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诗的三重境——解读《辛夷坞》公开课.docx
辛夷坞:走进诗的三重境台州市黄岩中学刘强教学理念:海德格尔说,诗凭借语言,通向世界的存在。读诗,是理解和触摸诗所呈现的世界, 同时也通向我们当下的现实世界。通过细品诗的语言,结合想象、联想、体悟等方式,我们 方能进入诗的世界,才能感知我们当下的存在。王维的辛夷坞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个世界涉及到三境:一个是辛夷花的世界,美 丽的自然之境;一个是观花者的世界,诗所体现的作者世界,那个时代的人情风俗,人物的 风神风貌等;一个是读者的世界,与诗发生关系的读者世界,我们当下读此诗的境地与态度。 探讨这三境,才能真正体会辛夷坞所关涉的圆融世界。因此,本课设计从三境来解读这首诗:第一境,观辛夷一一自然万物之境;第二境, 观观者(作者)一一历史人世之境;第三境,观读者(我们)一一现实心灵之境。教学重点:体会辛夷坞的三境:辛夷花的世界,从而能体会诗歌世界中的自然万物之美;体 会看花人的世界,体会文学中隐逸者的人世情怀;反思当下读诗者的我们,体会这首诗给我 们的启示和感悟。从而理解整首诗的丰富意蕴。教学难点:三境的体会和感悟,难点是第一境的品味,深且细地揣摩每个字词,尽最大努力发现 辛夷花的世界。从而为后面两境做下铺垫,自然顺利地过渡到后两境的体悟:观花者的世界, 读诗者的世界。教学安排:一节课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尝试走进一首古代诗歌。为什么说走进呢?因为海德格尔说, 诗是一个自足的存在世界,是个秘境。只有真正读懂诗的人,才能享受这个秘境。为了进入秘境,我们需要放松。来,跟着我深呼吸,轻轻吐气,放松身体与心灵 放松了,我们的眼睛就明亮了,耳朵就灵敏了,触感就敏锐了,我们就可以看见平时看不见 的东西,听见平时听不见的声音,感受到我们平时感受不到的意境。好了,我们现在开始。诗歌注释:芙蓉花:古代诗歌中多指荷花。坞:W。,山中四周高而中间低的地方。萼:花瓣涧户:涧口,山溪口。二、文本细读,感悟三境。(-)观辛夷一一自然万物之境.这首写了辛夷花,请认真仔细体会诗句,说说心中的辛夷花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回答,随机问答)(1)芙蓉花,红萼启发学生从荷花的角度出发,体会辛夷花有圆弧形的花瓣,柔柔的花瓣,颜色为红色, 同时质地较厚,花型较大。有着淡淡的清香,有着一种高洁脱俗之感。(2)诗中用“木末”,为什么不用“枝”用“叶” ?启发学生体会:树之巅,叶之上,绿叶衬红花。辛夷花,高大,干净,枝叶较少,树 干遒劲,疏朗,树形美。一树繁花,干干净净,坦坦荡荡。(3)辛夷花生长的环境怎么样?启发学生体会“山中”“坞”等词语,观察到辛夷花生长的环境:高山深处,茂密的树, 有鸟叫,有暖暖的阳光;从“涧户”听到淙淙水声,看到清澈泉涧及涓涓溪流。这一切写出 环境的清静幽雅,绿意盎然。(4)体会“发”“纷纷开且落” “无人二为什么用“发”而不用“开” ?启发学生体会“发”:充满了一种生机和生意。对美好的拥有,对自己生命状态的一种 赞赏。有力量有生命的欣欣之感。“开”则平淡而呆板。“开”可以说“纷纷”,“落”怎么也可以说是“纷纷”?让学生讨论出:辛夷花对开和落都是一种淡然坦荡的态度,对生命是一种淡泊而随意 的禅机式的状态,心无挂碍的生活于天地之间,不悲不喜,一切自自然然,宁静而自在。不 管有无人观赏,只是赴一场生命的约定,天地之间只为自己开放凋零。1 .经过上面的细读,我们可以进入辛夷花的世界,你可以写下对辛夷花的认识:(同学们随意讨论和交流。)总结:高大挺拔,繁花似红锦的辛夷坞生于高山密林之中,清泉溪流相随,鸟鸣虫吟相 伴,暖风相拂。它心无挂碍的生活于天地之间,不悲不喜,一切自自然然,宁静而自在。不 管有无人观赏,只是赴一场生命的约定,天地之间只为自己开放凋零。请带着感情的朗诵这首诗。2 .一片这样的花,一个独自美丽的世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辛夷花就像大地上一首美 丽而淡泊的诗。这样的诗很多很多,在唐诗宋词中,梅、菊、竹、松、山等等,让我们认识 天地之间万物的美。一草一木,一沟一壑,一山一水,皆是自然在大地上写下的精美诗作。要体会自然之美, 那你就读读一草一木,一沟一壑,一山一水。记录片园林 我们可以读读这些诗: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画菊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板书:观辛夷一一自然万物之境(二)观观者一一历史人世之境.这是一片繁华而独自存在的世界,不为世人的冷热而存在的辛夷花。