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专题04《爱莲说》阅读真题(解析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汇总+阅读真题(部编版).docx

    • 资源ID:86643833       资源大小:50.99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专题04《爱莲说》阅读真题(解析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汇总+阅读真题(部编版).docx

    爱莲说阅读真题一、课内阅读(一)(2022.陕西咸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晋陶渊明独爱菊(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陶后鲜有闻 (4)宜乎众矣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无案牍之劳形 C.水陆草木之花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 .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1. (1)只。(2)亲近而不庄重。(3)听说。(4)应当。2. C 3. (1)(莲的柄)内部贯 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2)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 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解析】1.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判断词义。(1)句意: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 花。独:只;(2)句意: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亵:亲近而不庄重;(3)句意:陶渊明 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闻:听说;(4)句意:当然人数众多了。宜:当然。2.考查对一词多义及用法的理解辨析。A.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之:用于主谓之17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可爱者甚蕃(2)宜乎众矣 18 .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濯清涟而不妖A.康肃笑而遣之B.人不知而不愠 1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A.温润而泽/仁也/粟而理/知也C.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20 .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1)同予者何人?(2)其声清扬而远闻。21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康肃笑而遣之B.人不知而不愠 2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A.温润而泽/仁也/粟而理/知也C.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23 .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1)同予者何人?(2)其声清扬而远闻。24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有卖油翁释担而立D.学而时习之 正确的一项是()B.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D.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A.【甲】文通过对“菊花”和“牡丹”的批判,突出“莲”的高洁品格。B.【乙】文运用排比手法,从不同角度对“玉”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C【甲】文题目是爱莲说,“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D.【甲】【乙】两文托物言志,借“莲”和“玉”,表达对理想人格的追求。22.比较【甲】【乙】两文,周敦颐笔下的“君子”和孔子所说的“君子”有哪些相同点?结合相关语句加以叙述。【答案】17. (1)多(2)应当18.B 19. A 20. (1)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它的声音清越(或“清亮、清脆”)悠扬,远远就能听到。21. A 22. (1)都有正直的品性。甲文提到“外直”“亭 亭净植”,乙文提到“坚刚”“廉(2)都有美好的声名。甲文“香远益清”,乙文“其声清扬而远闻”。【解析】1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2)句意为:当然有很多人了。宜:应当。18.本题考查文言虚词。“濯清涟而不妖”的“而”意思是连词,表转折。A.连词,表修饰;B.连词,表转折;C.连词,表承接;D.连词,表承接;故选Bo19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 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 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本句意思是:玉温润而有光泽,好比君子的仁;它坚硬而 有条纹,好比君子的智慧。因此断句为:温润而泽/仁也/粟而理/知也。故选A。20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1)同予者,像我一样的;何,什么。(2)清扬,清越悠扬;闻,听到。21 .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A.菊花是隐逸者的象征,接近莲花的品质,但是缺少积极入世的态 度,因此,菊花是正面衬托菊花,表达作者对莲一样理想人格的追求。对菊花并不是批判的态度。故选 Ao22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结合甲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和乙文“坚刚而不屈”“廉而不 刿”可知,都表现了君子正直的品性。结合甲文“香远益清”和乙文“其声清扬而远闻”可知,都表现了君子有 美好的声名。【点睛】参考译文:【甲】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 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 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 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 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乙】孔子说:“宝玉,君子用来比拟人的德操。玉温润而有光泽,好比君子的仁;它坚硬而有条 纹,好比君子的智慧;它刚强而不屈,好比君子的义,它有棱角而不伤人,好比君子的行为;它即使被折断也不弯曲,好比君子的勇;它的美丽与瑕疵表露在外面,好比君子的诚实;敲击它,声音清越远扬,戛 然而止,好比君子的言辞。诗经上说:,我真想念君子,性情温和得就像宝玉。说的就是这道理。”(六)(2022.广东.信宜市实验学校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棱,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 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 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日:“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 大笑日:“信乎其似巢也!节选自陆游筑书巢【注释】梗(dd):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觌(出):相见。23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可爱者甚蕃*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24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学而时习之B.可爱者甚蕃/朽木不可雕 C.自李唐来/自以为大有所益D.宜乎众矣/事不宜迟 2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26 .请用“尸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惯叹未尝不与书俱27 .陶渊明“独爱菊L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的处世态度有何异同?28 .从乙文看,室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23.多 竖立 亲近而不庄重 少24. D 25.(1)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过分艳丽。(2)(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它洁净地 挺立在水中。26.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27.相同点:都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 流的态度。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 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28.室主人是一个情趣高雅、热爱读书、安贫乐道、不拘小节的人。【解析】2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把握句子含义,进而准确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注意词类活 用、一词多义等现象。