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对抗斗争课题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对抗斗争单元第一单元世界历史年级九年级学习目标1、了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2、知道拉丁美洲和印度的民族大起义的相关史实3、分析思考拉丁美洲和亚洲长期落后的原因重点殖民地人民对抗的原因,拉丁美洲和印度的民族起义难点分析殖民地人民对抗的作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展示“南美解放者杯”图片2、师:PPT展示的图片是南美洲足球著名赛事“南 美解放者杯”的标志。这项足球赛事是为了纪 念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领袖们而设立的。你听 说过这些历史人物吗?在当时殖民地人民的 抗争中,还出现哪些英雄人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对抗 斗争生:观看,各抒己见利用图片的直观 性和相关史实吸 引学生兴趣,进 而产生探知欲望讲授新课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展示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图,拓展拉丁美洲的 相关知识所谓拉丁美洲1,是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 区。由于这一地区曾长期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 民地,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主要官方语言,而 这两种语言又都是从拉丁语系演变而来的,因此,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求,以革命的方式摧毁了奴隶制,解决了人民对土地的要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推动了美国 资本主义的开展,因而林肯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三、课堂总结美国内战北方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开展 扫清了道路。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应根据问题的不同要求,灵活组织问题答案,注意 答案内容的增减。通过识图、比拟、列举等方法了解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意义,理解宅 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两个文件的有关内容及对战争进程的影响。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目标L知识与能力:了解幕府统治下危机的表现;了解倒幕运动的原因及过程;理解明治维新的 主要政策及其在日本历史开展中的作用。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中日近代历史大事对照年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比照分 析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拟、综合和概 括能力;通过材料研读以及图片、表格等的分析,认识到改革后的日本走上了开展资本主义 的道路,但仍然保存大量的封建剩余,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问题探究、材料研读、以古鉴今等方式培养学生认识到改革是促进 社会开展的重要推动力,要坚持改革开放。同时认识到个人的开展也需要拥有创新精神和与 时俱进的精神;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捍卫领土、维护和平的根本条件是国家强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本课中出现的一系列名词如“辞官纳地”、“殖产兴业”、“文明 开化”等理解有难度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体验式教学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法教学过程视频导入播放视频大国崛起之日本的片段。让我们回到视频中的问题:从渴望主宰自身的命运到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究竟是什么在主 导着日本如同海潮般激荡起落的命运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看一个层丝是如何完美逆袭的。新课讲授整体感知:尝试画出本课的思维导图,把握课文三个子目之间的联系。(抽取几位学生的思维导图,通过希沃授课助手拍照同步到一体机上进行展示。)展示教师设计的本课思维导图:一、危机四伏的幕府统治一一背景日本从1192年开始,进入长达700多年幕府统治时期。到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 幕府统治之下,天皇只是名义上的君主,幕府将军才是实际统治者。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怎 样的社会状况呢?1 .严重的社会危机(1)幕府统治之下等级森严结合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讲述:幕府建立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把全国居民 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身份等级世代相继,不能逾越。设问:这样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会给日本的开展带来什么影响?森严的等级制度使日本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并严重阻碍了日本经济的开展。(2)锁国政策阻碍日本社会经济的开展结合教材与材料研读,让学生了解:同隔海相望的清朝一样,十九世纪幕府统治下的 日本也将闭关锁国作为基本国策,只允许日本同中国、荷兰在长崎一口进行有限的贸易。设问:请结合中国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分析日本的锁国政策会带来怎样 的后果?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开展。2 .深重的民族危机结合图片“黑船来航”及材料研读:让学生感受到此时的日本遭遇了同中国一样的危 机一一沦为半殖民地或殖民地。过渡:幕府的先“闭关锁国”再“丧权辱国”的政策,更加剧了幕府统治的危机。3 .社会危机加剧阅读教材P15第一自然段归纳,社会危机加剧有哪些表现?开港通商后,日本经济受到很大冲击,许多手工工场破产。外国人用白银套购黄金,造成日本大量黄金外流,引起市场混乱,物价飞涨。农民、城市贫民和下级武上的处境不断恶化。可见日本腐朽的封建幕府统治严重阻碍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展,成为了明治维新的 根本原因。二、摧枯拉朽的倒幕运动一一前提1.时间:1868年1月2,中坚力量:中下级武士3 .经过:倒幕派在京都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支持天皇亲政,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 同年,倒幕派粉碎了幕府的武力反扑,结束了幕府统治。(解释“王政复古”:即恢复天皇的 最高权力;“辞官纳地”即交出土地、人民和军权)4 .结果:幕府统治被推翻,改年号为“明治”。5 .影响:为明治维新提供了前提条件。三、改变命运的明治维新1 .目的:材料研读: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P15倒数第二自然段,分析明治维新的目的。提示:1868年3月,日本新政府公布了五条誓文,说明日本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改 革旧制度、向西方学习,全面改造日本,实现富国强兵。因此,五条誓文成为明治维新 的政治纲领。过渡:为了更好的学习西方,明治政府派出了使节团访问欧美,他们到达了欧美12个国家, 使团对西方的文明用了三个词来形容一一“始惊”、“次醉”、“终狂”。之后他们写下了长达 百卷的考察实录。