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 教案第7--9章交通旅游安全、 校园消防安全、 公共安全.docx
第7章交通旅游安全教学目标. 了解交通旅游安全的基本概念1 .掌握基本道路交通安全常识.掌握交通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的相关知识2 .掌握旅游安全相关常识教学重难点本章重点介绍了交通旅游安全的基本概念,讲解了道路交通安全 的常识和交通安全事故预防及处置的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大 学生外出旅游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讲解了旅游安全事故的预防 和处置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要使学生认识到交通旅游中可能 存在的安全隐患,掌握正确的防范和处理方法,避免发生安全问题。教学内容第一课第一课道路交通安全常识应知导航1 .行人交通安全.骑行交通安全2 .乘坐交通工具安全(1)乘客在登机以前必须办理登机手续,同时接收安全检查, 以确保自己所携带的物品符合安全规定,以减少交通安全事故隐患。 因此,乘客最好能提前1个小时到达机场,保证登机、安检时间充 裕。(2)由于飞机在起飞和着陆时处于颠簸的气流中,因此少数人 可能会感到不适,有些人也会出现晕机现象,有这种情况的乘客只 要在登机前服用晕车药,同时注意减少活动即可。此外,由于飞机 高度的变化所引起的气压变化可能会导致乘客耳中不适,此时乘客 只要做吞咽动作,使耳腔内的气压均衡,就可以解除。当飞机遇到湍 流,乘客在座位上时要始终系好安全带;认真收听所有安全通知,并 且遵循乘务员的指示;保持镇静,在湍流过后,打开顶部行李舱时要 小心O(3)乘客登机后,要注意倾听乘务员的通知,收听安全须知, 即便自己已经听过许多次,阅读前面椅背口袋中的安全资料卡。(4)乘客就座后,要先查看一下四周,记住从自己的座位到最 近的紧急出口有多少排座位。有时离自己最近的出口就在自己的座位 后面。(5)乘客就座后,应系好安全带,因为随时可能发生湍流;在 长途旅行中,注意活动手臂和腿部肌肉。每次起飞前,乘务员都要为 所有乘客介绍安全须知,指导乘客如何应对机舱失压。如果机舱失 压,乘客要保持镇静并正常呼吸,用力拉下自动下落到面前的氧气面 罩,氧气开始放送,将氧气面罩戴到嘴和鼻子上,然后拉紧系带。(6)乘客最好穿纯棉、羊毛、丝绸或皮革等天然纤维衣物,这 些服装在着火或者疏散时可提供最好的保护;避免穿尼龙、人造丝 或混纺织品,因为这些材质在高温下会熔化;尽量不要穿短裙、短 裤或紧身T恤衫,注意保护手臂和腿。(7)乘客应选择不露脚趾、鞋带牢固的鞋,把拖鞋、凉鞋或高 跟鞋放在行李中。(8)为了保持身体里的水分,乘客应在航程中尽量多饮水,但 不要喝含咖啡因或者酒精的饮料。(9)飞行过程中,乘客应不在机舱内穿梭,不吸烟,不动救生 设备;全程关闭手机、笔记本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以免影响飞机电子 导航系统从而引发安全事故。(10)如果飞机降落在水里,乘客应可以将滑梯当作救生筏用。 坐垫也可以兼作漂浮工具,坐垫在紧急情况下很容易拆下并携带。 在跨航线飞行的飞机上还有充气救生筏,每个座位下面都有救生衣。5.乘船安全准则(1)乘客不要乘坐无牌、无证船舶,不要乘坐客船、客渡以外 的船,不要乘坐超载船舶和人货混装的船舶,更不要乘坐安全系数差, 且无安全救生设备的排筏。(2)乘客乘船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看到他人携带也要予 以劝阻或反映给船上的工作人员,以确保全船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3)乘客候船时,在候船室不要到处乱跑;在船上不要随意跨 过“旅客禁止”界限;不要随便拨弄、按动机械和电气设备;不要在 甲板上追逐打闹。(4)乘客登船后要尽快熟悉所乘舱位的周围环境;要在座位坐 稳,不得打闹、随意走动,不要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船外;要听从 工作人员的指挥,遵守船上的安全规定和秩序。(5)乘客要牢记救生衣、救生船、灭火器、消防栓的位置及使 用方法,以便一旦发生情况,能尽快使用。(6)乘客船在航行中遇到大的风浪,会出现颠簸,这时不必惊 慌,乘客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乱跑乱闯、大声喧哗,以免引 起全船人员的混乱,使船体失去平衡,造成不可预料的严重后果。