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实践与探索及互联网+战略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及优化策略.docx
-
资源ID:86650940
资源大小:21.45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实践与探索及互联网+战略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及优化策略.docx
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实践与探索及互联网+战略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及优化策略摘要:近年来,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农业技 术相融入,实现了农业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为加速农业经济的提升创造了条件。 互联网平台是以宣传为主的信息平台,农业产品在互联网平台的宣传下获得了广 泛推广,实现了品牌宣传和产品销售双丰收。因此,该文以农业经济为切入点, 就信息技术的融入进行分析,总结其存在的不足,制定出研究策略,希望可以对 中国农业技术的提升提供参考。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战略途径新时代下,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农业作为国家经济结构 中比重较大的行业,依然占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所以,农业经济发展必 须要与时俱进,将农业经济与现代化发展理念相结合,把中国政府推广的“互联 网+”概念融入到农业经济发展中,实现经济的提升。“互联网+”不仅可以推动 中国农业生产管理模式的转变,更能够改善农业产品的销售模式,实现生产、销 售综合发展。当前,需要充分利用农业信息化技术,对农业经济进行全方位管理, 提高其立体化水平。1 “互联网+”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中国以农业生产为主,将农业视为重要的经济结构。中国人口众多,农业更 是中国的国本行业,发展农业能促进经济的快速、稳健发展。但是在发展农业经 济过程中,农业信息化技术还差强人意,尤其是生产技术并不完善。而互联网信 息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将农业市场信息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融为一体,可以更加有 效的实现信息互通,从而作出准确判断,降低在农业发展方面的金融风险,降低 农业发展的生产成本。另外,互联网信息技术是推动行业发展的信息传播方式, 将其与农业经济相结合,可以减少农民交易中的繁琐环节,降低成本,提升农业 经济效益。农业生产工作开展之前,将各种数据、信息、资讯资源整合在一起, 通过互联网渠道广泛传播,不仅能使更多的人获取最新信息,也能促进农业生产 效率。所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不仅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更是促进 农业技术生产,实现经济、技术双管齐下,不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有利无害 的。同时,农业生产结合“互联网+”技术还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人们借助互 联网进行信息交流,根据需要做好农业生产的准备工作,从而进一步提升农业产 品在区域范围内的品牌效应。与传统的农业生产相比,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相 结合优势显著,其对中国农业今后发展起到整体推动作用,奠定了中国农业经济 迈向“互联网+”的基础。“互联网+”开拓了中国农业发展的新思路,使之更加 系统、完善1。2 “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1 互联网设备不足当前,在农业生产中的多项工作都可以嫁接互联网信息技术,但是这对农业 生产的基础设备技术和适应能力要求较高。从目前中国农业生产能力来看,许多 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生产规模不足的问题,不能满足当地市场需求的情况, 而且农业生产区域较为特殊,表现为分散分布,以上因素都阻碍农业信息的推广 2o2.2 存在产业链断裂的现象农业生产中,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将大量的农业信息进行推广。在准备工作 中,人们从农资商方面获取数据信息,并将所有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成为农业生 产的技术基础,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互联网工作,这有利于农业生产与农商销售的 对接,为今后农产品的销售有着积极的影响。从当前的农业发展情况来看,农产 品的生产可以分为产前、产中以及产后三个方面,互联网技术的融入使得这三个 方面的工作实现精准对接,满足了基本的生产需求。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之间出现 产业链断裂的情况,很大原因是由于运输不及时,或者是该类产品的生产量较小, 这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3 “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战略途径3.1 提升农民文化素养以及专业素养传统的农业生产重视的是经验的运用,其强调了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往往经 验重于理论。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农民的互联网应用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在互联网应用中,可以学到更加科学高端的农业科技手段,满足基本的种植需求。 但是,部分农民对互联网安全问题持怀疑态度,尤其是不确定互联网技术在现实 中的实用性,认为其不能达到宣传推介的效果。为此,必须将互联网技术和农民 的生产生活相结合,讲解先进的农业生产知识,强化农民的素质,这也是农业经 济发展的重要战略。3.2 强化农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中国许多地区的政府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并大力推进 农业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农业主管部门也认识到了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开 展了多样化的优惠政策。但是从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农业互联网平台的功能并 不完善,例如:互联网平台设计简单,发挥不出理想的功能效果;防火墙功能较 弱,缺乏信息安全性。