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3年一级造价师之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土建+安装)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doc
-
资源ID:86560670
资源大小:30.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上海市2023年一级造价师之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土建+安装)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doc
上海市上海市 20232023 年一级造价师之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土年一级造价师之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土建建+安装)通关提分题库安装)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考点梳理)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背景:某公开招标工程采用资格预审,其中 A 承包商通过资格预审后,对招标文件进行了仔细分析,发现业主所提出的工期要求过于苛刻,且合同条款中规定每拖延 1 天工期罚合同价的 1。若要保证实现该工期要求,必须采取特殊措施,从而大大增加成本;还发现原设计结构方案采用框架剪力墙体系过于保守。因此,该承包商在投标文件中说明业主的工期要求难以实现,因而按自己认为的合理工期(比业主要求的工期增加 6 个月)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并据此报价;还建议将框架剪力墙体系改为框架体系,并对这两种结构体系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证明框架体系不仅能保证工程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增加使用面积、提高空间利用的灵活性,而且可降低造价约 3。该承包商将技术标和商务标分别封装,在封口处加盖本单位公章和项目经理签字后,在投标截止日期前 1 天上午将投标文件报送业主。次日(即投标截止日当天)下午,在规定的开标时间前 1 小时,该承包商又递交了一份补充材料,其中声明将原报价降低 4。但是,招标单位的有关工作人员认为,根据国际上“一标一投”的惯例,一个承包商不得递交两份投标文件,因而拒收承包商的补充材料。开标会由市招投标办的工作人员主持,市公证处有关人员到会,各投标单位代表均到场。开标前,市公证处人员对各投标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查,并对所有投标文件进行审查,确认所有投标文件均有效后,正式开标。主持人宣读投标单位名称、投标价格、投标工期和有关投标文件的重要说明。问题:(1)该承包商运用了哪几种报价技巧其运用是否得当请逐一加以说明。(2)招标人对投标人进行资格预审应包括哪些内容(3)该项目招标程序中存在哪些不妥之处请分别作简单说明。【答案】问题(1):该承包商运用了三种报价技巧,即多方案报价法、增加建议方案法和突然降价法。其中,多方案报价法运用不当,因为运用该报价技巧时,必须对原方案(本案例指业主的工期要求)报价,而该承包商在投标时仅说明了该工期要求难以实现,却并未报出相应的投标价。增加建议方案法运用得当,通过对两个结构体系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这意味着对两个方案均报了价),论证了建议方案(框架体系)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对业主有很强的说服力。突然降价法也运用得当,原投标文件的递交时间比规定的投标截止时间仅提前 1 天多,这既是符合常理的,又为竞争对手调整、确定最终报价留有一定的时间,起到了迷惑竞争对手的作用。若提前时间太多,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怀疑,而在开标前 1 小时突然递交一份补充文件,这时竞争对手已不可能再调整报价了。问题(2):招标人对投标人进行资格预审应包括以下内容:投标人签订合同的权利: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投标人履行合同的能力:人员情况、技术装备情况、财务状况等;投标人目前的状况:投标资格是否被取消、账户是否被冻结等;近三年情况:是否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内容。问题(3):该项目招标程序中存在以下不妥之处:二、某市政府投资的一个建设工程项目,项目法人单位委托某招标代理机构采用公开招标方式代理项目施工招标,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编制了招标控制价。招标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事件 1:招标信息在招标信息网上发布后,招标人考虑到该项目建设工期紧,为缩短招标时间,而改用邀请招标方式,并要求在当地承包商中选择中标人。事件 2:资格预审时,招标代理机构审查了各个潜在投标人的专业、技术资格和技术能力。事件 3:招标代理机构设定招标文件出售的起止时间为 3 个工作日,要求投标人提交的投标保证金为 120 万元。事件 4:开标后,招标代理机构组建评标委员会,由技术专家 2 人、经济专家 3 人、招标人代表 1 人、该项目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 1 人组成。事件 5:招标人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后,向其提出降价要求,双方经过多次谈判,签订了书面合同,合同价比中标价降低 2。