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第一课时.docx
-
资源ID:86695518
资源大小:15.6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第一课时.docx
21古诗三首出塞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塞、秦、征、还” 4个生字,会写“塞、秦、征” 3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结合注释、工具书和写作背景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抒发 的感情。3 .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增加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体会边塞诗的风格。教学重、难点1 .反复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2 .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情感态度。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引导学生形成单元整体印象,从单元整体学习目标过渡到课文学习。导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想必你们中不少人都听过,它的意思是天下大事的兴盛、 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词语来概括它的核心内容,那 就是“爱国”。说到爱国,你们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引导学生说出爱国的诗歌)没错,爱 国的表现有很多,这个单元我们就将去诵读一批爱国诗歌,去认识一群爱国诗人,去感受一片爱国 的热土。现在,就让我们步入诗歌的世界,去品一品古人的爱国之情。2 .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情境。3 .出示出塞课件。齐读诗歌,校准字音,理解诗题。过渡:“塞”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sii”,指军事要地,即边关、边塞。“出塞”的意思是 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它是汉朝乐府诗旧题,内容多与征战有关。由此可见,出塞这首诗很 可能写的是什么?(写边关的战争见闻、感想)知识补充:“乐府”在两汉时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它主要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 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后来变成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 .指名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历史背景。王昌龄(698757)字少伯,一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天宝 年间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尤擅七绝,其诗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 格调高昂。他也因此乂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二历史背景 盛唐开元、天宝(713756)数十年间,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当时因西北 边疆的征伐、守卫而产生的战争层出不穷,征戍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许多诗人从不同角度 接触并描写了这一题材。出塞这首诗就是诗人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2 .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教师提出阅读交流的要求。(1)读准字音,识记生字。(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交流。3 .检查交流情况,重点识记、书写生字。(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识记生字。(2)播放生字书写视频,提醒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及笔顺。书写指导:塞上中下结构,上部横画和竖画间距相当,中间撇、捺舒展,盖住“土秦上下结构,上部三横间距均匀,下部宜收缩。征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正”横平竖直,写稳当。塞秦征(3)教师示范写生字,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4)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尝试划分节奏,吟诵诗歌。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出示课文配图,引导探究。过渡:同学们朗读得非常流利,也非常有节奏,读出了诗歌特有的韵味。但是对于情感的把握, 我觉得还不够精准。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通过了解诗歌大意来感受诗人的情感。2 .分小组杳阅相关资料,通过交流了解诗中涉及的历史知识。明确:(1)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朝代,它们距唐朝有七八百年的时光。2 2) “飞将”指李广。李广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将领,一生都在边关御敌,以骁勇善射、智谋超 群著称,匈奴称他为“飞将军”。汉武帝在位时,派他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来了,都畏惧得争 相逃避,多年不敢侵入境内。(可补充诗歌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 在石棱中。)3 .看图想象,引导学生说一说诗歌描绘的画面。例如: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在夜色中隐约可见,一轮皎洁的明月照着边关的漠漠黄沙。那些背 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 轮明月,他们静静地思索着,思念着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1 .教师教学“秦时明月汉时关”。(1)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思。诗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勾勒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包 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预设:诗人从描写景物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在“月”和“关”的前 面用“秦”和“汉”加以修饰,使意境更加高远,把读者带到了遥远的古代,同时也引人深思:秦 汉以来,边防战争接连不断,一直持续至今,真是拖得太久了!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 边关二想象画面,串讲诗意。过渡:这一句设定了本诗的大背景,奠定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让我们走入那个寂静的月夜,走 近那些守卫在荒凉的关山的战士,去体会他们内心的情感波动。2 .教师引导学“万里长征人未还”。(1)引导学生理解“万里长征人未还”中蕴含的情感。这里的“人”指的是谁?他们在哪里? 他们在干什么? 一句“人未还”让你想到了什么?预设:“人”是“征人”,他们在“万里”之外的边关戍守,为维护国家和平而默默奉献。“万 里”虽是虚指,却突出了空间的辽阔,点明了边塞的遥远。“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 灾难,透露出作者对守卫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无比哀叹和同情。(2)出示战争过后的画面和相关诗句,学生自由发表感想。预设:战争在你眼里是怎样的?(悲惨、恐怖、可怕)假如你是征人,面对战争,你心中会做何 感想?(恨、渴望、愁、盼、苦、思念家人)你会生出怎样的愿望?(回家)假如你是征人的亲人, 你会想些什么?(期盼征人平安归来)3 .小组交流,学习“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这两句讲了什么?你从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写诗人的希望,透露出诗人期望战争早 日平息、向往美好安宁的生活的情感。)(2)诗人借李广这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此处以古讽今,正是由于现今朝廷用人不当, 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诗人提李广,是希望唐王朝能任用像李广 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来抵御侵扰,保障边关的和平与安宁。)4 .把握情感,朗读回顾。小结:这首诗跨越时空的界限,将秦汉以来直至唐代千百年修筑边关所进行的战争都概括起来, 反映出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哀叹之情,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 塞,使国家得以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下面,让我们再次诵读这首诗,品味诗人那 诚挚的爱国情。五、朗读悟情,背诵积累1 .个性朗读。过渡:诗是没有谱曲的歌,通过反复诵读,我们能感知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出塞这 首诗从秦汉时的月色和关塞写起,营造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战争依旧的痛苦画面,再采用以古 讽今的手法,含蓄、深沉地抒发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现在,假如你就是诗人王昌龄,你会用怎 样的朗读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试着比比吧!2 .学生配乐朗读比赛。(学生朗读展示、评价,最后全班齐读收尾)3 .想象画面,结合板书,学生试背诗歌。4 .课堂回顾,总结方法。六、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出塞这首古诗,认识了一位诗人。大家用构词法理解了诗题,在优美 的旋律中朗读了诗文,通过查找相关资料、结合注释理解了诗歌大意,并在相互交流中体会了诗歌 意境,感悟了诗人的情感。下一节课上,我们将用类似的方法,一起学习凉州词夏日绝句 这两首诗。七、板书出塞明月边与写景一悲伤长征人写人冲良将壮志 J建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