尤 其是乘较小船只在海上或江河上航行时,更应当注意这一点。(7)乘客上下船时,一定要等船靠稳,待工作人员安置好上下 船的跳板后再行动。(8)船在航行时,乘客不要在船上嬉闹;摄影时,不要紧靠船 边,也不要站在甲板边缘向下看波浪,以防晕眩或失足落水;观景时, 切勿一窝蜂地拥向船的一侧,以防引起船体倾斜,发生意外。(9)如果发生局部失火、漏水或其他不安全迹象,乘客应当尽 快向工作人员报告,并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乘客在不清情况前,不可 大声喧哗,以免引起全船人员不安或影响其他乘客休息。反观自我讨论自己日常在日常道路通行中是否严格遵守交通安全规范。第二课交通安全事故预防及处置 应知导航.交通安全事故发生诱因;1 .交通安全事故预防措施;.交通安全事故现场处置。知识探究本课主要讲解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诱因、预防措施及事故现场处 置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交通安全事故发生诱因.大学生思想上的麻痹和安全意识的淡薄许多大学生是第一次远离家门,第一次离开父母,缺乏必要的社 会生活经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甚至部分人在思想上还存在校 园内骑车和步行肯定要比公路上安全的错误认识。1 .校内交通标志的不规范和交通安全管理的不到位许多大学校园的交通标志、标识设置滞后和不规范,校园道路狭 窄,交叉路口没有交通信号灯,也没有专职交通管理人员管理,加上 大学生居住集中,上下课时容易形成 人流高峰等,易导致交通安全 事故的发生。2 .校内交通工具的多样化和人员的复杂化高校与社会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使校内人流量、车流量呈几何级 数增加。教师的私家车、务工人员的摩托车、大学生的自行车以及外 来办事人员的车,每逢上下班时间便将本不宽畅的校园道路变得拥 堵不堪。校园内发生交通安全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路上注意力不集中这是最主要的形式,表现为大学生在走路时边走路边看书、听音 乐,或者左顾右盼、心不在焉。(2)路上进行球类活动大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即使在路上行走也在嬉戏打闹,甚 至有时还在路上进 行球类活动,更是增加了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危 险。(3)路上骑“飞车”一般高校校园都比较大,宿舍或教室、图书馆等之间的距离比较 远,所以许多大学生购买了自行车,课间或下课时骑自行车在人海 之间穿行是大学的一道风景线。但部分大学生喜欢飙车,殊不知就此 埋下了祸根。二、交通安全事故预防措施.树立安全意识,杜绝麻痹思想在交通安全事故中,人、车辆、道路三者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其 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因此,树立交通安全意识,杜绝麻痹思想是 首要的预防措施。1 .遵守交通法规,强化法制观念作为一名大学生,遵守交通法规是基本要求,要在思想上树立法 制观念,了解在交通活动中,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自觉养成 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1)不超速超速行驶可能影响车辆驾驶的稳定性,延长制动距离,扩大车辆制动非安全区。在 高速行驶的情况下转弯,极易引发翻车。超速行 驶也会使正常交通秩序受到影响,过短 的时间往往使机动车驾驶人 在遇到险情时难以做出正确判断,只有有效控制车速才能够 有效预 防交通安全事故。(2)不违章在驾辆的车过程中没有遵守交通规则进行超车、抢行;在转弯过 程中不降速、不鸣喇叭;不按要求在规定地点停放车辆;不根据具体 要求进行装载;由没有驾驶证的人开车或酒后开车等,都是造成交 通安全事故,致使车祸发生的重要原因。(3)精力集中有时受心情或生理等因素影响,会在驾驶过程中心烦意乱,且精 力不集中;在驾驶过程中听音乐,与其他人进行聊天使注意力分散; 过度疲劳驾车;对自己驾车技术过度自信而麻痹大意等。这些都是 机动车驾驶人应该不应该做的。