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标准规范》13-34-GB7689.5-2001增强材料 机织物试验方法第5部分 玻璃纤维拉伸断裂强力和断裂伸.pdf
-
资源ID:86572197
资源大小:222.7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最新《标准规范》13-34-GB7689.5-2001增强材料 机织物试验方法第5部分 玻璃纤维拉伸断裂强力和断裂伸.pdf
I C s 5 9.1 0 0.1 0Q 3 6石日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T 7 6 8 9.1 一7 6 8 9.5-2 0 0 1增强材料机织物试验方法Re i n f o r c e me n t s-Te s t me t h o d f o r wo v e n f a b r i c s2 0 0 1 一 0 5 一 1 1 发布2 0 0 1 一 1 2 一 0 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匡国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PGB/T 7 6 8 9.5-2 0 0 1前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 I S O 4 6 0 6:1 9 9 5 玻璃纤维机织物拉伸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条样法),在技术内容上与该国际标准完全等同。本标准是对GB/T 7 6 8 9.6-1 9 8 9 纺织玻璃纤维机织物拉伸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条样法)标准进行的修订,与 G B/T 7 6 8 9.6-1 9 8 9 的主要区别如下:1 调湿环境不 同;2.规定使用的试验机及试验速度不同;3 规定了I型,II型两种类型的试样尺寸。本标准是G B/T 7 6 8 9 增强材料机织物试验方法 的第 5 部分。G B/T 7 6 8 9 增强材料机织物试验方法 包括以下几部分:第 1部分(即G B/T 7 6 8 9D玻璃纤维厚度的测定;第2部分(即G B/T 7 6 8 9.2)经、纬密度的侧定;第3部分(即G B/T 7 6 8 9.3)宽度和长度的测定;第4 部分(即G B/T 7 6 8 9.4)弯曲硬挺度的测定;第5部分(即G B/T 7 6 8 9.5)玻璃纤维拉伸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本标准 从生效之日 起,同时代替G B/T 7 6 8 9.6-1 9 8 9,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玻璃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玻璃纤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旭东、鲁晓朝、王玉梅、陈尚、葛敦世。GB/T 7 6 8 9.5-2 0 0 1I S O 前言 I S 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各国家标准机构(I S O成员机构)的世界性联合组织。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通常由I S()技术委员会进行。每个对技术委员会确立的项目感兴趣的成员机构,都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 I S O有联系的政府性和非政府性国际组织也可参加这项 作。I S()与国际电1:委员会(G E C)在所有电工标准化事务方面紧密合作。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机构表决。作为I际标准发布至少需要7 5 0 0 的成员机构投 票赞成 国际标准 I S O 4 6 0 6由I S O/T C 6 1塑料技术委员会的 S C 1 3复合材料和增强纤维分技术委员会制定。