这份考察记录详细的记下了西方先进的物质与精神文明,为日本日后的改 革的方向与领域奠定了基础。2 .内容:自主探究:观看微视频,阅读教材,完成表格。主要措施影响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消灭了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新政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 路,但同时成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工 具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开展近代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展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日本社会开展培养了人才通过政治上的废藩置县,消除了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1889年明治政府颁 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日本君主立宪制的天皇制度。(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知识拓展 局部,了解日本的天皇制度。)军事上,改革旧军制,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通过军事上的措施,使日本军队 战斗力大大提升,从而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但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新式 军队成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工具。设问:请用已学知识来证明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提示: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19311945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新的军队需要现代化经济为他们提供军需品,因此明治政府在经济方面的改革首先就 是地税改革,日本政府废除了种种封建限制,允许土地买卖,确认土地实际占有者的土地所 有权,并向他们颁发地契。后来日本又公布了地税改正条例,规定凡土地所有者均要缴纳地 税。这样,日本从法律上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立了以土地私有权为标志的近代土 地所有制,也使明治政府有了稳定的财政收入。为了开展资本主义经济,明治政府推行“殖产兴业”的政策,即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 大力扶植资本主义的成长。通过分析材料,让学生认识到:通过经济上的措施,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开展, 为日本的军事提供了大量军需品,到达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曾说:“国家富强之途第一开发国民多数之智德良能, 使进入文明开化之域J“文明开化” 即全面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 式。文明开化最重要的就是教育方面的措施,明治政府先后公布了一系列教育法令,从而在 日本确立近代教育制度。教育普及率迅速提高。结合材料,让学生认识到:这一措施促进了日本教育事业的开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国民素质得到大大提升。教育上的改革对日本社会的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明治维新主要是围绕三大政策展开: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富国强 兵”是明治维新的总目标,它的所有政策和措施都是围绕这个总目标进行的。3 .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设问:明治维新的内容中哪一点最能表达改革的性质?提示:经济方面。殖产兴业的政策让更多近代工业的出现,随着近代工业的迅速开展, 日本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实现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4 .影响:阅读教材结合所学,归纳总结明治维新的影响。(1)积极性: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 机,迅速走上了开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2)局限性:保存了大量旧制度的剩余(如天皇制、新式军队绝对效忠天皇的封建思想等),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拓展延伸:制作中日近代历史大事对照年表,写出在以下年代中国和日本发生的大 事。并思考:日本的成功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设问:从对照年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和中国要求改变社会制度的改革分别是什么? 从结局来看,他们有何不同?提示: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明治维新成功了,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 的道路,而戊戌变法失败,中国没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启示:民族独立是国家强大的前提;重视开展科技教育,培养人才;重视开展经济; 改革是推动国家进步、社会开展的重要推动力;要坚持改革开放,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大胆 创新等。当然,日本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以及对外侵略扩张也让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国家 只有和平崛起才能更长久地屹立于世界之林!目前,中国改革开放已经推行了 40年,这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才 能继续推进国家的开展?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上为 我们揭晓了答案:“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开展之道。面向未来,要破解开展中面临的难题, 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开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题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单元第二单元 学科 世界历史年级 九年级学习目标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背景2、知道电力的应用、内燃机、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开展等基本史实3、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重点电力的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创造,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开展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和影响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4、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创造图片,引导学 生回顾旧知识5、师:今天,我们用 联络远方的亲朋好友, 在电灯下学习,坐汽车上班,乘飞机出国 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越来越便利。你知道 电灯、汽车和飞机是何时出现的吗?