招标人在与中标人签订合同 3 周后,退还了未中标的其他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问题:1说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编制招标控制价的主要依据。2指出事件 1 中招标人行为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3说明事件 2 中招标代理机构在资格预审时还应审查哪些内容。4指出事件 3、事件 4 中招标代理机构行为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5指出事件 5 中招标人行为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答案】问题 1:工程招标控制价的主要编制依据如下:(1)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2)国家或省级、行业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计价定额和计价方法;(3)建设工程设计文件及相关资料;(4)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及有关要求;(5)与建设项目相关的标准、规范、技术资料;(6)相关工程造价信息;(7)其他的相关资料。问题 2:(1)招标人改用邀请招标不妥。因为该工程是政府投资的建设工程项目,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招标方式。(2)在当地承包商中选择中标人不妥。在公开招标活动中,不得限制或者排斥本地区以外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参加投标。问题 3:还应审查的内容有:(1)具有独立订立合同的权利;三、某工程项目业主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方式确定了承包人,双方签订了工程施工合同,合同工期 4 个月,开工时间为 2011 年 4 月 1 日。该项目的主要价款信息及合同付款条款如下:(1)承包商各月计划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费见下表。各月计划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费单位:万元(2)措施项目费 160000 元,在开工后的前两个月平均支付。(3)其他项目清单中包括专业工程暂估价和计日工,其中专业工程暂估价为 180000 元;计日工表中包括数量为 100 个工日的某工种用工,承包商填报的综合单价为 120 元/工日。(4)工程预付款为合同价的 20%,在开工前支付,在最后两个月平均扣回。(5)工程价款逐月支付,经确认的变更金额、索赔金额、专业工程暂估价、计日工金额等与工程进度款同期支付。(6)业主按承包商每次应结算款项的 90%支付。(7)工程竣工验收后结算时,按总造价的 5%扣留质量保证金。(8)规费综合费率为 3.55%,增值税率为 10%。(9)本案例中,人材机费、管理费、利润、规费均不含税。施工过程中,各月实际完成工程情况如下:【答案】【1】分部分项工程费用:55+75+90+60=280 万元=2800000(元)措施项目费用:160000(元)其他项目费用:180000+100120=192000(元)合同价(包括规费及税金):(2800000+160000+192000)1.03551.10=3590286(元)预付款:359028620%=718057(元)【2】(1)四月份: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量价款:5500001.03551.10=626478(元)应支付的工程价款:(550000+80000)1.03551.1090%=645841(元)(2)五月份: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量价款:7500001.03551.10=854288(元)应支付的工程款:(750000+80000+35120)1.03551.1090%=855176(元)(3)六月份: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量价款:9000001.03551.10=1025145(元)应支付的工程款:四、背景:某拟建工程为二层砖混结构,一砖外墙,层高 33m,该工程建筑面积及外墙工程量分别为 26507m2、77933m3。原概算指标为每 100m2 建筑面积(一砖半外墙)2571m3,每平方米概算造价 1205 元(砖砌一砖外墙概算单价按 2376 元,砖砌一砖半外墙按 3031 元)。问题:求修正后的单方造价和概算造价。【答案】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概算指标法对工程不同部分的价格修正及总价计算的能力。解析相关计算公式如下:拟建单位工程概算造价=拟建工程建筑面积(体积)概算指标概算指标的修正:单位造价修正指标=原指标单价-换出结构构件的价值+换入结构构件的价值换入砖砌-砖外墙每 100m2 数量=7793310026507=294(m3)换入价值 2942376=69854(元)换出价值 25713031=77927(元)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造价修正指标=1205+69854100-77927100=1197(元m2)单位工程概算造价=265071197=3172888(元)五、某大型工程项目由政府投资建设,业主委托某招标代理公司代理施工招标。招标代理公司确定该项目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招标,招标公告在当地政府规定的招标信息网上发布。招标文件中规定:投标担保可采用投标保证金或投标保函方式担保。