所以,各地必须重视互联网信息在传递中的安全性能,特 别要求农业部门加大对互联网平台建设,借助网络技术进行安全知识的推广。另 外,简化繁琐的管理机制,实现农业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必要时手把手教导农民 操作。可见,网络平台建设并非易事,需要加强农业工作者和互联网技术信息工 作者的交流,更好地实现工作上的结合,将农业信息准确及时地传递给基层农民, 使之有更大的实用价值3。3.3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中运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就。随着中国互 联网信息技术水平持续升级,许多传统行业也得到了推广,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 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因此,要想农业发展,就必须意识到科技与农业生产之 间的关系,推动农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使农业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互联 网技术和农业生产相结合,其过程需要基础设施的稳定性,比如电脑、手机、网 络接收设备等硬件设施,必须要强化其质量和功能,确保能与信息技术密切衔接。 农业生产的能力与生产设施的能力有很大关系,要积极在生产过程中运用信息技 术,通过互联网信息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促进生产效率提升,这也是当下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4。3.4 进一步促进产业对接在现今农业发展中,中国农产品产业链出现了断链情况,而且由于农业推广 水平发展速度较慢,该问题越发严重,甚至成为影响中国农业发展的一大因素之 一。农业发展必须以农业主管部门下达的政策为基础,通过互联网与时代发展相 结合,大力推广农业企业的扶持。首先,应当先解决农业产前问题,农业产前的 最大问题是数据不完善,这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广泛整理收集信息数据, 为中国农业生产后续的推广打下基础;其次,根据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采取应对方案,解决农业产品的物流运输问题,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协调物流信息, 将优质的农产品快速安全的运输到商业机构。4结语综上所述,“互联网+”与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相结合,推动了农业整体发展, 使农业经济发展中许多问题得到相应的解决。但是,需要当地政府与农业主管部 门牵头,农业生产个体相互配合,同时还要加大互联网技术人才的培养,更好地 促进中国农业经济与互联网相协调,促进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参考文献:宫田田,宋倩,刘佳.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制约因素与策略探究J .农村经济 与科技.2020(6)2郭雪婷.提升农技推广水平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一一以旬邑县果农服务工作 为例J .吉林农业.2017(10)3杨梅.农业经济发展实施“互联网+”战略途径J.中国集体经济.2022(1)4职慧.“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J,山西农经.2021(11) 摘要: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数字中国、数字经济以及数字农业农村建设, 省作为在农业农村信息化方面一直先行探索的省份,不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大数 据战略、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等决策部署,大力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探索高 质量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路径。该文以分析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的意义 和现状为前提,重点阐述省在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并提出推 动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的政策建议,促进构建“覆盖全省、上下贯通、共建共 用”的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新格局。关键字:农业农村大数据;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战略近年来,数据资源逐渐成为新生产要素、战略资源,国家高度重视大数据发 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 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二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大数据发展的决策部 署,在省政府出台的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积极实施互联网+' 现代农业行动,加快国家涉农大数据省级分中心和各类农业实用数据库建设”, 并在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将 “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应用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同时,在2019-2021年的 省委一号文件中明确要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省在一系列积极的政策环境下,以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建设试点为契机,基于 多年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成果,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大力推进农业 农村大数据发展,推进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云平台(以下简称“农云”)建设,着 力构建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大数据管理服务平 台,加速了大数据与农业农村领域全面深度融合,为推动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提供 强大驱动力。