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6篇(含答案与翻译).docx
2021年山东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臣本布衣布弓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 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出师表)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L刘备将重任托付于诸葛亮,有哪三个方面的原因?(3分)【参考答案】10 .我本是一介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命,不奢求在诸侯中显达 扬名。(4分)11 .诸葛亮才智过人,谨慎周全,勤勉忠贞。(3分)(2021山东德州)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 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7.以下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B ) (3分) A.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8 .故人不独亲其亲亲:亲人*C.女有归归:女子出嫁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兴起9 .以下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 ) (3分) A.大道之行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吴广者,阳夏人也 C.不必藏于己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其如土石何 9.以下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C )(3分) B.相同。乃,于是。C.相同。而,表示承接关系。D.不同。语气词,不译/原来。应选:Do(3)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但,只;涉猎,粗略地阅读;往事,历史。句意: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 了解以往的事情(或历史)罢了。重点词语:得,收获;宁,难道。句意:学习必然会有收获,难道不应该去学习吗?(4)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孙权、吕蒙、蒋欣三个人在读书学习上都有可取之 处,选择谁加入微信读书群都可以。孙权贵在不仅自己喜欢读书,还劝人读书;吕蒙贵在能 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认真读书;蒋欣也贵在虚心听取他人的读书建议。据此分析作答,意 对即可。答案:(1) A(2) D(3)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或历史)罢了。学习必然会有收获,难道不应该去学习吗?(4)例如一:我选择孙权。因为他喜欢读书并涉猎广泛;善于激励表扬他人读书;能 够有针对性地推荐阅读书目和读书方法。例如二:我选择吕蒙。因为他虚心听取他人读书建议,积极付诸行动;读书专心致志, 持之以恒;学识渊博,能够学以致用。例如三:我选择蒋钦。因为他虚心听取他人读书建议,积极付诸行动。【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1 .留。即保存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 可照录不翻译;2 .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3 .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4 .册人即删去不译的词。但凡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 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5 .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 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6 .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 文通达明快。