评标方法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投标有效期为 90 天。业主对招标代理公司提出以下要求:为了避免潜在的投标人过多,项目招标公告只在本市日报上发布,并采用邀请招标方式招标。项目施工招标信息发布以后,共有 12 家潜在的投标人报名参加投标。业主认为报名参加投标的人数太多,为减少评标工作量,要求招标代理公司仅对报名的潜在投标人的资质条件、业绩进行资格审查。开标后发现:(1)A 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为 8000 万元,为最低投标价,经评审后推荐其为中标候选人:(2)B 投标人在开标后又提交了一份补充说明,提出可以降价 5;(3)C 投标人提交的银行投标保函有效期为70 天;(4)D 投标人投标文件的投标函盖有企业及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印章,但没有加盖项目负责人的印章;(5)E 投标人与其他投标人组成了联合体投标,附有各方资质证书,但没有联合体共同投标协议书;(6)F 投标人的投标报价最高,故 F 投标人在开标后第二天撤回了其投标文件。经过标书评审,A 投标人被确定为中标候选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后,招标人和 A 投标人进行合同谈判,希望A 投标人能再压缩工期、降低费用。经谈判后双方达成一致:不压缩工期,降价 3。问题:(1)业主对招标代理公司提出的要求是否正确?说明理由。(2)分析 A、B、C、D、E 投标人的投标文件是否有效?说明理由。【答案】答题时应根据项目招标程序,对背景资料逐一识别,分别回答,不仅要指出正确或错误之处,还要说明理由,切忌笼统作答。解析问题(1):“业主提出招标公告只在本市日报上发布”不正确。理由:公开招标项目的招标公告,必须在指定媒介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限制招标公告的发布地点和发布范围。“业主要求采用邀请招标”不正确。理由:因该工程项目由政府投资建设,相关法规规定:“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项目”,应当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招标。如果采用邀请招标方式招标,应由有关部门批准。“业主提出的仅对报名的潜在投标人的资质条件、业绩进行资格审查”不正确。理由:资质审查的内容还应包括信誉、技术、拟投入人员、拟投入机械、财务状况等。问题(2):A 投标人的投标文件有效。B 投标人的投标文件有效。但补充说明无效,因开标后投标人不能变更(或更改)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C 投标人的投标文件无效,因为投标保函的有效期应与投标有效期 90 天一致。D 投标人投标文件有效。六、某企业投资建设一个工业项目,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相关资料和基础数据如下:1项目工程费用为 2000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 500 万元(其中无形资产费用为 200 万元),基本预备费费率为 8,预计未来 3 年的年均投资价格上涨率为 5。2项目建设前期年限为 1 年,建设期为 2 年,生产运营期为 8 年。3项目建设期第 1 年完成项目静态投资的 40,第 2 年完成静态投资的 60,项目生产运营期第 1 年投入流动资金 240 万元。4项目的建设投资、流动资金均由资本金投入。5除了无形资产费用之外,项目建设投资全部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按生产运营期平均摊销,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 8年,残值率为 5,采用直线法折旧。6项目正常年份的产品设计生产能力为10000 件年,正常年份年总成本费用为 950 万元,其中,项目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为 550 元,其余为固定成本。项目产品预计售价为 1400 元件,营业税金及附加税税率为 6,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 25。7项目生产运营期第1 年的生产能力为正常年份设计生产能力的 70,第 2 年及以后各年的生产能力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 100。问题:(1)分别列式计算项目建设期第 1 年、第2 年价差预备费和项目建设投资。(2)分别列式计算项目生产运营期的年固定资产折旧和正常年份的年可变成本、固定成本、经营成本。(3)分别列式计算项目生产运营期正常年份的所得税和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4)分别列式计算项目正常年份的产量盈亏平衡点。【答案】问题(1):基本预备费=(2000+500)8=200(万元)静态投资额=2000+500+200=2700(万元)第 1 年价差预备费=270040(1+5)1.5-1=8200(万元)第 2 年价差预备费=270060(1+5)2.5-1=21016(万元)项目建设投资=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2700+8200+21016=299216(万元)问题(2):固定资产折旧=(299216-200)(1-5)8=33157(万元)正常年份的可变成本=1000055010000=55000(万元)固定成本=950-550=400O0(万元)经营成本=总成本-折旧-摊销摊销=2008=2500(万元)经营成本=950-33157-25=59343(万元)问题(3):七、某企业拟于某城市新建一个工业项目,该项目可行性研究相关基础数据如下:1拟建项目占地面积 30 亩,建筑面积 11000m2,其项目设计标准、规模与该企业 2 年前在另一城市修建的同类项目相同。