本版本是第二版,取代第一版(I S O 4 6 0 6:1 9 7 9),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增强材料机织物试验方法第 5 部分:玻璃纤维 拉伸断裂强力和 断裂伸长的测定 G B/T 7 6 8 9.5 一2 0 0 1i d t I S O 4 6 0 6:1 9 9 5代替GB/T 7 6 8 9.6-1 9 8 9 Re i n f o r c e m e n t s-Te s t m e t h o d f o r wo v e n f a b r i c sPa r t 5;D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t e n s i l e b r e a ki n g f o r c e a n d e l o n g a t i o n a t b r e a k f o r g l a s s f i b r e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玻璃纤维机织物拉伸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未浸渍织物和用浸润剂或硬化材料浸溃的织物,但不适用于用橡胶或塑料涂覆的织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 B/T 1 8 3 7 4-2 0 0 1 增强材料术语及定义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起始有效长 度in i t i a l g a u g e l e n g t h 在规定的预张力下,两夹具起始位置钳口之间试样的长度。3.2 本标准涉及的其他术语及定义按 G B/T 1 8 3 7 4的规定。4 原 理 用合适的仪器将机织物条样拉伸至断裂,并指示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断裂强力或断裂伸长可直接在仪器的指示装置上读出,也可以在自动记录的应力应变曲线上得出。本标准规定了二种不同类型的试样:类型 t 适用于硬质织物(如由粗纱制成的网格布,其纱线的线密度大于或等于 3 0 0 t e x,或纱线由处理剂或硬化剂枯接在一起的织物)类型 I 适用于较柔软的织物,由于其易于处理,从而降低了试验误差。5仪器拉伸试验 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f监舒检验检疫总局2 0 0 1 一 0 5 一 1 1 批准 2 02 0 0 1 一1 2 一 0 1实施G B/T 7 6 8 9.5 一 2 0 0 1 拉伸试验机应由5.1.1 至 5.1.4中所述的邵分组成。5.1.飞 一对合适的夹具 夹具的宽度应大于拆边试样的宽度,如大于5 0 mm或 2 5 mm。夹具的夹持面应平整且相互平行,在整个试样的夹持宽度上均匀施加压力,并应防止试样在夹具内打滑或有任何损坏。(必要时,可采用液压或气动系统)夹具的夹持面应尽可能平滑,若夹持试样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使用衬垫、锯齿形或波形的夹具。纸、毡、皮革、塑料或橡胶片都可作为衬垫材料。夹具应设计成使试样的中心轴线与试验时试样的受力方向保持一致。上下夹具的起始距离(试样的有效长度)应为2 0 0 m m士2 mm(对于类型 I 试样)或 1 0 0 m m士1 m m(对于类型 I 试样)。5.1.2 拉伸试验机 规定使用等速伸长(C R E)试验机,拉伸速度应满足 1 0 0 mm/m i n 士5 m m/m i n和 5 0 mm/mi n 士3 mm/mi n,试样和试验参数按表 1的规定。表 1 试样和试验参数试 脸 参 数单位试样类型1类型I试 样 长 度们am3 5 02 5 0试样宽度(未拆边)m m6 54 0起始有效长度m m2 0 01 0 0拆边试样宽度m m5 02 5拉 伸 速 度mm/m i n1 0 05 0 也可采用其他类型的试验机,如等速牵引(C R T)试验机和等加负荷(C R I)试验机,但各类试验机所测得的结果不具有可比性。为避免争议,本标准的方法为等速伸长(C R E)方法。对于等速牵引(C R T)试验机和等加负荷(C R I.)试验机,应按照试样断裂时间为5s 士2s 或供需双方商定的断裂时间设定试验机的工作速度,断裂时间可根据断裂伸长按下式计算:E.X 6 0t,=几 R E式中:t u 断裂时间,s;EL-断裂伸长,m m;C R E 拉伸速度(按表 1 规定),m m/mi n,5.1.3 指示或记录试样强力值的装置 该装置在规定的试验速度下、应无惯性,在规定试验条件下示值的最大误差不超过 1 0 0,5.1.4 试样伸长值的指示或记录装置 该装置在规定的试验速度下,应无惯性,其精度小于测定值的 1%,5.2 其他设备5.2.1模板(见图 1):用于裁取试样,尺寸分别为 3 5 0 mm X 3 7 0 m m 类型 I试样)和 2 5 0 mm X2 7 0 m m(类型 I 试样)。模板应有两个槽口用作标记试样的有效长度。5.2.2 合适的裁剪工具:如刀、剪刀或切割轮。GB/T 7 6 8 9.5 一 2 0 0 1福 口引 舅35D一370r 型试样模 板相 口巨 一仁一一县匹/吊宣吕口 亘)2 5 0口to!2 7 0 n 型试样镇板图 1 模板示例6取样 除非产品规范或供需双方另有规定,去除可能有损伤的布卷最外层(去掉至少 1 米),裁取长约 1 米的试 验室样本。7 试 样7.1尺寸7.1.1 类型 I 试样 试样长度应为 3 5 0 mm,以使试样的有效长度为 2 0 0 mm士2 mm。