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试题猜想】2021年中考科学考前最后一卷(杭州专用)(解析版).docx

    • 资源ID:86638230       资源大小:175.35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试题猜想】2021年中考科学考前最后一卷(杭州专用)(解析版).docx

    【试题猜测】2021年中考科学考前最后一卷(杭州专用)亲爱的同学: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最正确水平。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 .全卷总分值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3 .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考前须知,按规定答题。4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7 C-120-16 S-32 CI-35.5 Cu-64 Zn-655 .本卷g取10N/kg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2021下城模拟)据媒体报道,“金星快车”号探测器发现金星大气中存在“N2。构成的"N具有7个质子和8个中子,那么iN的核外电子数为()A. 1B.7C.8D. 15【答案】B【解析】构成匕冲的|叭具有7个质子,根据“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可知,它的核外电子数为7。应选Bo(2021余杭模拟)金属钛(Ti)抗腐蚀性能好,露置于空气中数年,仍能光亮如初。以金红石(主要成 分是TiCh)为原料生产Ti的步骤主要有:在高温下,向金红石与焦炭(C)的混合物中通入氯气(Ch),得到TiCLi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在稀有气体环境和加热条件下,用Mg和TiCb反响得到Ti和MgCho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中生成的可燃性气体为CO2B.中生成的TiCl4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中发生的化学反响属于置换反响D.中生成的Ti在常温下易与Ch反响【答案】C【解析】A、在高温下,向金红石与焦炭的混合物中通入氯气,得到TiCb和一种可燃性气体,由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该气体为CO,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B、TiCL»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不符合题意;C、中发生的化学反响反响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响,符合题意:D、金属钛抗腐蚀性能好,露置于空气中数年,仍能光亮如初,那么中生成的Ti常温下不易与02反 应,不符合题意;应选C。2. (2021下城模拟)陈微院士团队研发新冠疫苗的大体思路是:用经过改造后无害的腺病毒作为载体,装入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制成腺病毒载体疫苗,将疫苗注射入志愿者体内,检测疫苗对志愿者的免疫效果。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OA.腺病毒能激发红细胞产生免疫记忆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4分)(2020宁波模拟)从2019年开始实施垃圾分类,依据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综合利用的局部 流程,回答以下问题:(1)厨余垃圾“生化厌氧产沼”是指厨房垃圾经过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发酵)产生CH4和二氧化碳气体,设垃圾中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FhO) n,请写出这一反响的化学方程式(2)具有哪些特点的其他垃圾适合燃烧发电? 【答案】(1) 2(CH2O)n发酵nCHJ+nCO2T(2)燃烧后无有害气体生成【解析】(1)根据题中的反响物为(CH2O) n,生成物为CH4和二氧化碳气体,条件为微生物的无 氧呼吸发酵,可写出反响的化学式方程式为:2(CH2O)n发撕CFM+nCOzT; (2)燃烧发电主要考虑焚烧后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适合燃烧发电的物质具有的特点:燃烧后无有害气体生成。23 .(4分)(2021下城模拟)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其反响过程如下:(1)步骤中的反响物除Fe(OH)2外,还有 (选填“OLIbO”或和HzO")。