(4)提升驾驶水平许多机动车驾驶人驾驶车辆时间较短,且技术不过关,再加上驾 驶经验较少,如果不了解车辆和道路状况,一旦发生险情就会慌张无 措,很容易进行错误操作。机动车驾驶人应不断熟悉汽车性能,努 力提高个人驾驶技术,避免盲目自信、过早上路。(5)定期修理车辆车辆经过长期驾驶往往会存在许多问题,如制动受损、转身装置 出现问题等,以及车轮、灯光喇叭、仪表等也或多或少出现毛病。特 别是存在漏油、漏气、漏水等情况时,车辆的性能受到损伤,增加安 全隐患。定期检修机动车辆能有效降低车辆故障率,保障行车安全。(6)熟悉道路环境如果道路状况不佳,如路面附着条件不好,或者存在道路线形、 视距、车道宽度等没有达到相关规定的情况;路基过于松软;路面 坡度太大且视线距离不好;交通标志及有关安全设施不完善;受天 气影响出现雨雾、风沙等使能见度受影响;在高原等特殊地区驾驶人 容易出现疲倦感,而在闹市区驾驶人注意力容易受影响;部分遮挡物 的存在形成驾驶盲区,这些客观条件同样是引起交通事故的重要原 因,也需要机动车驾驶人予以高度注意。三、交通安全事故现场处置.第一时间报案校园内一旦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当事人首先要及时报案,这样做 不仅有利于交通安全事故的公正处理,而且可以避免与肇事者私了 时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如果是在校外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当事人除了 及时向相关部门报案外,还应该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由学校出面处 理有关事宜。1 .加强现场保护相关部门对交通安全事故现场的勘查结论是划清交通安全事故责任的重要依据。如果交通安全事故现场没有保护好,不仅会给交通 安全事故的处理带来困难,而且会导致大学生在交通安全事故处理中 不能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给了肇事者逃脱处罚的机会。 因此,当事人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后要保护好交通安全事故现场,防止 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和毁灭证据等。2 .控制住肇事者如果肇事者想逃脱,当事人一定要设法加以制止,自己不能制止 的可以发动周围的人帮忙,如果实在无法制止,就必须记住肇事车辆 的特征和车牌号码,以及肇事者的特征。3 .及时救助伤员交通安全事故发生后有人员伤亡的要及时拨打“120”进行救助, 救助的同时要保护好交通事故现场,防止因救助破坏了原始交通事故 现场。为抢救伤者,必须移动现场肇事车辆、伤者时,应在其原始 位置做好标记。这时要特别注意交通安全事故现场伤者的伤情处置, 防止造成其他损伤。4 .依法解决赔偿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时,当事人不能自行协商处理,要依据法律进 行处理。当事人报警之后,要协助交通警察收集现场证据和做好交通 安全事故认定书。当事人在收到交通安全事故认定书后,若对交通安 全事故损害赔偿有争议,可请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协商调解,也可直 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反观自我讨论在遇到道路交通事故后,如何第一时间正确处置。第三课旅游安全应知导航.旅游安全事故原因;1 .旅游安全事故预防;.旅游安全注意事项。知识探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但随之也带来不少 旅游安全问题。特别是作为旅游新生力量的大学生,涉世不深,旅 游安全知识较少,安全意识淡漠,旅游中常常发生安全事故。了解和 掌握旅游安全事故的原因、形式,掌握旅游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置方 法,对大学生愉快健康地旅游有着一定的意义。本课主要从旅游安全 事故原因、预防及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学习。一、旅游安全事故原因.大学生旅游的特点(1)出行时间的集中性。大学生出游的时间相对集中,多以重 大节日和寒暑假为主。“学生流”会造成交通枢纽的拥挤,旅游环境 的不佳,出行人员的心理焦虑等,这些都会使旅游安全系数降低。(2)交通工具的单一性。