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第七单元(B卷).docx
-
资源ID:86571382
资源大小:26.2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第七单元(B卷).docx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第七单元(B卷)试卷一、选择题(共21题;共100分)L下列各项句中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不期修古期:希望D.兔走触株走:奔跑A.有圣人作 作:劳作C.论世之事论:研究【答案】A【考点】理解文言词语【解析】A项,作:产生、兴起。2.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译文:这时候出现了一位圣人,他发明在树上搭窝棚的办法,用来避免遭到各种伤害;人们因此都劝说他, 让他来治理天下,称他为有巢氏。B.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译文:因此,圣人不期望照搬古法,不死守陈规旧俗,而是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而制定相应的政 治措施。C.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译文:在上古时代,人口稀少,鸟兽众多,人民受不了禽兽虫蛇的侵害。D.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译文:既然如此,那么在今天要是还有人推崇尧、舜、禹、汤、武王的政治并加以实行的人,定然要被现 代的圣人耻笑了。【答案】A【考点】理解句式和用法、翻译句子【解析】A项中而民说之中的说通悦,高兴的意思。3.下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管宁、华歆(xi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 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予非吾友也。注释席:坐具、坐垫。轩冕:轩,大马车;冕,大礼帽。A.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B.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C.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D.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答案】A【考点】正确断句【解析】答案为A,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4.下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日: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 之日:“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日:“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 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A.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 非以成教也B.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 非以成教也C.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 /非以成教也D.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戊 母7E以成教也【答案】B【考点】正确断句【解析】答案为B,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 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5,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陈轸贵于魏王其恶者贵,美者贱利之所在,皆为贲、诸于是乃相与聚嗫其母而食之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D.不同,不 同【答案】A【考点】理解句式和用法、翻译句子【解析】均为被动句,均为省略句,且都是省略了主语。6,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举烛,非书意也B.彝酒者,常酒也C.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D.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答案】D【考点】理解句式和用法、翻译句子【解析】D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皆为判断句。7,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因谓太宰日/君已见孔子/亦将视子犹蚤虱也/太宰因弗复见也B.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因谓太宰日/君已见/孔子亦将视子/犹蚤虱也/太宰因弗复见也C.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因谓太宰日/君已见/孔子亦将视子犹蚤虱也/太宰因弗复见也D.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因谓太宰日/君已/见孔子/亦将视子/犹蚤虱也/太宰因弗复见也【答案】A【考点】正确断句【解析】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因谓太宰曰:君已见孔子,亦将视子犹蚤虱也。太宰因弗复见也。8 .应填入下列空白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绍绩昧。宋君曰:醉足以亡裘乎? A.醉寐而忘其裘B.醉寐而亡其裘C.醉寐而忘其俅D.醉寐而亡其俅【答案】B【考点】记忆性默写【解析】答案为B, 亡”是丢失的意思,依据语境应是丢失而非忘记。9 .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A.宁信度,无自信也B.子虽工自树于王C.焉往而不美D.若又奚患【答案】B【考点】理解句式和用法、翻译句子【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10 .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A.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B.何不试之以足C.郑人有且买履者D.宁信度,无自信也【答案】C【考点】理解句式和用法、翻译句子【解析】例句是定语后置。A项,是判断句;B项,是状语后置;C项,是定语后置;D项,是宾语前置。11 下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日: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对日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 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注释: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下人:迁就他人。A.对日/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 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B.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 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C.对日/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 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D.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 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答案】A【考点】正确断句【解析】答案为A,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 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 自给鱼。1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C.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答案】C【考点】理解古代文化知识【解析】C项,除,任命官职。B.子路从而后,遇丈人D.绘事后素13(多选).下列句子中的后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鲸、禹笑矣 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E.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答案】GE【考点】理解文言词语【解析】A帝王,B落在后面,C、E,以为后,D形容词,后,与前相对。14 .下列加线词语的意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圣人见微以知萌今晋与荆里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子虽工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子必危矣A.和相同,和相同。B.和不同,和相同。C.和不同,和不同。D.和相同,和不同。【答案】B【考点】理解文言词语【解析】见:动词,引见、介绍;动词,看见、看到。虽:均为关联词语,虽然。故选B。15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16 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答案】C【考点】理解古代文化知识【解析】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1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死日卒,土日不禄,庶人日死。从薄父死 山阴的交待来看,薄姬的父亲不是官宦,也不是读书人,只是个普通的百姓而已。B.寝庙:古代宗庙的正殿日庙,后殿日寝,合称寝庙。宗庙是古代帝王、诸侯或土大夫为维护宗法制度而 设立的用于祭祀其祖先的礼制性建筑。C.霸陵,汉孝文帝刘恒陵寝,有时写作濡陵。潘,即浦河,河上有桥,名潮桥。因霸陵靠近濡河,因此得 名。浦桥两边杨柳掩映,是当时人们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也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D.史记和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史记分为体纪世家”列传”表书五 部分。【答案】C【考点】理解古代文化知识【解析】C项,浦桥折柳送别是唐朝的习俗。17.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晋王述初以家贫,求试宛陵令,所受赠遗千数百条。王导戒之,答曰:"足自当止。”时 人未之达也。其后屡居州郡,清洁绝伦,宅宇旧物不革于昔,始为当时所叹。