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特色农业工作要点.docx
2023特色农业工作要点*年是贯彻党的*大精神开局之年,全市特色农业(指蔬菜、食用菌、水果、 茶叶、中药材、蚕桑等)工作要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大精神,围绕“稳 面积、保供给,提质量、促效益”,以“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 体系''为重点,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打造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数 字乡村智慧农业暨农业产业互联网建设为抓手,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优势, 全面推进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一、强化指导服务,推动行业发展(一)扎实做好蔬菜稳产保供。一是稳定生产能力。强化蔬菜产业指导,积 极通过调整品种结构、提升复种指数等措施提高现有菜地利用率。强化田间生产 技术指导,推广蔬菜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生 产质量和单产水平。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蔬菜播种面积、产量稳 中有增,产量同比增长率达到*%。二是完善保供机制。进一步完善应急保供协 议,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在推进现有蔬菜应急保供基地建设的同时,努力 新增应急保供基地,不断提升蔬菜应急保供的能力与水平。以应急保供基地为重 点,引导生产者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增加应季、应急叶菜和速生蔬菜生产,发挥地 产蔬菜应急保供优势。三是强化防灾减灾。牢固树立“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 增菜”的理念,围绕科学防灾减灾,强化监测预警,及早做好极端天气防范应急 预案,因地制宜、因苗施策,落实防灾减灾技术措施,提高抗灾生产能力。(二)大力振兴食用菌产业。一是持续实施“八大工程:进一步贯彻落实* 市“十四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农工组(*) *号)、*市食用菌产业振兴行 动实施方案(*一*年)(,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突出抓好示范市县,扎实 推进食用菌产业振兴行动“八大工程”实施,确保完成食用菌产业发展年度目标任 务。二是持续强化典型示范。从区域(示范市县)、实体(样本点企业)两个方 面,认真总结完善、宣传推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先进做法与典型案例,积极打造 全市食用菌产业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样本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 的模式和经验,培育壮大全市食用菌产业。三是持续推动招商引资。积极谋划、推动和开展食用菌产业招商引资,主动 对接市内外食用菌头部企业,努力提升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实效性。扎实推进“中 国菌物谷(合肥)”等重点项目建设。(三)积极推进两个发展。一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紧扣“一体化”和“高 质量''两个关键,以长三角和中部周边市份为重点,充分发挥市蔬菜、食用菌协 会和市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长三角区域一市三市蔬菜产销 合作框架协议落到实处,发挥长三角白菜(食用菌、西甜瓜、花椰菜等)产业 科技创新联盟作用,与沪苏浙地区广泛建立交流协作机制,推动特色产业区域合 作与协调发展。二是推进集群化发展。以特色农业主产区和龙头企业为依托,打 造特色产业集群和优势特色产业区,推动形成多样化品种结构、专业化产业分工、 错位化区域竞争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努力提升产业整体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四)努力提升蚕桑综合效益。做好蚕种种质资源普查及蚕桑生产技术培训 服务,因地制宜发展蚕桑产业,加快推广“桑菜''"桑禽''等套种套养模式,加快 发展桑果、桑饲料、桑枝食用菌基料、桑茶、食用蛹、蚕丝被等规模化蚕桑产业, 推动蚕桑多元化利用,提高产业综合利用价值。(五)着力强化行业监管。一是依法行政审批。严格按照*市蚕种管理条 例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等法规,规范蚕种、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核 发,以及食用菌菌种质量检验机构资格认定、食用菌菌种进出口审批等行政许可 事项审批确认工作。开展新蚕品种鉴定,完成桑蚕母种保育复壮项目验收。二是 狠抓质量安全。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特色农业安全生产巡查、风险隐患排查和安 全用药宣传教育。优化蔬菜生产布局,抓好生产过程农药科学选用,努力实现全 程绿色化生产。引导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实现自我质量 控制,助推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努力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开展监督检查。配合做好全市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制定 市蚕种、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事项年度抽检计划,及时动态调整“一单两 库”“双公示”目录清单以及台账。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适时开展许可事项 随机抽检、蚕种质量抽检等工作,确保蚕种、菌种用种安全和规范生产。二、围绕中心工作,发挥特色优势(六)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持续推动全市农业“两强一增”行动发展设 施蔬菜及食用菌产业项目落实落细。一是强化科技支撑。加快研发引进、集成推 广适宜当地的设施蔬菜和食用菌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模式, 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生产生态协调。