(2)步骤为分解反响,假设x为2,那么此分解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o【答案】(1) 6和 H2O (2) 2Fe(OH)3=Fc2O3-2H2O+H2O【解析】(I)铁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响生成铁锈,因此:步骤中的反响物除Fe(OH)2外,还有02和 H2oc (2)在步骤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氢氧化铁分解生成Fe2O3-2H2O和水,那么反响的方程 式为:2Fe(OH)3:Fe2O3-2H2O+H2。24 . (4分)(2021.宁波模拟)如下图,该玩具叫做爱情温度计。这是一种装有乙醛液体的玻璃瓶,瓶子 分上下两局部,中间由段弧形玻璃细管连接。把热的手捂在下面装有液体的部位时,液体会顺着瓶子 里的玻璃细管喷涌向上,沸腾起来。松开手,液体就会流回底部。(1)手握住时,手掌的热量通过(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乙醛的内能。(2)乙悔沸腾时,导致玻璃瓶上部气压增大。松开手后,玻璃瓶上方乙醛蒸汽经(填物态变化名称)又流回底部。(3)乙醛的沸点约为34C,比热容为2.4xlO,J/(kg),将10g乙醛溶液从室温20c加热到沸腾,需要 吸收 的热量。【答案】(1)热传递(2)液化(3) 336J【解析】(1)手握住时,手掌的热量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乙醛的内能。(2)松开手后,玻璃瓶上 方乙健蒸汽经液化又流回底部。(3)乙醛吸收的热显:Q=crnA t=2.4x103J/ (kg-)xO.OIkgx (34-20) =336J。25 . (6分)(2020宁波模拟)如图甲所示,水平粗糙地面上有一块质量为150kg、底边为60cmx60cm、高0.8m的长方体木块。小科用水平推力F把木块向前推动,此过程中,推力F和木块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别如图乙、丙所示(g=10N/kg)。那么:(1)在26s内物体的机械能(填“变大二“不变”或斐小”(2)在1012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o(3)木块停止运动后,小科对木块施力使其向一侧翻倒。那么推倒木块至少需做功是 Jo【答案】(1)变大(2) 200 (3) 150【解析】(1)根据丙图可知,在26s内,木块的速度在不断增大,因此它的动能不断增大;由于木块在 水平面上运动,所以它的重力势能保持不变。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木块的机械能变大。(2)根据丙图可知,在6Mos内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受到的推力为200N,那么根据二力平衡可 知,此时摩擦力f=F=200N;在1072s内,木块做减速运动,因为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 它受到的摩擦力保持不变,还是200N。(3)木块的对角线长度:L = V(60cm)2 4- (80cm)2 = 100cm =1m;那么重心上升的高度hWxlm-:x0.8m = 0.1ni;推倒木块至少需要做功:W=Gh= 150kgx I ON/kgxO.l m= 150J。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6题;共42分).(8分)(2020上城模拟)小徐发现市面上的洗衣粉有的不含酶,有的含酶,且建议在温水中洗涤,决 定探究温度和酶对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取2份等量甲(不含酶)和乙(含脂肪酶)洗衣粉,在不同温度下 清洗化纤布上的油渍,其他条件均相同,结果如表。温度/清除时间/min组别2030405060甲(不含酶)8782756964乙(含脂肪酶)654525106(1)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乙组清除油渍所需时间随水温变化曲线(2)甲、乙两组在60。(2的去污能力基本相同,其原因可能是(3)小徐用乙洗衣粉清洗衣服上的血渍(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效果不佳,原因是(4)除上表所示因素外,影响能催化速率的因素还有【答案】(I)【答案】(I)MlHM/ mtn(2)温度过高,睡失去活性(3)能有专一性(4) pH值【解析】(1)选取表格中第三行的数据,首先从横轴上找到水温,然后在纵轴上找到时间,接下来在两条线的交点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连接起来即可,如以下图所示:(2)甲、乙两组在6CTC的去污能力基本相同,其原因可能是:温度过高,酹失去活性;(3)小徐用乙洗衣粉清洗衣服上的血渍(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效果不佳,原因是:悔有专一性;(4)除上表所示因素 外,影响酶催化速率的因素还pH值。26 . (6分)(2020三门模拟)“84消毒液”是一种高效消毒剂,一瓶敞口久置的消毒液中有哪些溶质?是 否有效?某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研究。【查阅资料】“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和氯化钠。NaCO为有效成分,有腐蚀性并易 与空气中的CO?反响(NaClO+CO2+H2O=HClO+NaHCO3)。NaClO溶液、HC1O都具有漂白、杀菌 及消毒功效。