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生”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docx
“校、企、生”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摘要】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 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在校企合作办学培养模式 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 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 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 模式,是现代的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关键词】校企合作,技能水平三方共赢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是解决当前人才供给 端与需求端矛盾的有效方式。学校协助企业制定教学计划、定制课程, 为企业输送适用性技术人才。企业参与技能教育过程中,为学校提供 场所、无偿提供教学设备、接收毕业生就业。一、校企合作的作用与传统职业技能教育模式相比,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重视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学校与社会、企业 需求紧密联系,到达企业资源、信息共享,通过学校为企业输送大量 应用实践型人才。1 .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学校能更加清晰了解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 的具体要求,熟悉相关专业的岗位群,各岗位所需的技术、能力、知 识素质等要求。课程设置以职业分析为导向,以企业实践岗位需求为 目标,确定双元制的培训职业,以职业活动的行为过程为导向,将基 础知识、专业知识融合成专业技术知识体系。深入广泛开展校企合作, 有利于学校从企业获得准确的人才需求信息,并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 专业结构调整、明确人才培养的规格标准、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培养 实用、适用型人才。2 .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深度融合学校与企业双方的资源优势,弥补高校教学单一功能 的短板,取代传统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 合作就业、合作开展”综合教育机制体制。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能 更加紧密地针对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培养人才,学生 在实践中能更加明确今后职业开展方向,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接受 基本的技能训练。尤其是在企业文化熏陶下,树立学生敬业爱岗、与 人合作的职业道德,有助于学生认识职业和技术实践活动对经济开展 和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3 .解决企业人力资源开展校企合作,用人企业可以优先选择人才。用人单位根据不同岗 位需求与学校真正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企业可安排企业人 员进校进行插班旁听、选修课程,分层次开展岗位培训和工程研讨, 在学校建立企业培训基地。既能充实企业的技术业务力量,充分利用 学校的教育资源,开展企业的业务工程,并能利用现有资源为企业建 立资料信息库。不仅充分利用企业营销人员的作用,还能推动企业经 营。二、“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为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培养工匠型技能人才,企业、学生、学校三方相辅相成。1 .满足了企业对技术操作人才的需求。据调研了解,企业用工需求量大。企业招收社会人员,需要专门培 训,周期长,而且培训出的大局部员工只会针对单纯的某一工艺进行 运用。一般企业较喜欢职业技能教育后的技能型员工,无论是生产一 线懂工艺、会操作的技能型人才还是质量检验、产品营销、售后技术 服务等岗位。技工院校的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都是中高级专业技 能,企业对学生的技能培训周期短,这些学生上手快,生产一线懂工 艺、会操作。所以技工院校的生源满足企业对技能人员的需求。2 .学校培养目标更明确,为企业输送优质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方案是学校践行学科建设与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拓 宽教学思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以校企合作为依托, 制定适应社会需求的教育目标,注重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使学生掌握 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除了确立市场需求、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 学内容和成绩评定等方面,更要时刻关注企业需求的变化,调整专业 方向,确定培养规模,开发、设计、实施灵活的培训方案,真正把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落到实处。3 .提高了技工院校的学生实操技能水平。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引领。绝大局部装备制造产业企业的设备先进, 高新技术力量强,制造的产品质量高。新型的自动化设备和自动化生 产流水线占据了企业设备的绝大局部,传统的金工设备只占很小的比 例。大局部技工院校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工艺实施 能力不强。在企业里依据企业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实操践行了专业 知识,使得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相互提高。在专业技能方面,对于 企业的操作流程和工艺,以及在实践中遇到的常见故障、设备安装调 试、维修等方面的技能也得到认知和训练,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稳 定就业。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工匠人才奠定基础。另外,企业能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企业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职 业道德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具有好的非智力素质,如正确的价值观、 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纪律性、责任心、工作态度;具有良好的自我 开展能力、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学校培养的学生是符合企业的标准 和适应企业的开展;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创 业意识的新型职业人;能适应市场经济社会开展的需要。实习学生是 学校形象代表,学生的言行是学生综合素质集中展现。学生从开始在 企业实习就应当把自己看作企业的一员,知晓企业开展情况介绍、企 业文化、经营理念、管理要求、生产产品。学生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 必然以一名合格就业者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向师傅学习,不 断将所学的新技术、新技能用于企业的生产实践中。这也是技能型人 才必备的职业道德素养。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上岗实习,强化实际 操作技能,缩短就业择业时间。实践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操技 能,同时,加强与企业一线员工共同合作,促进学生毕业后尽快融入 社会,增加了对所从事职业的理解,便于就业找准自己的位置,培养 从岗位做起、从基础做起、从自身做起的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