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区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x
XX县区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结合问题思考出处:国家统计局最近,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就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 结合问题赴XX市进行了专题调研。从调研的情况看,XX市在新 农村建设与推进城镇化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摸索了一些紧密结 合的好路子。实践成果显现,越是城镇化程度高的地方,新农村 建设步伐越快;越是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结合得好的地方,城乡 经济社会进展变化就越大。在调研过程中深深感到,新农村建设 只有与推进城镇化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城镇化 对新农村的集聚、辐射与带动功能,才能更好更快地推动全市城 乡统筹协调进展,取得互动互促、相得益彰的效果。一、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紧密结合是社会进展的客观必定1、从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内涵看二者紧密结合的客观必 定性。“生产进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20字新农村建设方针,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其内容涵盖了进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养新农 民、树立新风尚等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进展新产业,就是要 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 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进展实现科学合 理规划,城乡差别得以缩小;构筑新设施,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进展农村二、三产业,农民很快富了起来,致富后的农民依靠自身力 量,“产业兴村,我建我村”。安陆唐僧村集体开发板栗基地490 亩,茶叶基地560亩,实施退耕还林976亩,去年集体经济积存 达到105万元。近年来,这个村先后投资300多万元,新建桥梁, 硬化通村道路,铺设彩色步砖,接通有线电视,建设文化广场, 拉动村内循环公路,农村生活、生产环境,朝着城镇化的方向进 展。三是生态强村。云梦四合村突出苗木与蔬菜基地特色,开发 休闲观光农业,带动农民增收。一批北部山区村镇通过申报扶贫 “整村推进”项目,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开发生态旅游村, 组织农民自发投工投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进展农村经济, 村庄面貌发生巨变。四是开发新村。安陆白店村、汉川湾潭村通 过运用市场机制与社会捐助的办法,统一开发建设村民住宅,完 善新村基础设施,不仅节约保护了大量耕地,农村社区正朝着城 镇社区标准看齐,城乡差距越来越小。中心村镇的快速进展必将 加速全市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三、对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结合的几点建议在看到XX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有效结合的同时,也 要看到当前二者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如城乡管理不对称,重XX 县区,轻集镇;产业支撑力不强,特色不突出;城乡建设资金比 较分散;镇村规划没有形成城乡一体化;体制政策调整与落实不到位等等。为了两大战略整体推进,真正达到“高效、协调、务 实、加速”的要求,我们建议:1、统筹领导力量。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推进,是一个有机 整体,不能搞“两张皮”。要把二者真正结合好,务必明确城乡 一盘棋的整体思路,改变习惯传统的思维,建立有利于城乡一体 化进展的机制。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推进。 切实改变两个摊子各搞各,多路力量散到撮的状况。从组织机构、 领导力量、措施途径上搞好结合,统筹各方,形成强大的工作合 力,推动两大战略任务的实现。2、统筹城乡规划。统筹城乡,规划一体是二者结合的必定 要求。当前急切需要城乡结合、整体规划,从战略层面思考,突 出超前,注重特色,切实改变目前城乡规划分割、建设分开、管 理分治的状况,抓紧抓实编制城、镇、村一体化的规划。一是要 突出产业规划重点。二是要突出特色与优势抓好一批重点镇的布 局与规划。三是要按照结构调整与现代农业进展的趋势,突出抓 好一批中心村的规划与建设。3、统筹政策支持。在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进程中,政策导 向、政策牵引的作用十分重要。目前,在两大战略实施中的政策 不一致、不一致步、不平衡的问题较明显,已成为整合城乡资源、 影响整体推进、不利紧密结合的政策障碍。今后在实现两大战略 目标的过程中务必注重政策的一致性。一是土地集约经营、开发 利用政策的一致性。二是城乡公共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政策的一致 性。三是城、镇、村管理方式,综合服务配套政策的一致性。四 是农民居民户籍管理同等待遇的一致性。五是外引内转的优惠同 等政策的一致性。假如做到城乡等同、政策一致,必将大大促进 城镇化提高,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新变化。产、生活基础设施,包含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电力、信息 网络、医疗卫生体系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培养新农民,就是 要加强基础教育与职业培训,推进农村科技体系建设等,造就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树 立新风尚,就是要加强与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制造与谐的进 展环境,社会主义新风尚得以形成。