HCK)不稳定,受热或光照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分析讨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该瓶消毒液中的溶质一定有,可能还有NaClO、 NaHCO.i、HQO中的一种或多种。【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向装入红色布条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消毒液布条长时间不褪色消毒液中不含;另取少量该消毒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消毒液中含NaHCO3【交流与反思】生活中,“84”消毒液应注意密封贮藏。【答案】氯化钠(或NaCl); NaClO和HC1O:有气泡产生【解析】【分析讨论】消毒液中含有氯化钠,且氯化钠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响,那么该瓶消毒液中的溶质一 定有氯化钠:【实验步骤】NaClO溶液、HC1O都具有漂白功效,向装入红色布条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 消毒液,布条长时间不褪色,说明消毒液中不含NaClO和HCIO ;消毒液中含NaHCCh,另取少量该 消毒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碳酸氢钠会与盐酸反响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观察到的现象为 有气泡产生;.(8分)(2019杭州模拟)以CuSO4溶液和Na2c03溶液为原料制备碱式碳酸铜【化学式表示为: aCuCO.vbCu (OH)2)的过程如下:由于药品用量等原因,产品中可能会混有碱式硫酸铜【化学式表示为:cCuSOidCu (OH) 2】。(1)【定性研究】检验产品的成分:取适量产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假设同 时能观察到试管中有 (填实验现象),可证明有碱式碳酸铜存在。向反响后的试管中继续加入 (填试剂的化学式),可用以检验碱式硫酸铜是否存在。(2)【定量研究】通过定性研窕发现产品中只有碱式碳酸铜。为了进一步确定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小 乐设计了如下图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己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为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 请写出N2在实验中的作用。假设装置B和装置C在反响前后的质量增加量分别为 mu, mc;那么 nw: mc=时,碱式 碳酸铜的化学式为Cm (OH) 2co3。【答案】(1)气泡产生;BaCL或Ba(NO3)2(2)加热前通入可排除装置内的空气,防干扰;停止加热 后通入使C可完全吸收反响生成的水和CO2; 9:22【解析】(1)取适量产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碱式碳酸铜中有碳酸铜, 会与稀盐酸发生反响生成二氧化碳,因此假设能观察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那么可证明有碱式碳酸铜存在; 碱式硫酸铜中有硫酸铜,溶于水后有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可与领离子反响生成硫酸钢沉淀,因此 向反响后的试管中继续加入BaCb或Ba(N03)2溶液,可用于检验碱式硫酸铜是否存在。(2)该装 置用于加热碱式碳酸铜,使其受热分解为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分别用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 水和二氧化碳,测出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从而确定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在装置中通入N2的目的 是:加热前通入可排除装置内的空气,防干扰;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N2.可带出管内的水和CO2,使其 被完全吸收。假设装置B和装置C在反响前后的质量增加量分别为AmB, me,说明生成水的质量为 n】B,生成 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me.假设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Cu2 (OH) 2c03,可列出其化学方程式为:CU2加热(OH) 2c03 = 2CuO+H2O+CO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质量之比为18:44=9:2230.