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现代文学史及选读课程教学大纲.docx
日本近现代文学史及选读课程教学大纲一、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为日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的日语语言文化方向的必修课。它是以日本 近现代文学发展史为线索,介绍每一发展时期占主流的文学思潮和日本文学中具 有代表意义的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它在日语语言专业的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课之后,系统把握日本文学 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作者思想性和艺术性,提高日语语言知识和能力;清理 日本文学流变的脉络,培养对日本文化层次的理解;通过对文学名篇及选段的分 析,加深对各文学流派的创作特点、主要作家及风格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文学 作品的兴趣,欣赏日本文学原著的能力,加深对日语语言表现力的认识,同时提 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对整个日本文学及文化的感悟,具备初步的鉴赏日 本文学作品的能力。二、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日本近现代文学发展的脉络,了解各时期的代表作家及其 主要作品。能熟练地使用各种工具书独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语言和背景知识方面 的问题;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文学原著和历史传记,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简单 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篇章结构和文体风格;能写读书报告。学生课前要阅读指 定作品、思考相关问题,课堂上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三、教学内容与学时本课程总学时:48学时。教学安排在第五、六学期。选用教材:日本文学作品选读,周平,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文学史部 分以谭晶华编著上外教育出版的日本近代文学史为辅助教材)该课程共分五个部分进行讲解:文学史概述:文学史的时代划分、研究对象与方法、日本文学的特征等日本近代文学的诞生与成长:启蒙思想家的活动、坪内逍遥的小说神髓、 二叶亭四迷的浮云、森鸥外的早期活动、北村透谷和“文学界”、岛崎藤村的 嫩叶集等日本近代文学的确立与发展:自然主义文学、反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等现代文学(昭和前期文学):普罗文学、新感觉派、战争文学等战后文学:民主主义文学、无赖派、战后派、第三新人、经济高度成长下的 文学等四、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中采取学生预习和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中适当地组织教堂讨 论,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并要求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参考书,撰写读书报告及评论。课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积 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五、测试原则本课程为考查课,采用过程性评价的考核方式,综合平时的出勤、课堂测试、 课堂讨论、作业进行考核,其中出勤、课堂测试、课堂讨论分别占20%,作业占 40% o评估的主要内容有:1、对文学史的基本知识的把握,主要文学流派,主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的 评论2、考查学生的语言技能。词汇和语法的综合运用;阅读理解;汉日翻译; 日汉翻译3、写作技能评分标准根据正确和完整程度酌情记分。六、参考书目1.刘立国,2010,日本文学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加藤周一,2011,日本文学史序说,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3.奥野健男,1970,日本文学史一近代力三垣代,中央公论新社4.三好行雄,1975,近代日本文学史,有斐阁5.叶渭渠,2008,20世纪日本文学史,青岛出版社6.伊藤整,2012,近代日本0)文学史,夏叶社7.小西甚一,1993,日本文学史,讲谈社8.叶渭渠,2009,日本文学思潮史,北京大学出版社9.中村光夫,2011,风俗小说论,讲谈社10.谭晶华,2010,日本文学史研究,译林出版社11.日本古典文学名作选,大修馆书店监修12.三好行雄、竹盛天雄编,1979,近代文学近代诗歌,有斐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