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有线广播电视网实施细则技办字〔XX.docx
-
资源ID:86711467
资源大小:33.33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有线广播电视网实施细则技办字〔XX.docx
细则技办字(XX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有线广播电视网实施细则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二O一年七月第十条 三级、二级前端的复用、加扰系统应按N+1备份方式配 置,N不大于10; 一级前端重要节目与要紧节目的复用、加扰系统应 按1 + 1备份方式配置,通常节目的复用、加扰系统应按N+1备份方 式配置,N不大于10o第十一条 调制器应按N+1备份方式配置,N不大于10。第十二条 传输适配器应按N+1备份方式配置,N不大于10。第十三条三级前端的服务信息(SI)生成子系统应配置备播系 统,备播可使用码流播放方式;二级、一级前端的SI生成子系统应 配置主备系统。第四节模拟前端播出系统第十四条应配置视频、音频跳线排。三级前端的视频、音频分 配器应按N+1备份方式配置,N不大于10;二级前端的视频、音频分 配器应配备双电源,按N+1备份,N不大于10; 一级前端的视频、音 频分配器应配备双电源,按1+1备份。第十五条 模拟调制器应按N+1备份方式配置,N不大于10。第五节 自台监测系统第十六条播出信号监测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三级应能对所播出的节目进行监听监看,应能采取录音、 录像或者记录码流等方式对前端输出点重要节目信号的异态进行记 录,异态信息应储存一年以上;数字前端应配置码流分析设备对重要 节目信号源与输出点进行分析;(二)二级在符合三级保障要求的基础上,应能采取录音、录像 或者记录码流等方式对前端输出点的重要节目与要紧节目的异态进 行记录,异态信息应储存一年以上;数字前端应配置码流监测设备, 能对重要节目信号源与输出点以轮询方式进行监测;(三)一级在符合二级保障要求的基础上,应能采取录音、录像 或者记录码流等方式对前端输出点的全部节目的异态进行记录,异态 信息应储存一年以上;应配置码流监测设备,监测全部信号源与输出 点;应对重要节目TS流的输出点实时监测;对其它取样点应能以轮 询或者实时方式进行监测。第十七条设备运行监控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二级、三级应能够对复用加扰系统、CA系统进行监控;(二)一级在符合二级保障要求的基础上,应能够对信号源系统、 传输系统等进行监控;应设置网管系统,网管系统应符合城市有线 广播电视网络设计规范(GY 5075)、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 心设计规范(GY 5082)的有关规定;(三)监测异态信息应储存一年以上。第十八条电力与环境监控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应符合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的有 关规范;(二)三级对配电系统中的要紧运行参数与关键设备运行情况有 监测手段;对机房温度、湿度等环境状态进行监测;(三)二级在符合三级保障要求的基础上,对配电系统中的要紧 运行参数与关键设备运行情况进行集中监测;(四)一级在符合二级保障要求的基础上,应配置具备异态声光 报警功能的电力与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第六节机房环境第十九条机房外部环境、温度、湿度、防尘、静电防护、接地、 布线及外部环境应符合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 的有关规定,其中,三级应符合C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有关规定, 二级应符合B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有关规定,一级应符合A级电子 信息系统机房的有关规定。机房应采取必要的防鼠、防虫等措施。机房消防设施的配置应符合广播电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Y 5067)的有关规定。第二十条机房安全防范应符合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广播电影电视系统重点单位重要部位的风险等级与 安全防护级别(GA 586)的有关规定。无人值守机房应装防盗门, 使用封闭式空间设计,满足无人值守条件下良好的防火、防盗、防尘、 防漏、防虫、保温等防护条件,应配置具有远程遥控功能的空调等设 备。