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陶行知教育名著》心得体会.docx
陶行知教育名著心得体会摘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 的生病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有些人做了几年教师便有倦意,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的还是因为不 好学,天天开留声机,唱旧片子,所以难免觉得疲倦起来。惟独学而不厌 的人,才可以诲人不倦。要想做教师的人把岗位站得长久,必须使他们有 机会一面教,一面学;教到老,学到老。当然,一位进步的教师,一定 是越教越要学,越学越快乐。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也是教学分离的流弊。那 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定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 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换句话说,要想学生 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 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我的主张是:有书读的要做事,有事做的要读书。先生不应该专教书, 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教学做合一这个理论包括三方面:一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 怎样教;二是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教育不是教人, 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无论那方面,“做”成了学的中心,即成 了教的中心。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要想做得好,就须“在 劳力上劳心”,以收手脑相长之效。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 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在方法方面, 它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不然,便要学非 所用,用非所学了。新教员不重在教,重在引导学生怎么样去学。对于教育:第一,要有信仰心。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而且不是一时的,是 永久有益于世的。不但大学校高等学校如此,即使小学校也是大有可为的。 夫勒培尔研究小学教育,得称为大教育家。做小学教师的,人人有夫氏 的地位,也有他的能力;只须承认,去干就能成功。又如,伯斯塔罗齐、 蒙铁梭利都从研究小学教育得名,即如杜威先生,也是研究小学教育的。 这都是实在的事,并非虚为赞扬。我从前看见一个土地庙面前对联上,有 一句叫“庙小乾坤大”,很可以来比。况我们学校虽小,里头却是包罗万 象。做小学教员的,万勿失此机会,正当做一番事业。而且这里头还有一 种快乐一一照我们自己想想,小学校里学生小,房子小,薪水少,功课多, 辛苦得很,哪有快乐?其实,看小学生天天生长大来,从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如同一颗 种子的由萌芽而生枝叶,而看他开花,看他成熟,这里有极大的快乐。照 以上两层一一做大事业得大快乐一一是为一已的,而况乎要造新国家、新 国民、新社会,更非此不行嘛!那不信仰这事的,可以不必在这儿做小学 教员。一国之中,并非个个人要做这事的,有的做兵,有的做工,有的做 官吏,各人依了他的信仰,去做他的事,一定要看教育是大事业,有 大快乐,那无论做小学教员,做中学教员,或做大学教员,都是一样的。第二,要有责任心。不但是自己家中的小孩和课堂中的小孩,我应当 负责任;无论这里那里的小孩,要是国中有一个人不受教育,他就不能算 为共和国民。在美国一百个人之中,有九十几个受教育。中国一百个人之 中,只有一个人受教育。而且二十四个学生中,只有一个女学生。我们要 从这少数的人,成为多数的人,要用多少年的功夫?非得终身从事不行。 况且我们除了二十岁以前、六十岁以后,正当有为之时没有多少,即使我 们自己一生不成,应当代代做去。切不可当教育事业是住旅馆的样子,住 了一夜或几夜之后,不管怎么样,就听他去了。那教育事业,还有发达的 希望吗?第三,做新教员的要有共和精神。就是不可摆做做官的态度,事事要 和学生同甘苦,要和同学表同情,参与到学生里面去,指导他们。第四,要有开辟精神。时候到了现在,不可专在有教育的地方办教育。 要有膨胀的力量,跑到外边去,到乡下地方,或是到蒙古、新疆这些边界 的地方,要使中国无地无学生。一定要有单骑匹马勇往无前的气概,有如 外国人传教的精神,无论什么都不怕,只怕道理不传出去。要晓得现在中 国,门户边界的危险,使那个地方的人,晓得共和国的样子,用文化去灌 输他,使他耳目熟习,忙乱换他从来的方向,是很要紧的。第五,要有试验的精神。要些人肯求进步,有些人只晓得自划的,除 了几本教科书外,没有别的书籍。一一诸君已经毕业之后,还在这几讨论 教育,那是最好的。一一他人叫我怎样办,我便怎样办,专听上头的命令。 要晓得上头的命令,只不过举其大端,其中详细的情形,必定要我们去试 验。用了种种方法,有了结果,再去批评他的好坏,照此屡试屡验,分析 综合,方才可下断语。倘使专靠外国,或专靠心中所有,那么,或是以不了了之,或是但凭 空想,或是依照古老的法子,或是照外国的法子,统是危险的。从前人说 “温故而知新”,但是新的法从外国传到中国,又传到杭州,我们以为新 的时候,他们已经旧了。所以望大家注意,不可不由自己试验得出真理, 方不至于落人之后哩!心得体会:认认真真地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真正认识了我国的大教育家- 陶行知先生。读罢陶行知教育学,获益匪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 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 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 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在书中先生指责现在的学校“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 却又像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地就将教和学分离了。” 先生提出:“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 现在的新课程思想,不正是从重教到重学的思想吗? “传统”的教学,主 要是看老师教得如何,而忽视了学生学得如何。或者误解为只要老师教得 好,学生就必然学得好。评价一堂课,也主要是看老师讲得如何精彩,即 使看学生,也只是看学生是否与老师的讲配合得好。陶公早在八九十年前, 就深刻地提出了 “老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传统!现在的新课改,其实就是回归传统,回归教育 的真传统。