1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意义1.1 新时代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正在引领发展理念、生产要素、 经济模式等的创新,信息化逐步向数据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特征的智能化、智 慧化阶段发展。通过开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促进 以大数据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创新、协调发展新动能。1.2 全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大数据正快速发展为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重要基 础性战略资源。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农村产业覆盖面广、管理服务对象多,迫切 需要利用大数据手段,提升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 展。农业农村作为大数据产生和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是大数据发展的重要组成 部分。1.3 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各类监测体系是建设数字乡村的关键之处,通过监测采集 农业基础资源、农业生产、农村生态环境、农业气象灾害等数据资源,推动形成 “农业农村一张图二开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就是推动提高数据分析应用能 力,拓展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和政务服务等数字化应用场景,为建立乡村数据资 源平台奠定基础,加快探索数字乡村建设新路径。2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2.1 系统建设情况从2005-2020年,省先后建成约60个农业农村应用系统,覆盖种植业、畜 牧业、渔业、农机化、农田建设、质量安全、农村经济、科教与信息、乡村发展、 政务服务等多个行业条线,采用了包含.Net、Java、Php、C语言等多种技术语言, 为行业管理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2.2 部署机房情况在调研的60个系统中,运行网络环境多样,主要包括互联网、政务外网、 部门专线等。系统部署机房分散在多地,有省农业农村厅、阿里云、腾讯云、华 为云等30余个机房。2.3 系统应用情况现存系统的使用对象绝大多数面向农业农村部门,部分系统面向公众、涉农 企业或者其他相关人员,其中有21个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覆盖。同时,系统应 用成效显著,例如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国推广应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在 同行业内活跃度最高、交易量最大,每天成交额超亿元;“农技耘” APP成为全 省资源整合度最好、活跃度最高的农技服务应用终端。2.4 的挑战与困难3.1 缺乏统一标准体系虽然全省已经建设了一批农业农村行业管理服务信息系统,但数据标准、技 术标准、共享标准等尚未统一,造成了数据描述不一致、关联分析困难等问题, 无法保证涉农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规范化的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建立,无 法有效推动数据高效应用。3.2 信息系统互不相通农业农村信息化系统多数以“孤岛”形式存在,各系统之间没有关联,且与 农业农村部、市县级的涉农平台也未形成数据互通互联的发展局面,各级农业农 村部门决策者和使用者无法准确、全面地获取本辖区的信息资源,不能从多维度 进行决策分析和高效管理。3.3 数据采集能力有待提升在涉农数据采集方面,大部分农业农村行业数据主要还是依靠各级管理部门 人工采集,数据时效性、系统性不足,利用新技术新手段进行数据采集水平还不 高,数据种类不够丰富、数据体量不足,无法满足数据分析与深度挖掘的需要, 影响了数据价值充分发挥。3.4 涉农数据价值挖掘不够近年来,各类主体对农业农村信息资源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数据挖掘 应用处于起步阶段,大数据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应用程度浅,在趋势分析、价值发 现、预测预警等方面的综合决策分析和应用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大数据驱动农业 农村高质量发展作用有待激发。4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内容结合存在的发展瓶颈,加快构建“农云”“六个1+N”的建设内容,即“一 标准、一平台、一张图、一决策、一门户、N个系统整合”。采取“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的方式,横向与省级政务信息共享平台互联互通,纵向上接国家农业 农村大数据平台,下联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平台,通过打通信息壁垒,形成覆盖全 省、统筹利用、统一接入、数据共享的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系统、 资源的有机整合,并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为农业农村生产、经营、 管理和服务提供决策支撑。4.1 建立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平台建设,标准先行。标准化、规范化是实现信息集成和共享的前提,在继 承对接国家、农业农村部和省有关标准规范基础上,依据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建 设设计需求,建立省农业农村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从数据、技术、管理和安全 进行标准化规范,为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支撑。2020 年4月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建立标准建设专项小组,在借鉴农业农村部数据资源 目录、省政务资源目录的基础上,编制形成资源目录初稿,并先后征求全厅各单 位及全省农业农村部门意见后进行修订完善。目录分为基础信息、主体信息、业 务信息和组织机构4个大类共1300条。4.2 搭建大数据管理平台强化农业农村全域、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的融合加工与治理,全面梳理各行 业数据资源,形成数据库72个、数据项21亿条,开发了数据稽核、元数据、数 据资源、资源目录等内容管理模块,形成包含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算法 组件库和数据共享管控中心,构建集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共享 等为一体的大数据管理平台。