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求平均数教案例文.docx

    • 资源ID:8660617       资源大小:50.12KB        全文页数:6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求平均数教案例文.docx

    2022求平均数教案求平均数教案1师:(看着生2)你能给你的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由于平时有渗透过这种方法,生2很自然地说出是“移多补少”)师板书:算术法 移多补少法师小结:刚才生1和生2分别用算术法和移多补少法求出了第一组的平均数是83,那有谁求出第二组的平均数了?(生摇头,大胆学生说:除不尽的)师:(乘机)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生:用我们学过的“估算”师:好,那你们试试吧!(指1名板演)板书:(78+83+82+83)/481师:从两组平均数83和81中,你知道了什么?生:第一组平均数大,所以还是第一组总体水平好一些。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师:第一组的83表示什么?你怎么理解“83”这个数?(引导学生明白:“83”是个“虚数”,第一组的83不表示每人真跳了83下,有可能小于83,有可能大于83,还有可能等于83。)师:通过刚刚的情景,当人数不相等,比总数不公平时,是谁帮助了咱们?(平均数),那你想对“平均数”说什么心里话?生(自由发言)生1:平均数,你真厉害,使不公平的事变公平了。生2:平均数,因为有了你,世界上才会太平4、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师:在平时生活中,你们见过平均数吗?生举例:统计考试成绩需要平均数;平均每月用电量;节目比赛打分用到平均数。(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1、多媒体呈现:下面是某县199920xx年家庭电脑拥有量的统计图。图略:1999年350台,20xx年600台,20xx年1000台,20xx年1600台,20xx年2500台(1) 求出这五年来,平均每年拥有电脑多少台?(出现算术法和移多补少法两种方法)(2) 估计一下,到20xx年这个县的家庭电脑拥有量是多少?为什么?(3) 从图上你还知道些什么?2、多媒体呈现一幅统计图,内容为:小刚家每个季度用水分别是16吨、24吨、36吨、27吨师:请你帮他算一算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应该选择哪个算式?(1)(16+24+36+27)/4(2)(16+24+36+27)/12(3)(16+24+36+27)/365a、生举手表决b、辩论交流得出正确答案(2)c、师生小结:计算平均数时,得从问题出发去选择正确的总数和总份数后,再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四)、总结评价,提高认识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师:你觉得这些知识对你以后生活或学习有什么影响或作用?板书设计求平均数(算术法 移多补少法)第一组:(82+86+81)/3=83 第二组:(78+83+82+83)/481当人数不相等,比总数不公平时,我们就得看“平均数”。“平均数”是个“虚数”(大于平均数 ;小于平均数 ; 等于平均数)“平均数”可用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求平均数教案2教学目标:1知道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2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3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教师重点和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长方形。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引入:(出示幻灯教师家的书架)师:这是老师家的书架,咱们一起来看看。现在我的书架上上层有8本书,下层有4本书,我想请同学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你有什么办法?2感知(1)学生思考,想象移的过程。生:把上层书架上的8本书 ,拿2本放在下层书架上,现在每层书架上的书就一样多了。(2)教师操作并问:现在每层都有几本书了?(6本)(3)师:像这样把多的移给少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移多补少。(4)师:你还有什么方法?生:把上层书架上的书和下层书架上的书先合起来,再平均放在两层书架上,这样每层书架上的书就一样多了。师:像这种把几个不同的数先合并起来,再平均分成这样的几份的到相同的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也给它起个名字叫:先合后分。(5)师:现在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了吗?生:一样多了。师:都是几本?(6本)师:它是我们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数?(或者:谁来说一说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得到这个数?)生:用的是移多补少和先合后分的方法。师:像这样得到的数,它也有自己的名字平均数。师:所以6就是8和4的平均数。谁再来说说6是谁和谁的平均数?(生说)(6)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好吗? (板书:平均数)二、合作探究,深化理解1、师:老师又新增添了一层书架,第三层书架上有几本书了?生:第三层书架上有3本书了.师:用我们刚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能求出这三层书架上书的本数的平均数吗?师:请拿出学具,来摆一摆,注意摆时要一一对应。摆完把你的想法讲给你的同伴听一听。(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方法。学生汇报:生:从8本书里拿出1个放在第二层4本书里,再从第一层拿出2本书放在第三层书里,这样他们每层就一样多了。师:现在每层有几本书了?生:现在每层有5本书了。师:5就是8、4、3的什么数?生:5就是8、4、3的平均数。师:还有其他方法吗?生:先把三层书合起来,在平均分成3层。师:你能有算式表示表示出来吗?生:(8+4+3)÷3=5(本)(师板书)师:8+4+3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3?5表示什么?(1) 找2-3人来汇报。(2) 把这个算是各部分表示什么?同伴之间互相说一说。2、师: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小问题。