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八课 《世说新语》二则-【教材解读】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8世说新语二那么目 了解作者作品,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识记重点文言字词,复述故事,' 感知人物形象特点。标 学习通过描写语言、神态、动作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详略得当地处理材料的 方法。导 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明、方正,学习老实守信、 尊重他人的美德)知识助读细梳理基础知识L文题解读“咏雪”即歌咏白雪,题目概括了文章的 内容,揭示了文章的线索。“陈太丘与友期行”,即陈太丘与朋友相 约同行,概括交代了故事的起因。2 .作者简介文U 义庆(403-444), 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 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武帝刘裕之侄,袭封 临川王。他爱好文学, 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 于门下,组织文人编写 世说新语。3 .知识链接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又名世语,由刘义庆组 织编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全书原8卷,今传本3卷,分为德行、言语、 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述 了自汉末到东晋时期士大夫的言谈、逸 事。鲁迅称之为“名土底教科书”。志人小说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 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 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 逸事小说。代表作为世说新语。志人小说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点: 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篇幅简短;善于 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比照衬托手法,突出刻 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语言简练朴素、 生动优美,言简意丰。L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一词多义俄而雪骤(与“俄”合用,表示时间短促,*一可译为“不久,一会儿”)而-(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不译).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4 .古今异义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特殊句式(1)判断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表判断)(2)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白雪纷纷所似何”)撒盐空中差可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空中撒盐差可拟”省略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寒雪日”前省略介词“于”即公大兄无奕女。(句首省略主语“谢道镉”)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门外”前省略介词“于”)待君久不至,已去。(句首省略主语“家父”)课文研析精解读文本解读原文。注文句鳏读,口交代了咏雪的背景。在雪 天聚会谈论文章的义理,营 造了一种融洽、儒雅、温馨 的家庭气氛。欧骤”字传神地表现出雪下 得急,突出了雪景的非凡气 势,为下文咏雪做铺垫。囱把“白雪纷纷”比喻为“撒 盐空中”,表现了大雪下得 猛烈密集的情景。口把“白雪纷纷”比喻为“柳 絮因风起”,写出了雪花飘 舞的轻盈姿态,富有诗意和 美感。目“大笑乐”暗示了谢太傅欣 赏“兄女”的说法。目文章结尾为什么要补充交 代谢道银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说明 作者对谢道镉才华的赞赏。口交代故事发生的起因,说 明不守信用的是友人,而不 是陈太丘,为故事的开展做 铺垫。咏雪谢太傅 寒 雪日 内集,与儿女讲论 文义。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们谈 论文章的义理。一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jid)(今河南太康) 人,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 起。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文义:文章的义 4fo俄而 雪骤日,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一会儿雪下得更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白雪纷纷扬扬的像 什么?”破而:不久,一会儿。骤:急。蕨然:高兴的样子。何所似:像什么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 8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兄女 上:“未假设 柳絮因风起。”国公大笑乐。目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谢太傅高 兴地大笑起来。一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差 (cha),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未假设:不如, _不及。因风:乘风。因,趁、乘。即 公 大兄 无奕 女,左将军王凝之的妻也。目(谢道锦)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妻子。 一即:就是。无奕女:谢无奕的女儿,即谢道福(yCin),东晋有名的 才女。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王凝之:字叔平,书法 一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 行,期 日中。过中 不至,太丘 舍去, 去后乃至。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那位 朋友)没有到,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走后(那位朋友)才 到。一陈太丘:即陈富(shD(104.186或187),字仲弓,东汉颖(ying)川 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曾任大丘长。太丘,县名,治所在今河 南永城西北。期行湘约同行。期,约定。日中:正午时分。-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乃:才。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团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 方:“令尊在不在? ”(元方)答日:“ 待君 久不 至,已 去。”甘 友人便怒 日: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叵回答说:“(父亲)等您好久不见您来,已经走了。"(那位)朋 友便生气地骂道:“不是人哪!与别人约好一起走,(却)丢下 我走了 J一元方:即陈纪(129-199),字元方,陈蹇的长子。戏:玩耍。