4.3 打造农业农村时空一张图对“农云”汇聚的各类涉农数据资源进行空间化改造,并结合基础地理信息、 高分遥感和气象等多源数据,打造形成农业农村时空一张图,在研究细化应用需 求的基础上,建成由种植业、畜牧业、农机化、渔业等11个专题组成的空间化 图层数据集,为各类应用提供统一的地理空间数据和图层应用服务支撑,建立以 图管地、以图管产、以图智农、以图防灾、以图决策的创新管理模式。4.4 构建大数据辅助决策分析应用以数据应用为落脚点,结合人工智能、深度挖掘等技术,构建业务数据分析 模型,形成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化、农田建设、质量安全、农村经济、 乡村发展、科教与信息、政务服务等10个大数据辅助决策专题分析,涵盖全省 农业产业全貌、生产动态、市场行情、农村发展、预警预测等方面,为管理者提 供了集实时分析、预判预警和一站决策的“领导指挥舱”,为业务操作者提供了 便捷、高效、直观的管理工具。4.5 构建大数据管理服务 门户构建“农云”管理服务门户,围绕各类用户群体需求,提供精准化、个性化 服务,比如面向管理决策类用户,构建辅助决策分析应用,提供集实时分析、预 判预警和一站决策的“领导指挥舱”;面向管理部门业务类用户,推动省农业农 村厅统一数字工作平台建设,实现“一站登录、全网漫游、业务覆盖”;面向生 产经营主体、农民、社会公众等用户,以微博、微信、电脑端、手机端等四种途 径的“两微两端”为主要服务形式,逐步提供涉农政策法规、热点新闻资讯以及 涉农业务办理等信息服务。4.6 建设省农业农村大数据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落户于南京国家农创园,面积达800 m2,通过接入全省各项涉农 监测监控数据,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围绕农业全要 素全产业链,开展产前预测指导、产中过程管理、产后分析,在提高决策指挥和 管理服务效能的同时,全方位展示全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发展成果。此外,指 挥中心还兼作培训中心和视频会议中心,可面向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全省相关教 学科研单位、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开展农业信息化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交流、 推介、体验、应用培训。截至2021年底,累计接待来自国家及各省市的考察代 表团300多批次4900多人次。4.7 推进应用系统整合优化针对系统分散问题,在涉农数据资源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以“综合统筹、充 分融合、立足应用”为原则,全面启动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村经济等“农 云”十大板块的应用系统整合优化,通过微服务框架结构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打 通系统之间的壁垒,逐步构建“应用全打通、业务全融合、资源全调度”的农业 农村大数据“一云统揽”新体系,全面实现数据融合、业务融合和服务融合。5主要建设经验及创新点5.1 加强组织领导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强、覆盖面广、复杂度高的工程,需要坚 强的组织领导提供前提和保障,省在省级层面成立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领导小 组,强化统筹协调,明确职责分工,并建立考核管理机制,推动形成工作合力, 为大数据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5.2 强化顶层设计依据科学布局规划、建设致以实用的原则,高度注重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顶 层设计,在摸清涉农数据、系统底数的前提下,充分调研借鉴上海市、浙江省、 广东省等全国先进省市的大数据建设经验,统筹谋划高站位、高标准、高效率的 建设方案,为后续开展大数据实质性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3 注重沟通协作建设过程中,与全省各地各农业农村行业部门以及承建单位建立沟通协作机 制,及时解决建设难点,有力有序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同时,加强与农业生产企 业、涉农高校、科研院所等不同领域专家研讨,促进知识共享、信息互通、成果 共建,协作开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实践、标准规范、共性技术等研究。5.4 建立标准体系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形成农业农村领域的大数据“通用语 言”。同时,向市县开放“农云”底层工具软件,推动各地加强涉农数据采集、 治理和应用,打通上下互联、业务协同的“统一通道。以“农云”为纽带,构 建省市县联动的农业农村大数据工作体系和智能管理决策体系,将“农云”打造 成全省涉农大数据“资源池二6政策建议6.1 完善组织实施机制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形成职责清晰、协 调有力、高效运行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将大数据理念融入农业农村工作全过程, 明确目标任务,细化措施抓手。设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大数据 发展应用及相关项目实施提供决策咨询。6.2 强化数据资源采集以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为契机,继续研究农业农村数据资源长效获取机 制,持续改进提升已有数据采集方式,推动历史资料数据化,进一步加强各类信 息技术与农业农村监测监管相结合,不断拓展数据采集手段,采集农产品生产环 境、生产过程、加工流通等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基础精准数据,逐步增大 数据体量、丰富数据种类。6.3 加强数据安全管理随着大数据建设中汇聚海量数据汇聚和应用,数据安全逐渐成为一项重要内 容。数据安全高度依赖于网络和信息基础设施,面临的安全风险和威胁复杂,需 在研发自主可控技术和设备的同时,严格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管理要求,建立健全 涉农大数据安全规范和运维体系,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实时监测数据状态,强化 数据安全保护,健全应急处置预案。6.4 加大共享应用力度本着开放、共享的理念,形成权威高效的涉农数据共享运行体系,实现涉农 数据按需调整应归尽归、分层分级应享尽享。推动大数据与农业产业深度创新融 合,促进大数据在产业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治理、政务服务等方面发挥 实效,逐步构建“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共享应用”的农业农村大数据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