【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 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 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 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 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 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乙】当初,孙权对吕蒙和蒋钦说:“你们现在都当权管事了,应当通过学习来增加知 识提高自己! ”吕蒙说在军中常苦恼于事务很多,恐怕不允许再(有时间)来读书。”孙 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 说事务多,谁有我事务多呢?我少年时读过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有易 没读过。到统领军国大事以来,又熟读三史和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好处。像你们两个 人,天分好,悟性高,学习必然会有收获,难道不去学习吗?应该赶快去读孙子六韬 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晚不睡觉,用来思考,却没 有长进,不如去学习。'光武帝刘秀在带兵打仗的时候,手里从来没离过书。曹操也说自己 到老了都很喜欢学习。你们为什么偏偏不自己勉励自己呢?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意志坚定 不知疲倦,他所看读过的书和发出的见解,大学者都比不上。后来鲁肃代理周瑜的事务,(路 过寻阳时D会见吕蒙,鲁肃和他议论(国家大事),常常还会辩论不过。鲁肃(亲切地)抚 摩着他的背说说:“我以为兄弟你只有打仗的才能罢了,像你现在的这样,学识渊博,不再 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和读书人分开三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秘密地对 鲁肃说了三条计策,鲁肃郑重地接受了,并且保密。孙权经常叹道:“人一边长大,一边这 么学习的,象吕蒙、蒋钦这样的,没人比的上”(2021山东威海)或上言秦府(秦王李世民官府)旧兵,宜尽除武职,追入宿卫。上谓之曰朕以天下 为家,惟贤是与,岂旧兵之外皆无可信者乎!汝之此意,非所以广联德于天下也。” 上谓公卿曰昔禹凿山治水而民无谤ihdd怨言)者,与人同利故也。秦始皇营宫*室而民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假设纵之不已,那么危亡立至。朕 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王公以下,宜体朕此意。”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素朴,衣 无锦绣,公私富给。(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12.以下与“那么危亡立至”中“那么”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B.蝉那么千转不穷,猿那么百叫无绝 C.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D.欲速那么不达 13 .“除”在古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主要有:台阶;任命;清除;算法的 一种。请结合本段内容,选出“尽除武职”中“除”的义项并说明理由。(3分)14 .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有、。(4分)15 .从选文看,唐太宗有哪两个可贵之处?(4分)【参考答案】16 . A (3 分)17 .;因为太宗惟贤是举,认为不可任人唯亲,反对给旧部封官加爵。(3分)18 .举例论证比照论证(4分)19 .惟贤是举不纵所欲(4分)【参考译文】有人对唐太宗说秦府的旧兵,应当全部任命做武官,追加升级调入皇宫宿卫。唐太宗对 他说:“朕以天下为家,唯才是举,难道是旧兵之外都没有可相信的人吗!你这个意思,不唐太宗对公卿说:“以前夏禹开山治水而百姓没有谤毁痛怨,那是与百姓利益相同的缘 故。秦始皇营建宫室而百姓怨恨反叛,那是损害百姓来为自己谋利的缘故。华靡美丽珍贵奇 异的物品,本是人们想要的,如假设放纵不止,那么危亡立即到来。朕想要修造一座宫殿,材 料费用已经齐备,看到秦的灭亡就停止不再建造。王公以下,应当体会朕的心意。”因此二 十年间,风俗俭朴,公私富裕充足。(2021山东德州)陈霁岩赈灾陈霁岩知开州,时万历初,大水,有赈。府下有司议,公建议:极贫谷一石,次贫五斗, 务沾实惠。放赈时公编号。