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docx
-
资源ID:86703379
资源大小:16.04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docx
小蝌蚪找妈妈教材解析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其巧 妙之处在于将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识很自然地蕴含在一个生动的 小故事里。通过写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提示下,找到自己 的妈妈的奇妙经过,自然活泼地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 过程,以及生活习性的变化,蕴含了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文中对小蝌蚪和青蛙的生活环境以及外貌、动作进行了 生动的描写。第一自然段寥寥数笔,既点明小蝌蚪生活在水中, 又按从头到尾的顺序勾画出小蝌蚪的外貌,句子中两个叠词“大 大的、长长的”和一个动词“甩”,使小蝌蚪俏皮可爱的样子跃 然纸上,“快活”一词描写出小蝌蚪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生活 状态。第四自然段既点明青蛙可以离水而居,又勾画出青蛙的外 貌,句子中两个表示颜色的词语“碧绿、雪白”和四个动词“蹲、 披、露、鼓”,将青蛙鲜艳美丽的外表与神气十足的神态,活灵 活现地表现出来。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充满了童趣与温情,伴随着故事 情节的推进,小蝌蚪发育成长为幼蛙的变化过程被有序地呈现出 来,青蛙的样子也被清晰地勾画出来。第二、三、四、六自然段的第一句都以时间变化开头,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不知什么时候”,给读者以空间和 时间的变化之感;小蝌蚪发育成幼蛙的过程被巧妙地分散在后半 句,“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 “尾 巴已经不见了 ”,清楚、有序地把小蝌蚪发育的变化过程呈现在 读者眼前。第一句之后,分别叙述了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 随着故事的推进,青蛙妈妈的外貌被一点一点勾画完整。比如,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心生羡慕,想要找自己的 妈妈。鲤鱼阿姨说它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鼓励它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看见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长着宽嘴巴,就追着乌 龟叫妈妈。乌龟妈妈说它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 绿衣裳”,也鼓励它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看见大青蛙,“披 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就游上去 叫妈妈。青蛙妈妈说它们已经从蝌蚪长成青蛙了,鼓励它们跳到 荷叶上。这种类似的叙述结构,有利于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中的动词用得巧,增强了表达效果。“甩”写出了小蝌 蚪灵活地摆动细长的尾巴;“迎、迎、追、游”,既写清对象之间 的位置关系,又传达出小蝌蚪或急切或兴奋的心情;“披、露、 鼓”形象生动地勾画出青蛙的外貌和神态;“蹬、跳、蹦”连续 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小青蛙纵身跃起时,身姿轻盈,动作敏捷。 这些动词,为故事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动态美,给人以真实 感、生动感。第六自然段写“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提害虫”,既展 现了一幅青蛙母子其乐融融的生活画面,又不禁让人萌生出青蛙 是人类的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的想法。课文共有3幅插图,分别画的是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的 内容,不仅生动地展现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而且有序地呈现 出蝌蚪的变化过程: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不见了。插 图画面色彩鲜艳,形象活泼生动,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学目标1 .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 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2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 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3 .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 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4 .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 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 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看图讲小蝌蚪 找妈妈的故事。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 .识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重点认读“捕、迎、顶、披”,强 调“捕”的声母是b,避免错读成pd ;强调“披”的韵母是I , 避免错读成pei;强调“迎、顶”的韵母是ing,发准后鼻韵母, 读准生字。用认读字组成词语:“池塘、脑袋、灰色、捕食、迎上 去、阿姨、宽嘴巴、乌龟、头顶上、披着、鼓着“,练习认读。 重点认读“脑袋”,强调“袋” dd i在“脑袋” 一词中要读轻声 n a d a i。完成课后题“读一读,记一记”。通过初读词语,发现 第一行是用“袋”字组词,强调“袋”在“脑袋、口袋”中读轻 声,“口袋”还可以读成kou dai (儿),“袋”在“袋子、袋 鼠”中读ddi;第二、三行用“迎、塘”字组词。