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中学高二语文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1.docx
-
资源ID:86571219
资源大小:15.9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新昌中学高二语文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1.docx
新昌中学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二语文(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现代文阅读I (此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恩格斯曾在散文风景中记述过一种特殊的“体验”:“你攀上船头桅杆的大缆,望一 望被船的龙骨划破的波浪,怎样溅起白色的泡沫,从你头顶高高地飞过那时候,你的一 切无谓的烦恼都会消失,并且你会融合在自由的无限精神的自豪意识之中!”这就是一种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有两层基本含义。首先,审美体验是审美的,它不同 于非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总是与如下审美特征相连的一一无功利、直觉、想象、意象等。而 非审美体验那么常常涉及功利、实用、理智认识等特征。其次,审美体验是一种体验,它不同 于一般经验。经验属于表层的、日常性的、可为普通心理学把握的感官印象,而体验那么是深 层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审美体验一向是中西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美学倾向于把它规定为“兴”、“感兴” 或“妙悟”等,并制订出相应的美学原那么:诗人作诗依赖“感兴”,诗的作品中蕴含“兴象”: 读者读诗那么是追求“兴味二由此,审美体验是被视为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密切相关的东西。 同时,中国美学偏爱感悟式的或点到即止式的美学表述方式,追求美学的“诗化”。在西方, 虽然审美体验在不同美学家那里获得了不同“命名”:“迷狂”“游戏”“高峰体验”等,但在 研究时,西方美学家同样将其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关联起来。无论是审美体验还是艺术,归根到底,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产物。但是,社 会实践又总是通过审美体验去显现的。因此,需要追问,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是如何 通过审美体验这个“中介”而转化为艺术的。这样,审美体验的探究价值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了。(摘编自王一川审美体验论导言)材料二:艺术家的创作动力和创作动机,必须结合审美体验,通过审美创造转化为艺术品。其中, 审美体验包含两个局部:人生体验和艺术体验。艺术家并非一直处于艺术创作状态,而是每天都经历着日常生活,但他们对日常生活多 了一种审美观照,这是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他们通过审美观照对日常生活进行延伸思考、 联想想象,甚至通过灵感或直觉的心理活动建构与日常生活不一样的精神空间。艺术体验那么 要求再上升到一种新的精神高度,它是人生体验的继续延伸和不断升华。最终,艺术创造使 艺术体验转化为一种新的存在状态一一艺术品。这个过程被郑板桥精妙地概括为从“园中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的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 竹也。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生体验,这个过程变园中之竹为眼中之竹,带 有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观照。第二个阶段是艺术体验,此时眼中之竹已转化为饱含意蕴的胸中之竹。胸中之竹与眼中 之竹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种抽象化、心灵化的意念,是在想象的、虚构的精神空间之中 产生的一种艺术存在状态。第三个阶段是艺术创造,艺术家磨墨、展纸、落笔,把艺术体验中的虚构艺术形象转化 为艺术家笔下的艺术形象,成为可见可感的艺术品,即手中之竹。(摘编自孙先旭、胡鹏林的艺术家的审美体验)材料三:顾春芳:讲审美,我想不仅要追求艺术作品的美,还要把艺术的审美体验和心思灌注于 日常生活,从而获得一种“诗意的栖居”,尤其要追求人格的美。您怎么看?叶朗:美学是人文学科,研究对象是人的“生活世界”,这个“生活世界”,是一个有“意 义”和“价值”的世界。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论品格,最重要一点就在于十分重视美在精神层 面的作用。它引导人们重视艺术活动与人生的紧密联系,引导人们去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 使自己有一种“光风霁月”般的胸襟和气象。中国美学历来认为,艺术作品的品格和艺术家的品格是统一的。最突出的例子是嵇康。 世说新语记载他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当时人说他“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山涛 说他“岩岩假设孤松之独立二嵇康把弹琴和他的生命追求融为一体。据记载,他临刑东市, 神气不变,顾视日影,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嵇康的 音乐和生命合二为一,升华为崇高的人格境界和审美境界。顾春芳:近来美学界比拟关注日常生活的审美,您可以就此谈谈吗?叶朗:日常生活的审美追求,实际上就是日常生活里的人生情趣。中国古人非常注重在 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美的气氛,创造一种优雅、精致的生活世界,红楼梦里就有不少这 样的描写。现代社会,人们要学会主动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 一批文人、艺术家形成了一种优雅、精致的审美情趣。他们弹琴、赏花、品茶,开拓了一个 新的生命活动的空间,这是非实用的、审美的空间。在这种空间里,他们获得了特殊的审美 体验,拥有了心灵的自由,于是就能更好的做学问,干事业。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人要 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 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摘编自顾春芳当前美学和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一一访美学家叶朗)1.