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衔接讲义专题02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答案解析).docx
-
资源ID:86725105
资源大小:19.8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衔接讲义专题02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答案解析).docx
【暑假阅读】诗歌鉴赏专题02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方法技巧】鉴赏表达技巧:1、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2、掌握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3、掌握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抑扬、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答题步骤:步骤一:(用什么手法)步骤二:(写什么内容)步骤三:(有什么作用)步骤四:(抒什么情感)【典型例题】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问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果?【答案】对比。“朝奏” “夕贬”“九重天”“路八千”对比鲜明,突出表现了诗人自己“朝”“夕”之间角色的急剧变化,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解析】结合诗句内容即写作背景分析,这两句诗的大意是: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 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都形成对比 鲜明。唐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 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 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后经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 潮州刺史,责求即H上道。诗人早上时还是朝廷重臣,想着如何体皇上分忧,到晚上就被贬 到遥远的地方,突出表现了诗人自己“朝”“夕”之间角色的急剧变化,诗人本来是不顾自 己年老力衰还想着为国家献计献策,但如今却是这样的下场,因此这里也蕴含着诗人对自己 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点评】此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 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 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例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哲理?(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贬 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后来的欣赏者和引用者不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了,而 只采取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来表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 社会在前进,前景无暇美好的道理。【专项练习】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注:杜荀鹤出身寒微,年轻时就才华毕露,但无人赏识,屡试不中,报国无门。(1)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言,所押的韵是,韵脚:(2)诗中“刺” 一字千钧,"刺''字不但准确勾画出小松向上冲刺的外形特点,而且把小松 的精神也表现出来了; “不识”“始道”两个词讽喻了 的人(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体会诗人的情感态度。二、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 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三、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秋斋独宿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1) “夜半鸟惊栖”与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营造的意境相同,请体会其妙处。(2)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说说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古诗词诵读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句中“潜”字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的特点,饱含诗人的心情。用自己的话写写这两句诗的意思: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两句诗写出了的美丽景象,“ ”与” “相互映衬,不但点明了云厚雨 足的特点,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诗人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A.触觉B.听觉C.视觉D.嗅觉2.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oA. “喜”是这首诗的情感主线,全诗不着一个“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人按捺不 住的喜悦之情B.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夫带来丰收的希望,给 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C.诗的最后两句是想象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枝头D.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 充满诗情画意五、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1) 写出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2)这首诗歌采用 的手法,通过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意在揭露晚唐皇帝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同时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自己 的感慨。六、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桂源铺(宋)杨万里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注】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一,二句诗。(2)朱光潜诗论说:“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炽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 之中。”这首哲理诗的第三,四句中能够表现“理”的意象是什么?从中告诉我们怎样的人 生哲理?参考答案及解析:一、【答案】(1)绝句ao 蒿高(2)积极进取(或奋发向上、勇敢向上、顽强坚韧);目光短浅(或不识人才)(3)托物寓意。作者通过刻画小松成长的特点,表达了对出身寒微的人在成才过程中体现 出的自信、坚强、勇敢精神的赞美之情。同时对那些目光短浅、不识人才、不关心人才成长 的人发出深深的慨叹。【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韵律的掌握情况。韵是诗歌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 用韵,叫做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 规定的位置上。诗词歌赋句末(偶亦 在句中)用同一韵母的字,以使声韵和谐。一般用于偶句句尾。也称韵脚。从体裁看,这是 一首七言绝句,所押的韵是ao,韵脚是蒿、高。(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中的关键字词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反复阅读诗歌,整体感知 大意,结合整首诗歌,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联系上下文,可知诗中“刺” 一字千钧,"刺'' 字不但准确勾画出小松向上冲刺的外形特点,而且把小松积极进取的精神也表现出来了;“不识”“始道”两个词讽喻了目光短浅的人。(3)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内容主题及表达技巧赏析的能力。首先理解诗句的大意,然后将选 项中涉及到的内容精读并加以理解。