尊 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fbu):同“否的哉:语气词,表示 -感叹。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 对 子骂 父,那么是无 礼”友人 惭, 下车 引之。回元方 入门不顾。匾 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定好在中午(一同出行)。中午您没 有来,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那位)朋友感到惭愧,从车里下来拉他,元方(却)走进门 去,连头都不回。一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印时年七岁”交代了元方年 纪小,为下文突出他的聪明 明理做铺垫;“门外戏”交代 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日元方回答客人的话表现了 元方怎样的特点?表现了元方彬彬有礼,落落 大方。叵友人听了元方的回答后 有怎样的表现?友人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 而怒责陈太丘。一个“怒” 字,使友人不守信用而又无 礼的品质毕现“非人哉”更 表现了友人语言粗野。叵面对友人责骂自己的父 亲,元方是如何回答的?这 表现出他怎样的特点? 元方针锋相对地反驳友人, 指出对方的无信、无礼,有 理有据。表现了元方年纪小, 但明白事理、聪明过人。同“友人惭,下车引之”说 明了什么?由“怒”转“惭”,说明友人 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 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下车引之”说明友人想对 元方表示友好,以示悔意。回“入门不顾”显示出元方 率直、方正的个性。引:拉,牵拉。顾:回头看。L咏雪一文中,哪些地方透露出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骤, 室内谈笑风生。“公欣然”和“大笑乐”,可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2.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中,“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 做是否失礼?并简述理由。观点一: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 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该以礼相待。观点二: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人门不顾”的态 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那么的一 “种表达,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整体归纳巧借鉴一交代背景 咏雪J表达事件 一补叙身份雪天论诗咏雪答题:一问两答卜赞赏谢道兄女谢道褪j褪的才气对话背景一一客人失信,太丘离去陈太丘与一 友期行陈太丘与一 友期行对话内容一客人对子骂父-元方责客无信无礼 对话结果r友人惭愧1元方人门不顾内容主旨咏雪通过写谢太傅在家中与子侄辈 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福的文学才华,同时 也透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 的故事,表现了他小小年纪就明白事理、落 落大方,同时也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 人要方正。写作特色咏雪叙事简约,意蕴含蓄。本文篇幅简短,语言精练,只是客观地 将谢家儿女咏雪一事的始末写此作者没有明理聪慧、方正率直说明自己的态度,只是在最后补叙了谢道镉 的身份,但作者的情感倾向却蕴含在叙事中。陈太丘与友期行(1)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本文描写陈元方是从“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开始的。首先描写了元方彬彬有礼 地回答客人的问话,接着描写了元方对客人 骂父行为的据理反驳,最后写“元方人门不 顾”。一个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儿童形象跃 然纸上。(2)情节剪裁详略得当。本文的侧重点是说明做事要讲诚信,讲 礼貌。围绕这一中心,文章略写了陈太丘等 友人的过程,详写了元方与友人的对话。高频考点易突破掌握通晓全文的金钥匙一一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阅读文言文的前提是把握一些关键文言词语的含义。例如(咏雪)中的“儿女”“骤”“拟”等词,(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期”“舍”“去”“委” “顾”等词,就是本课需要重点理解掌 握的文言词语,只有理解了这些关键词语的含义,才能准确、流畅地疏通文意。考点解读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不仅是阅读文言文的必要前提,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常见的考查 题型主要有:L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选择加点词语解释正确(或有误)的一项。技法点拨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首先要学会积累。平时要注意积累文言词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然 后将这些零散的义项聚集起来,进行分类整理记忆。特别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 义、词类活用等的积累与整理。具体解题时可运用以下方法:语境分析法迁移联想法成语对应法即利用上下文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如“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中的“委”, 结合上下文意思可知,这句话是说友人责怪元方的父亲不守约定丢下自己 先走了,故“委”在这里为“舍弃”之义中考所考查的文言词语,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因此我们 要善于把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推断词义。如福建漳州中考第5题,“(鲁仲 连)遂辞平原君而去”中“去”字的含义,就可用“相委而去”中“去”的 含义加以推断,意为“离开”成语中保存了大量的文言词语,我们百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 文言词义。如利用成语“不期而遇”中“期”的含义,就可推断出“陈太丘 与友期行”中“期”的含义为“约定”代入检验法对于选择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所给义项代入各自的语 境中检验,代人后句意准确而无滞碍者即为正确义项真题链接(贵州遵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以下问题。(10分)四知南朝宋范晔(杨)震少好将军邓鹭闻其资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 君不知敌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 愧面出。后转涿郡大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 不肯,日:“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遭之,不亦厚乎!”