大学生出行主要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 火车、汽车是主要形式。在这过程中,很多因素是无法预见的,如 驾驶员的技术水平,车辆的安全状况、行驶路线的路况等,所以旅 游安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3)旅游活动的随众性。大学生旅游随众心理很强,旅游目标 的选择易受到同学或朋友的影响,常常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 一哄而起,盲目外出旅游。同时,由于好奇心、冒险精神的驱使,大 学生又不拘泥于传统,因而容易导致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1 .旅游安全事故的原因(1)主观因素。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在旅游前的准备不充分,旅 游目的地的随意变更,旅游知识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欠缺等。(2)社会因素。主要表现在旅游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 旅游安全设施建设(3)经济因素。大学生在经济上不能独立,其旅游费用主要来 自家庭,因而不可能 支付得起较高的交通费、住宿费,在选择交通 工具和住宿方面受到了一定限制。这就使 得大学生的旅游存在较多 安全隐患。(4)心理因素。旅游是一种离开熟悉环境的活动,在这个过程 中恐惧心理和陌生环境对安全心理有重要影响。多人一起出游,可 以减少在陌生环境中产生的恐惧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大学生结 伴外出旅游成为一种时尚。然而,相互之间的不默契和陌生感,使 得安全隐患依然存在。2 .旅游安全事故的主要形式(1)旅游交通事故旅游交通事故是旅游安全事故最常见的形式。2006年4月,云 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香格里拉县尼西乡境内发生一起特大旅游交通知识探究道路交通安全,是指人们在交通活动过程中,人身伤亡或财产损 失被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交通安全意味着人或物遭受损失的可能 性是可以接受的,若这种可能性超过了可接受的水平,即不安全。 大学生交通安全是指大学生在校园内和校园外的道路上行走或乘坐 交通工具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被控制在了可接受的水平。因此,交 通安全与交通事故是对立的,但交通事故并不是不安全的全部内容, 而是在安全与不安全的矛盾斗争过程中某些瞬间突变结果的外在表 现。本课主要从行人、骑行、乘车三个方面讲解道路交通安全常识。一、行人交通安全1.行人交通安全准则(1)行人须走人行道,不准在禁止行人通行的道路上通行,行 人应靠右边行走,并主动避让各种车辆。(2)行人在行路时要注意各种交通信号灯的指示,尤其是路口 红绿灯、人行横道信号灯和车辆转向灯的变化,要服从交通指挥和管 理,不要只顾行路;行人在穿越车行道时,有交通信号灯时应自觉 按交通信号灯的指示行进或走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穿越没有交通 信号灯的人行横道,要注意观察过往车辆,特别是右转和左转车辆, 不要猛冲或在车流中穿行,须在确认安全后快速通过,不准横过画 有中心实线的车行道;在夜间交通信号灯停止使用后,黄灯闪烁时, 行人走人行横道一定要左右环顾,注意判断车速,在确认安全的前提 下快速通过。事故,一辆白色金杯旅游客车与一辆迎面 驶来的轿车相撞,旅游客 车当即滚落深谷。旅游客车上共有10名临时拼凑的散团乘客,6人 当场死亡,4人受伤。(2)旅游住宿事故选择合适的旅店住宿可以有助于恢复体力,而且可以消除安全 隐患,保证旅途的愉 快顺畅。在旅店的选择过程中,应注意以下5 个方面。大学生使用客房内电器时要科学,不要将电器烧坏而导致火 灾。大学生不要使用自带的功率高的电器,以免超过整个旅店的 电压负荷导致火灾。 大学生应做好应付火灾的准备,如入住旅店后应熟悉楼层的 安全出口和安全楼梯,仔细阅读客房门后的逃生线路图等。大学生应注意检查酒店配备的用品是否齐全,有无破损,如 有不全或破损,请及时向旅店服务员或导游报告。大学生不要将自己住宿的酒店、房间号随便告诉陌生人,不 要让陌生人或自称是 酒店的维修人员的人随便进入房间,出入房间 要锁好房门,睡觉前注意房间的门窗是否关好,物品最好放于身边, 不要放在靠窗的地方。