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信息技术基础与应用》课程标准.docx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与应用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大学信息技术基础与应用【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授课单位】【教材】大学信息技术基础与应用,【编写执笔人】.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课程编码】【适用专业】所有专业【总学时】64聂爱林、林忠会、闭英权,航空工业出版社【编写日期】1.1 课程性质大学信息技术基础与应用是高等职业院校各类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具有很强的 实用性和实践性,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是培养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课程的主要任 务是让学生了解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知识,以及信息安全与防护、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 用等相关内容,熟悉操作系统与常用工作软件,掌握Word 2019文档处理、Excel 2019电子 表格处理、PowerPoint 2019演示文稿制作等相关操作。通过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实践,可提高学生自身综合信息素养,增强信 息意识,提升计算思维、数字化创新与发展能力,培养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从 而为职业发展、终身学习和服务社会奠定基础。1.2 课程设计思路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以理论+实践的方式设置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操作性的 知识。通过“任务实践”部分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通过计算机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增加学生的兴趣,本课程的内容共分成五个独立模块进行组织教学。教学中,切实融 入项目式教学理念,按照“基础、实践、兼顾发展”的原则组织内容,按照不同的主题设置 模块内容,使学生能够以一种入门的视角,对信息技术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每个模块的内容 都由“情境引入”“必备知识”“任务实践”三个部分组成,旨在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化被动为主动,通过任务实践部分的练习,锻炼计算机应用能力。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旨在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培养其综合信息素养,帮助其掌握信 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此外,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在今后 的专业学习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本课程中所学的新理念、技术和方法。具体来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2.1 知识目标(1) 了解数据、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2) 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与应用等基础知识;(3)掌握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和主要技术指标;(4) 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包括。SI/RM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5) 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常用操作系统的特点;(6)熟悉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并掌握管理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7)熟悉Windows 10的桌面、窗口和对话框组成;(8)掌握Windows 10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设置;(9)熟悉Word 2019的工作界面、各项功能及其操作方法:(10)熟悉Excel 2019的工作界面、各项功能及其操作方法;(11)熟悉PowerPoint 2019的工作界面、各项功能及其操作方法;(12) 了解网络安全的定义、内容、现状,以及受到的威胁;(13) 了解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技术特点等;(14) 了解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相关知识和典型应用。(15) 力目标(1)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计算机软硬件;(2)能有条理地管理计算机中的资源;(3)能够熟练使用Word 2019制作和编辑各种文档;(4)能够熟练使用Excel 2019制作和处理各种电子表格;(5)能够熟练使用PowerPoint 2019制作演示文稿;(6)能够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实际问题;(7)能够清晰描述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典型应用,具备分析和利用创业政策的能力。2.3素质目标(1)探究科技前沿知识,开阔视野,紧跟时代发展步伐;(2)领略科技前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3)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养成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4)认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5)体会中国古人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6)弘扬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7)学习楷模事迹,培养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奋斗精神;(8)具备实事求是的专业精神和较强的创新意识;(9)关注中国新一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感受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强大。3 .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5个部分,64课时,具体安排如表1-1所示。表1-1大学信息技术基础与应用课时内容和课时安排学 期所用教材课程内容学时第学 期大学信 息技术 基础与 应用模块一初 识庐山真面 目信息与 计算机技术 任务一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一 一信息技术41864 任务二了解信息时代的“宠 儿”一计算机4 任务三了解信息的“翅膀”数据通信技术2 任务四天涯如何变咫尺一 计算机网络技术4 任务五众里寻他千百度 信息检索技术4模块二仗 剑走天涯一 一操作系统 与常用工具 软件 任务一探寻计算机的“灵 魂”操作系统210 任务二一切从这里开始一一Windows 10 桌面2 任务三我的地盘我做主一 一个性化设置Windows 102 任务四让文件各归其位一 一管理文件及文件夹2 任务五华山论剑,各显其能常用工具软件2模块三助 力战职场办公利 器 Office2019 任务一 Word新手上路一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420 任务二文档也能如此精美 一制作图文混排文档2 任务三文档高级操作你也 行编排长文档2 任务四Excel新手上路一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2 任务五让数据会“说话” 一 一计算与分析Excel表格数据4 任务六快速打造个性化PPT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4 任务七 让你的PPT “动起来” 一设置交互和动画效果2模块四甲 不离将身一 一计算机信 息安全与防 护 任务一穿金甲,持雕戈一 网络安全与防御26 任务二给信息加把锁一 数据加密与备份2 任务三打造强大的免疫系 统一计算机病毒防治1 任务四守规矩,成方圆一 合理规范使用计算机网络1模块五走 进新世界一 一新一代信 息技术及应 用 任务一山海皆可平一移 动互联网技术210 任务二“云”上安家不是梦云计算技术2 任务三数据就是财富一 大数据技术2 任务四万物皆可互联一 物联网技术1 任务五机器也能有“智慧”人工智能技术1 任务六假亦真时真亦假一 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1 任务七万物皆可溯源一 区块链技术1.课程实施3.1 教学条件我校十分注重建设和完善本课程的教学设施,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数据库等。同时,我校有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可以为本课程的教学出谋划策。3.2 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遵循“教师引导,学生为主”的原则,采用讲解、多媒体演示、场景模拟法、案 列分析讨论、翻转课堂等多种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更多知识应用的机会。(D讲解法:主要用于讲授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知识等理论性较强的知识。(2)多媒体演示法:在讲解过程中,借助音频、视频、图片等直观手段来呈现教学内 容,在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其知识储备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3)场景模拟法:针对所教内容布置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情景化的模拟训练来提升知 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4)案例分析讨论法:根据知识点,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案例分析进行讨论, 使其在讨论中逐步提升交际能力、思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5)翻转课堂法: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课上对自己学到的知认点进行分 享和讲解,并对其讲解进行补充和评价,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 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尽量照顾到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3.3 教学评价与考核要求课程的教学评价由形成性测评(40%)和终结性测评(60%)组成,,其考核要求如下:1 .形成性测评形成性测评考核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发展情况,包括 出勤考核(10%)、课堂参与程度考核(10%)、作业完成质量考核(20%)等。(1)出勤考核:本项考核通过课前点名考核学生的课堂出勤率。迟到15分钟以内每次 扣1分,迟到15分钟以上或无故缺勤一节课每次扣2分,该项考核累计最多扣10分。(2)课堂参与程度考核:本项考核主要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堂积极发言来评判学生的学 习态度、学习主动性、课堂参与程度,以及学生的思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其对课堂教学 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只要学生能按时上课听讲,即可获得5分的基本分。学生上课发言一次, 即可另外获得0.5分,课堂发言最多可得5分。学生的最后成绩为“5+课堂发言得分”。(3)作业完成质量考核:本项考核主要通过学生作业来检测其对教学主体内容的掌握 与理解程度、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等。每次作业成绩 按照相应标准而定,学生作业质量划分为优秀(10分)、良好(8分)、中等(7分)、及格 (6分)和不及格(0分)五个档次。最后的作业成绩为学生作业完成质量成绩的平均数。2 .终结性测评终结性测评主要考核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所达到的水平,通过期末考试进行考核。期末 考试由闭卷笔试(60%)组成,主要评估学生对本门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与综合运用能 力。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材使用1 .建议教材聂爱林,林忠会,闭英权.大学信息技术基础与应用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2021.2 .参考书目1袁琼,龙军,龚略.计算机应用基础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20.2李彦明,殷学丽.大学信息技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3刘建伟,王育民.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M.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