这不由得使我想起这么些年来,教育上不断提出新思维、新口 号、新观念,不断地在搞着仿佛是在打破“传统”的改革。一会儿素质教 育,一会儿新课程,一会儿创造性学习,一会儿探究性学习,把我们的一 线教师弄得晕头转向了,无所适从了。我们何不少提那么多口号,少抛那 么多新理论新观念,静下心来,真正回归传统,从孔子学起,从陶先生学 起,从苏霍姆林斯基学起。今天的新思想,新口号,新观念,都从他们那 里找得出来。传统,有优秀与糟粕之分。优秀的传统,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真理, 是须我们永远继承的。不但要继承,还要在传统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变 迁、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将其发扬、拓展、光大。比如孔子的“因材施 教、有教无类、温故知新”,比如陶公的“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等等。 至于传统中之糟粕,或称之为习惯势力、传统势力,才是改革的目标。我 们的改革,不仅是教育改革,乃至于社会改革的很多方面,都喜欢摧毁一 切,然后重来。结果糟粕未除,而优秀传统却荡然而失。陶行知先生谈到:“学校里的先生叫做教员,他所做的整体为教书, 他所用的法子为教法,好像先生是专门教学些书本知识的人。他似乎除了 教书以外,便没有别的本领,除书以外,就没有别的事教。而在这种学校 里的学生除了受教之外,也没有别的功课。”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传统中 的糟粕,也就是习惯势力。习惯势力虽然恶劣,阻人进步、碍事发展,但 它真是强大得很,难以根除。你看陶公所讲之现象,八九十年前是这样, 八九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是这样:学校里的一些先生,我们叫他们教书匠, 他在学校里所做之事,就是教书。他全然不管学生怎么学,他只管自己怎 么教,我怎么教,你学生就怎么学。除了教那本教材上的东西之外,便没 有其它可教,学生便没有了其它可学的内容。先生们不准学生看课外书, 不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学校不给学生接触自然,走近生活的自由,学 生除了一心只读教科书、一切只为考高分外,便没有了其它。老师除了教 课本知识,就没有,或很少教给学生做人处事和生活的道理。教师,这本 活的教科书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学生们从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 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 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 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 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 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 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 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 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 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 正的爱。”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 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 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 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 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 生这样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 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 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有的教师口诛 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 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会摔破罐,撑破船。陶 行知最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 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 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罚非爱,害也。作为现代学 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 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应表现在 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 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 友和导师”三个角色,这是陈校长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 的实践,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贯彻。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行知为学生竭力改善 生活条件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特别是看到学生出现了 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 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如此。老师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吧!当我们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 想感情而一时不理智地做出有伤学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这学生也许是一 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呢?教师爱学生,就不能没有自 我克制,“怒”是必须要"制”的,否则既无补于事又伤神伤身,久之反 倒说明自身无能。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 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