二级、一级应对设备机房、UPS主机及电池室、缆线集中点、室 外设备等播出有关的重点部位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第二十一条 通讯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三级前端机房应至少配置一部业务专用外线电话;应配置 安全播出预警信息接收终端;(二)二级、一级前端机房应配置两部具有录音功能的业务专用 外线电话;应配置安全播出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并配置与安全播出指 挥调度机构互联的专用计算机终端与通讯设备。第七节保护器材第二十二条应根据播出系统与设备配置情况,按一定比例配置 备品备件。第二十三条应配置保护检修、故障处理所需的工具、材料;二 级、一级有线前端的仪器仪表配置应符合有线电视广播系统运行保 护规程(GY/T 166)的有关规定,数字前端应增配码流分析仪、QAM 信号分析仪、传输误码仪等必要的仪器仪表。第八节 灾备与应急播出第二十四条灾备与应急播出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三级应具有一定的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应根据当地地质、 气候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二)二级在符合三级保障要求的基础上,应配置应急播出系统, 当发生重大灾害或者突发事件,播出系统短时间内无法恢复时,应能 够应急播出重要节目;(三)一级在符合二级保障要求的基础上,应配置灾备系统,当 发生特别重大灾害或者突发事件,播出系统短时间内无法恢复时,能 应急播出重要节目。宜建立异地备份前端系统,或者与相邻城市前端 系统互为灾备。第三章有线分配网配置要求第一节分前端第二十五条外部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二级分前端机房宜接入两路外电,如只有一路外电,应配 置自备电源;(二)一级分前端应接入两路外电。第二十六条供配电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低压供配电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与规范;(二)二级分前端机房播出负荷应使用独立的低压回路供电;播 出负荷应使用UPS供电,UPS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设计负荷工作1 小时以上;(三)一级分前端应设两个引自不一致变压器的独立低压回路, 单母线分段供电并具备自动或者手动互投功能;播出负荷应使用UPS 供电,UPS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设计负荷工作1小时以上;应配置 自备电源或者与供电部门签订应急供电协议,保证播出负荷、机房空 调等有关负荷连续运行;主备播出设备、双电源播出设备应分别接入 不一致的供电回路。第二十七条复用器、调制器等信号处理设备,与用于接收本地 信号源的光接收机等设备应按N+1方式配置备份。第二十八条应对所插入的信号源进行实时监看,应至少对所接 收的广播电视节目以轮询方式进行监听监看。第二十九条机房环境应满足设备运行要求,并配置必要的防雷、 防水、防潮、防鼠、防虫、防尘、防盗、防静电与防电磁干扰等设施。消防设施的配置应符合广播电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Y 5067) 的有关规定。第二节光、电缆传输系统第三十条前端至下级前端、分前端的信号分发系统应符合下列 规定:(一)前端到下级前端、前端到分前端的传输网应使用环状结构、 双路由或者配置其它有效的备用手段;(二)使用模拟光传输系统进行信号分发的,射频放大器、光发 射机、光放大器、光接收机等设备应按1+1方式配置;(三)使用同步数字系列(SDH)光网络系统进行信号分发的, 系统配置应按照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光缆干线网专业实施细 则中有关二级基础网络配置的要求执行;使用数字微波传输方式进 行信号分发的,系统配置应按照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 输专业实施细则中有关支线微波配置要求执行。第三十一条前端、分前端至光节点的信号分配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分前端、三级前端与二级前端,射频放大器应有备份,光 发射机应按N+1备份方式配置,N不大于10;(二)一级前端射频放大器应有双备份,光发射机应按N+1备 份方式配置,N不大于10o第三十二条光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光缆干线的施工与验收应严格按照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施 工及验收规范(GY 5073)中的有关规定执行;(二)光缆线路应使用管道、直埋等隐蔽方式,尽可能避免明线 敷设;(三)光缆的接续应严格按照施工任务与操作规程进行,熔接盒 (箱)应保证密封良好,安装牢固;(四)光节点宜安装在牢固可靠、密封性能好的保护箱内并加锁 保护。第三十三条应对分前端机房传输系统进行监控,具备双向功能 的网络应配置传输网管系统,实现对光节点以上传输设备的监控。