此夕卜,还可以通过表演认读“甩、捕、迎”,利用小蝌蚪图 片认读“脑、袋、灰”,利用鱼图片认读“阿、姨”,利用乌龟图片认读“龟、宽”, 利用青蛙图片认读“顶、披、鼓”。通过具体语境中读准多音字“教”,比如,出示“他 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通过自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读准多音字“教”,读准易错字“捕”,读好这个句子的停顿。2.写字。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字形,可以用熟字加一加的方 法:"京”加"尤”就是“就“熟字减一减的方法:“披"减去提 手旁就是“皮”;熟字换一换的方法:“该”的言字旁换成子字旁 就是“孩”;形声字的方法:“肚”中月字旁表示肉,“土”表示 读音,等等。每个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记忆。重点学习“皮”和“跳”的书写笔顺,“皮”的笔顺:横 钩、撇、竖、横撇、捺,“跳”右边的“兆”的笔顺:撇、点、 提、竖弯钩、撇、点。重点区分“顶”右边是“页”,最后一笔 是点,“宽”下面是“见”,最后一笔是竖弯钩。重点比较“足” 和足字旁。“子”和子字旁的笔画变化。本课10个字书写兽占.两 7画,独体字。第二笔竖、第三笔横折钩围成的框稍大,前后两组撇点前小 后大,第二组的撇尖穿插到第一组的点的下方Q就 12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部结构紧凑,右部短横起笔在田字格的中心, 撇写舒展,撇尖穿插到“小''的右点的下方。叨F 9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每部分要紧凑,中部的横折钩和右部的横撇弯钩 都不要向下写太长,最后一笔悬针竖最长。宽 10画,上下结构。宝盖头写宽,首笔点在竖中线上。中间部分写窄,下面部分 是“见”,撇和竖弯钩要写舒展,略宽于宝盖头。顶 8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低右高;“丁”的横和竖钩都不要写太长,“页” 的竖在竖中线上。睛 13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青”的第四笔长横从横中线起笔,第五笔竖在 竖中线上。肚 7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月字旁写得窄长,“土”的短横在横中线上,竖 跟月字旁相比要起笔高收笔早。皮 5画,独体字。第二笔长撇斜度要小,第三笔竖在竖中线上,“又”的横撇 要横短撇长,捺舒展。孩 9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子”末笔横变提,斜度大,“亥”第三笔是撇折, 撇折经中心点在横中线下侧向右折。跳 13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兆”的撇斜度小,沿竖中线右侧往下,撇尖穿 插到足字旁的下方。二、课文学习1 .朗读指导。课文中人物对话较多,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 情后,读好说话的语气。蝌蚪、鲤鱼、乌龟、青蛙的语气各有不同。蝌蚪天真可爱, 语音清脆悦耳,由于找妈妈心切,因此语气急切。鲤鱼语速适中, 重读“四条腿、宽嘴巴”以突出青蛙的特征。乌龟的话要读得舒 缓,强调“不是、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青蛙看到自己的 孩子很高兴,说话时带着笑意,语气中充满慈爱。读第五自然段时,要联系前面的内容才能感受到小蝌蚪经 过长时间的寻找,终于找到妈妈的欣喜和激动。朗读指导要兼顾 前后语境。除了对话以外,旁白部分的读法也不同。第一自然段要注 意读好偏正结构的短语,读“游来游去,时语气延长,突出它 们的悠闲与快乐。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游哇游”语速要慢,突出 时间的漫长。过了几天终于看到一只大青蛙,读“大青蛙、碧绿 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大眼睛,要略强调,突出强调青蛙 的特点。第五自然段中的“游过去”要读出惊喜的感觉,和第一 自然段的“游来游去”形成对比。第六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尾,以 叙述的口吻读,最后一句读得慢一些,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2 .理解运用。重点理解“甩、迎、追、游、蹲、披、露、鼓、蹬、跳、 蹦”这些动词,理解这些动词要在文本语境中进行,可以采用结 合文本情境演一演的方式。对于学生能够理解和说清意思的,可 以让学生先结合上下文说说词的意思,然后通过演一演来加以印 证。如果这个动词的意思不好理解,WI?/,先演一演,让学生通 过演来揣摩和体会,然后尝试说一说。描写外貌的短语也是理解的重点,如“大大的脑袋”“灰 黑色的身子” “长长的尾巴”“宽嘴巴”“大眼睛”“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教师可以让学生细品语言并描述自己想象出的 画面,让学生比较有这些形容词和省去它们有什么不同,再观察 课文插图印证自己的感受。“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可 以先组织学生读全文,找到描写小蝌蚪成长变化的句子后认真地 读一读,让“读找读”的过程成为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和 记忆文本语言的过程。然后结合课后题,说清楚小蝌蚪发育成青 蛙的过程,之后再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教师要让每位学生 积极参与其中,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练习 组内交流全班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学 习和运用书面语言,提高讲故事能力。练习运用动词说句子是课后练习中的一道题。教师可以 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情境、借助插图以及演一演等方法,理解“披、 鼓、露、甩”的意思,组织学生结合生活想一想怎样运用这些动 词说完整的句子。如果学生独立运用比较困难,教师可以给一些 相关的图片来引导学生思考与运用。比如,超人披着红红的斗篷, 猪八戒鼓着圆滚滚的肚子,大灰狼露着尖尖的牙齿,牛儿甩着粗 粗的尾巴。三、实践活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观察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1 .观看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2 .召开阅读分享会找一找关于小蝌蚪、青蛙的科学 知识或者诗歌、故事。选择你最喜欢或者大家很感兴趣的内容, 读给大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