贫者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公自坐仓门小棚,执笔点名,视 其衣服容貌,于极贫者暗记之。庚午春,上司行牒再赈极贫者,书吏禀出示另报。公曰: “不必也! ”第出前点名册中暗记极贫者,径开唤领,乡民咸以为神。盖前领赈时不暇妆点, 公尽见真态故也。(节选自冯梦龙智囊经务卷八)【注释】赈:救济。牒(die):文书。行牒:发布文书。第:只管,只。20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2分) 贫者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盖前领赈时不暇妆点,公尽见真态故也。12 .请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陈雾岩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参考答案】13 .贫者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评分意见:此题2分。14 .原来是(是因为)贫民上次领救济品时没有时间装扮,陈霁岩完全可以看出贫民的 真实面貌的缘故。评分意见:此题3分。关键词“盖”“暇”“故”,翻译正确,语句通顺,即可得分。15 .例如1:陈霁岩建议根据贫困程度发放救济品,让贫民得到真正的救济,从中可以 看出陈霁岩是一个关心百姓、恪尽职守的人。例如2:陈霁岩根据百姓的衣服容貌记下最贫困的人,救济极贫者时直接根据名册发放, 从中可以看出陈霁岩是一个富有智慧、治理有方的人。评分意见:此题3分。结合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1分,人物形象特点2分。【参考译文】陈霁岩任开州知府时,明神宗万历己巳年,发生大水灾,官府没 有减免税赋,而只放粮救 济。官府中官吏共同商议救灾方法,陈霁岩建议:最贫穷的发一石谷物,次贫的五斗,一定要 让百姓得到真正的救济。发放救济品时都加以编号,让灾民拿着号码旗依次前进,虽然有上 万人,但没有人敢吵闹争先。陈霁岩亲自坐在仓库门口的小棚下,拿着笔点名,看他们的衣 服容貌,特地把最贫困的人记下来。庚午年春天,上级有公文通知再次救济最贫困的人,文 书官禀告说需要再出告示寻求这批贫户。陈霁岩说:“不必了。”于是便拿出上次点名册中作 暗记的贫户,直接通知他们来领,乡民都认为陈霁岩是神人,其实是因为上次领救济品的人 都来不及装饰,完全可以看出贫户的真实面貌。(2021山东济南)峡江寺飞泉亭记清袁枚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那么飞泉一亭为之也。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荡瀑旁无寺。他假设匡庐,假设罗浮,假设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 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沉着以观。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纤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 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 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渝茗置饮。以人之逸, 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儿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秤久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 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那么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 人籁10,合同而化11。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 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 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12。公爱之,何不记之! ”余曰:“诺。”已遂述数行, 一以自存,一以与僧。(有删改)【注释】决舍:丢开、离别。匡庐:即庐山,又名匡山。罗浮:山名。磴(d eng)级纤曲:石级曲折。磴,石级。纤曲,弯曲、曲折。箕踞:两腿伸直岔开,形如簸 箕。古人正规场合盘腿而坐,箕踞是很随便的姿势。研:通“砚二渝(yu。茗:烹茶。 九天银河:指瀑布。秤(ping):围棋盘。10天籁人籁:指自然界的音响和人所发出的 声音。