(6分)(2021鹿城模拟)为了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小明利用电压恒为3伏的电源、滑动变阻器、标 有“2.5V”字样的小灯泡等器材按图甲方式连接电路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并移动滑片P,获得相关数据如 下表:实验序号电压/伏电流/安电功率/瓦12.00.180.369Av2.50.5033.00.220.66(1)完成实验2后,要想获得实验3的数据,那么实验中滑片P的移动情况是 o(2)请分析表中数据,确定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并在图乙中画出此时电流表指针位置:(3)在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过程中,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小灯泡的功率随电流变化如图内所示,请判断随电流增大,滑动变阻器的功率大小变化是 o【答案】(1)滑片P移至最左端(2)乙(3)先增大后减小至零【解析】(1)根据甲图可知,变阻器使用的是滑片左边的局部电阻丝,即当滑片在最左端时,变阻器接 入的阻值为零,因此:完成实验2后,要想获得实验3的数据,那么实验中滑片P的移动情况是滑片P 移至最左端。(2)根据表格可知,当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时,灯泡的额定功率为0.5W,那么灯泡的 额定电流:/=粤=0.2儿根据乙图可知,电流表选择量程00.6A,分度值为0.02A,因此指针应该在第10个小格处,如以下图所示:乙(3)根据图丙可知,灯泡的功率增大的速度先变小后变大,而总功率那么一直增大,根据P mPl+P攵可知,变阻器的功率变化为:先增大后减小 至零。31.(6分)(2018台州模拟)如图为教材中的几个实验演示图,试完成并回答卜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将两个铅柱底面削平,然后紧紧压在一起,就可以在下面吊一个重物,这说明(2)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时,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 平面内,他接着应该进行的操作是。(3)在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改进装置并设计如图内所示电路,将烧瓶中的煤油 倒完并在烧瓶外装上两个相同的小气球,该同学这样改进的好处是。【答案】(1)分子之间存在引力(2)以ON为轴向后转动F面,同时观察F面上是否存在OB光线 (即在F面上是否能再次看见OB光线)(3)实验现象更明显、易观察、方便【解析】(1)图甲是铅柱粘合实验,在上述实验中,正是两块铅柱接触面上分子之间的引力,使两块铅 柱粘合在一起:(2)在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 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该创设与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的情况,故接着应该进行的操作是以ON 为轴向后转动F面,同时观察F面上是否存在OB光线(即在F面上是否能再次看见OB光线);(3) 空气的比热容远远小于煤油,将烧瓶中的煤油倒完并在烧瓶外装上两个相同的小气球时,吸收相同的热 量,空气受热膨胀非常明显,气球会膨胀,故改进的好处是实验现象更明显、易观察、方便。32 .(8分)(2019嘉兴模拟)小佳同学在进行有关杠杆的实验时,遇到了以下几个场景。请你和小佳共同 完成以下问题探究。(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中,小佳所在小组在进行该实验时,有人提出了“所用的杠杆为什么通常选 取中心做支点? ”他们讨论后得出如下观点,你最赞同观点。A.可以减小实验误差B.使力臂跟杠杆重合便于读取力臂C.便于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D.杠杆自身的重 力过支点,不影响杠杆平衡(2)某同学利用身边的塑料直尺和硬币假设干来验证杠杆平衡的条件,如图甲所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时,他测出从支点O到硬币边缘的距离作为力臂L.和L2的大小,他测力臂的方法是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如果将两边的硬币以相同速度同时匀速向支点移动的过程中,那么杠杆(选填”仍平 衡”、“左边下降”或“右边下降”(3)如图,O为拉杆式旅行箱的轮轴,OA为拉杆。现在拉杆端点A处施加力F。使箱体从图示位置绕 O点缓慢逆时针转至竖直位置假设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那么力的方向应。A.垂直于OAB.竖直向上C.沿OA向上D.水平向左【答案】(1) D (2)错误;左边下降(3) B【解析】(1)选用杠杆的中心做支点,杠杆的重力就作用在支点上,不会对以后杠杆的平衡产生影响, 应选D; (2)硬币的重力作用在它的中心,因此这两个力臂都应该是从杠杆支点到硬币中心的距离,而 不是到硬币边缘的距离,因此他测力臂的方法是错误的。原来杠杆是平衡的,说明原来动力和动力臂的 乘积二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当两边的硬币以相同速度同时匀速向支点移动时,相同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相等,因为右边硬币的重力大,所以右边力和力臂的乘积减小的多,那么最终左边力和力臂的乘枳大于 右边力和力臂的乘积,即左边下沉;(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6乂乙2 =?