城镇化是指社会生产力与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集聚的过程, 表达出非农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重,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 文明程度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率越高,其城镇工业化、 信息化程度就越高,非农人口的比重就高,社会的现代化程度也 就越高。城镇化具有阶段性的进展规律:发达国家的进程说明, 当城镇化率达到20%以后,城镇化进展呈加快趋势,城镇化率在 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当城镇化率超过70%后,其速度又趋减缓, 最终稳固在80%至90%之间。二者内涵的目标同向,任务一致,目的相同,要求一样。因 此,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伴随于我国现代化全过程,是推动我国 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支点,二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2、从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具体实践看二者紧密结合的客 观必定性。城镇化过程是农民不断向城镇迁移的过程,农村富裕 人口转移到城镇,直接减少农民,达到富裕农民的目的。城镇化 程度越高,城镇的二、三产业更加达,城镇的功能越键全,对农村的辐射与带 动作用就越强。而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是进展生产,要紧解决农 村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问题。而城镇化必定带动农村产 业结构调整,带动农业现代化,吸纳与转移更多农村人口,减少 农民,富裕农村,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从XX市实际看,2007 年农民人均耕地0.7亩地,农民人均收入3915元,其中非农收 入占80%以上,可见,推进新农村建设务必要减少农民,使富余 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让大量农民进入城镇是一种必定。因此, 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城镇化,城镇化建设离 不开新农村的进展,二者结合越来越紧密,相互依靠越来越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步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历 史新阶段,城乡二元化的经济社会结构已经打破,城乡进展务必 统筹,实行一体化推进。因此,处理好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镇化 的关系,统筹城乡,紧密结合,是实现两大历史战略的必由之路。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新世纪头20年的重大进展战略, 犹如一对李生弟兄,彼此之间没有主从之别,先后之分,它们相 互关联,不可分割,互动互促,相伴而行,谁也离不开谁。城镇 化进展需要从农村大量吸纳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新农村建设需要把更多的农民转移到 二、三产业中去。加快新农村建设,为城镇化推进提供了强 大的动力之源,城镇化的加速进展反过来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 加有力的支撑。二、新农村建设只有与城镇化紧密结合才能实现科学进展近几年来,各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实践告诉我们, 推进新农村建设务必突显城镇化的重要地位,加快城镇化步伐务 必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使之相互促进,统筹协调,有机 结合。不然,科学进展、协调进展、可持续进展都是一句空话。通过调研剖析XX市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紧密结合的典型, 我们认为,要真正落实科学进展观,要使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紧 密结合,务必高度关注下列几个方面。1、加快产业拓展是二者紧密结合的重要基础。产业是新农 村与城镇化进展的源泉与动力,拓展产业是调整农村结构,建设 新农村的基本要求,也是城镇化的基本条件。汉川马口镇1993 年镇区100万以上企业只有上十家,为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展, 马口镇依托3509工厂与当地民间纺织关联企业传统优势,积极 进展城镇经济,通过三年努力,马口镇引进企业200多家,企业 总投资达3亿多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6家,精纺装机总 规模达85万锭,纺织工业产值、年销售收入分别达到37. 6亿元 与20多亿元。纺织产业迅猛进展,使城镇吸纳就业、集聚人口 能力快速提升。目前,城镇常住人口 5.33万人、流淌人口 4万 人,城镇化率达到52%,是1993年的2倍,吸纳农民工2.8万 人(月均工资1200元,纺织企业年工资开支2亿元),还带动了 建筑、运输、餐饮、金融、商贸等产业的进展。全镇注册的个体 工商户达到4000余家,其中大型超市、酒店、建材门店从业人 员7359人。与此同时,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建设也在 产业带动下加速进展。2005年以来,全镇用于水、电、路、讯及 文体、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总投资达2亿多元,镇区面积由3平 方公里扩展到6. 2平方公里。XX县区汤池镇积极进展旅游业,引导周边农民围绕旅游业 进展配套产业。近两年,农民投资兴建了 300多家超市、餐饮、 洗车、网吧、建材、手机、美容等服务业,在旅游产业的推动下, 汤池镇常住人口由近2000人增加到5000多人,新增常住人口中 60%是周边农民。去年汤池镇实现税收820万元,同比增加10倍。由此可见,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都离不开产业的拓展、产业 的调整、产业的提升、产业的延伸、产业的支撑、产业的对接。 离开产业这个二者结合的基础,不管新农村建设还是城镇化都无 从谈起。2、加强统筹规划是二者紧密结合的重要前提。