(1)可爱者甚蕃: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2)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植:竖立。(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亵:亲近而不庄重。(4)陶后鲜有闻: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鲜:少。24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A.不同,之:结构组词“的”/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25 不同,可:值得/可以;C.不同,自:从/自己;D.相同,宜:都是“应该”的意思;故选D。26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1)予:我。而:连词,表转折,去h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清水。妖:妖媚。(2)中通:中间畅通。外直:外部笔直。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远,形容词作动词,遥远,空间距离大。益,更,更加。27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 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 子的结构。句意: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指的是三个不同方面,故分别断开,“未尝不与书俱”是总结,故单 独断开。故断句为: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28 .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结合【甲】文段“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可知,陶渊明 “独爱菊二 周敦颐“独爱莲”,这两种植物代表了他们处世态度,“隐逸”“君子”说明他们都有不随波逐流的 态度。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 很高尚的。他没有退隐,而是选择勇敢面对,并独立不移,保持清白操守和正直品德。29 .本题考查概括能力。从【乙】文“吾室之内,或栖于梗,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间有意欲起,而乱书 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可知,陆游的书房书多而乱,看出陆游不拘小节的性格。从“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 也”可以看出陆游爱读书,情趣高雅,不关注外界,只关注书本,是安贫乐道的人。从“此非吾所谓巢者邪”看出陆游幽默(爱自嘲)。【点睛】参考译文:【甲】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 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 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 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 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乙】我屋子里,有的书堆在书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 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 来拜访,妻子儿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都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 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 说的书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客人刚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中,又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 着说:“这确实像书窝啊! ”(七)(2022.甘肃酒泉.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独爱莲之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 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 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 为妙绝。30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有误的一项是()A.亭亭净植(种植)B.宜乎众矣(应当) C.少时,雨过天晴(一会儿)D.余以为妙绝(极点) 3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忽有大雨倾盆而至C.荷花为雨所洗余以为妙绝 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实为花中仙子也 31 .用划分文中画线句子的节奏。(划两处)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32 .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33 .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乙】段赞荷为“九【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的生活态度。【乙】文通过描写荷花的美丽动人表达作者之情。【答案】29.A 30. D 31.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32. (1)(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 受淤泥的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艳。(2)每当到了夏天,临近湖边欣赏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33. 花之君子 花中仙子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对荷花的喜爱、赞美【解析】29.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A.亭亭净植(竖立)。故选A。30 .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A.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31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连词,表示修饰关系;C.介词,被/动词,认为;D.助词,都表示判断;故选Do32 .考查划分文言停顿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 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句话的大意是:一天,我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故停顿是: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33 .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 原则。翻译文言语句注意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1)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濯:洗。涟:水波。妖:艳丽。(2)至:至上临:靠近。欣然:高兴的样子。食:吃饭。34 .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从“莲,花之君子者也”看出,甲文作者将莲花称作“花之君子。从 “实为花中仙子也”看出,乙文作者将莲花称作“花中仙子”。甲文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可以感受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乙文从“余以为妙绝”可以看出,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与赞美 之情。【点睛】甲文译文: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 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 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 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 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 多了。乙文译文:我回忆年轻的时候,居住在西湖。每当到了夏天,到湖边欣赏荷花,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一天,我 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当我看得)兴致正浓时,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似的)降下 来,湖中荷花全部显现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起,湖面和天空呈现出相同 的颜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光彩艳丽,明丽妩媚,荷花枝叶柔软摇曳,形态多样,清秀美丽,优雅别 致,真是花中的仙子啊。