第三十四条有线分配网的安全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缆线的设计、敷设、改造应当符合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施 工及验收规范(GY 5073)、有线电视分配网络工程安全技术规 范(GY 5078)等标准、规范的有关要求;(二)电缆网络的室外部分,其传输线路应使用地下管道、铠装 直埋与保护管敷设等安装方式,其网络设备应采取设备箱安装方式;(三)电缆网络的室内部分,新建的建筑应使用预设暗管设施敷 设的安装方式,已建的建筑应采取保护管敷设与明装设备箱的方式;(四)应在适当的地方设置直击雷保护装置或者采取地下管道、 铠装直埋、金属管屏蔽等措施,务必与网络用户建筑物采取等电位连 接与保护接地的防雷措施;(五)分配节点及放大器宜使用集中供电的方式,且电源电压应 不大于交(直)流65V。关于重要的光节点或者用户数较多的光节点, 宜使用交流双路供电或者不间断电源(UPS)供电,并具有稳压功能 与短路保护措施;(六)电缆管道与其它建筑物与管道的最小间距,应符合有线 电视分配网络工程安全技术规范(GY 5078)的有关规定;(七)暗管设施中所有的放大器箱、分配器箱与过路箱均设置在 建筑物内的功能通道,并加装箱门与门锁。分配网络的明装设备箱应 具有良好的防雨与防腐功能,箱门与箱锁应牢固可靠。第三节保护器材第三十五条应根据有线分配网的规模、设备配置情况,按一定 比例配备备品备件。第三十六条应配置故障处理、保护检修、抢修所需的必要工具、 各类缆线材料、交通工具、安全保护设施等。应配备易于移动的发电 机,保障网络应急供电。应按照有线电视广播系统运行保护规程(GY/T166)的有关 要求,根据当地用户规模与用户分布密度等条件配置一定数量的仪器 仪表。第四章MMDS系统第三十七条MMDS发射机房宜接入两路外电,如只有一路外电,应配置自备电源;第三十八条供配电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低压供配电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与规范;(二)MMDS发射机房播出负荷应使用独立的低压回路供电;播 出负荷应使用UPS供电,UPS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设计负荷工作1 小时以上。第三十九条发射机、合成器等关键设备应有备份。第四十条天线、馈线的安装应符合多路微波分配系统技术要 求(GY/T 132)的有关要求,且安装结构应能承受当地最大风力。第四H一条MMDS发射端、集体接收端应对所播出的重要节目进 行监听监看。第四十二条 机房环境应满足设备运行要求,并配置必要的防雷、 防水、防潮、防鼠、防虫、防尘、防盗、防静电与防电磁干扰等设施。消防设施的配置应符合广播电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Y 5067) 的有关规定。第四十三条 应配置重要设备的备品备件。应配置故障处理、保 护检修、抢修所需的必要仪器仪表、工具、各类缆线材料、交通工具、 安全保护设施等。第五章 运维与技术管理第一节运行管理第四十四条有线广播电视网安全播出年度运行指标应满足: (一)三级,停播率W180秒/百小时,即可用度三99. 95%; (二)二级,停播率W72秒/百小时,即可用度三99. 98%; (三)一级,停播率W36秒/百小时,即可用度299. 99%。第四十五条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数字前端系统信源、TS流、射频、QAM调制等技术指标应 符合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技术要求与测量方法(GY/T221)的要求;(二)数字电视系统网络输出口的指标应符合有线数字电视系 统技术要求与测量方法(GY/T 221)的要求;(三)模拟前端系统技术指标应符合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 范(GY/T 106)的要求;(四)模拟前端系统网络输出口技术指标应符合有线电视广播 系统技术规范(GY/T 106)的要求;(五)MMDS发射机满足多路微波分配系统发射机技术要求与 测量方法(GY/T 171)的要求。第四十六条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的要求,结合本 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各项运维与技术管理制度。(一)机房管理制度应包含机房出入人员管理、机房禁止性规定 等;(二)值班及交接班制度应包含交接班要求、值班内容、纪律要 求、监听监看要求等;(三)安全制度应包含技术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施工安全、消 防安全规定等;(四)供配电管理制度应包含供配电规范、安全规范、要紧运行 参数与关键设备运行情况巡查规定等;(五)技术参数变更管理制度应包含业务调度执行条件、业务调 度前的各项准备措施、业务调度后的检查确认等;(六)事故报告制度应包含不一致等级事故的报告原则、报告内 容(事故原因、影响情况、处理过程等)、报告要求等;(七)保护检修制度应包含保护检修的项目与周期、检修规范、责任分工、重要数据存储与备份规范、保护记录规范等;(A)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应包含技术档案的范围、分类明细、存 档要求、出入库管理规定、销存时限规定等;(九)设备器材管理制度应包含设备器材采购、技术验收、登记、 整理、保管要求与借(领)用手续规定等,并符合有线电视广播系 统运行保护规程(GY/T 166)的有关要求;(十)设备、管线巡检制度应包含巡检要求、记录及报表规定等;(十一)资源调配制度应包含资源调度的范围、资源的审批、准 备措施、调度后的检查确认等。