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帝 平陵》纪录片解说词.docx
汉昭帝平陵纪录片解说词这里,是陕西省咸阳市城西6公里处的秦都区平陵乡大王村,在村子的东 南方向,两座巨大的陵冢已经相望了 2000多年,似乎在默契地守护着一个王朝 的秘密。两座陵墓,分别属于一代天子、一朝皇后。在诡谪的历史传闻中,这位年 轻的皇帝死于权臣之手,弑君之臣为了掩人耳目,竭尽所能地充实这座未完工 的帝陵。更为令人称奇的是,这座帝陵封土的规模竟然隐隐被其后陵所超越,俨然 形成了大逆不道的僭越,这在等级观念森严的古代中国几乎是难以想象的。而这一切,却正出自那位弑君权臣的授意,这些传闻会是真的吗?今天,人们对这座帝陵充满了困惑与疑问,沉睡其中的是一位怎样的帝王?在那个阴谋四起、朝局动荡的时代,到底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这座帝陵 之下,又埋藏着多少王朝的秘闻呢?让我们揭开平陵的重重迷雾,重回西汉,走近这位苦闷的年轻帝王。公元前74年六月,平陵工地喧闹异常,这座宏大的帝陵距离完工还遥遥无 期,却不得不立即启用。仓促租用的三万辆牛车,将渭河的河沙一车车地运送到此地,用来构筑地 下墓室,帝陵陵园中,一批批陪葬品从京城长安运来,等待着永久地陪伴在皇 帝身旁。所有迹象表明,当朝天子出现了意外。这一年的6月,汉昭帝刘弗陵突然驾崩于未央宫,此时他不过21岁,距登 基也只有短短13年,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猜疑。今天,考古学家在平陵的陵园外,共发现了 26座从葬坑,其中,帝陵21 座,后陵5座。帝陵的从葬坑基本分布于陵园外南部及西南部,东西长450米,南北宽 300至400米之间的区域内。从葬坑基本呈长条状,一般长10至40米,宽4至7米。其中,长度超过 100米的从葬坑有3座。相比之下,后面的从葬坑就显得比较简单,仅有的5座分布于陵园西墙外 西部及西南部,虽然宽度与帝陵的相差不多,但长度仅有5至14米。通观平陵,可以看到霍光对于这座帝陵的用心,刘弗陵与霍光本有机会携 手开创一个伟大的时代,但种种原因造成了许多历史误会。刘弗陵成年后,并没有按照惯例亲政,而是继续委任霍光执掌朝政,再加 上他年仅21岁就突然暴亡,更令许多人将怀疑的目光投向了霍光。历史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也许,真相就藏在霍光的陵墓中。霍光墓位于汉武帝茂陵的陪葬墓区,恰好位于茂陵与平陵之间,似乎象征 着一代名臣承前启后的功绩。汉武帝以能识人、善用人著称,能够得到他的首肯,并赐予陪葬待遇的大 臣,大多是能力出众、忠于汉室之人。此外,霍光逝世于汉昭帝的继任者汉宣帝时期,汉宣帝御赐黄肠题凑,以 极高的礼遇将其安葬,也足见对其功绩的肯定,这样的一个人,难道会谋害幼 主吗?那么,汉昭帝年少暴亡,是否真的与霍光有关?事实上,史料中关于汉昭 帝病况的记载颇为繁多。(光欲皇后擅宠有子,帝时体不安,左右及医皆阿意,言宜禁内。汉书外戚传昭帝末,寝疾,征天下名医,延年典领方药。汉书杜周传)刘弗陵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就由壮大转变为体弱多病,朝臣们为了给皇帝 治病,甚至向天下征集名医,由此可知,昭帝病重一事并不是什么秘密。在汉书酷吏列传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时有商人焦、贾 二人,私自囤积办理皇帝丧事必须的事物,打算在汉昭帝驾崩之后大赚一笔, 被官府发现,依法论处。