今天让我 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生根据情景 内容,各抒己 见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讲授新课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1、拓展知识,先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第二次工业 革命?师: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创造层出 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 勃开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2、背景师: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有什么特点?提示:19世纪,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经济迅速开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学生阅读课本进行理解步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1、电力的应用学牛科学研 究和工业生产 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分析材师: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 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点拨:法拉第关于电磁感应想象的发现展示电磁感应、电动机、发电机等等相关图片,让 学生知道电的来源师:说说关于电的应用有哪些创造家和主要创造? 当然,爱迪生除了创造电灯之外,他一生中还有很 多创造。提示: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放映 机、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等等。学生阅读课 本:爱迪生发 明电灯料的能力和语言 组织能力拓展学生的课外 知识层面,让学 生增加直观印象知识拓展:关于爱迪生的生平事迹展示电力技术开展成就简表,列举当时世界各国 的关于电的创造技术和代表人物,主要在德国和美 国师:(归纳)由于电力广泛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 人类因此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拓展学生的知识2、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展示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师:内燃机的创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的 另一重大成就。说说关于内燃机的创造创造有哪 些代表?交通工具培养学生更直观 地理解知识之间 的串连利用图片等资料介绍本茨与他的汽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配有汽油 发动机的汽车。1913年,美国企业家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 动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汽车价格大大下降,开始成 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思考: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内燃机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影 响?点拨:内燃机的创造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 问题,在这一领域引发了一场变革;带动了相应的 新兴工业的开展,以它为动力的汽车、轮船、飞机、 拖拉机等陆续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 大的便利。3、化学工业和新材料师: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也是应用技术的一项重大 突破。19世纪60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 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它们有什 么特点?师:那么有哪些新的材料出现?有哪些代表人物? 提示:1867年,瑞典人诺贝尔创造现代炸药,无烟 炸药。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创造赛璐珞,现代 塑料工'也诞生。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创造人 造纤维。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开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欧 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强国。出现了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学生阅读课 本:奥托、戴 姆勒、狄赛尔学生自学,讨 论分析学生:本钱低、 性能好学生阅读分析 归纳提高学生的自学 能力考察学生的动脑 动手能力,以及 观察分析能力。过渡增强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 响四、合作探究1、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 比拟,引导学生完成表格的填写;2、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比照 的史实,谈谈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学生根据问题 结合所学知 识,阅读课本 和分析材料, 进行相互的讨 论考察学生的综合 能力和分析问题 的实际操作能力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电力的广泛使用, 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提高了社会生产能力,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了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同学们应该学习爱迪生等科学家勇于探索、百折不 挠的科学精神,发奋学习,勇攀科学高峰,为社会 多做贡献。总结提升板书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背景二、特点: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三、重大创造1、电的应用2、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汽车、飞机3、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硫酸、塑料、人造纤维等四、影响课题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日期授课教师教 学 目 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劳动力结构 变化、推行群众教育、城市化及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的基本史实。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拟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像力和知识 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 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问时也要谁认识 事物的开展具有两面性这一辩证性特点。重点难点重点:推广群众教育、城市化难点:对科技推动社会进步也带来负责影响的理解突破方法:因学生对本课内容比拟熟悉,结合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 图片等材料,创设历史情境,加强对本课重点的分析、归纳和概括。