(出示统计图)(1)师: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生:小红收集了47个矿泉水瓶。小兰收集了33个矿泉水瓶。小亮收集了25个矿泉水瓶。小红收集了35个矿泉水瓶。师: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跟我们今天学习有关的数学问题吗?生:这一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师:怎样求出这一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师:你先独立思考一下,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交流交流,再把自己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学生活动,教师巡视。组织汇报:生:(47+33+25+35)÷4=(80+60)÷4=140÷4=35(个)答:这一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35个矿泉水瓶。师:观察这个算式,哪部分体现了合?哪部分体现了分?哪个数是平均数?生:47+33+25+35体现了合, ÷4体现了分, 35是平均数。师:35是哪些数的平均数?生:35是47、33、25、35平均数。师:有用移多补少的方法的吗?师:你们怎么不用这种方法呢?生:数太大不好操作。师:好,老师把这种方法放到了上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放,学生体验一本一本的移比较麻烦)。师小结:看起来,真像同学们说的一样,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真是不方便。我们以后在遇到问题时,一定要根据不同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答。(2)师:老师把平均数也放到了统计图中,请你用这个平均数与这四位同学实际的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看情况,让学生小组交流)生:小红收集的个数比平均数多;小兰和小亮收集的个数比平均数少;小明收集的个数与平均数同样多。师:它是每个人实际收集到的矿泉水瓶吗?生:不是。师:它只是反应了这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对平均数有了较深的认识,那我要出几道题考考大家。1、判断并说明理由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1)李强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他身高155厘米,可能吗?(生判断。)说说你的理由。师:说得好!为了使同学们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刻的了解,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道题。(2)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吗?师:看来,还真有超出平均身高的人。不过,既然队员中有人身高超过了平均数,那么。生:那就一定有人身高不到平均数。师:没错。看来,平均数只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并不代表其中的每一个数据。好了,探讨完身高问题,我们再来看看小马过河的问题。2、有一匹小马要过河,可是河上没有桥,河边有个告示牌:平均水深120厘米,请注意安全!小马想:我的身高是140厘米,比平均水深要高,一定能安全过河。师:同学们,你们说小马能安全过河吗?和你的同伴讨论讨论。学生们判断并说明理由。师:看来小马能否安全过河是不确定的,小马听了你们的分析,一定会谨慎从事的,谢谢同学们。3、在一次采摘活动中,小明摘了52个苹果,小刚摘了56个苹果,小红和小兰共摘了84个苹果,他们平均每人摘了多少个苹果?(列 综合算式)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四、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五、师总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利用平均数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走出课堂,愿大家能带上今天所学的内容,更好地认识生活中与平均数有关的各种问题。求平均数教案3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计算器上有关统计计算的符号2使学生会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3使学生体会到用计算器统计的省时、省力的优越性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方差的方法难点:计算器上符号的准确识读与应用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我们学过哪些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2我们学过哪些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与标准差的方法?引入新课随着科学的进步,一些先进的计算工具逐步进入千家万户,我们可以用这些计算工具来进行计算本课我们学习用计算器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与方差的方法新课让学生阅读并在教师指导下计算教材例中两组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同时,通过应用计算器,了解的作用接下来让学生作如下练习:填空题:2计算器中,STAT是_的意思,DATA是_的意思3计算器键盘上,符号与书中符号_意义相同,表示一组数据的_4在CZ1206型计算器上设有标准差运算键,而未设_运算键,一般要通过将标准差_得到_选择题:1通过使用计算器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只需通过比较它们的_即可 A标准差B方差C平均数D中位数2如果有重复出现的数据,比如有10个数据是11,那么输入时可按 3用计算器计算样本91,92,90,89,88的标准差为 A0 B1 C约1。414 D24用计算器计算7,8,8,6,5,7,5,4,7,6的平均数、方差分别为 A6。3,1。27 B1。61,6。3C6。3,1。61 D1。27,1。61教师可先用投影片(或小黑板或示意图纸)写好操作效果图和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接下来师生共同继续作课本上练习小结1熟悉计算器上各键的功能2学会算(用计算器)平均数、标准差、方差四、教学注意问题1本课教学内容关键是动手,要让学生动手作,为帮助学生中动手能力差者,要提倡互相帮助2学生做作业时可提示他们可核对以前的题目的准确性求平均数教案4教学目标:1. 通过活动,初步感知“平均数”的概念。2.