新农村建设 与推进城镇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二 者要紧密结合,防止两张皮,务必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进 展,突出超前性,体现人文、产业特色,整体推进,使城乡统筹规划成为促进新 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紧密结合的重要抓手。一是突出重点抓好城镇 规划。XX县区XX县区规划重点抓详规覆盖率的提高,重新修编 以后的XX县区详规率达到93%; XX县区按照扩大规模、完善功 能的原则,在对县XX县区总体规划重新修编的同时,加强指导 宣化、河口、新城、芳圾等重点镇完成了城镇进展规划;XX县区 按照突出重点、增强带动力的要求,整体规划表达出以市区为龙 头的“市区一城郊经济圈一中心集镇一小集镇”的城镇圈放射 层特点。二是突出重点搞好产业规划。XX县区对周边10公里范 围内的城关、伍洛等6个乡镇农业产业进展实行统一规划,规划 后的产业实行功能互补,结构布局更趋合理。三是突出重点搞好 小集镇、中心村规划。农村小集镇与中心村(村庄集并点)是农 村的新社区,也是未来城镇化的基础,各地按照表达特色,着眼 长远的要求,高标准编制城乡统筹结合规划。上半年,全市已有 200个重点村完成了全面的村庄规划。如XX县区重点村规划纳 入全市统一编制,严禁在规划圈外乱搭乱建,农村耕地逐步向大 户集中,农民住宅逐步向小集镇、中心村邻近集中,对基础较差 的村规划,由乡镇组织实施;XX县区针对农村有新房、无新村, 居住分散的问题,在农村规划中,按推进城镇化要求,以政策、 投入、基础设施优先配套建设为导向,引导社会公共资源向小集 镇、中心村集中,吸引有建房意愿的农民向集镇与中心村靠拢, 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有效结合。调查说明,规划管长远,规划是前提。只有规划科学、合理、周密、严谨,落实,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目标才能实现。3、提高农民素养是二者紧密结合的必要条件。农民是新农 村建设的主体,也是城镇化的主力,高素养的农民关于推进新农 村建设与城镇化尤为重要。农民素养的高低,决定新农村建设与 城镇化的进程。农民素养的提高,除了强化培训外,务必实现两 个转变,即由农村向城镇转变,由农民向居民转变,调整思维方 式,改变生活习惯,增强谋生致富手段,从而达到在转变中改变, 在改变中提高。今后要切实利用好“三大”平台,提高农民综合 素养,逐步实现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进展,促进农民向居民转 化。一是利用好文化中心户创建平台,培养新型农民。XX县区大 力开展创建活动,建成村级活动室160多个;XX县区今年文化 中心户达到600多户。通过大力推广文化中心户模式,推动了农 民健康活动的开展。二是利用好“十星农户”创建平台,引领农 民文明新风尚。以“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为载体,组织农民开 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如汉川福星村十年来坚持不懈地开 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对评出的“十星文明户”实行重 奖,农民的公共道德、遵纪守法、公共卫生意识不断提高,该村 还组建专业文艺团体,创作出人在福中等40多部群众喜闻 乐见的戏曲与歌曲,每年义务为群众演出上百场,引导农民培养 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情趣。三是利用好农民“阳光工程”培 训平台,提高农民技能。目前XX市外输农村劳动力总规模有100 多万人,年打工净收入达100多亿元,打工农民已成为市场条件 下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的重要力量,打工经济已成为很 多地方农民增收的要紧来源。为此,各地利用阳光工程培训基地, 加强了农民技能培训。今年前四个月,全市共培训农民2. 7万多 人,新增转移劳动力5万多人。4、突出中心村镇建设是二者紧密结合的有效方法。中心村 是新农村的未来,是小集镇的表达,是城镇化的基础。根据地理 位置、资源优势与经济流向,循序渐进,稳步进展中心村,重点 建设小集镇,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结合点。一是构建 村镇群。对地理位置连接紧密,具有内在经济联系的中心村镇, 在基础设施、公用设施、产业布局等方面实行一体化建设,相向 进展,促进生产要素的聚集,形成小城镇板块。对沿汉江、京广 线、汉丹线、长荆铁路、316国道、107国道、京珠高速与汉十 高速等交通轴线的小城镇,以水陆大通道为纽带,推动沿线城镇 串联式进展,大力进展城镇带。XX县区规划重点建设荷沙线城镇 带,XX县区的芳皈一阳平一XX县区村镇线,XX县区的小河一XX 县区一周巷集镇走廊,XX县区的“组团式”城市进展路子,XX 县区的“6+1”的城镇建设,XX县区的城郊经济圈建设,成效显 著,他们都已具备了进展城镇带的基础。二是进展一批产业规模镇。对具有一定资源禀赋、 产业基础的城镇,加强以工业与商贸物流为重点,推动产业与人 口上规模。把具有一定产业与人口规模的重点村镇建设成为一定 区域的中心镇。全市5个国家级、9个省级与一批镇区人口过万 人的重点镇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三是开发一批特色中心镇。 挖掘特色资源,进展边界口子镇、旅游镇、大宗农产品(000061 行情,股吧)生产加工镇。象汤池镇的温泉资源、王义贞镇的古 银杏群落、小河镇的明清古建筑、宣化店镇的红色旅游等,都进 行了必要的开发利用。通过前段的努力,目前,全市镇区人口过 万人的建制镇进展到33个,其中,3万人口以上的镇达到6个 (马口镇超过5万人);2万人口以上的镇达到7个,1万人口以 上的镇达到20个。运用试点带动的方式,促进了中心村社区功能不断提升。全 市共有行政村2936个,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 已确定近200个中心村试点朝着城镇化的方向进展。一是以企代 村。如应城大普村、汉川福星村、安陆李园村等,企业进展与新 农村建设统筹安排,高起点规划与建设,村村道路硬化,家家电 视通、电话通、宽带通、自来水通,卫生、教育、文体、医疗、 超市等一应俱全,农民实现了职业非农化,生活城镇化。汉川福 星村紧紧依托福星科技集团,集团10年投入村庄建设资金达到 1.3个亿,4700个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的有4000人,去年, 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二是产业兴村。如汉川长兴铺村、 应城龚河村、云梦三赵村、安陆唐僧村等,依托当地资源,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