11合同而化:汇合融化在一起。12无征不信:没有凭证就不能使人相信。征,同“证”, 证明。16 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1)置儿席间作玩置:(2)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曳:(3)已遂述数行述:17 以下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不得沉着以观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B飞瀑雷震,从空而下C当时建此亭置,其仙乎D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技扶摇面上者九万里(北冥有鱼) 负者歌于途,行蜜休于树(醉翁亭记) 称善者久之(周亚夫军细柳)18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3分)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19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余笑日:“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20 .以下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描写飞泉亭及周边景物的一组是()(2分)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A. B. C. D.【参考答案】8. (1)放置,摆放(2)拖,拉 (3)记述(3分。每题1分。)9. A (2分。A项“以"第一个是连词,表修饰;第二个是介词,译为“因为”。B项“而”是连词,都表示方式或状态。C项“者”是代词,译为“的人'D项“之”是助词,在 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10. 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 为一。(3分。每处1分。)11. 我笑着说:“寺庙哪能飞?只有日后我的灵魂梦境也许能够飞来罢了! ”(4分。关 键词“何”“惟”“魂梦”翻译正确,各1分;句子通顺1分。)12. C (2分。第句是议论庐山、罗浮山、青田县石门山的瀑布,第句是描写作者 住宿的带玉堂对面的景色。)【参考译文】我近年来观看的瀑布多了,来到峡江寺而心中难以舍弃,是因为飞泉亭这个亭子的缘故。天台山的瀑布,离寺庙有百步远,雁荡山的瀑布,附近没有寺庙。其他像庐山、像罗浮 山、像青田的石门山,那里的瀑布并不是不奇妙,但游览的人都曝晒在烈日下,蹲坐在危险 的山崖上,无法沉着不迫地观赏。只有广东东部的峡山,高不过一里左右,爬山的石级弯曲盘旋,古老的松树张开树枝遮 蔽着,火热的太阳晒不到游客。过了石桥,有三棵奇树像鼎的三只脚一样分立着,到半空中 忽然合拢在一起。树木一般都是根株合在一起而枝干别离,这三棵树偏是根株分开而枝干合 拢,真稀奇!登山到一大半,瀑布像雷鸣一样轰响,从高空飞泻下来。瀑布旁边有间房屋,这就是飞 泉亭。亭子长宽有一丈多,八扇窗子明亮洁净,关上窗户能听到瀑布的响声,推开窗子瀑布 就扑面而来。亭子里可以坐,可以躺,可以放松腿脚,可以随意舒展活动,可以题诗写字,可以煮茗品茶。以人的安逸舒适,静待水的奔腾飞泻,就像把九天之上的银河放在书桌卧榻 前赏玩。当时造这亭子的人,莫非是仙人啊!澄波和尚善于下棋,我叫霞裳跟他对弈。于是瀑布声,棋子声,松涛声,鸟鸣声,错落 着响成一片。过了一会儿,又听到拐杖拖地的声音像从云中传来,原来是老和尚怀远抱着一 尺多厚的诗集,来要我作序。于是吟诵诗文的声音又大响起来。大自然的声音和人的声音, 完全汇合而融化在一起。坐了很久,太阳落山了,只好下山,住在带玉堂中。正对着南山,云气缭绕,树木浓密 葱郁,中间隔着长长的峡江,江中船帆来来往往,妙的是没有一个愿意停船靠岸来到这座寺 庙。和尚告诉我说峡江寺,俗称飞来寺。”我笑着说寺庙哪能飞?只有日后我的灵魂 梦境也许能够飞来罢了!”和尚说没有证据就无法相信,您既然喜爱这地方,为什么不写 篇文章记下来呢? ”我说行。”于是就写了这几行文字,一份自己保存,一份送给了寺里 的和尚。(2021山东临沂)余幼闻先公仆射言:立己以孝悌为基,勤俭为法。夫名门右族,莫不由祖考忠孝 勤俭以成立,莫不由子孙顽率奢傲以覆坠。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取材于新唐书柳戏传)范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 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于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 道其名字。范氏自文正公贵以清苦俭约著于世子孙皆守其家法也。