乂人可知,=我因为力F的大 小保持不变,箱体的重力G也保持不变,所以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比值不变;在箱体抬升的过程中,阻力 臂减小,动力臂也会减小;只有当力F与水平面垂直时,二者的比值才会保持不变。应选B。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题;共32分).(6分)(2020江干模拟)为了防止电动机损坏,往往在电动机工作时需要与保护电阻串联,原理图如 图所示,电源电压为U总=6V,电动机线圈有电阻,保护电阻R=4Q。闭合开关后,电动机正常转 动,此时电动机两端电压UM=2V,试求:(1)电路中电流为多少安?(2)电路中消耗的总电功率为多少瓦?(3)分析比拟电动机输出功率和输入功率的大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谈谈二者不同的原因。【答案】(1) / =编生=呼=L4 (2) P总=U-=6VxlA=6W (3)通常P偷入大于P稔出,解释:二者 不同是因为,输入电动机的是电能,经过电动机输出的是机械能,又因为电流的热效应,所以电动机在 正常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了机械能和内能,所以输出功率不能输入功率不相等。33 .(6分)(2020九上越城期末)如图甲是学校重大活动时常用的伸缩隔离柱。均质底座呈圆盘形,底 座直径30cm,质量为4.5kg,厚度不计;正中立柱杆AB长75cm,其顶端A为伸缩头固定位置,伸缩 头中有可收缩的布带,内部有弹性装置固定,松手后布带会自动收回伸缩头中,收缩布带的拉力与伸长 量成正比。其结构可简化为如图乙。(1)将图甲中的收缩布带向右拉出时,可将隔离柱整体伸缩头看成是一根杠杆。请在图乙上画出杠杆 的支点O、隔离柱受到的拉力F和拉力的力臂L;(2)在使用“标配底座”时,布带可承受的最大拉力为多少?(3)为使布带承受更大的拉力,可对伸缩隔离柱进行怎样的改进:(写出一种方法即可)。【答案】(1)解:(2)解:C= mg=4.5kgxlON/kg=45NLz= - x30cni= 15cmLi=AB=75cm .F=詈=*霁皿=9N (3)增加底座的质量或适当减少杆的高度【解析】(1)当向右拉出伸缩布带时,拉力F作用在A点,方向水平向右;底座有向右倾倒的趋势,但 是0点固定不动,相当于杠杆的支点。从0点做拉力F作用线的垂线,二者之间的距离就是动力臂L,如卜图所示:如卜图所示:(2)底座的重力 G= mg=4.5kgxlON/kg=45N;阻力臂乙2=:乂30cm = 15cm;动力臂Li=AB=75cm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BLEzL?可知,布带可承受的最大拉力尸=等=笔0 = 9可。(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BL尸GxL2可知,FixAB=GxL2 Lx 75cm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拉力B与底座的重力G成正比,因此增大底座的质量可以增大拉力;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拉力B与AB成反比,因此减小杆的高度也可以增大拉力。34 .(7分)(2020南涪模拟)一个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容器中放着一个密度小于水的均匀圆柱 体M,且圆柱体M通过细线与圆柱形容器底部相连,如图甲所示(细线未画出)。现慢慢向容器中加 水,圆柱形容器内水面高度为h,如图乙所示。测得水面高度h与所加水的质量m的关系如图丙所示。 所加水量在3kg以内的过程中无水溢出。(图甲图乙中圆柱体和容器大小,以及细绳的长度不具有暗示 意义)求:(1)由甲图可知圆柱体M刚好漂浮时容器中水的深度h=8cm,请【可答圆柱体M的高度H=cm。(2)圆柱体M的密度;(3)圆柱体M的的重力;【答案】(1)10(2)当圆柱体飘浮时:F泞二Gp 水 gSh «=p .gSH 1000kg/m3xgS><0.08m=xp 物gSxO.lm得p朽800kg/m3 (3)由图得,当容器内水的深度从8cm到12cm时,水的体积增加量: V=A m/p *= 1 kg/1000kg/m3=0.001 m5在这个过程中,圆柱体一直处于漂浮状态,即S ?=/ h=0.001m3/0.04m=0.025m2由图得,当容器内水的深度从0cm到8cm时,水的体积增加量: V*=A m'/p,t;=0.8kg/1 OOOkg/m3=O.OOO8m3在圆柱体漂浮前,S »-S ia=A V7a h'=0.0008m3/0.08m=0.01m2即 S n=0.015m2G=p 扬 gS M H=8OOkg/m3x 10N/kgxO.Ol 5m2x0.08m= 12N【解析】(1)根据图甲可知,木块刚好漂浮时水面的高度8cm,细线被拉直时到M完全淹没时的水面高 度变化:14cm-12cm=2cm,那么圆柱体M的高度为:H=8cm+2cm= 10cmo (2)当圆柱体飘浮时,浮力 等于重力,即 F 行二G; p 水gSh 四=p?»gSH ; 1000kg/m3xgSx0.08m=xp ftgSx0.1m; 解得:p =800kg/m3o (3)由图得,当容器内水的深度从8cm到12cm时,水的体积增加量: V=a m/p =1 kg/1000kg/m3=0.001 m3;在这个过程中,圆柱体一直处于漂浮状态,即S *= V/A h=0.001m3/0.04m=0.025m2:由图得,当容器内水的深度从0cm到8cm时,水的体积增加量: V、= m7p 水=0.8kg/1000kg/m3=0.0008m3;在圆柱体漂浮前,加入水的底面积4 S'=A V7a h,=0.0008m3/0.08m=0.01 m2;因为S容-S产 S':那么 S 产SS'=0.025m2-0.01m2=0.015m2;圆柱体 M 的重力:G=m ftg=p ftgS m H=800kg/m3x10N/kgx0.015m2x0.08m=12No. (4分)(2020.