1重点防治食心虫和果实蝇。10.3.3.2食心虫防治可喷雾 8000IU/微升苏云金杆菌悬浮剂 200 倍液或 4.5%高效氯氰菊酯 1500 倍-2000 倍液或 5%阿维菌素乳油 2500 倍4000 倍液;果实蝇防治可使用引诱剂和诱捕器诱杀雄性成虫,喷雾 4.5%高效氯氰菊酯 1500 倍-2000 倍液或 5%阿维菌素乳油 2500 倍4000 倍液杀死初羽后成虫,用5%阿维菌素乳油 2500 倍4000 倍液加 3%红糖点喷果园毒杀成虫。10.3.4果实采收前后10.3.4.1重点防治黑星病、褐斑病、食心虫和果实蝇。10.3.4.2采果前 20 天喷雾一次 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3000 倍5000 倍液或 40%腈菌唑悬浮剂 8000倍10000 倍液防治黑星病和褐斑病。10.3.4.3食心虫和果实蝇防治方法同 10.3.3.2。10.3.4.4落叶后,清扫落叶、病虫果,集中烧毁或深埋。11克服梨树“翻花”11.1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质肥和磷钾肥,增强树势,防止梨树早落叶。11.2及时防治病虫害,特别是对褐斑病防治,是保叶重要保证。12果实采收采果时间为“立秋”至“处暑”之间,选择晴天、空气干燥天气采收,果实先熟先采,分期分批采收。采收时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