已建项目的单位建筑工程费用为 1600 元/m2,建筑工程的综合用工量为 4.5 工日/m2,综合工日单价为 80元/工日,建筑工程费用中的材料费占比为 50%,机械使用费占比为 8%,考虑地区和交易时间差异,拟建项目的综合工日单价为 100 元/工日,材料费修正系数为 1.1,机械使用费的修正系数为 1.05,人材机以外的其他费用修正系数为1.08。根据市场询价,该拟建项目设备投资估算为 2000 万元,设备安装工程费用为设备投资估算的 15%。项目土地相关费用按 20 万元/亩计算,除土地外的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项目建安工程费用的 15%,项目的基本预备费率为 5%,不考虑价差预备费。2项目建设期 1 年,运营期 10 年,建设投资全部形成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 10 年,残值率为 5%,直线法折旧。3项目运营期第 1 年投入自有资金 200 万元作为运营期的流动资金。4项目正常年份销售收入为 1560 万元(不含销项税额),增值税税率为 17%,增值税附加税率为10%,项目正常年份年经营成本为 400 万元(不含可抵扣的进项税额 30 万元)。项目运营期第 1 年产量为设计产量的 85%,第 2 年及以后各年均达到设计产量,运营期第 1 年的销售收入及销项税、经营成本及进项税均为正常年份的 85%。企业所得税税率为 25%。5假定建设投资中无可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问题】1列式计算拟建项目的建设投资。2若该项目的建设投资为 5500 万元,建设投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贷款,贷款为 3000 万元,贷款年利率为 7.2%(按月计息),约定的还款方式为运营期前 5 年等额还本、利息照付方式。分别列式计算项目运营期第 1 年、第 2 年的总成本费用(不含税)和净利润以及运营期第2 年年末的项目累计盈余资金(不考虑企业公积金、公益金的提取及投资者股利分配)。(计算结果保留 2 位小数)【答案】问题 1:(1)工程费用人工费占比=4.580/1600=22.5%,人工费修正系数=100/80=1.25 人材机以外的其他费用占比=1-22.5%-50%-8%=19.50%单位建筑工程费=1600(22.5%1.25+50%1.1+8%1.05+19.5%1.08)=1801.36(元/m2)建筑工程费=1801.3611000/10000=1981.50(万元)设备购置费:2000.00 万元安装工程费=200015%=300.00(万元)合计:1981.50+2000+300=4281.50(万元)(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030+(1981.50+300)15%=942.23(万元)(3)基本预备费:(4281.50+942.23)5%=261.19(万元)建设投资=4281.50+942.23+261.19=5484.92(万元)问题 2:(1)基础数据八、【背景资料】某生产建设项目有关基础数据如下:(1)类似项目的设备购置费为 3100 万元,类似项目的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占设备购置费的比例分别为 35%、30%,由于时间、地点因素引起的拟建项目上述两项费用变化的综合调整系数为1.08,拟建项目按当地现行价格计算设备购置费为 3500 万元,拟建项目的工程建设其他费和预备费用按 900 万元估算。(2)项目建设期 1 年,运营期 6 年。项目投产第一年可获得当地政府扶持该产品生产的补贴收入 500 万元。(3)若该项目的建设投资为 6000 万元,预计全部形成固定资产(包括可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100 万),固定资产使用年限 10 年,按直线法折旧,期末残值率4%,固定资产余值在项目运营期末收回。投产当年需要投入运营期流动资金300 万元;(4)正常年份年营业收入为 3000 万元(其中销项税额为 600万),经营成本为 2000 万元(其中进项税额为 500 万);增值税附加按应纳增值税的 9%计算,所得税税率为 25%;(5)投产第一年仅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80%,预计这一年的营业收入、经营成本和总成本均达到正常年份的 80%;以后各年均达到设计生产能力;【问题】1.列式计算拟建项目的建设投资。2.若该项目的建设投资为 6000 万元,列式计算融资前计算期第 3 年的净现金流量。3.若该项目的初步融资方案为:贷款 500 万元用于建设投资,贷款年利率为 8%(按年计息),还款方式为运营期前 4 年等额还本付息,剩余建设投资及流动资金来源于项目资本金,计算第 3 年的净现金流量。(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答案】问题 1: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为:3100(35%30%)1.082176.20(万元)项目建设投资为:35002176.209006576.20(万元)问题2:(1)年固定资产折旧费(6000-100)(1-4%)10566.40(万元)(2)第 2 年的增值税=6000.8-5000.8-100=-20(万元)0,故第 2 年应纳增值税额为 0;增值税附加为 0;第 3 年的增值税=600-500-20=80(万元)第 3年的增值税附加=809%=7.2(万元)(3)第 2 年调整所得税【(3000-600)80%+500-(2000-500)80%+566.40】25%163.40(万元)第 3 年调整所得税【(3000-600)-(2000-500)+566.40+7.2】25%81.60(万元)(4)第 3 年净现金流量=3000-(2000+80+7.2+81.60)=831.20 万元问题 3:(1)项目建设期贷款利息九、某企业拟兴建一项工业生产项目。