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doc
福建省福建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综合试卷题库综合试卷 A A 卷附答案卷附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孔子主张学习过程应包括四个基本环节,即()A.知、情、意、行B.导、学、习、行C.闻、行、忠、信D.学、思、习、行【答案】D2、下列情境中代表内部动机的是()。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B.王老师对张华的测验成绩表示满意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答案】A3、儿童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A.循序渐进B.有针对性C.因材施教D.抓关键期【答案】B4、班主任在写操行评语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抓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表现和发展趋向B.文字要简明、具体、贴切,切忌空洞、抽象、一般化C.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D.重点突出学生的缺点,指明改进方向【答案】D5、教育史上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夸美纽斯和布鲁纳B.夸美纽斯和杜威C.赫尔巴特和布鲁纳D.赫尔巴特和杜威【答案】D6、红色往往使人感到温暖,蓝色往往使人感到清凉,这种心理现象属于()A.联觉B.感觉对比C.感觉适应D.感觉后像【答案】A7、遗传因素对人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总体上呈()趋势。A.递减B.不变C.递增D.倒 U 型发展【答案】A8、苏格拉底问答法的第三步是()A.讽刺B.助产术C.定义D.归纳【答案】B9、当人在做某件事情失败时,常常要去寻找原因,能够激发动机的归因是()A.任务难度太大B.努力不够C.运气不好D.能力不够【答案】B10、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说法错误的是()。A.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C.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D.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答案】C11、学会如何学习的实质是()。A.学会在适当条件下使用适当的策略B.掌握科学概念与原理C.掌握大量言语信息D.形成学习兴趣【答案】A12、“将心比心”“以己度人”体现的印象形成效应是()。A.晕轮效应B.刻板效应C.投射效应D.近因效应【答案】C13、学校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实施B.计划C.检查D.总结【答案】A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论语B.学记C.四书集注D.孟子【答案】A15、以下符合 2001 年颁布的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要求的(?)。A.小学以分科课程为主B.初中以综合课程为主C.在小学到高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选修课程D.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答案】D16、关于儿童“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不正确的是()A.发展要先于教学,以更好地进行教学B.教学内容应略高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C.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以更好的促进发展D.教学应同时考虑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所能达到的水平【答案】A17、关于课程论,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B.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皮亚杰C.教学论成为课程论的理论基础,首先在于二者本身的联系D.虽然长期以来国内没有独立的课程论,但在课程问题的研究上并不是一无所有的空白【答案】B18、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倡“从做中学”的人是()。A.布鲁纳B.康德C.杜威D.卢梭【答案】C19、20 世纪 50 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A.学科课程论B.结构主义课程论C.实用主义课程论D.综合课程论【答案】B20、只有经历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成为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影响因素。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A.加里宁B.马卡连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答案】B21、下列关于晨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晨会不是班主任的“一言堂”B.晨会可采用多种形式开展C.晨会是一堂正式的课D.晨会不是学生的“自留田”【答案】C22、教师不是分学科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而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教室或其它场所自主学习。这样的教学形式属于()A.在线课堂B.网络课堂C.开放课堂D.翻转课堂【答案】C23、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的可能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A.发散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直觉思维【答案】A24、教育活动中两个最活跃的因素是()。A.教师和学生B.教科书和教学媒体C.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D.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答案】A25、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B.分析使能目标C.分析支持性条件D.分析学习结果【答案】D26、从整体看,小学生身体发育处于()发展阶段。A.失衡B.平稳C.第一高峰期D.第二高峰期【答案】B27、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就要及时应对讨论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进行小组讨论时,每组人数越少越好,因为人数越多,每个人的发言机会就越少B.如果发现讨论中某人非常不积极,教师应该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C.发现学生的讨论进入误区或陷入知识瓶颈时,教师必须及时进行引导D.讨论要严格按照教师课前制订的讨论计划进行,不能更改【答案】C28、下列外国作家、作品、国别对应错误的是()。A.但丁神曲意大利莫里哀伪君子法国B.司汤达红与黑法国狄更斯双城记英国C.屠格涅夫复活俄国海明威老人与海美国D.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苏联伏尼契牛爱尔兰【答案】C29、我国近几年倡导的学习化社会,这一理想主要体现了()A.制度化教育B.前制度化教育C.正规教育D.非制度化教育【答案】D30、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说明思维具有()A.间接性B.概括性C.理解性D.整体性【答案】A31、开展微格教学,进行小型的、短时间的课堂教学分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哪项途径?()A.学习借鉴教育教学经验B.反思总结教育教学经验C.坚持实践终身学习理念D.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答案】B32、一名熟练的汽车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一面观察道路的情况,一面操纵方向盘,这种现象属于注意的()。A.预定B.转移C.分配D.集中【答案】C33、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善于言辞,有人长于数理运算,上述现象表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A.