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下册(统编)第三单元-古诗《清明》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86717529
资源大小:17.0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下册(统编)第三单元-古诗《清明》教学设计.docx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清明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作品,前两句写出了清明时节行旅之人在蒙蒙春雨中 孤身上路的愁闷,后两句通过一问一答,把诗情推向全篇高潮,使诗中行人的愁苦 思绪一下转换为继续抖擞前行的奋争心态,景中言情,意蕴深远,语言清新,朗朗 上口,有利于积累和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目标:L认识、会写、掌握运用“魂、借、牧、遥” 4个生字。2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3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L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4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清明一 、 谈话导入,板书课题1 .同学们,能说一说你知道的中国传统节日吗?2 .你了解清明节吗?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即的第二个月,即二月)与(最后一段时间,指 三月。)之交,也就是每年4月4日一一6日之间。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 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踏青出游的日子,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 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3 .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中写出了清明时节的特殊气氛,今天让我们跟随 作者去看看吧!板书课题;4 .了解作者;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今)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 杜牧的诗歌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 人称“小杜”,与并称。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尝试去理解古诗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工具书学习 本课的生字新词。1 .学生自由朗读,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2 .教师点小组进行学习汇报(小组汇报,集体交流)3 .教师强调:a “魂”字右边不要忘了 “撇折点工b “牧”的右边是反文旁。4 .再次朗读古诗,读完后谈谈你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尝试体会古诗内涵(音乐伴奏)。2 .你们觉得老师读的好吗?谁敢和我比比?(学生自由发挥,音乐跟随伴奏)3 .同学们,听完他们读完之后,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诗中行人心情怎么 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仿佛看到了一副清明烟雨图,天下着蒙蒙细雨,有人在路上走着,心情很愁 国欲断魂)4 .那就让我们一起先看看本诗的前两句吧!a.品味“纷纷”上,“纷纷”(“纷纷” 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拟:纷纷之雪大纷纷之雨细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比拟: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夏雨:“如倾如注”秋雨:“淅淅沥沥”揭示了春雨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 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表达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 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 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b.品行人” “断魂”: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 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 更增加了愁绪。C: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的意思(自由举手回答)。(清明的时候,下起了纷纷的春雨,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闷凄凉,失魂落魄.) d:是啊,清明的时候本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人们都去祭祖踏青,可在这亲情色 彩浓郁的日子,作者单身在外,又被雨给淋湿了,无处躲雨,心情愁闷,那么诗人 会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呢?我们接着往下看。5 .学习古诗最后两句。a:指名学生读;b:解释“借问”一一请问,“遥指”一一远远指着。c: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的意思(自由举手回答)。(请问牧童,哪里有可以歇歇脚的酒家?他指了远处杏花林后面的小村庄。)6 .为什么诗人要向牧童询问酒家呢?(因为作者单身在外,又被雨给淋湿了,无处躲雨,心情愁闷,想找个酒家, 来可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可饮点酒,驱驱寒,借酒驱散心中的烦闷。)7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的最好?为什么?(“遥”,牧童以行动代替语言,用比回答还要明确的手势,指向了远处,让人仿 佛看到了杏花林后面的小村庄,让愁闷的诗人有了企盼而变得振作起来。)8 .那么本诗学习完了,请同学们自由消化古诗意思,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 的意思。9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描绘了一幅清明烟雨图,我达了诗人孤身路上的愁苦和望见酒家想借酒消愁的 期望而振作起来的情感。)三、反复朗读,体会画面1 .指导朗读;(本诗描绘了清明烟雨图,亦美亦凄凉,同学们朗读时要读出这种诗 人的那种情感,前两句宜缓慢沉重,读出诗人寂寞凄凉的心情;第三句宜读出问 的语气,最后一句结尾处语气宜扬上去,表达出诗人望见酒家时心里那种急切感。) 2.学生练读;3 .点名尝试朗读;4 .尝试用手中的笔画一幅清明烟雨图。四、背诵古诗,感情升华,课堂总结L背诵古诗;(小组内成员赛背、点名背诵、集体评议。)5 .尝试默写古诗;6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7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已经跟随杜牧看到了一副清明烟雨图,希望同学们课后再加以朗读背诵,好好的去想象领会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吧! 五、作业布置1 .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 .背诵默写古诗。六、板书设计清明雨纷纷欲断魂雨纷纷欲断魂问酒家杏花村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