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导学案一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
-
资源ID:86736670
资源大小:78.9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导学案一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
导学案篦导学目标(1分钟)1 .培养健康积极的家国情怀,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2 .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词,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感受李煜的愁情之源。(2分钟)公元978年七夕这天,在北宋都城东京皇家园林西北角的一个院子里,南唐后主与他的 旧臣们正相聚一堂,把酒言欢,原来今天是他四十二岁的生日。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主 触景生情,悲从中来,遂提笔写下一首虞美人,并命乐工立即谱上曲,让歌伎当庭进行 演唱。绝美的歌声,随着美人绝美的琵琶、绝美的歌喉传入了宫中,宋太宗赵光义闻此勃然 大怒。正当祝寿宴会觥筹交错、丝竹迭奏之际,赵光义派秦王赵廷美送来了牵机药。后主毫 不怀疑天子送来的是美味佳酿,接过来便一饮而尽,可怜一代词人顷刻之间便手足抽搐,赍 恨长逝,他留下的那首虞美人也成了千古绝唱!题)知识梳理一、词人简介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公元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在 位十五年。作为文人的李煜善诗文、能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正如前人吊之诗:“作 个才子真绝代”。但作为国君的李煜纵情享乐,政事不修,公元975年宋兵破金陵,出降, 封为“违命侯”最后被毒死。也印证了前人吊之诗:“可怜薄命作君王。”李煜的前半生,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相对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 情或离愁别恨,基调欢乐;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基调伤感,成就很高。二、写作背景这首词包含了一个凄惨的故事:公元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 命侯”,行动受人监视,失去自由。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 美人词,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词可说是他的绝命词。三、词文学习,整体感知L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诗歌。诵读时,一定要把握感情基调和节奏。感情基调:凄凉哀伤。节奏:低沉缓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在诵读过程中感知诗歌内容。这首词的整体感情基调是悲哀伤感的。词中有不堪回首的回忆,有痛苦难耐的现实,有 诘问,有自问。通过写词人在秋月之夜登高望远,引发对故国的怀念,抒发怀念故国的悲伤 哀痛之情和如“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满腹愁绪。【古文今译】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 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 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国活动探究L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明确:(1)它们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 也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有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 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2)李煜降宋后 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 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他希望这一切都结束。(3)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用 美好的事物反衬内心的悲伤。3 .这首词到底是一首什么词,竟会招来杀身之祸?明确:本词表现了一个亡国国君的故国之恋。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 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这在宋太宗看来不是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 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4 .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 血书者也。”(人间词话)试联系词人的身世,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理解。明确:(1)身世:李煜生于937年,当时正是南唐盛世。他25岁在金陵继承父亲的王 位,成为南唐君主。当时是宋太祖建隆二年,南唐已经是宋朝的属国。他当政期间,沉湎声 色,不思国事,逃避现实。李煜在位15年,975年冬,他39岁的时候蒙羞投降,随军北上, 在宋都汴梁过了约三年的囚居生活,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去世,死时42岁。虞美人 写于他被俘之后、软禁汴京时期,据说虞美人引起了宋太宗的杀机,导致李煜被牵机药 毒死。(2)理解:李煜被俘后的词作不同于前期摹写宫廷生活的艳情作品。亡国被俘,对于 他来说,是生活中的巨大转折。李煜本是具有纯真气质的诗人,但“天上人间”的巨大落差 在李煜敏感懦弱的心灵上留下了巨大的创伤。所以李煜后期的词作多折射出内心的亡国之 痛,把传统诗歌里的那种个体间的离愁别恨升华为对故国家园的思念,境界广阔而深远,字 字血泪,感慨深重。王国维评价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正是看到了李煜以纯真的 悲情表现出来的身世之痛、家国之悲、无限愁闷。虞美人中表现出来的吩望春花秋月早日结束的绝望之情,回首故国物是人非的凄凉 悲慨,像春水那样奔流不息、汪洋恣肆的愁绪,都浸透了词人的血泪。没有惨痛的人生经历, 就写不出饱含血泪的作品,也就不可能打动人的心灵。正所谓“文章憎命达”,“国家不幸 诗家幸”。5 .全词表达主旨的一个字就是“愁”,说说词人是如何围绕此字建构本词的。明确:(1)选取典型的景物。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 朱颜、一江春水。词人运用这么多的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 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2)对比。春花秋月与往事的对比,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雕栏玉砌与已改朱 颜的对比一一真是“物是人非”。(3)意象。“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春花秋月何时了” 一一 “月”的意象的沉淀意 义。“月”这一意象常常含有“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意蕴,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 乡” “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4)比喻。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化无形为有形,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5)虚实结合。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5.虞美人中的“朱颜”如何理解?明确:观点一:“朱颜改”,词人自伤,形容憔悴。观点二:“朱颜”即红颜,盛年的容颜。“朱颜改”暗指失国之变。观点三:“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观点四:“朱颜”为“楣”。“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栏:栏杆。砌:台阶。颜:门楣。辞海释“颜”为堂上或门上的楣,新唐书马燧传:“勒石起义堂,帝 榜其颜以宠之。”中国对联大辞典也引新唐书马燧传例,释“颜”为题匾额处, 门楣。可见“栏” “砌” “颜”是建成一座宫殿的三个不同部分。站在宫殿正前方,顾盼得 “栏”,俯视得“砌”,仰观得“颜”。句中所运用的“应只是”的行文结构,也 决定了 “雕栏”“玉砌”与“朱颜”的紧密关系。“朱颜”可解作“红色的门楣”,但就本 词而言还可以引申为挂于“朱颜”位置的横匾。“朱颜改”指换了横匾。殿依旧、匾还悬、 题已更,“雕栏、玉砌”的“在”与“朱颜”的“改”,这“宫在名改”不正是亡国后的正 常现象吗?(2分钟)实景:春花秋月“何时了”虚写:回忆往事“知多少” 眼前景物:登楼远望 “又东风”时光易逝T悲I虚写:回忆往事“不堪回首”时光消逝亡国之恨T恨(虚写:雕栏玉砌 “应犹在”)故国凄凉 下阕朱颜已改“人事非”j物是人非(发问:愁思如水T “向东流”一愁(5分钟)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春花”“秋月。人们多以为是美好的,但词人厌烦其无尽无休,企盼其早日“了”去U; 这些意象表现出词人内心的悲苦。A.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描写出明月照耀下夜阑人静的环境,词人触景生情,回忆起过去 故国的美好月色,真是不能忍受。C “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化抽象为形象,写出愁思如春水般长流不断,把感情在升 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D.这首词采用问答,以问开篇,以问答结,结构严谨;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将词人内心 难以抑制的愁思贯穿始终。【答案】B【解析】B项“回忆起过去故国的美好月色”有误,应为“回忆起过去明月下的故国二2这首词的下阕运用对比手法,请简要赏析。【答案】以“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相对比,表达了词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或蕴含着宇宙永恒不变而人生之短暂无常的哲理,将词人心灵上的忧思难平曲折传出)。)导学反馈疑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