第四十七条应结合播出系统与播出任务,制订与完善各项运行 工作流程与设备操作流程。(一)运行工作流程应包含交接班流程、巡机(线)流程、管道 及光缆调配管理流程、频率变更流程、节目变更调度管理流程、故障 处理流程、系统运行评估流程、播出事故处理及报告流程等;(二)设备操作流程应包含线路割接操作流程、网管操作流程、 前端各类设备操作流程、供配电设备操作流程等;(三)各项操作应符合有关行业的操作规范,业务调度应按调度 单的要求执行;运行工作与设备操作应做好记录并存档;跨单位、跨 部门的业务调度、操作指令应有书面通知,有关通话联络应有录音与 文档记录。第二节保护管理第四十八条应根据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实际情 况制定光缆阻断率、光纤可用率、故障抢修时限、故障处理及时率等 各项保护质量指标。第四十九条应参照有线电视广播系统运行保护规程(GY/T166)的有关要求,针对不一致系统与设备分类制定周检、月检、季 检与年检等周期性的保护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前端、分前端电 力系统、UPS、电池、空调等附属设备、设施,光、电缆路由巡检均 应纳入统一保护计划;保护工作应做好记录并存档。数字有线电视广播系统的测试项目、周期应按照附表1的要求执 行。第五十条应根据国家、行业有关技术标准,并结合自身承担的 保护任务、各类设备设施的特点,制定供配电设备、信号源系统、播 出系统、网管系统、传输系统等的保护操作规程。第五十一条保护分工、分界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应将有线广播电视网各环节的保护责任落实到部门、班组、 个人,做到界面清晰、责任明确、不漏检、不重叠;(二)与上、下游有关播出单位划清保护界限,并签订保护协议, 协议要紧内容应包含保护分界图、各方保障责任、故障处理协调机制、 联络电话等。第五十二条应规定定型故障的故障定位、到达现场、完成抢修 的时限,并根据抢修时限要求制定抢修预案与应急抢修流程,落实参 与抢修的人员、器材、通讯及交通工具。第五十三条运行保护所需的各类工具与器材应妥善放置、专人 管理,定期检查补充、定期标校;备品备件应进行登记造册,放置于 满足器件存储环境要求的指定位置,并定期检测与保护。第五十四条代维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委托其他单位承担运行保护任务时,应选择具有相应安全 保障能力的代维单位并签署有效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应指 定专人对代维单位的运行保护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与管理;应对代维单位的操作进行规范,在代维单位进行保护操作时,应安排内部人员 监护;(二)设备所在地单位应承担设备运行监测、故障应急处置等代 维任务,并与委托方签署有效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应严格 履行协议范围内的有关责任与义务,及时向委托方反馈运行保护情 况。第三节技术管理第五十五条 技术改造与网络优化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应根据安全播出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技术改造与网络优化计 划并组织实施;(二)技术改造与网络优化应按项目方式进行管理,实施流程应 包含方案论证、报批、审核、实施、培训、验收等内容。第五十六条应按照有线电视广播系统运行保护规程(GY/T 166)的有关要求做好有线电视设施保护工作,并建立与市政、电信、 电力、公安、安全、街道等有关单位的协调与安全防范机制。第五十七条新建前端需要申请试播期的,应提早7个以上工作 日逐级报至省级以上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批准。其中,涉及广电总局直 属单位的,与播出影响范围涉及全国或者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应逐级报至广电总局批准。审批部门应及时回复意见。批准试播的,应同时将批复意见抄送 广播电视监测、指挥调度机构。