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 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同时丁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阅读 文本可知,这首诗运用了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作者通过刻画小松成长的特点,表达了对出 身寒微的人在成才过程中体现出的自信、坚强、勇敢精神的赞美之情。同时对那些目光短浅、 不识人才、不关心人才成长的人发出深深的慨叹。二、【答案】【小题1】杨花、子规、明月(两个即可)表达了离别伤感的愁绪。【小题2】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拟人化,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示例二:运用奇特的想象,把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 和同情带到夜郎西。示例三: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明月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了自己对朋友 怀念和同情。【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意象以及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诗歌的意象,对于 诗人抒发感情,有着独特的作用。懂得意象的知识,当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 人的感情,因此,对一些常见意象,需要多做一些积累与识记的功夫。理解诗歌内容,诗人 通过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赏析诗句时,要先理解原句的含义,分析诗句所描写 的内容;再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写作背景,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从修辞、描写等角 度来赏析。从修辞角度来看,这两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当作善解人意的知心人, 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从表现手法来看,这两句诗运用奇特的想象,把无 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从描写的角度来看,这两句诗情景 交融或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 情。任选其中一个角度赏析即可。三、【答案】(1)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环境的幽静。(2)全诗借“山月”“霜风”“竹”“鸟”等意象,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中的孤独、寂寞 的情感。【解析】(1) “夜半鸟惊栖”意思是被惊动的鸟儿不时鸣叫一声。“月出惊山鸟”中的 一“惊”,打破了夜的静谧,都是通过写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运用的是以动 衬静的写法。(2)山中明月皎皎如白日,夜风寒凉夹霜吹动静寂的竹叶。深夜的鸟突然自树上惊起栖落, 窗台前的人独自入眠。借“山月”“霜风”“竹”“鸟”等意象,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中的 孤独、寂寞的情感。【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句创造的意境,结合语艳的特点进行分析。本题考查诗人的思想情感的理解。解答时考生要读懂诗歌,理解诗句的含义,结合相关的 资料如诗人的写作背景、人生经历、写作风格等进行理解。四、1.(1)答案拟人轻 细密无比喜悦春雨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完成第题要结合注释,并根据日常体验想象画面,同时抓 住关键词语进行深入理解。这两句诗呈现的画面中,有春风,有春雨,有等待春雨滋润的万 物。结合生活体验可知,“潜”是一种暗暗的、悄悄的动作,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 出了春雨不惊扰人,却细细密密地及时滋润万物的特点,给诗人带来的是无比喜悦的心情。 在思考第题的基础上,完成第题就水到渠成了。答案夜雨 黑(俱黑)明(独明)c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深入理解。完成本 题需要联系上下文和提炼关键词。由“随风潜入夜”的“夜”和“晓看红湿处”的“晓”可 知这是一场“夜雨”,同时通过“黑”与“明”的对比映衬,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这场夜 雨的感受是深切的,这种感受正是通过视觉得到的。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主题和写法的理解。要结合对古诗基本内容的理解来完成。这首诗的前四句赞美、描摹这是一场“好雨”,好在雨后万物生长、美景遍城、 丰收在望。因此,作者的“喜雨”之情从字里行间洋溢出来。所以,A项是正确的。诗人看 着眼前的景,继而想到明日清晨红花满枝、花开满城的景象,“喜雨”之情更加浓厚。因此 C项是正确的。D项中所提到的写作顺序、写景方式是正确的。但是,观赏、感受夜雨的诗 人,并没有当即真实地观察到第二日清晨的景象,所以诗的第三到六句是实写,第七、八句 是虚写,全文用到的是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因此B项错误。五、【答案】(1)无同类能比;可惜(2)借古讽今;怀才不遇【解析】(1) “无伦”,“伦”,意为“类”,“无伦”意为“无同类能比”;“可怜”, 古今异义,今义为“怜悯”,古义为“可惜”。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2) o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 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贾生才调更 无伦”,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意思是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通过讽刺汉 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揭露晚唐皇帝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是 运用了借古讽今的写法。故答案为:无同类能比;可惜;借古讽今;怀才不遇【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句的 意思,根据句意进行分析理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形式好人情感的分析和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就是读懂诗歌,理解 内容和写作手法,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进行。六、【答案】(1) “不许”、“拦”“日夜喧”等词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溪水不怕崇山峻岭的阻挠,日夜向前奔流的情景。(2)意象:堂堂溪水。人生哲理:只要有决心肯努力,就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光明的前途。【解析】(1)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群岭万山中有一条溪,万山阻着溪 水不许往前奔,拦得那溪水在山间日夜暄闹不停。如这里体现“万山”对溪水态度的一个词 语应是“不许”,还有典型的动作“拦”,声音“日夜喧”,这些都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溪水不怕崇山峻岭的阻挠,水声潺潺,日夜喧闹的“抗议”的情景。(2)要首先读懂“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这两句:水流到底是拦不住的,在 山间不休地穿梭喧闹着,待让它终于来到前头的山脚尽处时,喧哗的溪声已全变作堂堂盛大 的溪水,愉悦通畅地流出前村来了。所以能够表现“理”的意象是“堂堂溪水”这一短语。 原诗是说小溪的无法阻断,只要有一溪在,就宜让出一条路使它走出前村来。今人每爱用此 诗来比喻时代潮流的挡不住,一切违反潮流的行径措施不但没有用,而且是制造骚乱困扰而 已。同时蕴涵着积极的人生态度,那就是:苦难和困境终有尽头,生命总要奔流,只要有决 心肯努力,就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光明的前途。任何艰难困苦都无法阻挡。故答案为:“不许”、“拦”“日夜喧”等词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不 怕崇山峻岭的阻挠,日夜向前奔流的情景;意象:堂堂溪水;人生哲理:只要有决心肯努力,就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光明的前 途。【点评】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 想内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 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 能有偏废。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 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