二是增加农民收入。按照“风 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积极引导、探索、创新和完善特色农业产业灵活有 效的多样化利益联结机制和联农带农模式。积极协调配合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蔬 菜、食用菌产业信贷供给支持力度,助力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三是强 化机械装备。因地制宜推进蔬菜及食用菌设施建设,推广标准化钢架大棚,加强 水肥一体化、现代植保机械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设施环 境调控能力和抗灾能力,实现“机械替人”、节本增效。四是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加快发展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积极协调 自然资源部门,保障设施蔬菜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确保全市设施蔬菜播种面积 达到*万亩,食用菌产量达到*万吨、产值达到*亿元。(七)加快推进蔬菜、水果、中药材产业互联网建设。强化指导服务,以* 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龙润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亳州兴禾农业发展有限公 司为试点先行,分步推进蔬菜、水果、中药材产业互联网建设,着力提升蔬菜、 水果、中药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一是蔬菜产业。推动建立和县辣椒智慧 生产、营销、监管、服务、追溯等信息化平台。依托物联网一体机应用,实现和 县辣椒生产环境全天候监测、信息化平台展示和蔬菜育苗及种植模型建立。加快 落实蔬菜产前、产中、产后数字化支撑服务,夯实蔬菜产业互联网基础。二是中药材产业。进一步做好互联网平台开发和运维,推广应用中药材产业 全程质量可追溯系统,积极联结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数字技术与产业关键环节深 度耦合,有效解决中药材交易过程中的信任和安全问题,降低产业交易成本,助 力产业发展。三是水果产业。按照酥梨现代化改造技术方案,进一步推动酥梨种植端 数字化改造;充分发挥MES生产系统、ERP系统和智能分拣中心的协同作用, 实现生产、加工、分拣过程的可视化、智能分析和生产预警等加工流通端改造; 围绕“云上梨园”小程序,针对私域流量客户,多维度打造品牌形象,通过开发“互 联网+梨树认养+旅游”融合项目,实现三产融合的营销端改造。(A)着力打造蔬菜、中药材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一是搭好招商引资“连 心桥”。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水平,着力优化投资环境,扎实做好招商 引资项目储备等前期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市行业协会、市产业技术体系等的外引 内联作用,积极“引进来(有针对性的定向邀请国内头部企业到我市某地或某个 企业进行点对点的对接)“走出去”(到市外主动对接)。二是当好项目落地“服务 员工加强跟踪服务,主动对接、跟进蔬菜、中药材产业的招商引资项目,及时 了解、调度在建项目、签约项目、在谈项目、意向项目等进展情况,推动项目早 日签约、建成和投产。三是做好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助推器”。注重引进和培育 蔬菜、中药材产加销企业,着力延长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加快推 进上中下游衔接、一二三产融合。三、突出党建引领,夯实发展基础(九)强化党建引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大精神,引导全体党员干部 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大精神,真正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推动工作。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大精神的实际成效转化为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 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在特色农业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把学习宣传贯彻党 的*大精神与全市特色农业重点工作和“四全”服务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群 众观念、树牢宗旨意识、激发工作热情、改进工作作风、推进业务发展,努力创 建党建品牌、打造党建招牌。(十)推进系统建设。加强制度建设,推动系统联动,逐步实现全市各级特 色农业管理机构管理规范、运转高效、执行有力。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把握特色 农业生产与发展的现状与形势,及时发现问题与短板,针对性提出科学合理的意 见建议,努力推动形成有利于特色农业发展的政策成果。严格“菜蓝子”市长负责 制、稳定蔬菜生产工作、“两强一增”行动发展设施蔬菜和食用菌项目、蔬菜和中 药材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等绩效考核,强化考核结果应用,不断压实蔬菜稳 产保供责任和特色农业发展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底线思维,严格依法 行政,规范权力运行。(十一)强化调度推进。巩固“市+市+县区+基地”四级调度体系,落实蔬菜 等特色农业产销信息旬、月、年调度机制,及时掌握特色农业生产情况和供求形 势,结合生产销售关键节点,加强产业指导,推动产销衔接,开展技术培训,组 织现场观摩。强化蔬菜稳产保供常态化联络,及时更新完善蔬菜应急保供基地名 录,定时调度辖内主要蔬菜基地分品种生产动态,做好特殊时期应急保供后备货 源储备与调运准备。(十二)加强信息宣传。注重特色农业典型经验做法的挖掘、总结与推广, 加强特色农业生产情况、工作动态等信息报送,着重宣传特色农业主要工作进展、 重大事项动态、典型经验做法、明显工作成效、客观困难问题、合理政策建议, 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同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届的关注、理解、 配合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