第五十八条临时停传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临时停传涉及广电总局直属单位的,与节目影响范围涉及 全国或者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应提早5个以上工作日逐级报 至广电总局批准;其它临时停传的申请程序、管理要求由省级广播影 视行政部门另行规定;(二)申请临时停传前应做好与有关单位与部门的沟通协调;(三)临时停传检修申请材料应说明停传原因、起止日期与时间、 涉及的节目及参数(如频率、码率等)、影响范围、操作方案、应急 措施等;(四)临时停传批准后,申请单位应在操作前通知有关播出单位 及用户,有关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应通知监测、指挥调度机构。第五十九条运行变更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播出方式(如是否加密等)、播出技术参数等的变更,应 根据有关规定报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审批;批准变更的,审批部门应同 时将批复意见抄送监测、指挥调度机构,申请单位应在变更前通知有 关播出单位及用户;(二)变更后应进行测试,测试通过后方可投入运行;应及时修 改播出系统图等技术资料,妥善储存变更前后有关档案。第六十条施工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施工安排应以减少对播出影响为原则,尽量安排在例行检 修时间进行,需要临时停传的,应做好临时停传申请与操作通知等工 作;(二)施工前,应制定全面的施工方案与应急预案。施工方案与 应急预案应明确:施工的目的与要达到的效果、施工内容与施工区域、 全面操作步骤与时间进度、各项安全措施、施工可能对安全播出造成 的影响、应急操作处理流程与有关责任人与需要协调配合的部门等;(三)施工时,应遵守有关安全规范,并做到:严格划分出施工 区域,放置警示牌;安排熟悉安全播出的人员监督整个施工过程,发 生威胁安全播出的行为,立即予以制止;在播出机房内施工,应与播 出运行设施隔离,并加强对播出设备的巡视;施工用电应与播出用电 分离。第六十一条 应急预案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应针对技术系统的特点与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突发故障 应急预案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含供配电故障应急预案、播出重要 环节故障应急预案、非法破坏事件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与其 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并报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备案;(二)各有关部门与岗位应根据应急预案制定具体的应急处置流 程;(三)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应急预案与流程,定期对有关人 员进行培训并组织演练。第六十二条重要保障期前应做好下列工作:(一)应制定重要保障期预案,预案应包含重要播出前的准备、 重要播出中的保障措施与突发故障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流程等内 容;(二)应做好供配电系统、信号源系统、前端系统、传输系统、 辅助系统(空调、紧急照明等)的全面检修、测试工作,做好线路巡 线工作;应对备品备件、应急工具进行全面检查并及时补充;(三)应提早协调电力供应、线路传输、通信联络、设备生产商、 系统集成商等有关单位、部门为播出提供重点保障。第六十三条安全播出事故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安全播出事故的界定、分类、分级、统计与上报应按广播 影视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与行业标准执行;(二)应根据上级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与安全播出要求,制定本单位的事故管理制度;(三)关于重大事故应成立调查组,对事故原因、处置过程进行调查,对处置方式、方法进行分析,形成调查分析报告;(四)根据重大事故的分析调查,编写事故案例,并及时组织召 开案例分析会,通报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五)应按照有关规定对事故责任人予以处理,对排查发现的播 出事故隐患及时进行整改。第六十四条报表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按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的要求,汇总分析技术指标、播出 运行、事件/事故等情况与数据,按时填报相应报表;(二)上报数据应准确真实,并通过本单位领导审核;(三)应根据报表类型分类整理报表档案。第六十五条技术资料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技术资料管理应符合有线电视广播系统运行保护规程 (GY/T 166)的有关规定;(二)应建立技术资料库,有条件的应建立电子化技术资料库。 