由此可见,皇帝的健康情况糟糕,早已是天下百姓都有所耳闻的事情,因 此,刘弗陵之死,是病体累积之故,并非霍光弄权所致。事实上,史料中对于霍光的评价,颇多溢美之词。(霍光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当庙堂,拥幼君,摧燕王,仆上 官,因权制敌,以成其忠。处废置之际,临大节而不可夺,遂匡国家,安社 稷。拥昭立宣,光为师保,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班固)霍光忠于汉室,老成持重,知人善任,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他击败上官 桀等人发动的政变,使汉室转危为安,其政治胆略令人赞佩。他改变武帝末年急征暴敛的政策,使汉代的经济稳健发展,其重民重国的 为政理念也可见一斑。很多人认为,其成就堪与周公媲美,的确达到了汉武帝 对他的期望。然而,也有人认为,霍光对于权力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他始终未能摆脱 身为将相、子弟封侯的思想,其宗族、子弟都获有高官显位,最终为霍氏家族 埋下了祸根。而这些故事,刘弗陵已经不可能经历了。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驾崩 于未央宫,两个月后入葬平陵。刘弗陵,这位曾被汉武帝期以重任的帝国继承人,曾经少壮多知,曾经心 怀憧憬。在他的心中,或许也曾为大汉帝国规划过美好的蓝图,或许也幻想过有朝 一日君临天下,享受万众欢呼的帝王之尊。然而,他的人生太过短促,所有这些事都已来不及去完成。他没有机会像 父亲那样大展宏图,建立属于自己的丰功伟绩。作为儿子,刘弗陵是幸运的。在他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一切障碍,都被 父亲悄悄抹去。作为皇帝,刘弗陵却是不幸的。过早地继位为君,令他不得不忍受大权旁 落的苦楚,在另一个人的阴影之下蛰伏。刘弗陵与霍光,究竟有着怎样微妙的关系?恐怕只有沉睡在陵墓中的这对 君臣才心知肚明。刘弗陵是西汉王朝一位尊贵的过客。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无法左右 王朝的未来。由于逝世过早,且身体常年患病,他甚至来不及留下自己的子 嗣。汉武帝临终之时,将刘弗陵托付于霍光,如今国家再度陷入后继无人的窘 境,霍光恐怕也会感到惶恐。他必须找到称职的继承人,完成中兴汉室的大 业。而刘弗陵,王朝大业已不再是他瘦弱肩头的一副重担,他只需安静地在这 座帝陵中沉睡。他的帝王生涯像极了西汉第二代皇帝汉惠帝刘盈。同样年少登基,同 样大权旁落,同样英年早逝,同样含恨而终。然而,汉惠帝之后,汉室迎来了德行兼备的汉文帝,开启了文景之治。汉 昭帝之后,谁能够继承大统,引领大汉王朝实现中兴?汉朝的未来,再次打上 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帝陵的修建时间,取决于皇帝的寿命,绝大多数会一直修建到皇帝驾崩入 葬,才宣告完成,汉昭帝的突然死亡,令帝陵的营建者措手不及。不管怎样,帝陵的营建必须加速,最终,平陵呈现出了不逊色于其他帝陵 的水准,充分彰显了天子的威仪。是谁,为汉昭帝营建了这座帝陵?是谁,为汉昭帝举办了庄严隆重的葬礼?又是谁,为汉昭帝选择了数量众多的随葬物品?这个人,必定有着非同寻常的手段,位极人臣的地位,当我们拨开历史的 迷雾,一些线索似乎都指向同一个人,他究竟是谁?