其子忠宣公拜相后,尝留晁美 叔同匕箸,美叔退谓人曰:“丞相变家风矣。”问之,对日:“盐豉假设棋子,而上有 肉两簇,岂非变家风乎?"人莫不大笑。范正平子夷,忠宣公子也。勤苦学问,操行甚于贫儒。与外氏子弟,结课于觉林寺, 去城二十里。忠宣公当国时,以败扇障日,徒步往来,人往往不知其为忠宣公之子。(取材于宋史曲消旧闻)【注】先公仆射:柳班(pin)的父亲曾官居检校尚书左仆射。忠宣:范纯仁的谥号。 晁美叔:时任秘书少监。匕,古代一种形似汤勺的取食器具。盐豉(chi):一种豆子做 的食品。结课:考核政绩功过,以定升贬。闻:听到,听见 妻子:妻子儿女 谓:对.说去:到去12 .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D ) (2分)A、余幼闻先公仆射言B、妻子衣食,仅能自充C、美叔退谓人曰D、去城二十里辍耕之垄上 以天下之所顺 既出,得其船13 .以下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C ) (2分)A.成立之难如升天B.以母在时方贫C.其子忠宣公拜相后D.操行甚王贫儒万钟王我何加焉14 .以下各项对文中画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 (2分)A.范氏自文正公贵/以清苦俭约著于世/子孙皆守其家法也B.范氏自文正公贵/以清苦俭约著于世子孙/皆守其家法也C.范氏自文正公/贵以清苦俭约著于世子孙/皆守其家法也D.范氏自文正公/贵以清苦俭约著于世/子孙皆守其家法也15 .以下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 ) (2分)A.柳班父亲的“勤俭为法”、范仲淹的“清苦俭约”都表达了他们对节俭家风的重视。B范仲淹乐善好施,在乡里设置义庄,来接济供养族人,土人也多出自他的门下。C.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留客吃饭,盐豉上有肉,众人认为他改变了其父节俭的家风。D.范仲淹的孙子范正平不因家族显贵而自骄,学习勤奋刻苦,品行节操值得称道。16、借助文言知识资料卡,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忠宣公当国时,以败扇障日,徒步往来,人往往不知其为忠宣公之子。文言知识费料卡当:适应,与之相称。面对,向。抵挡,挡住。掌管,担当。云.四小海川河【参考答案】16 .忠宣公掌握国政时,他夏天就用破扇子遮阳,每天往返步行上学,没人知道他父亲 在京城做大官。【参考译文】【甲】我小时候曾经听说曾官居检校尚书左仆射说:“立身要以孝顺父母兄长为基础, 勤俭为法那么” 名门望族,没有不是因为祖先忠孝勤俭确立的,没有不由子孙顽劣奢侈 骄傲而覆灭的。当时确立的困难如登天一般,覆灭如火烧毛发一般容易。【乙】范仲淹刚柔并济,极其孝顺,因母亲在时家境贫穷,后来即使富贵,不是宾客到 来不会有肉款待,妻子和孩子的吃穿,仅仅能维持,他却乐善好施,对人仗义,赡养族人。 爱好施善,很多人在他的门下,即使是普通百姓,都能说出他的名字。自从范仲淹做了大官,依然清苦俭约,他的子孙都遵守(他制定的)家法。他的儿子范 纯仁拜相后,曾经留晁美叔用匕取食,美叔退对人说:“丞相家风变了:问他,回答说:“盐豉像棋 子,吃上了有肉的饭菜,难道是变了家风吗? ”没有人不大笑的。范正平子夷是忠宣公子。勤奋刻苦好学,他的品行比穷苦人家的孩子还好些。与别的子 弟,在觉林寺考核政绩功过,以定升贬。距离城二十里。忠宣公掌握国政时,他夏天就用破 扇子遮阳,每天往返步行上学,没人知道他是忠宣公的儿子。(2021山东青岛)(冯)异自以久在外,不自安,上书思慕阙廷,愿亲帷幄,帝不许。后人有章言异专 制关中,斩长安令,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帝使以章示异。异惶惧,上书谢曰臣本诸生,遭遇受命之会,充备行伍,过蒙恩私, 位大将,爵通侯,受任方面,以立微功,皆自国家谋虑,愚臣无所能及。臣伏自思惟:以 诏敕战攻,每辄如意;时以私心断决,未尝不有悔。国家独见之明,久而益远,乃知性与 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当兵革始起扰攘之时豪杰竟逐迷惑千数。臣以遭遇,托身圣明, 在倾危混淆之中,尚不敢过差,而况天下平定,上尊下卑,而臣爵位所蒙,巍巍不测乎?诚 冀以谨敕,遂自终始。见所示臣章,战栗怖惧。伏念明主知臣愚性,固敢因缘自陈。”诏报 曰:“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 ”(节选自后汉书冯异列传,有删改)(注)阙廷:朝廷。亲帷幄:侍奉皇帝。帷幄,指帝王。国家:指皇帝。伏: 敬词,古时臣对君奏言多用。“性与”以下两句:语出论语。以此来赞誉光武的圣明, 说明自己的愚钝。2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当兵 革始起 扰攘之 时豪杰 竞逐迷 惑千数25 .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上书谢曰谢(2)久而益远益(3)而臣爵位所蒙蒙(4)恩犹父子犹26 .