不均衡性B.差异性C.连续性D.顺序性【答案】B34、教师在数学课上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同一道应用题,这种思维方法是()。A.创造思维B.聚合思维C.发散思维D.直觉思维【答案】C35、“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答案】B36、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是()。A.商务印书馆编的教育学B.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C.凯洛夫的教育学D.钱亦石的现代教育理论【答案】B37、()是目前学校教学中最常用、最基本的传统教学方法。A.讲授法B.讨论法C.演示法D.练习法【答案】A38、关于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B.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一个阶段性的、直线提高的过程【答案】D39、在操作形式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并一体化称为()。A.操作模仿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原型定向【答案】B40、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A.讲授法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D.讨论法【答案】B4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C.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答案】D42、教师的意志品质表现出选择教育决策的()。A.自觉性B.坚韧性C.果断性D.自制性【答案】C43、教师教学反思的最主要研究视角是()。A.以回顾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B.通过约请同事、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C.通过阅读理论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D.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答案】D44、“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对“教育”做此解释的是()。A.许慎B.孔子C.朱熹D.韩愈【答案】A45、个儿童能够辨别自己的左右手,但是不能辨别他人的左右手,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个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答案】C46、(2022 上半年真题)有教师提出,小学数学教师要跳出数学看数学,要上有文化味道的数学课,这一观点符合的教学规律是()。A.教与学的辩证统一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C.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统一D.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答案】D47、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答案】D48、短时记忆操作性强,因此又可以称为()A.内隐记忆B.长时记忆C.工作记忆D.瞬时记忆【答案】C49、如果一个老师经常担心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如何看我,花很多时间努力想和学生搞好关系,这说明该老师处在教师成长的哪一阶段?()A.关注生存B.关注情境C.关注学生D.关爱学生【答案】A5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A.情境学习B.接受学习C.潜伏学习D.机械学习【答案】A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为让班会开得成功,我选了一篇课文改写成剧本,准备排演课本剧。第二天,我在班上说了这一想法,很多同学都表示赞同。这时,我听到小雯和同桌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下课后,我请小雯来办公室,让她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每次您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能不能让我们自己试一试呢?”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长大了,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包办代替”。于是,我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小雯,她高兴地接受了。接下来,她就忙着和同学选课文,编剧本,做道具其间还找我做参谋。班会如期召开,课本剧表演非常成功。问题 1简答题谈谈本案例在班级管理方面给你的启示。(10 分)问题 2简答题作为班主任,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10 分)【答案】1、案例中的教师在组织学生排演课本剧的过程中,听到了不同的声音,但他认真听取了学生的意见,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自主编排课本剧,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班级管理方面,这位教师的行为给我们如下启示:(1)适度放手。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和习惯是教育的目标之一。班主任应当给予学生自主管理的空间,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激励学生。学习上需要激励,班级管理上也同样如此。班主任应当注意经常激励学生,让学生的自信心高涨,荣誉感倍增。这样,班级管理工作开展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3)充分利用班级活动。开展班级活动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最好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方式。在一次次活动中,学生会逐渐成长起来,班级也在活动中逐步凝聚成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4)提高自身的心理素养和组织管理能力,注重反思。班主任应该具有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坚强的意志等心理素养。在组织管理方面,要管得科学,管得民主,管得严格,管得得力,管得有效。此外,班主任要学会理性反思,对自己和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在反思中进步。总之,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注意采用适当的班级管理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构建具有凝聚力的优秀班集体,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素质和知识素养的优秀学生。2、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树立现代学生观。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这意味着学生是不成熟的、正在成长的人。从教育角度讲,这意味着班主任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教育、指导,使其身心健康地成长。(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班主任应当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班主任应将学生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班级管理适应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班主任切勿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否则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二、沈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问学生:“雪景很美,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他读的时候,大家闭着眼晴听,体会他能不能把你带到那么美的雪景中去。”