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质调查方法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ocx
区域地质调查方法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612026课程名称:区域地质调查技术与方法英文名称:Technology and Method of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开课学期:四学时/学分:48/3 (其中实验学时:16)课程类型:选修开课专业: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地理科学选用教材:自编主要参考书:1 .地矿部直管局.沉积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2 .周维屏、陈克强等.1 : 5万区调地质填图新方法.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33 .地矿部直管局.花岗岩区1 :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4 .地矿部直管局.变质岩区1 : 5万区域地质填图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19915 .李超岭等.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操作指南.地质出版社,2011一、课程简介区域地质调查传统上被称为区域地质测量或区域地质填图,是一项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 并具有独特的技术方法的综合性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区域地质调查技术与方法是每个从事地 质学或与之相关专业学习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本课程主要介绍区域地质调查的原理 与方法,并重点介绍区域地质调查中的新技术方法以及在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如何捕捉新的 前缘课题。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并让每个学生学习一个地质工 作者(包括生产、教学、科学研究)必须掌握的基本工作方法。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traditionally called regional geological mapping, is one involving multiple disciplines and has a unique technical approach of integrated basic geological research work.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techniques and methods is a basic skill that each students engaged in geology or related professional learning must master.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and highlights the new technology and methods of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as well as how to capture the leading edge of new issues in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develop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nd ability and allow each student to learn a basic working methods that a geologist (including production,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must master.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课程性质: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所有地质工作的基础,通过这项工作的展开,方能建立 测区的基本地质框架,了解测区的地层、构造形态、矿产资源分布的基本规律,为进一步开 展更专业的普查(例如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地质、农业地质等 调查)提供基本研究背景。目的与任务:让学生全面了解区域地质调查的方法、流程及技术要求,掌握当前调查的 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将大学期间所学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水文工程学、地球化学、环境学、灾害学、计算机技术等基础理论课进一步巩 固和提高,并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综合分析、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三、教学基本要求1 .将区域地质调查的相关法规、规范融入到教学中,并依照区域地质调查的技术流程 设置相关教学内容。2 .将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地质调查实例与理论相结合论述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工作方法、 工作内容及工作重点,并利用野外地质调查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地学基础理论进行分 析并解决问题。3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字地质调查技术在野外地质研究工作的基本步骤、程 序和方法,以便能独立进行地质研究工作。四、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理论教学内容共十二章,32学时。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区域地质调查的概念第二节区域地质调查的历史与发展第二章区域地质调查的工作流程(4学时)第一节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阶段划分第二节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立项论证与设计第三节区域地质调查前期资料收集第三章填图单元的厘定(4学时)第一节填图单元的概念第二节填图单元的作用及意义第三节填图单元的划分依据和原则第四节填图单元的类型及表达方式第五节填图单元的对应与归并第四章实测地质剖面(4学时)第一节地质剖面基本概念及类型第二节地质剖面的测量(实测)和研究第三节实测地质剖面的室内工作第四节实测剖面的图件绘制第五节剖面小结第五章路线地质调查(4学时)第一节路线地质调查及其任务第二节地质调查路线的分类第三节地质调查路线的精度第四节路线地质的观测要求及内容第五节路线地质调查的记录格式与要求第六章沉积岩分布区的野外地质调查(2学时)第一节沉积岩的野外产出特点第二节沉积岩的多重地层单位划分、对比第三节沉积岩岩石地层单位的建立、命名和修订第四节沉积岩的基本层序调查方法第七章花岗岩类分布区的野外地质调查(2学时)第一节花岗岩类的野外产出特点第二节花岗岩类的多重方案分类第三节花岗岩类区域地质填图方法第四节花岗岩类地质填图中的“解体"与“归并”第八章火山岩分布区的野外地质调查(2学时)第一节火山岩的野外产出特点第二节陆相火山岩的地层单位及岩相单位第三节陆相火山岩“双重”填图法第九章变质岩分布区的野外地质调查(2学时)第一节变质岩的野外产出特点及地质图图面结构特点第二节变质岩的地层单位类型与填图单位划分第三节变质岩区地质图图面表达及地质事件表建立第四节变质岩的层状构造调查与填图第十章构造混杂岩带的野外地质调查(2学时)第一节俯冲增生杂岩的宏观特征及物质组成第二节俯冲增生杂岩带的地质填图单位第三节构造混杂岩带的填图方法第十一章野外资料的整理与野外验收(2学时)第一节野外资料的整理第二节野外验收第十二章成果资料的整理与成果验收(2学时)第一节成果资料的整理第二节成果资料验收与归档五、实验:1 .实验目的与任务使学生了解现代数字地质填图的工作方法,掌握DGSS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的基本功能及 其数字地质调查的工作方法,能够达到独立野外工作的要求。2 .实验教学基本要求按照数字区域地质调查的方法、流程对学生进行系统、完整的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技术方 法的训练。3.实验教材或指导书李超岭等.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操作指南.地质出版社,20114.实验项目一览表序 实验项目内容提要实验 类型学时 分配主要仪器 设备实验 地点备注1数字地质调查系统 认识熟悉数字填图系统 的构成与基本操作验证性2计算机李四光楼 计算机教室2路线地质调查系统 应用野外路线设计、数据 采集、转换与整理验证性4计算机李四光楼 计算机教室3剖面地质调查系统 应用剖面数据野外采集 及整理验证性4计算机李四光楼 计算机教室4数字地质调查原始 数据的整理原始数据整理要求 与方法验证性2计算机李四光楼 计算机教室5实际材料图库的建 立实际材料图库基本 操作验证性2计算机李四光楼 计算机教室6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的建立空间数据库基本操 作验证性2计算机李四光楼 计算机教室六、考核方式课程成绩包括平时成绩(20%)、实践课成绩(20-30%)和期末考试成绩(60%) o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出勤情况、课堂互动情况、课堂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综合表 现等方面,由理论课教师综合给定。实践课成绩由实践课任课教师评定,主要依据实践课出勤情况、实践课中思考问题和分 析问题等方面的表现、实践作业完成情况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进行,考试时间120分钟,卷面满分100分。重点考核学 生对区域地质调查相关概念、理论方法及相关规范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能解决相关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七、审核人教授学院审定程序说明在课程组讨论基础上,执笔人编写大纲,审核人及教研室审核后提出修改建议,课程 组再次讨论,执笔人进行修改后,提交学院教学委员会审定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