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运用生活经验对“平均数”做出解释。3. 能运用“平均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强化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学准备:教具:十个小皮球、两个小筐、多媒体课件学具:五个笔筒、十五根铅笔、统计表三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我们曾经玩过投球游戏,今天咱们再来一场比赛,好吗?男队、女队各出三人,看哪队能赢。请两队各派一名记录员做好统计。其他同学做裁判。学生进行比赛。赛完后展示统计表进行比较。(游戏开始,老师事前制好统计表,分发给两个统计员,进行记录。比赛两次)二、巧设冲突,理解意义师:听说亮亮他们也在举行投球比赛呢,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多媒体展示书上的两个统计表。)咦,怎么吵起来了?喔,原来他们在争执哪组投的成绩好呢。引导学生看课件中的两个统计表,从表中知道了什么?(人数不等及每人投中的个数)请大家帮着兔博士一起给评判一下吧。(最后定为比较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公平,多者为胜。)师:怎样才能求出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呢?(幻灯单独出示第一组的统计表。)师:那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的数7个,就是这组同学投球的“平均数” 。(板书)师:谁能求一下第二组投中球的平均数?师:为什么第一组是除以4,而第二组却除以5呢?师:现在比较一下,哪组获胜?生:第一组获胜。三、自主探究,归纳方法师:刚才我们用的是求平均数的方法裁决出第一组获胜。看来平均数用处不小啊,这不,亮亮看到妈妈经常使用不能降解的塑料袋买菜,就暗暗做了统计,想用真实的数据来说服妈妈保护环境呢。出示统计表。师:请大家帮亮亮算一算,妈妈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我们上边三道题的解答过程,你知道怎样求平均数了吗?(出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式: 用总数/份数平均数)师:不过兔博士还有一个问题要问问大家呢。出示“议一议”1.求出的“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生:不是每天丢弃的塑料袋的个数,而是算出的一个平均数。师:出示2.求出的 “3个”与星期四妈妈丢的塑料袋3个一样吗?不一样,求出的“3个”只是一个平均数,而星期四妈妈丢的塑料袋3个是一个实际的数,是实际丢了3个。四、动手操作,巩固验证师:看学得这么认真,兔博士决定来个小测验,记住,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呀。出示做一做。下面笔筒中放有根数不同的铅笔,如果要使每个笔筒中放的铅笔根数不同,每个笔筒放几根?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师:大家轻松一下,来一个拍球比赛怎么样?每组为一个队,由组长做好记录,发统计表。最后看哪组平均成绩好,哪组就获胜。比赛。最后表扬优胜小队。师:大头蛙有几个问题实在是弄不明白,谁能帮帮它?(判断题)1.河北省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厘米,a王刚是这个篮球队的队员,他身高185厘米,可能吗?b这个球队有没有身高超过厘米的队员?2.小明所在的三年级的平均体重是28千克,小明的体重一定是28千克吗?师:兔博士站又添新内容了,想去看看吗?出示:我国每人平均住房面积:城镇24平方米;农村28平方米。我国平均每人年收入为8800元。我国平均每人生活用水量每日为208升。我国平均每人每年用电量为1081千瓦时。我国男性平均身高为1.68米。我国女性平均身高为1.54米。看完这组数据你想说什么?五、学以致用,拓展延伸1. 调查自己家水费、电费平均每月要交多少元?2. 统计本小组成员假期读书情况,并计算出小组平均每人读书多少本。课前让学生亲历一个自己十分感兴趣的游戏,在活动中复习统计的过程,让学生感知到:“人数相等可以比总数”,为后面人数不等求“平均数”的情况埋下伏笔。由于人数不同,(再用比较总数的方法就不公平了)所以不能用比较总数的方法来决定胜负,一时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老师把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大胆抛向学生,在学生的认知思维冲突中,在解决问题的需要中,自然而然地逼近了平均数,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感受到了平均数产生的价值和必要。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感悟,经历求平均数的过程,为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建立了平台,又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出求平均数的方法,使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求完平均数提出这一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总量与份数是要一一对应的,加深学生对平均数计算方法的印象。在学生学习平均数的同时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充分印证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独立概括出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式。训练学生的观察、概括的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平均数的意义,知道“3个”不是妈妈某一天丢弃塑料袋的真实个数,而是一个平均数。让学生再次明确平均数的意义。与实际数据加以区别。通过动手动脑再次验证、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要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时间,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根据认知规律,适当地加入学生熟悉的游戏作为教学资源,使学生能从熟悉的生活中学习平均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数”的意义,知道平均数介于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设置兔博士站是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平均数”在现实问题中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适时对学生进行节水节电、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教育。