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试卷》(四)原稿.docx

    • 资源ID:86565276       资源大小:259.9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试卷》(四)原稿.docx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试卷(四)A.A.B.D.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15题,共30分)1.下图中不可能是北京人使用过的工具是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2.下列考古成果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形粟遗存粟遗存钻孔石斧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人面鱼纹彩陶盆A.北京人 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3.观察漫画,3.观察漫画,这一情景是对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哪一制度的诠释A.宗法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世袭制4 .有关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历史,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A.禹传子,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商汤和周文王懂得重用人才、关心百姓,他们分别建立了商朝和周朝C.夏桀和商纣王失国的重要原因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D.“国人暴动”和“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主角都是周幽王.为了方便记忆,小明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土地、平民、奴隶 一/.二. -.【周天子二(诸侯(亲属、功臣)服从命令、纳贡、镇守疆土A.禅让制 B.分封制 C.等级制 D.世袭制.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手写汉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某同学利用下面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应是A.西周分封B.春秋霸主C.战国七雄D.秦灭六.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与战国时期的哪一水利工程的修建有关A.郑国渠 B.灵渠 C.都江堰 D.白渠.下列三位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甲:发生于秦汉时期,其主要思想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乙:发生于战国时期,使学术思想空前活跃。丙:战国时期100位思想家相互批评,激烈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A.乙B.丙C.甲、乙D.甲、丙.“休养生息” 一词出自唐代韩愈的平淮西碑。下列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描述,错误的是A.实行的原因是秦的暴政和秦末战乱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B.汉高祖实行的政策,在汉高祖死后废止C.主要措施是奖励农耕,减轻赋税,免除徭役等D.实行的结果是汉初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如果研究东汉政权是怎样走向衰亡的,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入选外族的入侵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农民起义的爆发少数民族的叛乱A. B. C. D.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在汉武帝的微信朋友圈,下列人物最有可能出现的是A.齐桓公 B.张骞 C.曹操 D.嬴政13.三13.三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巨鹿之战D.牧野之战.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 之乱”有关,“八糟”和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八王之乱”发生 的朝代是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北魏.史书所载的“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现象以及“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经济景象出现在A.西晋 B.东晋A.西晋 B.东晋C.南朝D.北魏二、材料解析题(3小题,共30分)14 .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 和灵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艺术篇】图(a)图(a)<丑儿羊庆斐,# 石钺气板8Hl*5慎牛A6八一务 JI宠又慎rt县然 ,lu一,*修:见图兰亭集序一(1)图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它被称为什么?(1分)汉字书写在东汉发展成为专门的艺术,图(b)是谁 的书法作品?(1分)【思想篇】子日:“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一论语(2)以上材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 (1分)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把他的思想作为治国思想? (1分)【科学篇】中医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道法自然”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天人合一、阴阳平等、 身心合一是中医养生观的三大法宝。(3)东汉时期,一套道法自然的医学体操诞生了,请写出该体操的名称。(1分)同时期产生的一部医学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这部著作是什么?(1分)【感悟篇】综合以上探究,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2分)1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 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须繁,北方边境战争不 断。(1)秦朝时期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一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1分)为此,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修筑的伟大建筑工程是什么?(1分)(2)”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哪一商贸路线的开通有关?(1分)(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的哪一机构,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 央政权,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分)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 相处。他们相互渗透,取长补短。(4)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的哪些民族开始迁入中原地区?(1分)这一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总体上是怎样的?(1分)材料三: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两汉时期,全国绝大部分 人口分布在黄河流域。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南迁,在 南方形成了巴蜀、江汉、江浙三个先进的农业经济区,经过六 朝时期的长期开发,逐渐可与北方媲美。(5)两汉以前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的原因是什么?(1分)(6)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南迁的原因是什么?(2分)(7)东晋南朝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经济逐渐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2分)(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的表现有哪些?(2分)(9)请你谈谈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商鞅变法的内容: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废除井田制 奖励军功 确立县制 鼓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1)商鞅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请从上述材料中选出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写序号)(2分)(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任选一项变法措施,分析其对秦国发展的作用。(1分)材料二: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的帝王和大臣们穿的衣服宽而长,请你判断它见证了北魏孝文帝改革 的哪一项措施?(1分)依据所学,请再列举其他两项措施。(2分)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请结合所学知识, 分别说明两项改革所反映的时代主题。(2分)

    注意事项

    本文(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试卷》(四)原稿.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