资料库应包含:技术审批文件、运维与技术管理制度、设备档案、运 维档案(含运维工作记录、系统操作记录、运行监测记录等)、应急 预案、事故档案、系统方案、系统图纸、系统重大技改资料、有关技 术标准规范及安全播出文件、报表等;应由专人负责对技术资料及时 更新整理;运维档案应至少储存一年。第六十六条应定期分析运行保护数据(包含技术指标、故障、 事故等),为系统优化、技术改造、改进运行保护管理提出建议。第六十七条技术安全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应遵守中华人民共与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中有关技术安全的规定,遵循广播电视中心与台、站电气工作安全 规程(GY 63).有线电视广播系统运行保护规程(GY/T 166) 等行业标准中的有关技术安全要求;(二)应按照国家、行业有关规定、标准,制定与细化有关的管 理制度与操作流程,强化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教育,落实安全 责任与措施,加强监督检查,避免发生技术安全事故。第六十八条应建立安全播出检查与考核制度,定期对前端、网 络的运行与保护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检查与考核应包含下列要紧内 容:(一)系统配置:检查技术系统、设备及线路的分级保障配置与 验收情况,评估技术系统的可靠程度;(二)系统指标:检查系统的要紧技术指标,评估技术指标达标 等级;(三)规章制度: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情况,评估规章制度 的完善与落实情况;(四)预案流程:检查应急预案与操作流程的制定与演练情况, 考核值班人员的掌握程度,评估各项应急预案与关键操作流程的合理 性与可操作性;(五)文件资料:检查值班日志、运行记录、播出运行文件、保 护计划、保护记录、安全播出报表、安全播出事故调查分析报告、设 备器材档案等资料,评估技术资料的管理水平。第六十九条应对技术系统与播出管理进行安全播出风险评估, 对评估发现的不足与薄弱环节应及时整改。第七十条 安全播出有关岗位人员上岗、培训管理应符合下列规 定:(一)播出值班岗位与保护岗位人员应通过政治审查,具有有关 专业学历,满足岗位要求,并通过岗位培训与考核;(二)应定期进行安全播出教育,组织安全播出演练,并对技术 人员及与播出有关的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对不合格人员应予以转岗;(三)应对技术人员进行新技术培训,提高安全播出保障能力; (四)与播出有关的供配电等保障部门及其从业人员应统一纳入 安全播出管理。第四节信息安全管理第七十一条应按照国家与行业信息安全要求,合理划分各播出 有关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并按照相应等级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建 设、评估与整改。第七十二条结合信息系统等级制定相应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 制定网络保护及信息安全管理各项制度与操作规范,落实信息安全责 任制,并建立监督机制,定期组织信息安全培训。第七十三条应结合网络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网 间物理隔离;组合使用路由器、网关、防火墙与安全隔离网闸等设备 的功能特性,进行网络边界安全防护;使用多重、异构杀毒引擎对跨 信息系统的输入文件进行检测;合理设置用户权限,防止非授权访问; 封闭不必要的外部数据接入端口;限制用户安装非法软件;安装防病 毒软件,并定期升级病毒库;部署补丁管理系统,及时进行操作系统 更新。第七十四条应根据系统中各类数据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数据 加密、数据备份、访问操纵等措施。第七十五条 应对网络流量、用户行为、主机与网络设备的运行状况等进行监测,及时处置异态报警。第六章附则第七十六条本实施细则下列用语的含义:(一)停播率指有线广播电视网停播总时长与有线广播电视网播出总时长的比值,单位:秒/百小时。公式:仲场方 有线广播电视系统停才数时长(秒X万户)悍瘠率-有线广播电视系统播说时长(百小日或万户)ZE某套节目停播时长(秒X影响用户数(万户)二停播次数影响节目套数一节目套数X单套节目播出时长(百、时)X总用户数(万户)其中,单套节目播出时长按24小时/天计算,停播次数统计范围 包含前端与有线分配网各环节因各类原因(含外电原因等)造成的且 单次事故影响大于1000户的所有中断;(二)可用度指有线广播电视网所有节目正常播出节目时长占播 出总时长的百分比,单位:%O公式:市田由 M 有线广播电视系统停播总时长(小时X万户)、inno/ 可用度二(1 一有线广播电视系统播出总时长(小时X万户)X 100%E Z某套节目停播时长(册)X影响用户数(万户)=( 停播次数 影响节目套数)X 100叫节目套数x单套节目播出时长(册)义总用户数(万户) °(三)技术系统指有线广播电视网与安全播出有关的系统、设备、 线路及其附属设施的统称,包含:前端、有线分配网与有关监测、监 控系统,有关供配电系统,有关附属设施(含机房与机房内空调、消 防、防雷接地、应急照明、光电缆所在杆路、管道等);(四)前端指利用有线电视网络提供广播电视节目服务的,具有 节目源信号接收、集成、操纵、信道调制等功能的系统设施;(五)分前端指接收来自于前端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具有少量 节目插入功能,并完成信道调制的有线电视网络节点;(六)播出负荷指机房内所有设备的用电负荷,包含要紧播出负 荷及监视系统、电视墙等用电负荷。