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魅力。 师:男生赢还是女生赢?你是怎么裁决的?生:男生赢,因为男生一共投进去8个,女生一共投进去了6个,所以男生赢了。师:女生服气吗?想不想再玩一次?(第二次两队各加2人参加比赛。)师:这次是哪队赢?你是怎么裁决的?生:这次男生一共投进了11个球,女生一共投进了12个球,所以是女生赢。(也有可能出现相平的情况)师:刚才你们是怎样比较出输赢的?生:看哪队一共投中了多少个球。看哪队投中的多。师:刚才两个裁判都用比投球总数的方法裁决出了胜利者,这种方法公平吗?生:公平。生1:第二组成绩好,因为他们投进球的总数多。(受前面评判方法的影响)生2:不公平,他们人还多呢。生3:第二组成绩好,因为他们组有投球冠军,刘杰一个人就投中9个呢。生4:一个人成绩好不代表全组人都好。生5:比较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就公平了。(学生若实在说不出来老师可参与进来。老师:同学们,大家听听老师的方法行不行,我们比较这两个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呢?)在求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1.移多补少;2.计算生:从8里面拿出1给6,那么这四个数都是7了,所以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7个。生:先求出投中的总数,再除以人数就求出来了:(8+7+6+7)÷47(个)生:(9+8+5+3+5)÷56(个)第二组投中球的平均数是6。生:第一组投进球的总数是4个人的总数,所以要除以4;第二组投进球的总数是5个人的总数,所以要除以5生:(1+3+2+3+2+6+4)÷73(个)师:能说说你怎么想的吗?生:先算出一周丢弃塑料袋的总个数,再用总个数除以天数,就是平均每天丢弃的塑料袋数。生:都是用总数/份数平均数师:对,这就是我们求平均数的方法。板书。学生可能会有两种认识:1.认为就是每天丢弃塑料袋的个数;(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次观察表格明确不是真实的数,从而认识平均数的'特点。)2.认为不是每天实际的个数。会出现三种方法:1.移多补少;2.求平均数;3.把所有铅笔收到一起,再一根一根地分到笔筒里。生:(边演示边叙述)从多的里面拿出来放到少的里面去。每个竹筒放3根。生:把所有的铅笔都拿出来,再一根一根的依次分到竹筒里。生:用刚学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来做。(3+4+2+5+1)÷53(根)求平均数教案51.体悟“平均数”的实际意义。2.探索求“平均数”的多种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3.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能对数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推断和预测。4.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及广泛应用,逐步具有自主探索 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关键: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悟平均数的含义,从而更好地掌握求平均数的多种方法,并能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脉络按“平均数”(数学概念)“求平均数”(计算方法)“应用题”(实际应用)逐步展开。主要分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谈话引入(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平均数)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平均数的信息。师提问:为什么你们认为平均年龄、平均工资、人均住房面积这些都是平均数呢?能解释一下它是什么意思吗?师:看来大家对“平均数”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这节课,我们就去数学王国探索一下有关“平均数”的奥秘。(板书:平均数)你想了解平均数的哪些知识呢?师:看来同学们对平均数充满了好奇,一起进入迷宫探秘。说明: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是教学求平均数的重要基础。引入新课之前,先让学生说说他们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平均数的信息。调查学生对“平均工资”、“平均年龄”、“人均住房面积”这些已经抽象了的平均数的理解情况,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接着创设富有童趣的情境,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愿望,从而引出求平均数的课题。第二层次:构建新知1.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观察棋子,提出问题。(多媒体显示)师提问:看着你面前的棋子,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还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说明:让学生同桌合作,用军旗作为操作活动的材料。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感悟“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动手操作: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怎样才能使三排棋子同样多。师提问:现在每排棋子都是几个?这个数,你能给他取个名字吗?这个平均数4与原来每排棋子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呢?说明:通过任意一种移动方法,使三排棋子同样多。从而揭示平均数的真正含义。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数并不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精心设计学具操作,并配以恰当的媒体显示,突出了平均数那简明、直观的特点。2、探索求平均数的不同方法。师:四人小组合作,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求出平均数,并且把你们小组独特的方法取个名字!等一下我们来评选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命名奖。