第一个学生读完后,沈老师问:“你们是不是感觉走到雪野中去了?”大多数学生很犹豫。沈老师笑着说:“刚走到雪野的边上,是不是?”大家都笑起来。沈老师说:“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接着示范读了一遍,然后问:“往前走几步没有?”学生都点头说:“走了。”沈老师继续说道:“相信有同学会比老师读的更好。谁领着大家继续往前走?”后面的学生果然越读越好。问题:(1)评析这一教学片段中,沈老师的教学行为(10 分)(2)结合材料谈谈沈老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10 分)【答案】(1)沈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具体分析如下:创设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材料中沈老师让学生自己体会走在雪景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的积极性。沈老师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材料中的沈老师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情感共鸣。沈老师充分发挥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材料中,沈老师在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内容,规范和评价学生。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决定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并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态度发挥作用;影响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三、以下是十几减九的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例题“129”的计算方法,然后展开师生对话,交流算法。师:谁来介绍自己的方法,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生 1:我是数出来的。师: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呢?生 1:我心里想着 9,然后从 9 往下数(用手指表示),一直数到 12,数了3 个数,所以 12 减 9 就等于 3。师:你能给你的方法起个名称吗?生 1:(想了想)那就叫“数手指”法吧。生 2:老师,我不用数手指,而是用小棒来摆。师:你是怎么摆的,又怎么算呢?生 2:我先摆出 12 根小棒,然后拿走 9 根,剩下 3 根,12 减 9 就等于 3,这种方法叫“摆小棒”法。师:好一个“摆小棒”法,你真行!生 3:我不用数手指,也不用摆小棒就能算出来!【答案】(1)营造和谐氛围,实现师生情感的交融。教学活动不仅有知识信息的传递,更需要情感的交流。本教学片段中,师生的情感融于认知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对话环境,给予学生一句句充满赞扬和信任的评价,让学生获得“心理自由与安全”,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大胆表达自己的算法。(2)尊重学生,实现算法多样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算法多样化,也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体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他们探索不同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大胆猜测、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他们去发现“129”的多种计算方法。同时,使学生各自的算法在全班同学面前得以展开,从而生成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教学资源。(3)注重过程与方法,实现目标的达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这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本教学片段中,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索“129”的计算方法,并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怎样算,为什么要这样算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既学到知识,掌握计算的技能,又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四、在某小学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围绕“什么样的教师是真正的好教师?”这一问题,大家展开了热议。有的说:“好教师是热爱学生的老师”;有的说:“好教师应该为人师表”;还有的说:“教学好才是好教师”-这时,培训教师跟大家分享了一位作家的故事:“小时候,我非常胆小害羞,上课从不举手发言,老师也从不叫我回答问题。一次,我写了一篇题为每一片叶子都有一个灵魂的作文。上课时,老师轻轻地走到我面前,问我是否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作文。它的问话是那么柔和,那么的亲切,亿师学提供让我无法拒绝。我用颤抖的声音读了作文,她感谢了我。下课了,当我走到教室门口时,她建议我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可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些我都做到了。”这个故事引起了大家对于“好老师”更深层次的思考。问题:(1)结合材料,试着分析“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10 分)(2)试述小学教师如何为儿童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10 分)【答案】(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认为教师做到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就是好老师,除此之外,一名好教师更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应该坚持教育公正,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材料中,证因为教师能主动关注不积极的学生,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信息和动力。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应尊重、赞赏学生,在材料中,教师并没有粗鲁地要求学生分享作文,而是轻言细语,温柔地征询学生的同意,使学生感觉不到不应拒绝的力量,正因如此,学生分享了自己的作文,也正因如此,老师获得了学生的信任,引导学生获得了积极的发展。此外,新课改强调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识到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坚持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重结论的同时更注重过程”“关注人”,做到这些,才是我们认为的好老师。(2)为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需要教师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儿童的差异性表现在:能力的差异,儿童在智力水平上存在差异,有的智力发展水平低,有的发展水平高;儿童在智力类型上存在差异,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的类型和品质存在的不同;儿童在能力表现早晚上存在差异,有的聪明早慧,有的大器晚成,儿童智力在性别上也存在差异,男性智力分布离散程度比女性大,各自优势领域也不一样,教师要从认识到学生的能力差异,接受并在各自能力基础之上给予积极正向的引导,促进阶其能力的发展。认知方式差异。儿童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存在差异。场独立的儿童更偏向独立的对事物作出判断。场依存型儿童容易受权威人士的影响,故教师对场依存型孩子,也应该给予更多指导,而对场独立型的孩子给予适当指导,更多独立思考时间和机会,沉思型学生更注重解决问题的精度而非速度,冲动性更注重问题解决的速度而非精度,而辐合型还是发散型思维习惯来说,也有差异教师应予认识并从不同方法去肯定引导学生。五、小辉个子矮小,家境又不好,常常受到同学们歧视。