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实行分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公开课.docx
让每一棵树苗都获得充足的养分一一科学课实行分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宁波市东恩中学周怡【摘要】本文以托马斯的“掌握学习原则”理论为教学指引,结合东恩中学实行的分 层教学的大背景,通过笔者所教授的学生作为数据来源,以一堂科学常态课测定小灯泡 的额定功率为教学案例,对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的分层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以理论 结合实际,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和所遇到的问题,对分层教学所取得的效果进行了 反思总结,并对未来分层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关键词】掌握学习原则 分层教学东恩中学实行分层教学已有一段时间了。分层教学为“因材施教”这个教学难题提供了 一种解决策略,对于不同知识层次和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进行集体形式下的差别教学,是使 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在保持原行政班不变的前提下,根据理科成绩和学生的自我意愿,我所教授的89位学 生被分为A、B两个层次。A班学生的共性为:基础扎实,学习能力较强;B班学生的共性 为: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差。各个层次内的学生合理搭配,建立合作小组,每个小组由 4-5个成员组成。在此我就一节科学课常态课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分层教学案例 来谈谈这一年来在分层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反思。一、课堂教学的实践托马斯的掌握学习原则"认为,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世界上所有能学会的东西,几乎 所有人都能学会。按照这个理论,教师在备课时,突出层次性,注重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 不同的学习环节尤为重要。在备课时首先需要理清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A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会本节课的 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着重培养创新能力,提升思维能力, 目标是“提优”;B班学生能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实验技能,目标是“补差”。以这样的教学目标为指引,我在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分层。1.教学内容上的分层导入新课的环节是相同的。课堂由“探究灯泡的亮度决定于哪个物理量? ”这个问题引 入,学生产生了不同的猜想(电流、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利用学生的不同意见来引发学 生对解决这个问题的积极性,学生有目的地进入本堂课,主动学习、解决问题、建构知识。A班教学的内容为:(1)学生交流讨论“家庭电路中如何测灯泡实际功率二有的小组成员表示可在家庭电路中连入电流表和电压表进行测量,通过生生、师生评价, 得出这样的方法在实际中可行性较低,但同时也肯定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和灯泡两端的电压, 的确可以计算出灯泡的实际功率。(给学生中肯的评价,也为后续教学中的“如何测最实验 室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原理埋下伏笔。)另有小组提出关闭家庭电路中除这个灯泡以外的 所有用电沸,灯泡单独工作一段时间,读出电能表的示数变化。能讨论出这个方法的小组并 不多,老师让这个小组的同学来谈谈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利用了 "P = W/t”计算公式,让 全体同学理解这种方法的由来。接着,老师抛出一个实际操作会遇到的问题“对于额定功率 为25W的普通白炽灯,要单独工作多少时间电能表的示数才会有变化?(这个问题是对这个生活情境的深挖,提出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到思考问题要全面、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可 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令人欣喜的是,同学们在思考过后给出了精彩的答复:因为电 能表的最小示数为O.lKWh,所以需要白炽灯单独工作4小时。可以让它工作时间更短, 我们可以数电能表中转盘的圈数来换算出电功,然后算出电功率。通过生生、师牛的博弈, 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始被点燃,并慢慢升温。(2)实验探究“测量实验室中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电功率(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 5V)由于在八年级时已经学习了 “实验室测量小灯泡电阻”,这些A班的学生对于实验方案 的设计、动手进行电学实验已经有了充分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 以放手让学生自主的探究,教师则起到巡视并提供帮助、必要时引导的作用。第一步,让学生讨论并设计出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原理(P=U1)、实验器材、实验电路 图。提问在这个实验中加入滑动变阻器的目的。(为了能保护电路和连续改变小灯泡两端的 电压使其达到一定值,于是要加入滑动变阻器。)第二步,明确本节课的实验任务:测量灯泡两端电压分别为2V,2.5V,3V时的电功率(灯 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让学生来谈一谈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设计实 验表格。第三步,连接电路、进行实验、记录数据。第四步,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问题如下:把你测 量的实际功率与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进行比较,它们是否一定相等?在不同的实际功率下,灯 泡的亮度一样吗?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小灯泡的亮暗是由什么决定的?反馈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的量和难度高于B班)反馈练习如:解释以下现象,火小宇连接的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指针不动。火小琪的实验电路连接正确,但是实验中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小灯泡都不能正常 发光(始终比较暗)。* 小颖连接的实验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变亮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但是电压 表的示数却变小。难度提升,开拓创造性思维。(如果课堂时间不够,该题可作为课后思考题,下节课 反馈)问题是:在“伏安法”测电功率(小灯泡额定电压2. 5V)实验中,如果电流表损坏了, 提供电源,一只电压表,一个阻值已知的电阻Ro,滑动变阻器,开关和几根导线,怎样测 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B班的教学内容为:(1)回顾“测量小灯泡电阻实验”,让学生画出电路图,说出实验原理(R=U/I)。因为测 量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和测量小灯泡电阻的电路图和是一样的,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复习 “测量小灯泡电阻实验”,给学生一个可模仿的范例,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的“测量小灯泡 电功率实验”中设计实验方案的环节作下良好的铺垫。实验探究“测量实验室中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电功率(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 5V)” 第一步,让学生讨论并设计出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原理(P=UI)、实验器材、实验电路 图。(B班区别于A班的教学,就是教师的引导和指导要增多。如讨论实验原理时,引导学 生回忆求电功率的几个公式,给出实验室常见的电学器材,再让学生讨论利用哪个公式作为 实验原理可行性最强。)