通过设 置问题,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师补充的历史资料,从面突破难点。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具备很多历史知识,较好掌握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应 着眼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从中 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依据信息得出结论。鉴于本课的内容较为抽象,所以适当地选 取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并将其结合在一起,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认识和理解问 题。教具和教法教具:电脑及多媒体设备、自制教学课件、有关插图教法:情景导入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练习检测法、线索总结这一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2、原因师:拉丁美洲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原因有哪些?引 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概括归纳点拨: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的残暴统治和掠夺, 激起拉丁美洲人民的强烈对抗。以及受到北美和欧 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 命)3、知识拓展关于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相关史料4、过程师:起义爆发后,主要领导者是谁?提示:在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 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开展壮大自己的队 伍。1819年率领队伍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 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地,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 国”,并中选为总统。师:除了玻利瓦尔还有谁在领导独立运动? 他们也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5、知识拓展介绍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这两位人物6、利用玻利瓦尔(北)和圣马丁(南)从两个方 向的进军过程图,让学生了解拉丁美洲民族独立战 争的特点7、历史意义师:经过屡次战役的胜利,这场波澜壮阔的民族独 立运动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历史意义?补充: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推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 殖民统治,使拉丁美洲获得独立,并建立了一系列学生阅读课本学生:玻利瓦尔培养学生分析材 料的能力和语言 组织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更直观 地理解知识之间 的串连法。教学过程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师: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 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这些 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是益 呢?还是有害呢?让我们共同学习第6课一一工业国家的社 会变化。生:学生认真听讲。利用问题能调 动学生情绪,渲染 气氛,自然奖学生 带入课堂。【讲授新课】多媒体展示材料:工业革命使有限的土地面积能够供养更多的人口,刺激 了欧洲人口在19世纪约为人增长。从1800-1914年,欧洲 人口由L 9亿开展到4. 6亿;同期美国人口从500万增加到 约1亿人。与人口成长紧密相连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 市,西方社会不断城市化。在德国,1840年人口有10万左 右的城市只有两个,到1910年那么达48个。英国1901年的 人口统计说明,从事农业的人口只占工业企业雇佣的人口的 20%左右。美国在1915年有40%左右的人居住在工业地区。问题:从材料中能找到哪些工业革命后的变化?一、人口增长和群众教育多媒体展示马尔萨斯图片师讲述人口增长的原因和代表国家。多媒体展示“英国女工”图片。师讲述劳动力结构变化的原因和代表国家。过渡:为了适应工业化开展的需要,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学生阅读材料 和材料,自主学 习。通过对教材和 材料的解读,培养 学生分析、归纳历 史问题的能力。开始推行群众教育。师讲述群众教育出现时间、原因、代表国家、产生过程 和意义。二、城市化多媒体出示19世纪英国城市图片师讲述城市化出现的时间、原因和代表国家。多媒体出示图片,展示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的街道狭 窄而拥挤,卫生条件极差,孩子们在垃圾堆上玩耍。师讲述城市化开展的进程。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师讲述工业革命后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的情况。多媒体出示材料: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那么儿乎又变 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 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流淌着纯 金。在这里,人类的开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美】阿/勃里格英国社会史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认为“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 奇迹,而文明人那么几乎又变成野蛮人”?学生阅读教材 和材料,自主学 习回答以下问题。学生自己写出 答案,组内讨 论,小组代表发 言,其他小组补通过类比讲 述,使学生明白教 育对于科技开展和 经济进步的重要 性。步步深入,引 导学生自学,培养 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学会 比照分析评价历史 问题。充回答。【练习测检】一、选择题1、右图反映的情景主要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A.提高了生产效率B.拉大了贫富差距C.改变了生活方式D.加速了战争爆发2、19世纪中期,诗人查尔斯波德莱尔和沃尔特惠特曼 为各自的城市发出了吟唱:巴黎景象,雄鸡的报晓深长悠远, 刺穿了清晨的烟霾,高楼沐浴在雾海,人们在工作间里妨受 着痛苦,在卑微的渴望中呼出垂死的气息曼纳哈塔(即 曼哈顿),人行道上挤满了车辆,宽广的大道上,充满着妇 女和商店及展览,一百万人口,自由和极好的礼仪,瞭亮的 声音, 热情好客,最勤劳和友好的年轻人,匆忙和波光 粼粼的城市啊!我的城市!两段诗歌说明()A.工业化给城市带来的只有痛苦B.工业化污染城市环境成共识C.诗人们对城市工业化的看法不同D.工业化城市受到普遍欢迎学生生自主完 成回答。检测当堂掌握 情况。【课堂总结】学习总结:(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方法和有疑惑的问题,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反思!)作业设计1、主体作业:课后书面作业:相应习题。