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导学案二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
-
资源ID:86675108
资源大小:31.1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导学案二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
涉江采芙蓉(二)椁学目标.这首诗画面感极强,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1 .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2 .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口课堂导入(板书”钟蛛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 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一一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 语言魅力。一、助读资料.识作者古诗十九首主要的思想内容:“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 感。”东汉宦官外戚专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 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背井离乡,辞别父母,留下妻儿,然而往往一事无成,只落得 满腹牢骚和乡愁。因此,古诗十九首主要抒写离愁别绪,或游子思归,或闺房怀远,其 次是人生易逝的感叹,或及时行乐,或不甘贫贱。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 首编入文选而成。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首句为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 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 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 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 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 家的哲学意境,被刘潴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1 .知背景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反映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两汉时期, 经学成为士人跻身朝堂、谋求功名的重要资本。于是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但是对 于如此众多的土人而言,官僚机构的容纳能力实在太有限了,这必然形成一种得机幸进者少、 失意向隅者多的局面。于是一个坎凛失意的文人群体便产生了,这就是古诗十九首中的 “游子”和“荡子”。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的士子在宦途无望、朋友道绝的孤单失意中,自 然会苦苦地怀念故乡和亲人。此诗即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古诗十 九首大约是东汉后期的作品,当作于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2 .晓常识文人五言诗即汉代文人创作的五言诗。进入东汉以后,文人诗歌创作出现新的局面,诗 经时代创制的四言诗传统终被推翻,五言诗成为符合时代潮流的新的诗歌样式。东汉文人 的五言诗,一种是独立成篇的,-种是附带在赋的结尾,作为赋的一部分被保存下来的。除 此之外,在班固和张衡以其质朴和典丽的风格打开了五言诗创作的局面之后,秦嘉写有赠 妇诗三首,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秦嘉之后,文人五言诗的创作进入了繁荣期。 二、思考题本诗的主要意象就是芙蓉(莲花),请列举你所学过的有关莲花的诗文及其所代表的意 象。【答案】示例: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代表的是高洁的君子之 风。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口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是以莲花喻意境的静谧悠闲。可见,莲花在很多情况下被作为 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表示一种圣洁、宁静的意味。阖活动探究(28分钟)探讨诗歌的内容1 .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明确: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 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i株花或是一棵芳草, 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 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 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 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2 .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3 .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 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4 .诗人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明确:“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见 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 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 5.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还顾” 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 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 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 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 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6 .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 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明确: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7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 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明确:这首诗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 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 一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 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 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 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菱,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 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 悠长。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芙蓉” “兰泽”“芳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 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J这两句自问自答,语气 也是较为缓和的,不过“远道”一词已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两句承“远 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还顾” 一词,动作性和画 面感很强,读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 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路程! ”漫浩浩” 一词,读起来即给人 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故乡在哪儿? “所思”在哪儿?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 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 蓄不尽的效果。最后两句也并没有顺接上面两句,而是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深 的担忧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忧伤以终老” 了。黯然的 情绪真是令人消魂。课堂小结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 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 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 在虚实结合中强化r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国课堂达标(5分钟)一、阅读涉江采芙蓉,完成下面各题。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1 .下面对涉江采芙蓉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以女子的口吻写起,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摘几 枝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自己的心上人。B.三四两句使得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采之欲遗 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C.接着五六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 身在“远道”的丈夫了: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D.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两句无疑是全诗的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 痛苦之情准确而乂含蓄地表达出来了。【答案】D【解析】D项,”含蓄地表达出来”错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采用的是直接抒情的 方式来表达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没有采用含蓄的手法。故选D项。2 .涉江采芙蓉一诗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分析。【答案】诗歌前四句以乐景写哀情,描绘一位思妇采摘芙蓉花送给在外的游子,却又无法 送到的情景,间接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五、六两句采用“悬想”(乂叫对写法) 的手法,设想游子在外的情态,表现思妇的痛苦思情。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先叙述了 “同 心离居”的生活现状,后直接抒发无尽忧伤之情。(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