予尝读而笑之。夫 所谓廉士者,唯贫而不改其节,故可贵也;今以不足而贪求,既足而后止,尚可为廉乎?而史臣著之, 以为美谈,亦已陋矣。(选自渡南遗老集,作者王若虚) 注王述,字怀祖,晋朝的大官。求试宛陵令:求得宛陵县的县官。遗:此处读王导: 当时的丞相。戒:劝告。足:富足。未之达:即未达之,不明白他的品格。绝伦:超过一般人。 叹:赞叹。节:节操。著:写。陋:没见识。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穷而不贪才值得赞扬。B.作者认为贪足之后才不贪,算不得廉洁,不值得赞扬。J按照作者的观点王述的行为算不得廉洁。D.按照作者的观点王述的行为是值得赞叹的。【答案】D【考点】概括内容和观点【解析】D项,文末而史臣著之,以为美谈,亦已陋矣。表明了作者的态度。18.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鳍似蛇,蚕似躅。人见蛇则惊骇,见蝇则毛起。渔者持鳗,妇人拾蚕,利之所在,皆为贲、诸。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 毋击也,子亦犹是!囊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桓公问管仲:富有涯乎? 答曰: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己足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 而亡其富之涯乎! 三虱食彘,相与讼。一虱过之,日:讼者奚说? 三虱曰:争肥饶之地。一虱曰: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 之燥耳,若又奚患! 于是乃相与聚喝其母而食之彘耀,人乃弗杀。(韩非子说林下)下列对于选文内容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者持鳍的故事意在说明,人常常因利益的驱使而变得勇敢,从而揭示人有着意想不到的潜能。B.杨布打狗的故事批评了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做法,强调人们做事要学会换位思考。C.富之以涯则体现了韩非子知足之足才是真正的满足的思想,所以在对待财富的问题上,耍知足常乐。D.本节所选的故事精确剖析了某些隐微的人性的弱点,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答案】A【考点】概括内容和观点【解析】A项揭示人有着意想不到的潜能说法错误,而应是批评了人性可因利益而改变的人性的弱点。19.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 年十七,自护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 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日:至阵而乱行者, 斩! 公亦令日: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 至阵,士卒帖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 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于是武康公叹日:王氏有儿矣!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日: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 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于 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 在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或闻孔道辅死, 以告日:是尝害公者,今死矣。公愀然日:孔中丞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 无一忠臣。”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及就之,温如也。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 人。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土卒乐为之用。与土大夫游,土大夫亦多服其度, 以为莫能窥也。(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护:统率。帖:安定,顺从。按辔:扣紧马缰缓行。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王德用善治军旅和坦荡无私的一组是()A.至阵,士卒帖然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B.及归,公又请殿将与人不疑,不诘小过C.至阵而乱行者,斩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D.左右皆望公,莫敢近土大夫亦多服其度【答案】A【考点】筛选并整合信息(文言文)【解析】B项第一句是王德用的请求,不能表现善治军旅;C项第二句表现王德用的谦虚;D项第二句表 现王德用的威严。20.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 日: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日: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日:吾与土期十日,不去,是 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日: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乃降公。卫人 闻日: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 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日:“攻原得卫者,信也。文公问箕郑日:救饿奈何? 对日:信。公日:安信? 日: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 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诺。令返而御。吴子日: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日: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日: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日: 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日: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 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日:吾醉而与左右戏,过 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李悝警其两和日: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 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日:某时有客过而予汝 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 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 诚信品格,令人钦佩。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 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 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答案】D【考点】概括内容和观点【解析】D项,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有误。2L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刺部人,中书令安拉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 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日: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日:卿居 外有异闻乎? 韩家奴对日: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 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耍,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縻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 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何害 可以止?韩家奴对日: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 自备粮模。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 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 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泳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日:严刑 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兴,使海内安静,则 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日: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 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 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 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 韩家奴对日: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 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忧虑别人会受到损害,退钱领回牛;对 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B.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 事情尽善尽美。C.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告诉皇上,治理盗 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D.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 他不迎合皇上心理,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答案】D【考点】概括内容和观点【解析】D项,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说法错误,皇上命他删去,他先是删了,出宫之后又记录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