李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我认为绝妙极了。(A) (2022.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日:“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 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 去,日:“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注】任:推荐。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仕:指做官。34 .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晋陶渊明独/爱菊B.世人/甚爱牡丹 C.有狱久/不决 D.有囚法/不当死35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香远益清益:更加B.有狱久不决 狱:案件 C.有囚法不当死 法:法律D.将弃官去去:离开 3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 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 D.乃委手版归去后乃至37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38 .【甲】文运用 的表现手法,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分别表现了周敦颐、的特点。【答案】34. B 35. C 36. B 37.(1)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王逵是一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有人敢同他争论。38. 托物言志 与王逵争辩 富 有才能为官正直【解析】34. A.句意: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晋陶渊明”是主语,其后断开,即:晋陶渊明/独爱 菊;B.划分正确;C句意: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有狱”为主语,其后断开,即:有狱/久不决;D.句意: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有囚”为主语,其后断开。即:有囚/法不当死;故选B。35 . C项中,“法。名词作状语,“依照法律”。解释错误。故选C。36 . A.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指人;B渚E是连词,表转折,但,去心然而;C.介词,由于/连词,来;D.连词,于是,就/副词,才。故选B。3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 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注意:(1)句中“同",像.一样;(2)句中“也”表判断;“莫”,不。38 .此题考查对文章的艺术手法、文章内容要点、人物的性格特点的理解和把握。甲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 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乙文从“敦颐独与之辩”中可知,文章还叙写了“和王奎争辩”这件事;从“邑人惊日,老吏不如也”,通过 侧面描写表现其富有才能;“敦颐独与之辩”的“独”字体现其刚正不阿;“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 为也”体现其为官正直。据此理解填写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甲】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 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 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 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土;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 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 多了。【乙】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人。原名敦实,因避讳英宗皇帝旧名而改为敦颐。由于 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 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 ”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 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 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 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九)(2022.广东茂名.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爱莲说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之:结构助词,的;D.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C。3 .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 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汇。(1)句重点词语:中通,内部贯通;外直,外部笔直;不 蔓,不横生藤蔓;不枝,不旁生枝茎。(2)句重点词语:莲之爱,对于莲花的喜爱;同予者,像我一样 的。4 .考查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品读文章内容,由“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知,作者写莲之前,都先写菊和牡丹,写陶渊明对菊的喜爱,写世人对牡丹的喜 爱,再引出作者对莲的喜爱,这里运用的是衬托的表现手法,以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表明作者独爱莲的志 趣;再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可知,作者在文中写到三种 花,实际上也是借花喻人,“莲”在作者的眼中是“君子”的形象。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 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所以让作者由衷地喜爱并赞美。作者在赞美莲时,先写菊的“隐逸 淡雅。再写牡丹的“追名逐利”,最后再写出莲的君子风度,这样运用衬托的表现手法,更能突出莲的形象 美和品格美,表现出作者高洁傲岸、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点睛】参考译文: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 的人们很喜欢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 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 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 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 数众多了!(二)(2022.重庆南川.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爱莲说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寒松赋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 芋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 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 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 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舌I日: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注释:羊眠:茂密状。捎云蔽景:意思是与景物相掩映。盘簿:牢牢状。玄黄:天地,指大 自然的变化。乱:辞赋篇末总括全篇要旨的一段。39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可爱者甚蕃()(2)香远益清(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宜乎众矣( )40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4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若躇步蹴蹈/若乃确乎不拨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穹石盘簿而埋根 C.花之隐逸者也/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D.康肃忿然日/然后知落落高劲 42 .请用“尸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43 .(甲)文写牡丹、菊有什么作用?44 .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答案】39.多 远播 靠近赏玩 应当。40. (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41. C 42.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 心也/甘冒霜而停雪。43.