他叫霍光,是著名军事将领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汉昭帝刘弗陵的宰辅 大臣,他执掌最高权力近20年,是西汉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公元前121年,骗骑将军霍去病将霍光带至长安,任职郎官,后升为诸曹 侍中,参谋军事。四年后,霍去病英年早逝,霍光做了汉武帝的奉车都尉,护卫武帝安全, 深受武帝信任。武帝末年,帝位承袭的矛盾日趋白热化。公元前91年,汉武帝悉心培养的 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被迫自杀,令西汉王朝的政治走势变得难以捉摸。不久,汉武帝郑重其事地赐于霍光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周公,是西周 著名的政治家,受周武王托孤之重,兢兢业业地辅佐周成王,被传为佳话,汉 武帝之意,已十分明显。在六个儿子中,汉武帝独爱钩弋夫人所生幼子刘弗陵,有意将帝位传至于 他。为防重蹈吕后乱政的覆辙,汉武帝甚至不惜将钩弋夫人赐死,为刘弗陵扫 除障碍。临终前两天,汉武帝册封刘弗陵为皇太子,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与 左将军上官桀、车骑将军金日碑、御史大夫桑弘羊共同辅佐幼主。公元前87年,年仅八岁的刘弗陵继承大统,为了使百姓更容易避讳他的名 字,他改名为刘弗。(昭帝也,后但名弗,以二名难讳故。汉书武帝纪张晏注讳弗之字日不。汉书昭帝纪荀悦注)对于年仅八岁的刘弗陵来说,刚刚经历了丧母之痛,又在懵懵懂懂之中, 继承了一个伟大的帝国,一条艰涩的道路等待着刘弗陵,而这条路的终点将是 这座营建的帝陵。刘弗陵即位之后,平陵工程随即展开,由以霍光为首的辅政大臣负责,在 这项宏大的国家工程启动之初,谁也不会想到未来的局势将是何种走向。从今天残存的遗址来看,平陵的规模极为宏大,汉昭帝与其皇后的陵园都 位于平陵陵园之内,相隔700米,分列东西,今天的考古工作者一般称其为东 陵陵园与西陵陵园。东陵陵园所在地,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陵园平面为四方形,四面皆有夯 筑的垣墙。其东墙长404米,西墙长429米,南墙长416米,北墙长428米。垣墙四面中部建有门阙,其中东门阙最为宽大,封土位于陵园中部,底面 边长160至170米,高32米。西陵陵园和封土的基本形制与东陵相同,其陵园东边长380米,西边长 386米,南边长370米,北边长381米。垣墙四面中部也开有门阙,位于陵园中心的封土,底面边长稍小,为长160米,高30米。汉昭帝的平陵,为帝后合葬陵,埋藏着汉昭帝刘弗陵和他的皇后上官氏。一直以来,人们认定,平陵陵园西边的封土为刘弗陵的帝陵,而东边的封 士则是上官皇后的后陵。果真如此,帝陵的规模和档次都较后陵逊色,这难道不是无礼的僭越嘛? 难道刘弗陵真的不过是权臣霍光的傀儡,连自己的归寝之地都没有半分自主权 吗?东陵之所以比西陵的规模稍大,是否有可能是霍光蔑视天子之威而有意为 之呢?刘弗陵21岁驾崩,而上官皇后却一直活到公元前37年,先后被尊为皇太 后和太皇太后,她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皇太后。按照惯例,皇后逝世之前,后陵一直处于营建状态,从刘弗陵驾崩到上官 皇后辞世的这几十年间,汉朝由武帝后期的全国疲敝走向复苏,迎来了中兴的 大好局面。多修了几十年的后陵,的确有条件在规格和豪华程度上超越仓促完工的帝 陵。可是,即便如此,皇权社会等级森严,后陵真的就有理由凌驾于帝陵之上 吗?带着这样的疑问,考古学家再次对平陵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察,揭露了一个 惊人的秘密:一直以来,世人都将平陵帝后陵搞反了。