同行业同规模的已建类似项目工程造价结算资料,见表 1-1:表 1-1已建类似项目工程造价结算资料表 1.1 中,A 生产车间的进口设备购置费为 16430 万元人民币,其余为国内配套设备费;在进口设备购置费中,设备货价(离岸价)为 1200 万美元(1 美元=8.3 元人民币),其余为其他从属费用和国内运杂费。问题:1类似项目建筑工程费用所含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综合税费占建筑工程造价的比例分别为 13.5、61.7、9.3、15.5,因建设时间、地点、标准等不同,相应的价格调整系数分别为 1.36、1.28、1.23、1.18;拟建项目建筑工程中的附属工程工程量与类似项目附属工程工程量相比减少了 20,其余工程内容不变。试计算建筑工程造价综合差异系数和拟建项目建筑工程总费用。2试计算进口设备其他从属费用和国内运杂费占进口设备购置费的比例。3拟建项目 A 生产车间的主要生产设备仍为进口设备,但设备货价(离岸价)为 1100 万美元(1 美元=7.2 元人民币);进口设备其他从属费用和国内运杂费按已建类似项目相应比例不变;国内配套采购的设备购置费综合上调 25。A 生产车间以外的其他主要生产项目、辅助生产项目和附属工程的设备购置费均上调10。试计算拟建项目 A 生产车间的设备购置费、主要生产项目设备购置费和拟建项目设备购置总费用。4假设拟建项目的建筑工程总费用为30000 万元,设备购置总费用为 40000 万元;安装工程总费用按表 1.1 中数据综合上调 15;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工程费用的 200/6,基本预备费费率为5,拟建项目的建设期涨价预备费为静态投资的 3。试确定拟建项目全部建设投资。(问题 14 计算过程和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答案】问题 1:(5 分)(1)建筑工程造价综合差异系数:13.51.36+61.71.28+9.31.23+15.51.18(1.5 分)=1.27(0.5分)(2)拟建项目建筑工程总费用:(21734.00-4470.0020)1.27(2.5 分)=26466.80(万元)(0.5 分)问题 2:(3 分)进口设备其他从属费用和国内运杂费占设备购置费百分比:(16430-12008.3)/16430(2.5 分)=39.38(0.5 分)问题 3:(8 分)(1)计算拟建项目A 生产车间的设备购置费方法一:一十、2009 年初,某业主拟建一年产 15 万吨产品的工业项目。已知 2006 年已建成投产的年产 12 万吨产品的类似项目。投资额为 500 万元。自 2006 年至2009 年每年平均造价指数递增 3%.拟建项目有关数据资料如下:1.项目建设期为 1 年,运营期为 6 年,项目全部建设投资为 700 万元,预计全部形成固定资产。残值率为 4%,固定资产余值在项目运营期末收回。2.运营期第 1 年投入流运资金 150 万元,全部为自有资金,流动资金在计算期末全部收回。3.在运营期间,正常年份每年的营业收入为 1000 万元,总成本费用为 500 万元,经营成本为 350 万元,营业税及附加税率为 6%,所得税率为25%,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为 6 年。4.投产第 1 年生产能力达到设计能力的60%,营业收入与经营成本也为正常年份的 60%,总成本费用为 400 万元,投产第 2 年及第 2 年后各年均达到设计生产能力。5.为简化起见,将“调整所得税”列为“现金流出”的内容。问题:1.试用生产能力指数法列式计算拟建项目的静态投资额。2.编制融资前该项目的投资现金流量表,将数据填入答题纸表 1.1 中,并计算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3.列式计算该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并评价该项目是否可行。(计算结果及表中数据均保留两位小数)【答案】分析:本案例一缺少条件:固定资产使用年限(题目见附件),导至固定资产余值没法算。折旧费无论怎么做题都不能自圆其说的:做法一:700*(1-4%)/6=112 万元,固定资产余值按残值 28 万元,但正常年份 350(经营成本)+112(折旧)500(总成本),何况题目哪里告诉余值残值;或题目也没有告诉运营期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做法二:按正常年份 500(总成本)-350(经营成本)=150(折旧),计算期第 2 年 400(总成本)-210(经营成本)=190(折旧),则190+150*5700(全部建设投资),且固定资产余值没有了。做法三:按正常年份 500(总成本)-350(经营成本)=150(折旧),计算期第 2 年 400(总成本)-210(经营成本)=190(折旧),则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按 190(运营期第 1年)+150*3(运营期第 24 年)+32(运营期第 5 年)+28(残值,运营期第 6 年),导致运营期第 5、6 年的总成本就不是正常年份 500 万元了。目前唯一可以做题的是应提供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答:1、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适用条件 Q2:Q10.52.0;C2:Q2fC1:Q1 即:C2C1(Q2/Q1)f=500*(15/12)*1.033=682.95(万元)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假设:运营期固定资产使用年限=6 年固定资产余值=残值=700*4%=28(万元)折旧费=700*(1-4%)/6=1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