第二步,明确本节课的实验任务:测量灯泡两端电压分别为2V,2.5V,3V时的电功率(灯 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通过填空题的形式(如图1,图2)让学生思考这个 实验的一些注意事项,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连接电路、选择量程、电表读数等做好准备,用 填空题的形式目的是为了减少B班学生回答难度,更贴近B班学生的学习能力。转在达粽(1)在连接实验电路中,开关应是新开 的;在闭合开关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应该移动到用值量大城的位置:(2)若待测电阻R约为10Q,灯泡额定电 乐为2.5V,则电流表应选肋。.64量程, 电压表应选用生丝量程;(3)实验中通过改变由动变和期的电表来保 护电路和连续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使其 达到一定值,从而达到测定不同电压下灯 泡电功率的目的。(4)大华同学在用伏安法测定票灯泡电功率,谓 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列问跪:/、广清你帮他读数n«>>、*实瞄次数电压表示数(V )电流表示数(A)11.50.1422.00.2032.50.26泡电功率三次测量值为 aiK-0 4瓦0 6。瓦图2第三步,学生示范连接实物电路,展示给全体同学,过程中师生、生生评价。让学生们说一说实验步骤,并在ppt中出示实验步骤,展示给全体同学。进行实验,在老师给 出的表格中及时记录数据,教师巡视帮助。知泡 两妁的 电压电压 U/V电潞 I/A电功率 P/w小灯 泡 亮皮等于栩 定电压2.5寓于领X.电压3低于领 定电压1.5第四步,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问题如下:把你测 量的实际功率与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进行比较,它们是否一定相等?在不同的实际功率下,灯 泡的亮度一样吗?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小灯泡的亮暗是由什么决定的?反馈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反馈练习如:解释以下现象,* 小成连接的实验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反偏* 小黄连接的实验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灯泡亮度变化明显,但电流表的指针摆 动较小,很难读出电流值。大小洋连接的实验电路,变阻器与灯泡串联,但闭合开关时发现小灯泡特别亮。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A班较B班教学容量大、问题设置难度大。这样做能够让A班学生能够体验到挑战成功 的愉快感,B班学生学习内容减少到学生能够回答地程度。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能使 孩子们更加积极地学习,并且不断取得进步。2、教学方法上的分层A班侧重进一步挖掘学生潜力。A班学生较B班学生更能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所以在 教学方法上多用讨论法、生生评价的方法,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提高 的机会。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倾听同学的见解,对同学的见解进行思考、辩证、评 价,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乐于接受同伴对自己的评价的素质。B班侧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B班学生基础较差、自主学习的 能力不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够,因此B班的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尤为重要。课堂上 教师需降低问题的难度,问题的设置要注重贴近学生的思维水平,难度设置在学生的“最近 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使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学 生学习的信心。课堂上学生的合作环节没有A班多,因为学生知识储备不扎实,学习不够 自觉,所以在合作讨论时往往不高效,时有讲空话的情况出现,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也较差。 老师在学生合作时要深入合作小组中帮助、指导,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中去,让学生学会如何 合作、掌握正确的知识和技能。二、分层教学后的思考分层教学的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本节课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上根据学生的学情来设置教学。对优生以“放” 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 “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 学困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 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但在真实的教学中难以实现让每个学生“学会、会学、好学二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 在上课时当学生PI答不出问题时,因为急着想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给他们充分的引导、充足 的思考时间,而是换了另外一个会回答的学生.去答题。没有做到课前备课到每一个学生、课 上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对于有点想放弃学习、学习基础特别差的学生,也没有在课堂上设计 特别符合他们的情境,虽然在课后对这类学生做过思想沟通、教学辅导工作,但并没有持之 以恒。三、实施分层教学后的发现和建议在几年的分层教学实践中,看到了分层教学的优势,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优势如:教师的备课更容易贴近学生。学情相近的两个同学在一起讨论问题时,碰撞出 的灵动思维更多,在思维上更能相互博弈,相互带动;而两个学情差异较大的同学讨论时, 常常呈现出“一位同学说,另一位同学听”的情境。前者的交流更能达到两人都进步的效果。问题如:B班有一部分不爱学习的同学,上课控制不住自己,影响教学秩序,这种情况 就如同“传染病”,会“传染”给那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后进生变多。如何将放弃学习的 学生慢慢转化过来,如何让游走在好好学与懒得学之间的学生不被放弃学习的学生“传染”, 是一个问题。在B班的学生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学困生,由于一直以来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差, 不认真听讲、不做作业,导致他们的学已经完全跟不上老师的教,有甚者根本不愿学习。这 些学生由于上课一点也听不懂,认为“无事可干”,就主动找同学说话,影响其他同学学习。 另一类为中等生,他们愿意学习,但是理解能力较差、思维很慢,学得很辛苦却成绩不理想。 这类学生容易丧失学习的信心,也容易受学困生影响,认为反正这么努力也没什么收获,还 是轻松点不学了吧。如果把这两类学生尽量分开,我想对他们的发展会不会更好。我认为分层走班如果能分三层,对于学生的发展更有利。学困生的培养目标是他们能掌握科学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具有最初步的技能;对学困生 的评价主要是表扬,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中等生的培养目标是他们能够较好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思考, 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中等生应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 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优等生的培养目标则是进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材的学 习任务。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自主、严谨、谦虚, 不断超越自己。简而言之,分层教学在课堂上的实施,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每个学生不同方面、 不同程度的的提高,更有利于优等生综合能力的发挥、也有利于较低层次学生潜在能力的舒 展。但要把分层教学设置得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牛.的发展并不容易,我们要把理想与目标变 为现实的行动,既要仰望天空,更需脚踏实地。让我们继续前行,不断摸索,为每一个学生 的发展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