江干模拟)维生素C (又名抗坏血酸,分子式为C6H8。6)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放置在 空气中易被氧化,其含量可通过在弱酸性溶液中用溶液的12溶液进行滴定。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如 下:C6H8O6+L=C6H6O6+2HI现欲测定某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具体的步骤及测得的数据如下。取 352g果汁其中C6H8。6质量分数为0.1%。精确称取17.6g样品,溶解于上述冷却的溶液中,加入1mL淀 粉指示剂。(1)维生素C (C6H8。6)中各元素的质量比(2)立即用的L溶液进行滴定,直至溶液中的蓝色持续不褪为止,共消耗质量分数为5%的h溶液多 少?【答案】(1) C:H:O=9:I:I2 (2)设:消耗质量分数为50%的h溶液XC6H8。6+b=C6H6O6+2HI17625417.6x0.1%0.05x176_ 25417.6 x 0.1% = 0.05xx=0.508g37.(9分)(2020.杭州)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材料一:研究人员发现大气层中特别是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日益变薄。进入大气平流层的氯氟燃(一 类合成有机化合物,应用于冰箱和空调的制冷剂、灭火器等)是造成臭氧层变薄的主要原因。因为在紫外线的照 紫外线射下,平流层中的臭氧存在如下平衡:03 # 02+0:而氯氟燃进入平流层后会分解产生氯原子(C1), 进而发生以下反响:CI+O3-C1O+O2; C1O+O-Q+O2研究说明:平流层中1个氯原子大约可以破坏 1x105个臭氧分子。氯氟“空分解产生的氯原子在上述反响中起着 作用。如果某区域上空的臭氧急剧减少,导致该区域内大量生物在短时间内死亡,那么该区域生态系统的自动 调节能力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写出一条保护高空臭氧层的合理建议。o(2)材料二:近地面处臭氧是一种空气污染物其含量过高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影响肺部 功能;还会刺激、损伤眼睛,导致视力下降。如果近地面处臭氧含量过高,将直接导致以下哪一类疾病增加?A.呼吸道疾病 B.血液传染病 C.糖尿病如图是某地8月1日5日的温度、相对湿度、近地面处臭氧浓度的变化。据图分析,该地这一时段近 地面处臭氧浓度的变化与温度的变化是否有关?并阐述理由。【答案】(1)催化;减弱;创造氯筑烧的代替物、禁止使用氯氨烧、推广无氟冰箱,无箍空调等(2) A;有关,从总体变化趋势看,该地这一时段近地面处臭氧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降低而降低(或无 关,如图中8月2日、3日、4 FI某些时段近地面处臭氯浓度的变化与温度的变化并不完全吻合)【解析】(1)由材料中所给的两个反响:C1+O3->C1O+O2: C1O+O-CI+O2可知C1原子在反响过程中没 有发生变化,所以起到了催化的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数量越多,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稳定性、抵抗 性越强;反之,生物的种类越少、数量越少,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稳定性、抵抗性越弱。 由于该地区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生物数量减少,该区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会减弱。根据题干“进入大气平流层的氯氟燃(一类合成有机化合物,应用于冰箱和空调的制冷剂、灭火器等)是B.免疫效果的检测指标是体内是否有相应的抗体C.新冠疫苗激发人体产生非特异性免疫D.注射新冠疫苗属于控制传染源【答案】B【解析】A、腺病毒能激发淋巴细胞产生免疫记忆;故A错误;B、体内存在相应的抗体,说明产生了免疫效果;故B正确;C、新冠疫苗激发人体产生抗体,获得对新冠肺炎的免疫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故C错误;D、注射新冠疫苗是为了让健康人群获得对新冠肺炎的免疫能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D错误故答 案为:Bo(2020杭州模拟)大火发生时,人们惊慌失措。某同学作出的局部反响如下图。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调配合完成的B.听到警报声 逃生属于条件反射,发出指令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c.快速奔跑时,呼吸加深加快,吸气时,膈肌收缩 使膈的顶部下降D.