(有改动) 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4分)闻其贤而辟之当之郡何谓无知故旧长者闻: 之: 谓: 故: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4分)(1)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2)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总分值答案1,听说(1分)到,去(1分)说(1分)老朋友(1分)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先大致了解文章内容,结合上下文弄清句子的意 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语的掌握来判断词义。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如此题 中“之”在这里作动词,“到,去”;“故”是形容词作名词,老朋友。对此,要根据语境仔 细辨析判断。2 .(1)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2分,得分点:“故人” “知”的解释,反问 句式)(2)(我要)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他们,不也是很优厚吗! (2分.得分 点:“以”“遗”“厚”的解释,省略句式).拒绝下属夜怀金十斤相送,拒绝“故旧长者”提出的“为开产'也”(1分),表现出杨震清正、 廉洁、自律的可贵晶质(1分)。参考译文杨震年轻时爱好学将军邓鹭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四次升迁,从荆州刺史转任东莱郡太守。在赴任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 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 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夜深了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 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金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 杨震调任涿郡太守。他品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孙常吃素食,步行出门, 他的老朋友中德高望重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肯,回答说:“(我要)让后 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他们,不也是很优厚吗!”传统文化之窗范式守信东汉时期,山阳郡(今属山东)有一个叫范式(字巨卿)的读书人,他在京都洛阳的太学游 学,与汝南(今属河南)的张劭(字元伯)成为好友。有一次他们二人一起告假回乡。范式对张 劭说:“我两年后回太学读书,到时会去拜访你的父母J于是他们共同约定了日期。后来约 定的日期将要到了,张动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了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母亲说:“离 别了两年,千里之外定下的约定,你凭什么相信他的诚意呢? ”张劭说:“巨卿是守信的人, 一定不会失约的。”母亲说:“如果是这样,我应该为你酿酒。”到了那个日子,范式果然来了, 大家在大厅一起喝酒,十分尽兴。教材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朗读课文,体会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用用词上的不同,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 个故事。提示;在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疏通文意、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内 容。注意,讲述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讲述时要合上书本,力求讲得生动有趣。二、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撤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 更好?你有不同看法吗?参考答案:从课文中谢安“大笑乐”的反响来看,他倾向于“柳絮因风起”的说法。 可以认为“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柳絮”是轻盈的,“盐” 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也可以认为“撒盐空中”更好,因为文中说到“雪骤"大雪下得 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粒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曼舞的样子。“撒盐空中”的比喻,也许更为真切 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三、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万止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 中哪些地方能够表达出陈元方的“方正” ?参考答案:陈太丘依约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七岁儿童元方也懂 得交友以信的道理。他们身上表达的是古人崇尚的“诚信”理念。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 无信,失了约不自省,反而怒骂别人;陈元方据理抗辩,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方正”之气:第一,他 懂得“信”的重要;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 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积累拓展】四、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1 .俄而雪骤,公欣然,. .撒盐空中差可拟。2 .未假设柳絮因风起。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3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参考答案:L俄而:不久,一会儿。4 ,拟:相比。5 未假设:不如,不及。6 .去:离开。乃:才。7 期:约定。委:含弃。五、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 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一些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 辞,其中有些尊称和谦称。读读,说说它们分别用了指称谁。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敬辞类令令尊、令堂、令郎、令爱惠惠顾、惠存、惠赠垂垂问、垂询、垂念、垂爱赐赐教、赐复高高见、高论、高寿、高龄、高就、高朋、高邻贤贤弟、贤侄奉奉送奉还、奉劝、奉陪其他久仰、劳驾、赏光、赏脸、贵姓、贵庚、大作、大驾谦辞类家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慈舍舍弟、舍妹小小弟、小儿、小女、小店愚愚兄、愚见拙拙作、拙著、拙见敝敝人、敝姓、敝校鄙鄙人、鄙见其他寒舍、见教、见谅例如:尊称:令尊一一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郎一一对方的儿子、令爱一 一对方的女儿、贤弟一一尊称对方(和自己同辈而比自己年龄小的人)贤侄一一尊称对方(比 自己小一辈的人)谦称:家父一一自己的父亲、家严一一自己的父亲、家君一一自己的父亲、家母一一自 己的母亲、家慈一一自己的母亲、舍弟一一自己的弟弟、舍妹一一自己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