2、分层作业:板 书 设 计、人口增长和群众教育1、人口增长(1)原因:(2)代表2、劳动力结构变化(1)原因(2)代表:3、群众教育:(1)时间:(2)原因:(3)代表:(4)过程:(5)意义二、城市化1、时间:2、原因:3、代表: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的加剧1、环境污染2、贫富分化的加剧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牛顿学、数学、力学等领域的杰出贡献;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学说,巴尔扎克和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贝多芬和梵高及其代表作,认识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在社会开展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采取让学生自列表格的方法,反映近代自然科学的开展状况,培养学生综合所学知识的 能力;引导学生对某些科学家的失误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批判地继承前人成果的能力和注重 学习科学思维方法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近代世界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献身于科学研究的崇高精神、锲而 不舍的钻研精神,使学生树立继承和开展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的 精神及为科学、真理而献身的精神。通过对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中的代表人物生活的时代 背景的探究学习及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它反映了世界近代文化艺术开展的基本脉络, 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牛顿和达尔文及其贡献,巴尔扎克和列夫尔斯泰及其代表作,贝多芬和梵高及其代表 作。【教学难点】理解和欣赏梵高的名画向日葵。一、新课导入世界近代的人类文明史包括自然科学和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文化艺术等方 面。伴随着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和理性这一风气的盛行,欧洲的科学和文化艺术都有了 迅速的开展。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科学家1 .教师介绍牛顿:关于科学家,我们已经了解了不少,人们也力图根据科学家的贡献判断 出其中最杰出者。美国曾经邀请50多位在全世界受到尊敬的科学家推举有史以来世界上最 杰出的科学家。在全部推选名单中,只有一个人的名字出现在每一份名单上,而且大多是名列 榜首。同学们知道这位科学家是哪位吗?学生:牛顿。教师:牛顿在科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在力学方面,他有什么开创性的贡 献?学生:他发表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 万有引力定律,从而形成了牛顿力学体系。人们将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作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学生补充牛顿的其他贡献。2 .请学生根据课本第29页的“人物扫描”和相关资料介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和物 种起源。教师总结:正是这些科学巨匠在物理学、生物学等领域的杰出贡献,将人类从中世 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开展,开创科技研究的新时代,共同构 筑了改变人类命运的科学殿堂。目标导学二:文学巨匠1 .教师介绍巴尔扎克和人间喜剧: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文学家。他对哲学、 经济学、历史、自然科学、神学等进行了大量研究,积累了广博的知识。他一生创作颇丰, 以毕生心血创作了 90多部独立而又有所联系的系列小说,作品合称人间喜剧。这部作品 描绘了从拿破仑帝国、复辟王朝和七月王朝这一历史时期法国社会的状况,刻画人物2000 多个,通过一个个生动而又寓意深刻的故事,艺术地展现了封建主义必然为资本主义所代替 的历史演进过程。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请学生赏析高老头 中主人公的形象。2 .让学生介绍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伟大的作家一一列夫托尔斯泰和他的代表 作品。目标导学三:音乐美术大师1 .播放德国天才的作曲家一一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使学生通过欣赏乐曲受到强烈 震撼,加强教学的直观效果,从而表达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培养学生欣赏情趣,使学生通过欣 赏乐曲,认识到贝多芬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又具有永恒的生命力。2 .指导学生阅读第31页“人物扫描”中关于梵高的介绍,重点了解梵高在逆境中表现出 对生活热爱的良好品质。通过对向日葵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梵高绘画的特点及对现实生 活的反映。三、课堂总结15世纪后半期,近代自然科学首先在欧洲产生。自然科学开始挣脱宗教神学的束缚,在 实验科学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开展。文学艺术与时代息息相关,它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折射出 社会的演进与开展。板书设计代表人物国籍身份主要成就、代表作品牛顿英国科学家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物种起源巴尔扎克法国作家人间喜剧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贝多芬德国作曲家央雄交响曲梵高荷兰画家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教学反思本节课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如通过讲述杰出科学家的故事,来感受他们的爱国主义品质, 引导学生自觉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对杰出文学家和艺术家的高尚人格的介绍,对学生进 行注重个人品格、修养的教育;通过对科学著作和文学艺术代表作品的赏析,让学生认识到 世界近代的文学成就是世界近代社会生活在文学方面的反映。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过程、萨拉热窝事件;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和重要战役;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和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重点: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和一战的影响。难点: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和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导入新课出示庆典图片,当地时间2018年11月11日,纪念一战结束100周年官方仪式在巴黎 凯旋门隆重举行。在这个欧洲乃至世界来说都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数十国政要与数以百计 受邀嘉宾及媒体记者齐聚凯旋门,在风雨中共同守望和平。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在凯旋门下的长明之火前演奏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曲。在马友友悠 扬大提琴声的间歇,数名学生登台,用法语、英语、德语等语言朗读100年前人们对一战停 战的记述。讲授新课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背景;2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过程;3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影响。