班主任王老师多次对同学们进行教育,但收效甚微。无奈之下,王老师只好另辟蹊径。小辉生日的早晨,同学们走进教室,惊讶地发现小辉的课桌上有一个漂亮的盒子,上面写着“天使的礼物”,小辉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惊喜地看到一个生日蛋糕。在同学们“生日快乐”的歌声中,他愉快地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蛋糕。同学们边吃蛋糕边猜测这位送礼物的“天使”是谁?望着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王老师说道:“天使代表着圣洁,善良,专门为人们传播真,善,美,她是不愿意披露自己姓名的,但她确实生活在我们中间,小辉是咱班第一个收到天使礼物的人,我相信天使不但会把爱带给小辉,也会带给别的同学,而我们每一个同学也可以成为别人的天使,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需要温暖的人。”从那以后,班里“天使的礼物”经常出现,同学间都能够相互关心,平等相处。问题:(1)请对王老师设计的这一活动进行评析(2)作为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答案】(1)材料中王老师设计的这一活动值得肯定,很好的践行了新课改下的教师观并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性地将班主任的力量履行到了实处。王老师的这一活动设计符合新课改理念中的教师观。新课改的教师观表明教师要做学生的促进者。材料中,王老师面对班级同学之间对于小辉的歧视,采用“另辟蹊径”的活动,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认识到互相关心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实现了品德成长。王老师的活动设计符合班主任是班级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的角色。材料中,王老师发现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不和谐,于是积极采取措施,利用这一活动,很好地协调了同学间的人际关系。王老师的这一活动符合德育过程基本规律中利用多种开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规律。材料中,王老师针对有同学歧视小辉的现象,并没有一味的进行说教,而是利用道德情感这一切入口,使同学们感受到了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从而实现了学生品德的提升和班级良好氛围的建设。王老师的这一活动设计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材料中,面对同学之间关系的不和谐这一复杂情境,王老师没有因循守旧,而是创造性地利用“天使的礼物”这一活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上述四点皆说明了王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不仅维护了小辉的尊严,也让全班学生受到了教育。总之,王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值得我们肯定和借鉴学习。教师要做学生的促进者。?(2)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是班主任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了解和研究学生,热爱学生。只有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情况,才能使班主任很好地把握学生,为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并践行活动民主的原则。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班主任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感染学生;发挥舆论阵地的宣传作用。利用班级舆论,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班风;利用主题班会。通过相关的主题班会,使学生们认识到班级氛围的重要性;通过班级活动,营造和谐班级。班主任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切身感受班集体的魅力。培养学生自信心,利用“期望效应”激励学生进步;艺术批评,在进行必要批评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参考答案】(1)王老师设计的这一活动符合班级管理对班主任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小学班主任,必须具备责任意识与移情能力,学习意识与探究能力,团队意识与领导能力。材料中王老师发现问题后另辟啃径,找到适合学生的班级管理方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最终促进全班同学全面发展(2)提高认识,打好基础,加强思想教育。加强行为习惯的训练,抓好若干个第一使形成有个好开关。培养全班学生的荣誉感与责任感。恰当地运用各种强化手段。如严格管理,合适奖励,活动强化。六、为让班会开得成功,我选了一篇课文改写成剧本,准备排演课本剧。第二天,我在班上说了这一想法,很多同学都表示赞同。这时,我听到小雯和同桌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就演什么。”“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下课后,我请小雯来办公室,让她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每次您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能不能让我们自己试一试呢?”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长大了,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包办代替”。于是,我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小雯,她高兴地接受了。接下来,她就忙着和同学选课文、编剧本、做道具其间还找我做参谋。班会知期召开,课本剧表演非常成功。问题:(1)谈谈本案例在班级管理方面给你的启示。(2)作为班主任,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答案】(1)本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班级管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把学生当作班级管理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材料中的教师通过编排课本剧的形式来促成班会的良好效果,这是一种较为创新的做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值得肯定。在小雯同学有不同意见时,教师并没有加以斥责,而是私下谈话,了解缘由,并肯定了小雯的想法,将编排课本剧的权利大胆交给学生,这样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只有树立科学的班级管理理念,采取有效的班级管理措施,才能真正发挥班级管理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2)班主任应该将学生视作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和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意味着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我们要注重学生发展的已有水平,更要考虑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并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与措施。学生是独特的人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与成人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用全面的、辩证的眼光看学生,尤其是要注重一个班级里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与差异,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意味着学生是独立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造情境让学生在发挥自我能动性的基础上得到全面而充分地发展。七、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要管的事情实在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助她一臂之力。