(3)食物中毒事故大学生旅游过程中,应慎重对待每一餐,切忌饥不择食,或贪图 方便、廉价到路边 小摊去吃饭。对于自带食品,应为当天制作或当 天购买,切忌放得过久,以免变质。(4)溺水伤亡事故大学生在旅游过程中,应注意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5)自然灾害与恐怖袭击自然灾害与恐怖袭击属于旅游过程中的突发性事故,需要大学生 在旅游前对目的地 做好相关信息搜集工作。主要包括气候信息和环 境安全信息等。二、旅游安全事故预防.提高安全意识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虽然有时难以预 料事故的发生,但是大学生如果提高旅游安全防范意识,不做有悖于 安全的事,许多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大学生正确认识旅游与安 全的关系,旅游能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但必须树立起安全第一 的思想,增强防范意识,处理好日常消费与旅游开支的关系,根据自 己的家庭经济条件来制订出游计划,注意合理消费,不能为了旅游而 增加家庭负担。1 .做好准备工作旅游有助于身心健康,为了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大学生在旅游 中需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防止生病。为此,大学生在旅游前要做好各 种准备,旅游中要积极进行自我保护,防止意外伤害和事故的发生; 学会防治一些常见病的方法;遇到事故要做到处乱不惊,遇事不慌; 出发前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正确估计,忌带病旅游;做好旅游前准备 工作,选择最佳的旅行路线和交通工具,切忌盲目出游;培养团队精 神,注重相互帮助。大学生旅游通常是以集体的方式出行,各种不稳 定的因素和经验的欠缺,要求大学生必须树立起团队协作精神,旅游 中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相互鼓励。旅游常用必备药品有以下几类。(1)抗生素类药物,如乙酰螺旋霉素等,另备小集碱(黄连素) 片,专用于肠道感染。(2)抗病毒药物,如板蓝根等。(3)解热、镇痛类药物,如阿司匹林等。(4)消化系统常用药,如复方氢氧化铝等。(5)呼吸系统常用药,如速效伤风胶囊、银翘解毒丸、草珊瑚 含片、西瓜霜含片等。(6)镇静安眠类药,如安定等。(7)心脏血管类药,如硝酸甘油、硝苯地平(心痛定)等。(8)防晕动病药物,如乘晕宁、晕海宁等。(9)抗过敏药物,如氯苯那敏等。(10)防暑药,如着香正气丸、清凉油等。(11)外伤药,如正红花油、碘酒、绷带等。2 .遵守安全规定大学生在外出旅行中,要加强自我保护,强化自我责任。大学生 对自身的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做到防患于未然;游览过程中 严格遵守景区的安全规定,听从导游的安排,对路边的安全警示牌要 认真阅读;避免单独活动,分散活动时要准时到达指定地点集合。三、旅游安全注意事项.登山大学生上山时要轻装,少带行李,以免过多消耗体力,影响登山; 山区气候变化大,时晴时雨,反复无常,登山时要带雨衣,下雨风大, 不宜打伞;雷雨时不要攀登高峰不要手扶铁制栏杆,不要在树下避雨, 以防雷击;山上夜晚和清晨气温较低,上山要带厚一点的衣服;登山 以穿登山鞋、布鞋、球鞋为宜,穿皮鞋和塑料底鞋容易滑跌;为了安 全,登山时可买一竹棍或手杖;山高路陡,登山时以缓步为宜,不可 过速;一定要做到“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边走边看往往比较 危险;登山时应结伴同行,相互照顾,不要只身攀高登险;登山时 身体略前俯,可走“之”字形,这样既省力,又轻松;上山时要带 足白开水、饮料和必备的药品,以应急需;山区下暴雨时,山洪来势 很猛,速度极快,下雨前夕不宜在河中洗衣、游玩,以免发生意外; 在高峻危险的山上照相时,摄影者选好角度后就不要移动,特别注意 不要后退以防不测;千万不要去游泳,即使夏日水也会很凉,发生 险情的可能性较大。1 .徒步大学生在徒步旅游时接触面广,沿途可以观察和学习到许多有益 的东西,增加知识,并能锻炼身体。大学生在旅途中要注意徒步的 技术和技巧,步幅迈得大比迈得小好,不仅可节省体力消耗,而且便 于休息;行走的姿势应是身体自然前倾,手不要向两边摆,应前后 摆动;迈步最好是用脚跟着地,再通过脚弓把重心逐渐转移到前脚掌 上去。