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擎”合力驱动 “金太谷”绽放美丽.docx
“双擎”合力驱动“金太谷”绽放美丽郝光明晋中市太谷区,是晋商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享有“旱码 头”“小北京”等美誉。而在今天,太谷是山西现代农业的一面旗帜。 省第十二次藁代会提出,要构建山西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开展新格局, 率先打造太原榆次太谷城市核。继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之后,太谷的城市建设再次迎来了新的开展机遇。7月5日早晨,雨后的太谷城舒适凉爽,箕城街两侧的木槿花带露 绽放、随风摇曳,白塔鼓楼被雨水冲刷得格外鲜亮。近年来,太谷区委、区政府本着“古城新城交相呼应、同步推进” 的总基调,全力推进城市建设工作,启动了总投资20亿元的城市重 点工程建设工程。全面恢复古城古建原貌,在新城片区打造由117个 文化驿站和47个展馆组成的山西文化产业园,旨在留住文化、留住 历史、留住记忆。一批标志性城市建设工程明显提升了城市品位。毗 邻榆次、太原的城北片区,目前已建成华北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孟 母健康养生城,华北业态最丰富的复合型旅游生态工程乐华城,与晋 中国家农高区隔路相望、相映成趣;城南片区那么沿着一条囊括千年古 城、中医药文化园、南山康养的“中轴线”,串联起沿南山旅游路 22个景点。同时,打造“农旅十八景”、建设43个美丽乡村,以做 强“大美农谷、养生太谷”特色品牌,使这里成为省城市民休闲康养 旅游佳地。今年以来,该区充分利用率先打造太原榆次太谷城市核的重大政策 机遇,迅速拉开美丽太谷建设新帷幕。“作为晋中市'一市两区的重要组成局部,太谷区将发挥良好的 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平台优势和资源优势,以五网升级改造'入 核'、以倾力打造农创谷'建核'、以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开展'进 核'、以公共服务一体化'融核',夯实基层党建,提升治理能力, 创立全国文明城市,形成辐射牵引山西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开展的核心 区和增长极。”太谷区区长郁效军在该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 会议上表态。昔日的“旱码头”“小北京”,有望以崭新的面貌进入人们的视野。 太谷之长在于“农”。2022年11月,省委、省政府作出战略性决策:在太谷全域内建设 “山西农谷”。2022年11月,该区获批国内首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山西农谷”建设也从省级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2022年,该区扛回了 “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 “全国农业现 代化示范区” “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 “全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 四块“国字招牌”,“金太谷”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攀升。围绕建设国家农高区,近年来,该区先后引进建成了亚洲单体最大 全环境智能控制玻璃温室番茄小镇,全球第一大植保公司、第二 大种子公司中化先正达国际种业公司,全国最大藜麦种子基因库,全 国最全谷子基因库,全国最大草莓三级育苗体系以及华为智慧农业等 一大批标杆工程和科研基地,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乡村振兴(太谷) 论坛、四次省市农博会,并成为省市农博会永久会址。今天的太谷农业已经由传统农耕方式向新型现代农业方式转型。高 科技在鼓了百姓“钱袋子”的同时,再度提升了 “太谷农业”招牌的 含金量。与此同时,原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合署办公后, 26个科研院所集聚太谷。该区还建成了有机旱作农业国家重点实验 室等“三大省部共建实验室”,柔性引进了 17名院士、237名博士, 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推广了 900余项新品种、新技术, 目前已形成设施蔬菜、苗木花卉、干鲜果业、畜牧业四大主导产业。 据统计,该区一产增加值占晋中一产增加值的20%,农民收入连续三 年稳居全市榜首、全省前列。6月26日,在太谷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郁效军所 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区将全面铺开“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 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三大 国家级工程建设,实施总投资300亿元、年度投资100亿元的“五个 十”工程,即十大标杆工程、十大园区建设、十大科研平台、十大种 业工程、十大重点任务,打造立足晋中、辐射山西、面向全国的现代 农业产业开展典型样板。从倾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农高区到率先打造太原榆次太谷城市核,太 谷区将紧紧抓住历史性的开展机遇,“双擎”合力驱动,主动融入太 原晋中一体化开展大格局,倾力打造充满活力、富有特色、宜居宜业 的现代化精品城市。“有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有32万大谷人民的奋力拼搏,农高区 这块金字招牌'会越来越亮,太谷城市核建设将全面展开。未来的 太谷,一定是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农高区、最具竞争力的高质量开展 先行区、最具引领性的乡村振兴示范区、最具幸福感的高品质生活 区”晋中市委常委、副市长、太谷区委书记刘伟对未来的新太谷 建设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