有个问题,是谁发 现了这片花的?学生回答:隐含的作者。那隐不见却一直存在的“唐代人”。1 .我想问问你对这个人了解多少,请从诗中来感悟?学生自由回答,不同学生随机点拨,需要关注和点拨点如下:(1) “山中”“寂无人”有何意义?此人或许经过了很多的跋涉,进入深山,到达无人欣赏的地方,爱好自然,喜欢自然, 欣赏自然的人。梳理“山中”的意象,山中包括山、水、草、树、花,这是一个美丽的世界。往往为一 种隐居的象征,代表一种隐逸生活的向往。山中与尘世的相对,山中多隐居,山中多自然, 山中多诗歌。如: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无题山中无历日,岁寒不知年。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所以看以看出作者的一种淡泊闲适,宁静安然的处世情怀。深迷自然,安妥心灵。(2)山中景色优美、众多,为什么作者只欣赏辛夷坞呢?被辛夷花的美所吸引,被辛夷花的精神所感召,所启示,或者对辛夷花的精神看到与 自己相似的精神一种共鸣感,知己感。(3)想想这个人的衣着外貌,在你心中的样子?学生在有了上面的认识和感悟后,此处的联想让作者进一步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一 千“哈姆雷特”从心中走出,进一步理解“这个人”。学生会说是一个清瘦的人,穿着浅蓝 色的长衫,神情有些淡然而真诚,温文尔雅,等等。由“神”赋形。(4)想想这个人赏花时的情形,神态,心理,动作姿势等等。探讨人与花相遇时的状态,通过学生的想象,从而丰满观者的世界,同时也进一步把花 与观者的世界联系起来。学生认为作者欣赏辛夷花的姿态:站着、坐着、躺着;状态:惊喜 的发现,长久的注视,坦然的面对,欣赏时的喜悦,知己的向往,内心的丰盈学生可以 自由说,言之有理皆可。3.王维这种形象,在古代诗歌中有吗?同学自由回答,梳理和理解山水田园的文学情怀与传承,进一步理解隐逸的人世情怀。王维的形象,也不一定一直如此或全部,但是在这首诗中,却给我们这样的一种形象。 这种形象在王维后期中确实是他的生活写照。唐代不光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刘长卿、李 白等人都会徜徉天地自然中,舒放自己的身心。我们可以把这种诗风进一步上溯,可以到陶 渊明、谢灵运,还可以追溯到庄子的美学思想。从这些流传中,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一种姿 态:忘怀外在一切,只存在天地之中,自我本性之中,一种诗意的存在状态。这是山水田园 诗所传承的文学精神。人世中另外一种动人的生活情趣与生活状态。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丽鸟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多情岁月,诗意人生。从观者的角度,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板书:观观者一一历史人世之境(三)观读者一一现实心灵之境所有的阅读最后都是在观照自己。由这首诗来反观自己,欣赏这片美丽的辛夷花吗?喜欢和这个作者作朋友吗?你有没有赏花的心情,观看世界万物的心情?有没有反观我们社会有适合赏花的环境吗?有赏花的人?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赏花诗 意?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触?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想到辛夷花,想到这个观花人?总结:这些问题都是开放型,由学生自己来阐发,从而让诗歌的感触和启发与我们当下 和心理相关联。让我们当下的世界与诗歌所呈现的世界发生关系。从而形成阅读与反思,启 示与成长,欣赏与感悟。请同学反复阅读,背诵,注意感情:心向往之的美丽自然,美丽的人,美丽的岁月。板书:观读者现实心灵之境三、结束:一首简单的诗,我们欣赏了这么久,不是我们自找麻烦,而是我们要去发现一个世界, 从而反观我们的世界。辛夷坞包含的三个境地,让我们由一首小诗去发现了一个隐秘的 世界,让我们的心灵到了启发和感悟。正如,布莱克的小诗: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天堂。把 刹那放于手掌,刹那即时永恒。诗歌所传递的永远是一个诗意的存在。投映:诗意地人栖居在大地上海德格尔四、板书:辛夷坞王维观辛夷一一自然万物之境观观者一一历史人世之境观读者一一现实心灵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