此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呼吸、心跳加快,代谢增强,机体耗氧量增加,产热增加 【答案】B【解析】A、由图可知,人类听到警报声后存在两条反射弧,一条通过神经中枢直接到达肌肉,这个过 程是神经调节,还有一条到达内分泌腺,分泌激素,该过程是激素调节;所以整个过程是神经调节和激 素调节共同完成的;故A正确;B、条件反射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B错误;C、快速奔跑时,需要更多的氧气,所以呼吸会加快;吸气时,肺部压强减小,膈肌下降;故C正确; D、肾上腺激素增多,会是人体的呼吸、心跳加速,代谢加快,产生的能量增加,耗氧量增加;故D 正确:故答案为:Bo(2021.镇海模拟)关于一本初中科学课本,以下的估测值与真实值最接近的是()A.长度约为26厘米B.质品约为2千克C.重力约为0.2牛D.平放时对桌面压强约为2帕【答案】A【解析】A.学生用刻度尺的长度为20cm,科学课本的长度比刻度尺的长度稍大,因此26cm接近真 实值,故A正确;B.科学课本的质量大约为200g左右,故B错误;C.科学课本的重力大约:G=mg=0.2kgx 10N/kg=2N,故C错误;D.科学课本长大约25cm,宽大约15cm,那么底面积为:S=ab=25cmxl5cm=375cnr,那么平放时对 造成臭氧层变薄的主要原因“可知,为了保护臭氧层,需要减少使用会使臭氧层变薄的氯氟理这种物质。 保护臭氧层的建议有:创造氯氟燃的代替物、禁止使用氯氟烧、推广无氟冰箱,无氟空调等;(2)根据 题干“臭氧含量过高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影响肺部功能“可知,臭氧含量过高将会引起呼吸道 疾病,A选项正确;根据两图像中温度和臭氧浓度曲线的比拟可知,温度曲线与浓度曲线总体上变化趋势相似。但在8月 2日、3日、4日这些时段,温度曲线与浓度曲线变化趋势不一致。所以可以做出如下解释:有关,从总 体变化趋势看,该地这一时段近地面处臭氧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降低而降低(或无关,如图中8月 2日、3 FI、4日某些时段近地面处臭氯浓度的变化与温度的变化并不完全吻合)。桌面的压强为:p =2>53” 故D错误。应选A。O J / 8 X 1U 7*1(2021瓯海模拟)在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时候,小明想将视野从图a调节成图b,那么他首先需要调节 图c中的()A.粗准焦螺旋 B.细准焦螺旋 C.转换器 D.载玻片【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从图a到图b过程是细胞的放大,而目标不是处于视野的中央,因此在换高倍镜之 前要先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即移动载玻片;故答案为:D。6. (2020温州模拟)小明对野外考察采回的以下四种植物进行分类。如下图。那么植物P为()B.黑松B.黑松胎生狗脊蕨【答案】C【解析】根据二歧分类检索表可得,P的特点是有根、茎、叶的分化,是由3对应得到的;3的特点是 无种子,是由2对应得到的;2的特点是无花,最后综合可得该植物的特点是:无花、无种子、有根、 茎、口1的分化,应该为蕨类植物。郁金香是被了植物,黑松是裸子植物,胎生狗脊蕨是蕨类植物,葫芦 辞是苔辞植物,所以C符合要求。故答案为:C(2021嘉善模拟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实例很多,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肺泡壁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气体交换B.小肠的内外表有许多皱裳和绒毛,利于营养吸收 C.皆小管周围缠绕着毛细血管,利于发生滤过作用D.心脏房室间、静脉内有瓣膜,利于防止血液倒流 【答案】C【解析】A、肺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气体容易进出,有利于气体交换;故A正确;B、小肠的内外表的皱裳和绒毛,增大了小肠的外表积,有利于营养吸收;故B正确;C、肾小管是重吸收作用;故C错误;D、心脏房室间、静脉内的瓣膜都可以防止血液倒流;故D正确;故答案为:7. (2020杭州模拟)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家园,以下有关地球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地壳像“七巧板”拼接而成,由七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B.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 形式,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C.水循环是联系各种水体的纽带,其中“海陆间循环”为陆地补充了淡水 资源D.流水、风力、冰川等是影响地表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他们使地表趋于平坦【答案】A【解析】A、地壳是由六大板块构成的,并漂浮在软流层上;故A错误;B、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的作用所致,主要是板块活跃处发生较多,即板块交界的地方;故B正确; C、水循环让各种水体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联系,而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是通过海路间循环补充的; 故C正确;D、地球的外力作用是使地表更加的平坦;故D正确;故答案为:Ao(2021宁波模拟)小科为了验证CO?