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诏敕战攻,每辄如意;时以私心断决,未尝不有悔。(2)伏念明主知臣愚性,固敢因缘自陈。27 .选文第二段表现了冯异的哪些特点?请分条概括。【参考答案】28 .当兵革始起/扰攘之时/豪杰竞逐/迷惑千数29 . (1)谢罪(2)更加(3)蒙蔽(4)如,好像30 .(1)按照圣上的诏令开战,每次都能满意如意;我偶尔私自做出征战的决断,没有 不后悔的。(2)知道圣明的君主了解我的愚钝品性,所以才敢借机表白自己的心迹。31 . (1)善战功高(2)谦卑谨慎(3)忠于国家(4)谨遵君臣大义【分析】32 .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 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 句读。语句“当兵革始起扰攘之时豪杰竟逐迷惑千数”的意思是:在刚开始起兵,天下纷扰 混乱的时候,豪杰竞相崛起逐利,遭遇迷惑百姓的有上千人。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当兵革 始起/扰攘之时./豪杰竞逐/迷惑千数。33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 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方此题中的“益”是“更加”;“谢”是古今异义词, “谢罪,认错”的意思。34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 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以(按照)、诏敕(君王的诏命)、辄(就)、未尝(从来没有)”几个词 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念(考虑,思考)、知(了解)、固(所以)、陈(陈述,表白)”几个词 是重点词语。35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分析概括 作答。 “帝使以章示异。异惶惧,上书谢日”一一谨小慎微;“位大将,爵通侯,受任方 面,以立微功,皆自国家谋虑,愚臣无所能及”一一功高位重,但支是谦虚,不自高自大; “诚冀以谨敕,遂自终始”一一忠于国家;从光武帝说“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可知, 冯异是一个谨遵君臣大义之人。据此分条概括即可:【参考译文】冯异自己觉得长久在外征战,心里不踏实,就上书表白渴望回归朝廷之心,愿意亲自侍 奉皇帝,光武帝不允许。后来有人上书说冯异在关中十分专制,斩杀长安县令,有至高的权 威,百姓都拥戴他,称他为“咸阳王”。光武帝派人把奏章给冯异看。冯异十分惶恐,上书谢罪说:“我本一介书生,遇到受命 的机会,成了汉军的一分子,过分地蒙受圣上恩宠,高居大将之位,享有通侯的爵位,接受 治理一方的使命,建立了微缺乏道的功勋,但这些都是圣上苦心思虑的成果,以臣下的愚昧 是根本比不上的。我暗自思索:由天子下诏命令开战,每次都能旗开得胜;偶尔私下做出征 战的决断,就没有一次不是有所后悔的。皇上有独到高明的眼光,时间越久,就显得更加深 远。于是我明白了 人性与天道,是无法得知的在刚开始起兵,天下纷扰混乱的时候, 豪杰竞相崛起逐利,遭遇迷惑百姓的有上千人。我能遇上圣上,将自己交托给圣明,在危乱 混沌之时,都不敢有什么闪失,何况现在天下太平,上下尊卑有序,而我却要为自己的卑微 爵位所蒙蔽,竟不知思量陛下的巍峨高大?我自始至终都想着要谨遵您的旨意,从未想过要 改变。现在看到您给我看的奏章,战战栗栗,惊恐万状。我深知圣明的主上了解微臣的愚钝 品性,所以才敢借机表白自己的心迹。”光武帝下诏回复说:“将军您对于国家,谨遵君臣的 大义,恩情亲如父子。有什么值得嫌疑,而心怀恐惧呢? ”(2021山东泰安)杨景行,字贤可,吉安太和州人。登延佑二年进士第,授赣州路会昌州判官。会昌民素不知井饮,汲于河流,故多疾疣;不知陶瓦,以茅覆屋,故多火灾。景行教民穿井以饮,陶 瓦以代茅茨,民始免于疾疣火灾。豪民十人,号“十虎”,干政害民,悉捕置之法。乃创学 舍,礼师儒,劝民斥腴田以膳士,弦诵之声遂盛。调永新州判官,奉郡府命,核民田租,除划宿弊,奸欺不容,细民赖焉。转抚州路宜 黄县尹,理白冤狱之不决者数十事。升抚州路总管府推官,发摘奸伏,郡无冤狱。金溪县 民陶甲,厚积而凶险,尝屡诬陷其县长吏罢去之,由是官吏畏其人,不敢诘治,陶遂暴横于 一郡。景行至,以法痛绳之,徙五百里外。金溪豪僧云住,发人冢墓取财物,事觉,官吏受 贿,缓其狱。景行急按之,僧以贿动之,不听,乃赂当道者,以危语撼之,一不顾,卒治之 如法。由是豪滑屏迹,良民获安。景行所历州县,皆有惠政;所去,民皆立石颂之。以朝 列大夫致仕,年七十四卒。 (选自元史列传第七十九,有删节)注:划chin,同“铲”。摘,(ti),揭发。惠政,爱民的政绩。15.