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 托。44.运用衬托,突出了莲、寒松卓尔不群的品性;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形象、含蓄地表现了 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富有感染力【解析】3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 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句意:可爱的很多。蕃:多。句意:香气远播更加清香。远:远播。句意: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亵玩:靠近赏玩。句意: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40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予,我;独,只;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濯,洗;涟,水波;妖, 艳丽。噫,感叹词,表示感慨;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鲜,少;闻,听说。41 .本题考查对多义词的辨析。A.代词,你/代词,它,指代松树;42 连词,表转折,可是,去U/连词,表并列;C都是助词,的;D.用在副词或形容词后,的样子/代词,这样;故选C。43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 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它的本 体,不改变自己的叶子、枝茎,它自己的内心,甘愿经受霜雪的洗礼。“其为质也”“其为心也”的"也”表判 断,同时这两个句子是并列关系,其后停顿;“不易叶而改柯”与“甘冒霜而停雪”是描写松树的两个分句, 之间应断开。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44 .本题考查对衬托写法的理解。衬托: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 别的事物作陪衬,“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要赞颂的是莲,但他不是作孤立静止的描写,而是在对比描写中显示它的高超不凡。如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把莲花的高洁从牡丹的反衬中突现了出来。而对牡丹的追慕者 甚多,爱莲者甚少,则又在对比中显示出不良风尚之盛。菊花和莲花虽然都不满现实,但前者采取逃避态 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生活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因此,作者采用衬托手法,用菊花的傲然凌 霜从正面托莲洁身自好,用牡丹的雍容富贵从反面衬托莲的质朴、自然。通过不同角度的衬托,突出了莲 花的高洁,彰显了文章的主题。45 .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分析理解。常用的写作方法有: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比较、 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 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甲】文,作者要赞颂的是莲,也写了“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写世人大多喜爱富 贵的牡丹,唯独作者喜爱莲,通过对比衬托,突出莲不受沾染而高洁,借莲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 污、洁身自好的君子品性,以及对争名夺利的世风的鄙弃。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 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 美好情操。【乙】文,草木在严寒中枯零死去,只有寒松苍翠茂密、遒劲耸立,通过对比衬托了寒松坚韧不屈的 品格,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寒松表达了坚守节操的精神,具有君子般的独特品性。【点睛】参考译文【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 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 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 近赏玩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 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 人很多了!【乙】松树生长在岩石的侧面,世俗之人看不到它,木匠无缘结识它。它没有宽阔的地势来夸耀自己 的外形,只有大自然赋予的本色。它枝干伟岸挺拔肃穆茂盛,或高踞于层岩之上,直插云霄;或藏身于幽 涧之中,蓄雾藏云。穹石盘曲牢固埋下它的根系,历经数载;古老的藤蔓缠络它的躯体,不知哪年。等到白露飘落,凉风吹来,树林田野凄惨颤栗,高山平原愁容憔悴。其他树木都黄叶凋零,只有它苍 翠繁茂。这样以后人们知道它高峻挺拔,特立独行。它的本体,不改变自己的叶子、枝茎,它自己的内 心,甘愿经受霜雪的洗礼。它识得隐士高雅的情趣,明晓君子奇异的气节。它确实坚韧不拔,超乎万物。日月不能改变其本性,雨露供养使它更丰茂。它身影高耸,千年茂盛。 它把自己流动的身影编织成梦,相信十八年后定能成材为公。它不学春天的桃李,也不学秋天的梧桐。尾声:身为栋梁之材却不为人知晓,顶风冒雪,却只能自己引以为奇。实在是可用之才,却不为人所 用,有人认为它浅薄,也有人取法它。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可爱者甚蕃()(2)香远益清() (3)陶后鲜有闻()(4)宜乎众矣()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7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气质品格三方面写出莲花的“君子”性。8 .文章以“君子”喻莲,表明作者对高洁道德情操的追求。C.题目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D.文章借景抒情,直接表达情意。9 .结合选文,联系现实,写出你对当今时代应做怎样的“君子”的看法。【答案】5.很 更加 少 多6.(1)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到泥的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莲的茎)里面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7. D 8.提示:围绕现时代“君子”标准,与选文有关,合理即可。【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应结合句意推测词义。(1)大意:值得喜爱的非常多。甚,很。(2)大意: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益,更加。(3)大意: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4)大意: 就适合很多人。众,多。6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应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1)重点字词:予,我;独,只;之,主 语与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出,长出;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清水;妖,美丽而不端 庄。(2)重点字词:通,贯通;直,挺立的样子;蔓,名词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作动词,分枝节。7 .本题考查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D.题干中“借景抒情”说法有误。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 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别评论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 沉的慨叹。这里所采用的写作手法为托物言志,题干中“借景抒情''与文章不相符合。故选D。8 .本题考查对于文章主旨的探究。文中作者认为莲是花中的君子,分别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气 质品格”三个方面写出莲花的君子品格。结合文中“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意思为“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 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 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可概括出莲花洁身自好、不追名逐利、正直的特点,这也正是君子的 品格。结合题干中“当今时代的君子”分析,君子应当有自己的风骨,同样洁身自好,路见不平可以挺身而 出,善于助人为乐,但不追逐名利,做好事不留名。【参考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 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 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 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

    注意事项

    本文(专题04《爱莲说》阅读真题(解析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汇总+阅读真题(部编版).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