其中,要紧播出负荷指信号播出、 传输链路上设备及网管系统等与播出直接有关的用电负荷;(七)本细则中“应”表示务必达到相应要求;“宜”表示建议 达到相应要求;(八)如无特殊说明,本细则中“以上”含本数。第七十七条下列规范性引用文件的最新版适用于本实施细则: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计规范(GY 5075)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设计规范(GY 5082)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广播电影电视系统重点单位重要部位的风险等级与安全防护 级别(GA 586)广播电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Y 5067)有线电视广播系统运行保护规程(GY/T 166)多路微波分配系统技术要求(GY/T 132)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Y 5073)有线电视分配网络工程安全技术规范(GY 5078)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技术要求与测量方法(GY/T 221)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 106)多路微波分配系统发射机技术要求与测量方法(GY/T 171)广播电视中心与台、站电气工作安全规程(GY 63)第七十八条本实施细则由广电总局科技司负责解释。第七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附表1:数字有线广播电视网测试项目与周期项目名称试道 测频月测试季测试年测试前端干线分配 网络干线前端干线分配 网络TS流测量所有频道VV数字频道电平所有频道VVVV调制误差率 (MER)总频道10%, 很多于5个VVVVV误码率(BER)总频道10%, 很多于5个VVV数字射频信号 与噪声功率比 (S),Rf/N)总频道10%, 很多于5个注:1、“ 表示需测试;2、干线抽测应很多于10%;3、分配网络的年测试工作宜安排在支线的每周随机抽测中进行。第一章总则1第一条编写目的1第二条适用范围1第三条分级保障原则1第四条电视节目分类2第二章前端配置要求2第一节供配电系统2第五条外部电源2第六条供配电2第二节信号源系统3第七条前端信号源接收3第八条卫星接收安全监控系统3第三节 数字前端播出系统3第九条编码系统3第十条复用、加扰系统4第十一条调制器4第十二条传输适配器4第十三条SI生成子系统4第四节模拟前端播出系统4第十四条视音分4第十五条模拟调制器4第五节自台监测系统4第十六条播出信号监测4第十七条设备运行监控5第十八条电力与环境监控5第六节机房环境5第十九条机房环境5第二十条机房安全防范6第二十一条通讯设施6第七节保护器材6第二十二条备品备件6第二十三条保护工具6第八节灾备与应急播出7第二十四条 灾备与应急播出7第三章有线分配网配置要求7第一节分前端7第二十五条外部电源7第二十六条供配电7第二十七条设备配置8第二十八条监听监看8第二十九条机房环境8第二节光、电缆传输系统8第三十条前端至下级前端、分前端的信号分发系统8第三十一条 前端、分前端至光节点的信号分配9第三十二条光缆敷设9第三十三条网络监控9第三十四条 分配网的安全措施9第三节保护器材10第三十五条备品备件10第三十六条 保护工具 10第四章 MMDS系统10第三十七条外部电源10第三十八条供配电11第三十九条设备配置11第四十条天馈系统11第四十一条监听监看11第四十二条机房环境11第四十三条保护工具11第五章 运维与技术管理 11第一节运行管理11第四十四条运行指标11第四十五条 技术指标11第四十六条规章制度12第四十七条运行流程13第二节保护管理13第四十八条 保护质量要求13第四十九条保护计划13第五十条保护操作规程14第五十一条保护分工、分界14第五十二条抢修管理14第五十三条备件管理14第五十四条代维管理14第三节技术管理15第五十五条技术改造与网络优化15第五十六条设施保护15第五十七条试播期管理15第五十八条 临时停传管理 15第五十九条运行变更管理16第六十条施工管理16第六十一条应急预案17第六十二条重要保障期17第六十三条事故管理17第六十四条 报表管理 18第六十五条技术资料18第六十六条运维分析18第六十七条技术安全18第六十八条检查考核19第六十九条 风险评估 19第七十条人员要求及培训19第四节 信息安全管理20第七十一条信息系统等级保护20第七十二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20第七十三条安全防护措施20第七十四条数据安全20第七十五条监控与响应20第六章.