比一比,哪个小组最爱动脑筋!小组活动讨论。汇报交流。(生说方法多媒体显示棋子移动过程)移多补少! 先假设后均分。先求和再均分。说明:在学生感悟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后,探索求平均数的不同方法。用数学算式概括操作过程,并且让自己给方法命名。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积极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在汇报交流中相互启发,最后共同探讨出2、7、3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的几种方法。体现了“小组合作交流大组交流汇总”的自主探究模式。呈现了知识的产生发展初步完善的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创新教育要求。第三层次:初步应用,内化拓展。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讨论、尝试不但知道了什么是平均数,而且探索出了许多求平均数的方法。那么你们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实际问题吗?第四层次:实际应用选择正确的算式:前几天,学校举行了献爱心活动,我们班52名同学分成4组,第1组捐款192元,第2组捐款212元,第3组捐款205元,第4组捐款 198元,平均每组捐款多少元?A: (195+212+205+198)÷52=16(元)B: (195+212+205+198)÷4=208(元)说说你选择B的理由。小明从结果16元他就肯定A 是错误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如果选A该怎样提问?比较这2个问题的异同点?小结:所以求平均数时你要找准对应关系。说明:从实际生活中提取素材,设计两道对比练习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求平均数方法的理解应用,在应用中渗透对应思想。另外,结合题目的特点有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求平均数教案6一、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2.掌握求较复杂的平均数的解题方法,会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求平均数。3.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4.使学生认识到求平均数这一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二、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较复杂的平均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三、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找准问题与条件,条件与条件之间相对应的关系,运用所掌握的方法灵活解答相关问题。教学对象分析低年级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针对这一特点,利用多媒体这一新颖、直观的现代教学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讨论探究,观察分析,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意识及创新意识。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教学时有意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演示,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运用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规律,将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1多媒体教学运用微机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自觉发现、意识到问题存在,可激活学生思维,促使问题意识的产生,又可以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2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寻求多种计算方法,同时运用多媒体,变静为动,直观形象,再结合语言表述,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内化。四、教学过程1.复习较简单的平均数问题出示复习题。求平均数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怎样求平均数?把复习题稍微改动一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较复杂的求平均数问题。2.学习例题(1)指名读题。(2)启发提问。例题的已知和问题与复习题的有什么不同?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必须先知道什么条件?怎样求全班共投中多少个?怎样求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求平均数?,(3)列综合算式并解答问题。3.学习例题(1)指名读题。(2)启发提问。例题与刚学过的例题有什么异同?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必须先知道什么条件?怎样求全班一共投中多少人?怎样求全班一共有多少人?怎样求平均数?(3)列综合算式并解答问题。(教师应告诉学生,求得的平均数有时不能恰好除尽,这时只要根据具体情况取近似值就可以了。这道题中已知数只有一位小数,因此得数取一位小数就可以了。)(4)例题与例题有什么不同,解答时应注意什么?(再次强调例题与例题的区别,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死套公式。)4.完成书后“做一做”五、课堂练习基础练习1.填空。(1)平均数=( )÷( )(2)( )×( )=总数量(3)总份数=( )÷( )2.选择题。(1)五年级两个班为希望工程捐款,一班42人共捐168元,二班45人共捐210元,平均每个班捐款多少元?正确列式为 ( )A(168+210)÷2 B(168+210)÷(42+45)(2)一个工厂前3天烧煤4.8吨:后4天烧煤7.8吨,这个工厂一星期平均每天烧煤多少吨 ( )A (7.8+4.8)÷(43) B (4.8+7.8)÷(4+3)综合练习1.劳动实践。(1)同学们在校办工厂里糊纸盒。第一小组10人,平均每人糊7个;第二小组8人,平均每人糊6个;第三小组5人,平均每人糊4个。三个小组平均每人糊多少个?(2)春光小学五年级同学参加春季植树,领来白杨树苗140棵,梧桐树苗60棵,桑树苗25棵,共分给5个班种,平均每班种多少棵?2.