以下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据后文“穿井以饮”推断,“不知井饮”中的“井”是名词用作动词,意为挖井。B. “细民赖焉”中的“赖”意思是要赖、不讲道理。C. “一不顾”与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的“一”意思相同,为全、一概。D. “致仕”意思是将官职退还给朝廷,古代指官员退休。16.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A.劝民斥腴田以膳士 B.理白冤狱之不决者数十事C.厚积而凶险 D.乃赂当道者,以危语撼之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蒲松龄狼)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野芳发而幽香(欧阳修醉翁亭记)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17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金溪豪僧云住,发人冢墓取财物,事觉,官吏受贿,缓其狱。18 .杨景行的“惠政”表达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参考答案】(1)此题考查文言词义。ACD.正确;B.句意:贫穷孤弱的百姓得以仰赖。所以“赖”是“仰赖”,本项有误;应选:Bo(2)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理解。A.以:来,用来/来,用来;B.之:结构助词,的/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而:表并列,并且/表顺承,不译;D.乃:于是/竟然。应选:Ao(3)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 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那么。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汇。句中重点词:豪,豪横,豪猾。发,挖掘。取,窃取。觉,暴露,觉察。缓,放宽。句A.本文选自礼记。礼记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B.文中“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那么。C.本文描绘了一个普遍仁爱、安定和谐的太平盛世,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D.本文使用了对偶和排比的手法,形式上比拟整齐,也能增强表意效果。(2021山东济南)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钿,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那么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5 .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阅十余岁。阅:经过B.求之下流,固颠。固:坚固C.求之地中,不更颠乎?颠:颠倒D.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如:依照16 .以下句子补写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僧)以为顺流下矣。B.(坎穴)渐激渐深。C.如是再啮(石兽),石又再转。 D.求之(于)下流。17 .以下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寺僧“求二石兽于水中”而未得,是因其未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B. “物理”只能被讲学家掌握,所以讲学家有了嘲笑别人的资本。C.讲学家认为石兽“湮于沙上”,是因为他空谈事理,“据理臆断”。D.选文第三段连用两个“必”字,写出老河兵富有经验且自信。18.以下对选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选文四处问句皆为反问句,加重了语气,引发了思考。B.选文语言平易,简洁生动,善在表达中制造波澜,平而不板,寓意于事。C.选文末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了作者的观点。D.选文详写老河兵的推断,说明他抓住了水性的特点才作出了正确判断。【参考答案】15. B16. C17. B18. B 意为:金溪县豪猾僧侣云住,挖掘民家墓冢窃取财物,事情被觉察,官员受其贿赂,放宽刑 罚不惩治云住。