密度比空气大,采用如下图装置进行实验。集气瓶中充满 co2,大烧杯中放置着两支高低不等的点燃的蜡烛,实验时翻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A.移开玻璃片的目的是缩短实验时间B.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C.蜡烛会熄灭是因 为CO2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D.导管插入到大烧杯底部比插在两蜡烛之间要严读科学 【答案】A【解析】A、移开玻璃片是为了让内外气压相等,让二氧化碳更容易流出,可以缩短时间;故A正确; B、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低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故B 错误;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故C错误;D、导管插入到大烧杯底部与插在两蜡烛之间结果是一样的,都是科学严谨的;故D错误;故答案 为:Ao(2021宁波模拟)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小科想利用细铁屑和小磁针来显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 以下方法错误的选项是()A.用细铁屑的疏密来显示磁场的强弱B.用细铁屑的分布来品示磁场的分布C.用小磁针的偏转来显示 磁场的存在D.用小磁针S极的指向来显示磁场的方向【答案】D【解析】通电螺线管的两端磁场最强,中间磁场最弱,因此两端吸引的铁屑比拟稠密,而中间吸引的铁 屑比拟稀疏,利用铁屑的疏密可以显示磁场的强弱,利用铁屑的分布可以显示磁场的分布,故A、B正 确不合题意;小磁针的指向发生偏转,说明受到了磁力的作用,即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故C正确 不合题意:在磁场中,某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故D错误符合题意。 应选D。8. (3分)(2021.嘉善模拟)2021年4月4日(农历二月二十三)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A.当天的月相为0,当天下午会出现日月同辉B.当天地球所处位置在a与b之间。并向b移动C.接下来的一个月,学校旗杆正午的影子会逐渐变长 D.当地球公转到d点时,北极圈出现极星【答案】B【解析】A、农历二月二十三当天的月相是下弦月;故A错误;B、4月4日在春分(3月21日)到夏至日(6月22日)之间,即ab之间,地球公转是自西向东的, 因此将继续向b移动;故B正确:C、越靠近夏至口,太阳直射点越近,学校旗杆的影子会变短;故C错误:D、当地球公转到d点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会出现极夜;故D错误:故答案为:B。9. (202(下城模拟)20时,KC1和K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4g和31.6g。小金在20C时进行了如图 所示的操作,得到溶液。以下有关溶液的分析错误的选项是()A.属于20C时的饱和溶液的是和B.溶质的质量相等的是和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是和D.溶液的质量 > > =【答案】B【解析】A.20时,KCI和KNCh的溶解度分别为34g和31.6g。因为20g34g35g,所以不饱 和,饱和;因为20g<31.6g<35g,所以不饱和,饱和,那么饱和溶液为和,故A正确不合题 意;B.为20C时KCI的饱和溶液,那么其中溶质质量为34g;为20时KNO3的饱和溶液,那么其中 溶质质量为31.6g,因此溶质质量>®,故B错误符合题意;C.溶液和都是不饱和溶液,其中溶质的质量都是20g,溶液的质量都是120g,根据鬻篝x 100% 可知,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不合题意;D.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34g) > (31.6g) >(20g)=(20g),而溶剂的质量相等,根据 “溶液质量二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知,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二,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 选Bo(2()21下城模拟)如下图,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P点,使细线处 于拉直状态,然后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经M、N至右侧最高点Q。以下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小球从P点到M点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B.小球从M点到N点的过程中机

    注意事项

    本文(【试题猜想】2021年中考科学考前最后一卷(杭州专用)(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