除开边纱的试样宽度(拆边试样)为5 0 m m,7.1.2 类型 II 试样 试样长度应为2 5 0 mm,以使试样的有效长度为 1 0 0 mm士1 mm,除开边纱的试样宽度(拆边试样)22Ga/T 7 6 8 9.5一 2 0 0 1为 2 5 mm.7.1.3其他可能 的试样 当织物的经向和/或纬向密度非常小时(如低于3根/c m),类型 I 的试样宽度可以大于5 0 m m,类型 0 的试样宽度可以大于 2 5mm 注 飞:不 同 尺 寸 试 样 和 不 同 拉 伸 速 度 的 测 试 结 果 不 扣 同,多 数 情 况 下 没 有 可 比 性。了.2 制 备 为 了防止试样在试验机夹具处损坏,叮按以下方法在试样的端部作专门处理。7.2-1 裁取一片硬纸或纸板,其尺寸应大干或等于模板尺寸(5.2.1)7.2.2 将织物平铺在硬纸或纸板上,确保经纱和纬纱伸直并相互垂直。7.2.3 将模板放在织物 1 1,并使整个模板在硬纸或纸板上,用剪切工具通过织物和硬纸或纸板沿着模板的外边缘裁取 与模板尺寸相同的过渡样品。对于经向试样,模板的短边应与纬纱平行,对 于 纬向试样,模板的短边应与经纱平行了.2.4用 软铅笔沿着模板 上的 二个 开槽的内侧边画线。画线 时注意不要损伤纱线,然后移开模板。7.2.5 采用合适的胶枯剂涂覆样品两端长7 5 m n、的端部,使织物在背而的硬纸或纸板,留出两条铅笔线的中间部分不涂覆。注 2:推荐使用以下材料涂顶样品的端部 a)天 然 橡 胶 或 抓 1橡 胶 溶 液;l)粼 甲 基 丙 烯 酸 1爵 的 二甲 苯 溶 液;。)聚甲基丙烯酸甲酌的二乙酮或甲乙酮溶液;d)环氧树脂(特别)3 0 0 t e x的织物(无捻粗纱布)和稀松组织织物而言,应拆去整数根纱线,并确保试样宽度尽可能接近但不小于5 0 mm或 2 5 mm。对其他可能的试样(见 7.1.3),同一织物中所有试样应含有相同根数的纱线.并测量每一试样的实际宽度和计算五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 1 m m,列人 测试 报告。8调湿和试验环境8.1调湿环境 按照温度 2 3 C12(,相对湿度 5 0%士1 0%标准环境进行调湿试样,调湿时间为 1 6 h或由供需双方商定。8.2试验 环境 采用与调湿 环境相同的环境进行试验。9操作9.1 根据织物类型,调节上下夹具,使试样在夹具间的有效长度为 2 0 0 mm士2 m m 或 1 0 0 mm士 2 3GB/T 7 6 8 9.5 一 2 0 0 11 mm,并使上下夹具彼此平行。将试样放人一夹具中,使试样的纵向中心轴线通过夹具的前沿中心,沿着与试样中心轴线垂直方向剪掉硬纸或纸板,并在整个试样宽度上均匀地施加预张力,然后拧紧另一夹具,预张力为预计强力的 1%士0.2 5%a 如果强力机配有记录仪或计算机,可以通过移动活动夹具得到预张力。9.2 启动活动夹具,拉伸试样至破坏。9.3 记录最终断裂强力。除非另有商定,当织物分为二个以上阶段断裂时,如双层或更复杂的织物,记录第一组纱断裂时的最大强力,并将其作为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9.4 记录断裂伸长,精确至 1 m m.9.5 如果有试样断裂在二个夹具中任一夹具的接触线 1 0 m m 以内,则记录该现象,但结果不作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计算,并用新试样重新试验。注 3有3种因家导致试样在夹具内或夹具附近断裂:1)织物本身有缺陷(随机产生;2)夹具附近应力集中;3)由夹 具导致试样受损。实际上消除上述三种因素不太可能,最好的办法是舍弃由此引起的低的测试值。(虽然有统 计方法用于别除异常测试值,但在常规试验是用不到的)。1 0 结果表示1 0.1断裂强力 计算每个方向(经向和纬向)断裂强力的算术平均值,分别作为织物经向和纬向的断裂强力测定值,用N表示,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如果实际宽度不是 5 0 mm或2 5 m m,按 9.3 所记录的断裂强力换算成宽度为 5 0 mm或 2 5 mm 的强力。1 0.2断裂伸 长 计算织物每个方向(经向和纬向)断裂伸长的算术平均值,以断裂伸长与起始有效长度的百分率表示,保留二位有效数字,分别作为织物经向和纬向的断裂伸长。1 1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 以下内容:a)依据本标准;b)所测织物的详细说明;c)不同于本标准中所述的取样方法;d)调湿和试 验环境;e)若调湿时间不是 1 6 h,应注明调湿时间,用 h表示;f)若经向或纬向的试样数量低于标准规定的最小试样数量,应注明试样数量;g)试样类型;h)若试样宽度与标准规定不同,应注明试样宽度;1)胶粘剂的种类和选用的方法以及所用的干燥和/或固化程序;1)每个方向(经向或纬向)上断裂强力,以及各单值;k)每个方向(经向或纬向)上断裂伸长,以及各单值;t)试验过程中别除的试样数量;m)所用的试验 机和夹具类 型,若采用 CRL和 CRT试验 机,给 出断裂 时间;n)任何本标准中没有规定的操作细节和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