(4)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阅读文章,由“景行教民穿井以饮,陶瓦以代茅 茨,民始免于疾病火灾”可知,杨景行教百姓们凿井取干净水源,改用陶瓦建屋防止火灾; 由“民十人,号十虎,干政害民,悉捕置之法”可知,杨景行惩治地方豪民,保护百姓生命 安全;由“乃创学舍,礼师儒,劝民斥腴田以膳土,弦诵之声遂盛”可知,杨景行创办学舍, 礼敬儒生并以他们为老师,劝导百姓们尊师重礼,革新文化思想;由“核民田租,除划宿弊, 奸欺不容”和“理白冤狱之不决者数十事”可知,杨景行着力摒除朝廷弊政,明察冤假错案, 还百姓一个公道:由景行至,以法痛绳之,徙五百里外”和“乃赂当道者,以危语撼之,一 不顾,辛治之如法”可知,杨景行铁面无私,拒绝豪强威逼利诱,铁血手腕惩治地痞恶霸, 还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答案:(1) B(2) A(3)金溪县豪猾僧侣云住,挖掘民家墓冢窃取财物,事情被觉察,官员受其贿赂,放 宽刑罚不惩治云住。(4)教百姓们凿井饮水,用陶瓦建屋;惩治豪民,保护百姓安全;创办学舍, 劝导百姓们礼敬儒生,培养土人;摒除朝廷弊政,明察冤狱错案;严惩地痞恶霸,拒绝 豪强贿赂。【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拟高。【参考译文】杨景行,字贤可,吉安太和州人。延佑二年进土及第,授官为赣州路会昌州判官。会昌 百姓历年来不知凿井饮水,都汲取河水食用,所以多患疾病;也不知道使用陶瓦,而是以茅 草盖屋顶,因而多发生火灾。杨景行教当地百姓凿井饮水,以陶瓦代替茅草建屋,民众才免 受疾病、火灾之害。当地有十个豪民,号称“十虎“,干扰政事,危害百姓,杨景行将他们 全部拘捕,绳之以法。于是创办学舍,礼敬儒生并以他们为师,劝导百姓开拓肥沃的田地来 膳养土人,管弦诵诗之声于是盛行起来。后来杨景行调任为永新州判官,奉郡府之命,核实百姓田地,铲除了多年的积弊,奸邪 欺骗之事都无处隐瞒,贫穷孤弱的百姓得以仰赖。转任抚州路宜黄县尹,处理解决了长久得 不到解次的冤狱数十件。升任为抚州路总管府推官,揭发惩治许多奸邪之事,郡中因而没有 冤狱。金溪县刁民陶甲,财大而凶恶奸险,曾屡次诬陷本县官吏,使他们被罢官离职,从此 官吏们都畏惧他,不敢将其治罪,陶甲因而在一郡横行不法。杨景行到任后,依法严惩陶甲, 将其流徙五百里之外。金溪县豪猾僧侣云住,挖掘民家墓冢窃取财物,事情被觉察,官员受 其贿赂,放宽不治。杨景行却严格审理,云住也想以贿赂打动杨景行,杨景行却不为所动, 云住于是又贿赂主持政务的官员,以强横的言辞相威胁,杨景行仍置之不理,终于将其绳之以法。从此豪强之民收敛劣迹,善良百姓得以安宁。杨景行所经州县,都有良好政绩,离去 的时候,百姓立碑刻石颂扬他。在任翰林待制、朝列大夫时退休,七十四岁时去世。(2021山东潍坊)宋本,字诚夫,大都人。自幼颖拔异群儿,既成童,聚经史穷日夜读之,句探字索, 必通贯乃已。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善为 *古文,辞必己出,峻洁刻厉,多微辞。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不可干以私;而笃朋友之义,坚假设金铁。人 有片善,称道不少置,尤以植立斯文自任。居官清慎自持,篦粥至不给。本未弱冠,聚徒 .以养亲,殆二十年;历仕通显,犹赁屋以居。及卒,非贿赠几不能给棺敛,执绯者近二 千人,皆缙绅大夫门生故吏及国子诸生,未尝有一杂宾,时人荣之。本所著有至治集四卜卷,行于世,谥正献。(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九,有删改)注峻洁刻厉:形容文章刚劲凝练而深刻。微辞:委婉而隐含讽谕的语言。制行 纯白:行为纯洁。不可干以私:不掺杂私心。斯文:这里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筋 (zhan)粥:稠粥。聚徒:招收学生。财(fu)赠:官府赠送的钱物。执绅(fu)者: 指前往送葬的人。)询问,求问树立几乎荣耀12.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质:B.尤以植立斯文自任植:C.非贿赠几不能给棺敛几:D.时人荣之荣:*13 .以下各项加点词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必通贯乃己B犹赁屋以居*C.行于世D.而笃朋友之义A.必通贯乃己B犹赁屋以居*C.行于世D.而笃朋友之义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先帝不以臣卑劣.海运那么将徙于南冥甚矣,汝之不惠14 .翻译下面句子。本未弱冠,聚徒以养亲,殆二十年。15 .选文第段主要表现了宋本 的特点:由第段可知,宋本为官清廉,表现在稠粥都吃不上、O【参考答案】16 . D 13. A14 .宋本尚未成年,就招收门生以奉养双亲,时达二十年。15 .天资聪颖、嗜爱读书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