也就是说,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东陵,才是霍光为了彰显天子的威仪,倾 尽所能构建起的宏大帝陵。这样一来,平陵的帝后陵的对比差异便顺理成章,同时,也足以说明霍光 对汉昭帝问心无愧。在这一历史真相的背后,我们似乎隐约感受到了汉昭帝一朝君臣和谐的美 好画卷,这似乎与历史传闻中的不太一样。那么,看似年幼无知的刘弗陵,是如何在动荡的朝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权臣霍光建立起和谐的君臣关系的呢?随着刘弗陵登基为帝,霍光与另外三位辅政大臣开始共同掌控朝政大局。(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汉书霍光金日避传)桑弘羊,掌管中央财政近40年,为汉武帝四海宾服的大一统国策奠定了雄 厚的物资基础。金日碑,本为匈奴休屠王太子,在匈奴的内斗中,休屠王被杀,金日碑和 其母归降汉朝,获得汉武帝的信任。上官桀,历任未央厩令、侍中、太仆,最终升至左将军的高位。表面上,汉廷的权力更迭顺利完成,但事实上,激烈的政治斗争才刚刚开 始。霍光与上官桀是儿女亲家,关系最为密切,自恃曾在汉武帝时期立下汗马 功劳的桑弘羊,渴望分得更多权力,却曲高和寡,力不从心,而并无野心的金 日碑在刘弗陵即位第二年后,便早早逝世了。如此一来,朝政大局完全被霍光与上官桀把控,但这两位却又各怀心思, 波请云诡的政治暗潮在他们之间悄悄涌动。刘弗陵即位不久,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向霍光提出,送五岁的女儿入宫, 然而,这一提议被霍光否决了。上官桀不甘心失败,转而与刘弗陵的姐姐鄂邑盖长公主结盟,最终,在长 公主的活动下,上官氏得以II页利入宫,登临皇后之位,自此,上官桀与霍光渐 行渐远。而桑弘羊由于霍光反对自己为亲信谋求官职,也对霍光心怀不满,如此一 来,上官桀、桑弘羊、盖长公主三人之间,达成了反对霍光的政治默契。与此同时,刘弗陵之兄燕王刘旦也开始蠢蠢欲动,他勾结上官桀集团,意 图取刘弗陵而代之。公元前80年,刘旦弹劾霍光,请求入京侍卫皇帝,意欲伺机除掉霍光。不 料,刘弗陵对霍光没有丝毫责怪。不久,上官桀一党又派人诋毁霍光,刘弗陵明确表态说,大将军是忠臣, 先帝让他辅佐朕,敢有诋毁他的按罪论处,如此一来,上官桀等人只得暗中筹 划武装政变。值此危急关头,盖长公主门下一名管理稻田租税的官员告发了上官桀等人 的阴谋。霍光先发制人,将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一网打尽,论罪诛族,盖章公主与 燕王刘旦见事不济,相继自尽。幸运的是,霍光并非滥杀无辜之人,上官皇后毕竟也是他的外孙女,而且 年仅九岁,根本不可能参与政变,因此得以逃过一劫。此后,霍光大权独揽,不但自己权倾朝野,其弟弟、儿子、女婿也纷纷担 任朝廷要职。汉书中称霍光威震海内,成为王朝实际上的统治者。此时的霍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再也无人能够制约他,如果霍光希望对 自己的外孙女表达愧疚之情,他完全有权力、有可能将她的坟墓修建得帝陵更 大、更豪华。但刘弗陵难道会任其为所欲为吗?传统史家往往认为,刘弗陵性格懦弱, 对霍光充满畏惧,然而,阅人无数的汉武帝,难道会看错人吗?史料记载,汉武帝对刘弗陵的评价是壮大多知,壮大,是说他身体健康; 多知,则是说他心智聪慧。能够得到汉武帝如此评价,刘弗陵又岂会是庸碌之 辈。