(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1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背景: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开展,欧洲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为了 争夺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他们你争我斗。他们之间的竞争与争夺酝酿着战争。2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过程;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的矛盾不断激化。德 国要防止法国再次称霸欧洲大陆,它与俄国在土耳其也有矛盾。奥匈帝国与俄国为争夺巴尔 干地区冲突不断。德国与奥匈结成军事同盟,后来意大利也加入进来,三国同盟形成。三国同盟的形成,促使法俄接近,法俄签订针对德、奥的军事协定,英国分别与法、俄缔结 条约,形成三国协约。3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影响: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局部冲突不断,大战一触即发(三)合作探究阅读漫画材料: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1 .漫画中德国水兵在英国水兵面前挑衅似地挥扬着德国国旗。德国人凭什么那么“牛” ?2 .“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指的是什么?3 .德国在中国“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做了些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4 .德国在全球为争夺“阳光下的地盘”都做了哪些准备?答:1.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德国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工业实力已居世界第二,欧 洲第一。5 .重新分割世界,争夺殖民地。6 .强租胶州湾,把山东变为德国的势力范围影响:西方列强竞相效仿,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 潮!7 .极力拉拢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并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二、大战的爆发(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2 .一战的导火线和爆发。(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讲解:1. 一战的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开展不平衡。主要原因: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矛盾尖锐,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 团。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20世纪,摆脱了土耳其人统治的塞尔维亚在巴尔干地区日趋强大起来,已成为南斯拉夫人 反对外国统治、争取民族统一的核心。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的南斯拉夫人,强烈要求 摆脱奥匈帝国的统治,与塞尔维亚合并,建立统一的南斯拉夫国家。以塞尔维亚为中心的南 斯拉夫民族统一运动的开展,使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者极为不安。在德国的大力支持下,奥 匈决定在邻近塞尔维亚边境的波斯尼亚萨拉热窝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这次演习以塞尔维亚 为假想敌,出动了两个兵团,斐迪南夫妇决定亲自前往萨拉窝巡视。2.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斐迪南大公夫妇,这一 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战争的爆:发德、奥终于找到发动战争的借口。在德国的支持怂恿下,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正式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 大战爆发。德国和俄、英、法等国很快参战,意大利为自身利益加入协约国作战。(三)合作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首先在巴尔干半岛爆发?1 .巴尔干半岛位于亚洲、欧洲和非洲三大洲的交界地带,是沟通亚、欧、非三大洲的交通要 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2 .帝国主义国家与巴尔干各民族之间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俄国、奥匈帝国 在巴尔干半岛进行积极地扩张。俄国、英国、奥匈帝国、法国、德国是主宰巴尔干局势的主要外在因素。他们的争夺使巴尔干局势危急。3 .巴尔干及地中海地区有丰富的煤、铁、石油、棉花等资源,是帝国主义竞相争夺的战略物 资。4 .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三、大战的进程和结果(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 . 一战的主战场及主要战役;2 .一战的进程;3 . 一战的性质:4 .一战的特点;5 .一战的影响。(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讲解:L 一战的主战场在欧洲I,战场后来扩大到非洲I、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这次决定性战役是第一次 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2 . 一战的进程: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战争。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3 .一战的性质: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 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 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4 .一战的特点:时间长、国家多、范围广、卷入人口多、伤亡特别大、经济损失大、出现了 新式武器。5 .一战的影响:(1)一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各 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2)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3)美国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这两个大国开始崛起的重要标志。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4)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新兴国家。从此,拉丁美洲进入新的历史开展时期。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原因师:认真阅读课本,印度爆发民族大起义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 国加强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激起印度人学生:圣马丁学生阅读课本民的强烈不满2、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