下表是四年一班各组同学寒假阅读课外读物情况统计表。全班平均每人看多少本课外读物?(得数保留整数)各组人数12141312平均每人阅读本数64.555实践与应用王华同学五次语文、数学单元练习成绩如下:第一次:语文92.5分 数学100分第二次:语文88分 数学97分第三次:语文94分 数学98.5分第四次:语文98.5分 数学100分第五次:语文99分 数学97分先分别算出五次语文、数学两科的平均分,再制成统计表。王华同学五次语文、数学单元练习成绩统计表年 月板书求平均数 五年级一班分成3组投篮球第一组10人,共投中28个;第二组11人,共投中33个;第三组9人,共投中23个。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1)全班一共投中多少个?28+33+23=84(个)(2)全班一共有多少人?10+11+9=30(人)(3)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84÷30=2.8(个)综合算式:(28+33+23)÷(10+11+9)=2.8(个)答:全班平均每人投中2.8个。 下表是五年级二班3个组投中篮球情况统计表。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各组人数121110平均每人投中数2.533.2(1)全班一共投中多少个?2.5×12+3×11+3.2×10=95(个)(2)全班一共有多少人?12+11+10=33(人)(3)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95÷332.9(个)综合算式:(2.5×12+3×11+3.2×10)÷(12+11+10)2.9(个)答:全班平均每人投中2.9个。求平均数教案7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二)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三)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平均数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它和平均分的意义不完全一样,平均数实际上每一份不一定一样多,而平均分是指实际上每份都一样多因此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是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是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口答:1小华4天读完60页书,平均每天读几页?2五一班有42人,平均分成6个组,每个组有多少人?3小明期中测验语文和数学两科成绩共得180分,平均每科成绩多少分?师:上述1,2两题都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1份是多少实际上它们每一份都一样多,而第3题是把两个数的和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它们的平均数,而不是原来每份实际的数,所以“求几个数的平均数”与“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1份是多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学习新课1新课引入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经常用到平均数的概念,如平均速度、平均成绩、平均产量等怎样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如何求出几个数的平均数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板书:平均数)2出示例2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的高度分别是6厘米、3厘米、5厘米、2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3分析,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思考教师拿出盛水的4个同样的杯子,标明刻度师:这4个杯子水面高度相等吗?生:这4个杯子水面高度不相等师:求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什么意思?生:平均高度就是4个杯子里的水面一样高师:怎样才能找出4杯水的平均高度呢?出示挂图(即课本中的下图)放在4个杯子后面,指出红线标明的地方(4厘米)就是平均高度教师演示,把水多的杯子倒一些到水少的杯子,使4杯水同样多,得到平均高度师:这平均高度是每杯水的实际高度吗?它是怎样得到的呢?通过演示使学生明确,它不是每杯水的实际高度,而是把4个杯子里的水平均分的结果师:如果我们不倒水,能算出这个平均高度吗?小组讨论从而明确:要求4个杯子水的平均高度,要先把4个杯子的水面高度加起来,再除以4,相当于把4个杯子里的水合在一起,再平均倒在4个杯子里,看每个杯子水面的高度是多少用算式表示就是(6352)÷4教师板书:(6352)÷4=16÷4=4(厘米)答:4个杯子水面平均高度是4厘米说说括号里求什么?为什么除以4?得到的结果表示什么要强调4厘米是平均数4做29页上的“做一做”中的第1,2,3题订正时让学生讲出思考过程5总结规律师:从刚才做的几道题中,你能说一说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吗?通过学生的回答概括为:求几个数的平均数,先要求出这几个数的总数,然后再找出要把它平均分成的份数,最后用总数除以总份数就可以得到平均数6出示例3学生默读例3,理解题意,明确条件和问题师:如何比较哪一组平均身高高一些?怎样计算出高多少?启发学生想:如一个一个地比,非常麻烦,而且不容易比清楚先算出各组的平均身高,就容易比较了让学生运用从例2中学到的方法,自己求出两组各自的平均身高,再求出哪一个组的平均身高高一些,高多少师:如果不求平均身高,直接用各组所有人数的和进行比较行不行?为什么?使学生明确,由于两组人数和每人身高不一样,不能直接比较,只能用平均身高进行比较(三)巩固反馈1选择正确列式,并说明理由一辆汽车第一天行53千米,第二天行58千米,第三天上午行30千米,下午行27千米平均每天行多少千米?A(53583027)÷3B(53583027)÷42光明小学五年级3个班为灾区人民捐款750元,六年级4个班为灾区人民捐款1210元平均每个年级捐款多少元?这两个年级平均每班捐款多少元?小组讨论后得出:平均每个年级捐款多少元?(7501210)÷2两个年级平均每班捐款多少元?(7501210)÷(34)强调是把哪几个数平均分、分成多少份,要认真审题,找出所需要的总数及总份数,再求出它们的平均数(四)作业练习七第1,2题课堂教学设计说明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量的和除以这组数量的个数所得的商因为这个平均数不是实际

    注意事项

    本文(2022求平均数教案例文.docx)为本站会员(ylj18****70940)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