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审美体验的探究是有价值的,审美体验是人类活动、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往往通 过审美体验来呈现。B.从“园中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概括了从审美体验到艺术创 作的过程。C.审美不仅要追求艺术作品的美,还要追求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获得“诗意的栖居”, 尤其要追求人格的美。D.艺术家只有开拓优雅、精致的审美空间,获得特殊的审美体验,拥有心灵的自由,才能 更好地成就事业。2 .以下各项对“审美体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与一般经验不同,审美体验是无功利的审美,是一种高层次的、令人沉醉其间的、难以 言说的生命直觉。B.中西方美学家对审美体验虽有命名上的“妙悟”与“迷狂”等不同,但都偏爱感悟式、 点到为止的美学表达。C.审美体验包括人生体验和艺术体验,其中前者是通过审美观照、灵感或直觉的心理活动 等构建的精神空间。D.中国古人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审美体验,常在弹琴、赏花、品茗等活动中开拓审美空间, 获得特殊的审美体验。3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审美体验”的一项为哪一项()A.王羲之与友人会于会稽山,于茂林修竹间“极视听之娱”,发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殛 为妄作”的感叹。B.俞平伯与朱自清游历、感受灯影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有感而发创作同题习作桨 声灯影里的秦淮河。C.世说新语中记载嵇康风姿特秀,时人说他“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山涛说他“岩岩 假设孤松之独立,D.红楼梦中探春、宝钗等赏花、吟唱,更有林黛玉葬花时的吟唱“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 .朱光潜在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中谈到“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的三种 态度,认为“木商由占松而想到架屋、制器、赚钱等等,植物学家由古松而想到根茎花叶、 日光水分等等,画家只把古松摆在心眼面前当作一幅画去玩味。”这三种态度分别属于哪种 体验,具有怎样的特征?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答案】1. D 2. B 3. C.材料一首先以恩格斯的散文引出审美体验的话题,并阐释其两层含义;然后分析中西 方美学虽然有命名的不同,但都认为审美体验与人生、艺术的本质相关联;最后将审美体验 归结为人类社会活动、实践的产物。材料二首先说明审美体验包含人生体验和艺术体验两 个局部,然后结合郑板桥的例子分析从审美体验到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4 .实用的、科学的态度属于非审美体验,具有功利、实用、理智认识等特征。木商由古 松而想到架屋、制器、赚钱,这种实用的态度是功利、实用的,植物学家由古松而想到根茎 花叶、日光水分,这种科学的态度是理智认识的。美感的态度属于审美体验,具有无功利、 直觉、想象、意象等特征。画家只把古松摆在心眼面前当作一幅画去玩味,是一种抛弃了功 利、实用的深层次瞬间性生命直觉。【解析】【分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 “只有才”错误。由原文“艺术家开拓了一个新的生命活动的空间,这是非实用 的、审美的空间在这种空间里,他们获得了特殊的审美体验,拥有了心灵的自由,于是 就能更好的做学问,干事业”可知,这种审美空间,只是“更好的做学问,干事业”的条件 之一,非必要条件,而“只有才”是必要条件。应选Do【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 “但都偏爱感悟式、点到为止的美学表达”错误。由原文“同时,中国美学偏爱感悟式的 或点到即止式的美学表述方式”可知,是中国美学具有偏爱感悟式、点到为止的美学表达的 特点,而不是中西方美学都这样。应选B。【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审美体验是一种无功利、瞬间的审美直觉,同时也是一种感悟和体验。C项只是客观评述嵇 康这个人物。应选Co【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思路、行文脉络的能力。首先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原文,结合文章内容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思路。在划分层次时重 点关注观点句、总结句。其次记住答题格式,使用连词:首先,接着,然后, 最后,做到层次思路要表述清楚。材料一首先由恩格斯的散文风景中记述的一种特殊的“体验”来引出审美体验这一话题。 接着在第二段说到审美体验的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审美体验是审美的,它不同于非审美体验; 二是审美体验是一种体验,它不同于一般经验。然后在第三段分析审美体验一向是中西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中西美学虽然有命名的不同, 但在研究时,中西方美学家同样将其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关联起来。最后在第四段说到无论是审美体验还是艺术,归根到底,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产 物。材料二第一段说到审美体验包含两个局部,即人生体验和艺术体验。材料二第二段至第六段结合郑板桥的例子分析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即人生体验、艺术体验、 艺术创造。【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由原文“审美体验总是与如下审美特征相连的一一无功利、直觉、想象、意象等。而非审美 体验那么常常涉及功利、实用、理智认识等特征”可知,审美体验和非审美体验的特点。实用 的、科学的态度属于非审美体验,具有功利、实用、理智认识等特征。木商由古松而想到架 屋、制器、赚钱等等,这是一种实用、功利的态度,属于非审美艺术体验。植物学家由古松 而想到根茎花叶、日光水分等等,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具有理智认识的特征,也属于非审 美艺术体验。而审美体验总是和无功利、直觉、想象、意象等特征相联系,这是一种美感的态度。画家只 把古松摆在心眼面前当作一幅画去玩味,画家抛弃了实用、功利的态度,而是在心里进行想 象、体验,属于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