有一天,于老师忽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这个老师行使班主任“职权”呢?于是她决定试试,经过认真考虑,选了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的郑莉莉做第一个“试验”对象。这使郑莉莉既感到骄傲又感到了压力,她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在她的“任期”内,她从早自习到晚放学事事操心。俨然一个老师模样。对她的工作,于老师绝不插手。但是暗地里,却时时刻刻盯着,对她处理得很好或不当的地方都会找机会指出。她很快适应了角色。除了管理好日常班级工作外,还把每周的班会课主持得有声有色,把各种活动组织得生动有趣。接着,班里又产生了第二位、第三位“班主任”。自从学生来当“班主任”的办法诞生后,在学校的各项评比中。班上获得“流动红旗”的次数越来越多,来自任课教师和家长的称赞也越来越多。(1)请评析于老师采用“代理班主任”帮助管理班级的教育思想。(2)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谈谈小学班主任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答案】(1)于老师让学生来当“代理班主任”体现出班级民主管理的思想体现了她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使每一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2)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这种理念下要求小学班主任的基本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责任意识与移情能力;学习意识与探究能力;团队意识与领导能力。八、一名学生的日记中有这样一些内容:“英语课上,老师又是只提问那几个学习好的学生,其他学生看都没看一眼,更不用说我们这些差生了。我想不通,大家坐在同一间教室,同样都是老师的学生,为什么老师对待我们的态度完全不一样?难道成绩就那么重要吗?”谈谈你对该案例的看法。【答案】(1)材料中的情况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即教师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优生和差生。(2)教师作为专门的教育者,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看好优生的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只有热爱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处事公道,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3)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照顾到个别学生。运用因材施教原则,不仅要看到优等生,也要注意到所谓的“差生”,给他们提供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九、材料:杨老师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向同学们提了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马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为了让学生对比古今词义的区别,杨老师又追问:“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问懵了,课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杨老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有答出来。课后,杨老师进行了认真反思。第二天给另一个班上课时,杨老师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意思之后,杨老师请学生们思考:“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项”一个学生答道:“我的强项是打乒乓球。”教师接着问:“那么,你所用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思。”于是,杨老师再次请大家思考:“强项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有什么差别”学生们纷纷举手并给出了正确的答案。问题:请运用有关教学理论对此材料进行分析评价。【答案】(1)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合理地设计问题。要循序渐进,由浅及深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循序而问,步步深入,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深浅适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提出的问题最好能位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提问的问题之间应紧密联系、前后有序,不应孤立、零散。材料中的杨老师在第一次上课时,没有步步深入,循序而问,提出的问题难度超出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因而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的问题。(2)在随后的教学中,杨老师运用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该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材料中杨老师第一堂课中提出的问题“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使课堂出现了“冷场”的局面,这是由于没有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而在教学反思后的第二堂课上,学生们能够紧跟问题思考,最后“纷纷举手并给出自己的答案”,这说明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成功地调动了起来,证明教师的启发有了效果。(3)该教师采用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该教师在第一次上课出现了课堂“冷场”的局面后,进行了反思,使第二次上课没有再出现冷场。这说明该教师的教学反思是积极有效的。一十、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课堂实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张老师:你是如何验证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学生 1:我是这样比的(边说边演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与正方形的四个角一一比较)。张老师:都是这样比的吗?学生显然没有完全明白老师的意思,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的。教师注意到只有两个学生(生 2、生 3)没有随声附和。就追问了一句: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要比四次,你们认为呢?学生 2:只要比两次就行了。张老师:怎么比?学生 2:(边演示边讲解)先把正方形对折,然后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与正方形的两个角比较。学生:3 我只要比一次就行了。教师让学生 3 操作给大家看。学生 3:把正方形先横着对折一次,再竖着对折一次。原来的四个角就全部重在一起了,所以只要比一次就行了。【答案】【要点】问题(一):张老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问答法,即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答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问题(二):问答法的原则有:(1)适时原则。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准备好问答的问题和顺序,在适当的时候提出相关的问题,而不能太突兀。(2)因材施教。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3)反馈强化。学生冋答完毕之后,教师要给予适当正确的反馈,使学生理解正确的思想,明确答案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强化学生获得的知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