附则21第七十六条本实施细则下列用语的含义21第七十七条 规范性引用文件22第七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由广电总局科技司负责解释22第七十九条 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2附表1: 数字有线广播电视网测试项目与周期2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指导与规范有线广播电视网安全播出管理工作,根据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制订本实施细则。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有线广播电视网的技术系统配置及 运行、保护、技术管理工作。本实施细则所称有线广播电视网指用电缆、光缆、多路微波或者 其组合来传输、分配与交换声音、图像及数据信号的,为终端用户提 供广播电视服务的信息系统。有线广播电视网由前端与有线分配网构 成,其中,有线分配网包含分前端、光电缆传输系统等。考虑到多路 微波系统(下列简称MMDS系统)目前的应用情况,本实施细则对其 配置要求进行了规定。第三条根据覆盖用户规模,前端安全播出保障等级分为一级、 二级、三级,分前端安全播出保障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一级为最高 保障等级。保障等级越高,对技术系统配置、运行保护、预防突发事 件、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保障要求越高。有条件的有线广播电视网运营 单位应提升安全播出保障等级。(一)前端分级。省级、省会市、计划单列市,或者覆盖用户规 模在100万户以上的有线电视前端应达到一级保障要求,覆盖用户规 模在10万户以上,100万户下列的有线电视前端应达到二级保障要 求,覆盖用户规模不足10万户的有线电视前端应达到三级保障要求;(二)分前端分级。覆盖用户8万户以上的有线电视分前端应达 到分前端一级保障要求,覆盖用户不足8万户的有线电视分前端应达 到分前端二级保障要求;(三)下列将“三级保障前端”、“二级保障前端”、“一级保障前端”分别简写为三级、二级、一级。第四条 按照安全播出影响程度,有线广播电视网传输的节目分 为下列三类:重要节目,指CCTV-1,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卫视、本地一 套及省级以上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它重要节目;要紧节目,指中央电视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与本 地电视台的,除付费节目以外的所有非重要节目;通常节目,指除重要节目、要紧节目外的其它节目。第二章前端配置要求第一节供配电系统第五条外部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三级宜接入两路外电,如只有一路外电,应配置自备电源;(二)二级应接入两路外电,其中一路宜为专线;当一路外电发 生故障时,另一路外电不应同时受到损坏;(三)一级应接入两路外电,其中至少一路应为专线;当一路外 电发生故障时,另一路外电不应同时受到损坏。第六条供配电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高、低压供配电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与规范;(二)三级播出负荷供电应设与其它负荷供电分离的独立低压回 路;重要节目与要紧节目播出负荷应使用UPS供电,UPS电池组后备 时间应满足设计负荷工作30分钟以上;(三)二级播出负荷供电应设两个以上引自不一致变压器的独立 低压回路,单母线分段供电并具备自动或者手动互投功能;重要节目 与要紧节目播出负荷应使用UPS供电,UPS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设 计负荷工作30分钟以上;应配置自备电源或者与供电部门签订应急 供电协议,保证播出负荷、机房空调等有关负荷连续运行;主备播出 设备、双电源播出设备应分别接入不一致的供电回路;(四)一级应设对应于不一致外电的变压器,单母线分段供电并 具备自动或者手动互投功能;播出负荷供电应设两个以上引自不一致 变压器的独立低压回路;要紧播出负荷应使用UPS供电,UPS电池组 后备时间应满足设计负荷工作30分钟以上;应配置自备电源,保证 播出负荷、机房空调等有关负荷连续运行;主备播出设备、双电源播 出设备应分别接入不一致的UPS供电回路。第二节信号源系统第七条三级、二级前端的重要节目应接入两路不一致传输路由 的信号源。一级前端的重要节目、要紧节目应接入两路不一致传输路 由的信号源,且能够实现不一致信号源的自动、手动切换与应急跳接。第八条卫星接收安全监控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三级应对本地接收的卫星信号源节目进行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