在上官桀、桑弘羊图谋作乱的关键时刻,刘弗陵能够保持清醒,团结霍 光,坐稳天子宝座,可见看似懦弱无知的刘弗陵,其实大智若愚,颇有察人之 明。因此,刘弗陵并非因为性格上的弱点而屈从于霍光,而是意识到自己需要 韬光养晦,霍光年老,当自己羽翼丰满时,必能君临天下。于是,西汉朝廷君臣和谐,国力逐渐复苏,汉昭帝一朝开始出现被史家称 作昭宣中兴的大好局面。霍光掌权期间,对外与匈奴和亲,致力于维护良好的国际环境;对内继续 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大力发展经济。霍光与刘弗陵君臣互信,对 西汉王朝的复苏贡献巨大。(昔周成以孺子继统,而有管、蔡四国流言之变。孝昭幼年即位,亦有燕、 盖、上官逆乱之谋。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时以成名,大矣 哉!承孝武奢侈余敝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 赋,与民休息。至始元、元凤之间,匈奴和亲,百姓充实。汉书昭帝 纪)那么,昭宣中兴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成绩?也许,平陵的3座从葬坑可以告 诉我们答案。在1号从葬坑中,60匹精美的漆制木马颇为引人注目,木马全身糅橙红色 漆,高约0.5米,由头、颈、躯、四肢组成,身体各部位间用铁扒钉相连接, 栩栩如生。2号从葬坑北端有一斜坡,坑道两侧对称开凿了 54个洞室,平均高1米, 宽。8米,深3米,每个洞室内均有一具高大粗壮的兽骨。3号从葬坑规模较小,依稀可见木车遗存,形似羊拉车,在国内尚属罕 见。北侧为一辆彩绘木车,至少有两峰彩绘木骆驼拉车。尤为引人注目的是2号坑中出土的那些兽骨,经专家鉴定,均为大型哺乳 类偶蹄目动物,可确认的有牛和骆驼两种。这可能是关中乃至中原地区所发现 的最早的骆驼。骆驼原产于阿拉伯、中亚和我国北方沙漠地区,张骞疏通西域,骆驼才进 入中原,平陵中发现的骆驼骸骨,证实了西汉王朝与世界之间真实存在的文化 交流。当我们慨叹丝绸之路的伟大时,怎能忘记刘弗陵这位命运多舛的少年天 子?遗憾的是,刘弗陵去世太早,没有等到霍光老去的那一天,甚至来不及培 养起一群围绕在他周围的忠心臣子。刘弗陵虽然与霍光君臣相宜,各安其事,但毕竟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这一点从他的陪葬墓系统就可见一斑。在平陵的东侧,可以找到其陪葬墓群,今封土保存较为完整的有11座,保 存较差的有12座。据文献记载,陪葬平陵的有夏侯胜、朱云、张禹等人,但具体名位难考, 显然,与汉武帝那浩如繁星、彪炳史册的陪葬者相比,平陵的陪葬者就显得相 形见细了。不过,平陵虽然营建仓促,但陵邑并没有被疏漏。平陵邑位于帝陵的东北部,东西宽2400米,南北长3100米,四周皆有夯 土筑就的城墙环绕。据文献记载,平陵邑的人口在极盛时达3万户,以平均每户5口计算,竟 有15万人之多。今天,在陵邑遗址内,发现了很多制陶作坊的遗址和部分建筑遗址,以及 板瓦、瓦当、残陶器、铜鼎、铁锌、镂角等。可见,当年的平陵邑必是相当繁 华。西汉后期,共有5位丞相从这座城市走出,很多著名学者也在这里安家落 户。直到东汉时期,还有不少大儒、大学者出自平陵邑。总体而言,平陵并没有因为汉昭帝的仓促下葬而变得简陋寒酸。平陵的东南方向是汉昭帝的陵庙徘徊庙的遗址,陵庙建筑在一个高3米的 夯土台上。今天,人们依然能够在台上随手捡拾到汉代的板瓦、筒瓦、方格纹方砖、 凤纹空心砖以及长生无极瓦当,可见,平陵当时有着完备的礼制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