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合格演练测评【含答案】.docx
-
资源ID:86602675
资源大小:63.8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合格演练测评【含答案】.docx
合格演练测评(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正确率: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B.会使用火D.铸造青铜器A.种植水稻C.烧制彩陶答案:B2 .考古挖掘发现,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濡桥区的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穴 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使用天然火B.采集渔猎C.农耕定居D.铁犁牛耕答案:C3 .秦兼并六国后的疆域到达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带。秦国能灭掉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的 主要原因是()A.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8 .秦国是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C.秦国军事力量强大,进行兼并战争D.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答案:B4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 王问鼎大小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A.尊王攘夷,大国争霸B.迁都频繁,异姓反叛C.周室衰微,诸侯争霸I),列国争战,诸侯兼并答案:C5 .“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A.推行县制B.奖励军功C.奖励耕织D.编制户口答案:B6 .我国封建社会出现过很多繁荣景象,其中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是()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开皇之治D.开元盛世答案:A7 .“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治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 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J这一 “退步”是指()A.郡国并行制B.师法黄老C.设置刺史D.颁布“推恩令”答案:A8 .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童蒙读物。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以一种血缘文化的 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你认为“寻根问祖”应 追溯到()A.元谋人B.炎帝黄帝C.尧舜禹D.三皇五帝答案:B9 .在汉武帝的主持下,察举制度进一步规范,一是规定以儒术作为取士标准,二是规 定察举的内容包括德行、学问、法令和谋略四个方面。这表明察举制()A.促进了汉代教育制度的发展10 有助于贵族政治的迅速瓦解C.导致了门阀士族政治的兴起D.有利于扩大汉朝的统治基础答案:D10 .近几十年来,在我国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许多来自古代中原地区的丝织品, 请判断地区使用中原丝织品,最早可能是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答案:B11 .学校德育宣传栏中写有“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依据所学推测 这句话出自()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答案:B12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 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顺应变革潮流厚古薄今B.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C.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D.改善君王统治出谋划策答案:D13.秦统一后关东地区奉儒学为政治根基。秦始皇四次东巡,在东巡过程中进行了系列 文化活动,如泰山封禅,推行祭祀文化和祭拜禹、舜等先王。此行为意在()A.将儒学作为治国理念B.加强法、儒两家思想的融合C.恢复思想活跃的局面D.强化统一国家的文化认同答案:D14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在政治上,“秦, 虽死犹存”是指()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B.焚书坑儒C.修筑长城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答案:D15 .西洋人论述中国史的著作通常自商朝开篇,主要是因为商朝()A.青铜工艺极为发达B.考古资料极其丰富C.有完整的国家机构D.有成熟的文字系统答案:D16 .史载:从公元105年到公元146年,东汉社会基本安定,但人口却从5 300万减至 4 700万。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土地兼并B.豪强隐匿C.疆域变更D.匈奴侵掠答案:B17 .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J荀子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出西周实行()A.禅让制C.郡县制A.禅让制C.郡县制B.分封制D.内外服制答案:B.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有一个学派,班固称它“留意于仁义”,韩愈说它“合乎人与义”。该学派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答案:A18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J这反映了秦末农民起义()A.起因于官吏的贪腐B.反对实施郡县制C.以六国贵族为主力D.得到了广泛响应答案:D19 .据史记周本纪所载,周自文王以下到幽王共12代13王,除孝王外,其余12 王均为嫡长子继位为王。由此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是()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皇帝制答案:B二、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列为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组图片。国时代的铁制农具图1图2记载W租的竹简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 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 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 名田宅,臣妾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摘自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些历史史实?(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简评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3)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答案:(1)史实: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使用铁制农具、牛耕;征收地租的封建剥削方式已出现。(2)措施:实行连坐法;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织,重农抑 商;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作用:废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新兴地主土地所有制;提高了农 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3)联系: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材料二商鞅变法是在材料一春秋战国生产力发展和新 剥削方式产生的基础上进行的;变法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了社会转型。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跳(ch6u,仇的异体字), 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 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 改于秦。 隋书地理志材料三 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 疑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2)材料三中秦、汉创立的地方政治制度有何共同的“内在的用意”?(3)根据材料一、二,谈谈你对秦汉地方制度建设的认识。答案:(1)原因:血缘关系疏远;周王室衰微。措施:推行郡国并行制。(2)用意: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君主统治。(3)秦朝:吸取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教训,对待诸子功臣以赏赐代替分封。加强了中央 集权,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汉:吸取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训,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分封同姓子弟,希望巩固西汉统治。但最后造成诸侯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