走路的鞋子很重要,要轻便,大小合适,鞋底不能太薄,选 择较平坦的路面走;行进中间休 息时,松开鞋带,把脚垫高一些,促 进血液循环;睡前最好用热水洗脚,有利于消除疲劳;脚打泡后,可 用消毒的缝衣针将水泡挑开,放出积液,穿进一根干净的线或头发, 并注意防止感染。2 .骑行大学生在不妨碍学习的前提下,抽出一段时间,进行短期的骑 行旅游,可以增强体质,增加见闻,欣赏祖国大好河山。大学生在出 发前要把自行车保养好,特别是要注意车胎不漏气,前、中、后轴 状态良好,闸、铃、锁灵敏有效;随车最好带上一个小型打气筒和 简单的修理工具;每天旅游结束,要认真检查车辆,发现问题及时处 理。大学生在骑行时应计划号每天骑行的距离,最好不超过100千 米,并间以适当的游览、休息,以便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在逆风条 件下,与其骑行,还不如下车推行;骑行的速度不宜过快,遇到交叉 路口、桥境或上下坡时,尤其要注意安全。3 .露营大学生选择露营地时要选择能防洪水、防塌方、防潮湿、防雷电、 防火、防虫害袭击的地方;不能选在山岩脚下、悬崖下、冲积丘上 以及可能发生雪崩的地方;不要选在针叶或干枯灌木丛林区,若失 火,伙食会蔓延很快。露营地最好选择在树林边或林中空地,还可选 择在平地的小山丘顶、河边的山岗上,附近要有水源。大学生在露营 时对新开辟的水源要经过消毒或净化处理后才能使用。露营地的污 水必须进行排放,不能乱泼,否则会影响环境卫生、容易滋生蚊蝇。 污水处理设备或排污水沟,要求设在露营地的下风侧,并与露营地 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可以摆脱臭气的滋扰。垃圾要进行焚烧或深埋。 厕所要设在露营地的下风侧,粪便可作施肥用或挖坑掩埋处理。大学 生露营结束准备离开时要检查篝火是否完全扑灭,然后再上路。4 .饮食大学生在外旅游时不要贪食特殊风味菜肴,用餐不要饱一顿饥 一顿;少吃大鱼大肉等油腻的食物,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多饮绿 茶或白开水;少吃生冷食品,尤其不吃生鱼片,毛蜡之类的菜肴;吃 海鲜不要过多,多吃蒜,对当地吃不惯的调料和菜肴,宁可少吃或不 吃,以免肠胃不适,影响整个旅程;在有些卫生较差的饭店,最好 使用一次性杯筷和碗具,饭前饭后洗手。5 .财产为了保证身上所带现金的安全,大学生应每日拿出所需的现金, 放在易拿的地方,而把大部分的现金放在贴身安全处,不要向他人特 别是陌生人提起。这样可分散风险,即使自己遭窃也能保住大部分的 现金。大学生也可携带信用卡进行旅游;当自己身上有贵重物品时, 不要将贵重物品连同一般物品进行托运,而应随身携带;在入住旅店 后,也不要将贵重物品放在客房内;外出游览时,可以将贵重物品 存放在旅店的贵重物品保管处或小保险箱内。为保证财物安全,大 学生应记住:集小成大件数清;随时清点不乱放;离开不忘回头看。大学生在旅行中携带的物品要少而精,必要的物品要带齐,违禁物品不要带。不应携带的物品如下(1)飞机禁带物品:可燃液体、压缩气体、腐蚀液体、易燃液 体和固体、毒品、氧 化剂、易聚合物质、磁性物质、放射性物质、 有害或有刺激性物质以及可能损坏飞机结 构或不适宜运输的物品、 火器、刀剑和其他类似物品、动物。国家有关法律、政府规章 和命 令规定运输过程中禁止出携带的物品。(2)火车、轮船禁带物品:易燃、易爆、有毒、放射性等危险 物品和政府限制运输的物品,妨碍公共卫生的物品、动物以及会污染 车辆的物品。财物丢失的应急处理方式如下。(1)身份证丢失:由当地旅行社核实后开具证明,丢失者持证 明到当地公安机关报失,经公安机关核实后开具身份证明,机场、安 检人员才会核准放行。(2)财物丢失:财物丢失后,丢失者要向导游或领队求助,告 诉他们丢失物品的形状、特征、价值,回忆可能丢失物品的时间和 地点,积极配合导游或领队寻找。6 .急救(1)溺水的抢救大学生在旅游过程中若发现有人溺水,不要慌乱。会游泳的人, 应脱去鞋袜及厚重的衣服下水救人;不会游泳的人,除了呼喊他人 外,应赶快将木板,竹竿等物体抛向溺水者,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 立即对其进行人工呼吸。(2)骨折的急救大学生在旅游过程中若有人骨折应立即让其平卧,骨折处要保暖 防凉,并给伤者服用止痛药及镇静药。开放性骨折应首先止血。脊 椎骨折时,要防止因搬动不慎损伤脊椎引起伤者瘫痪。四肢骨折后, 为避免损伤局部的肌肉、血管、神经等,要防止骨折端错动,也不 要勉强去复位,找固定材料如木板、竹板等为伤肢进行固定。(3)扭伤的急救大学生在旅游过程中若发生踝关节扭伤,要高抬患肢,先用冰袋 或冷毛巾敷,以减轻疼痛和皮下出血,然后用活血散瘀的药膏外贴患 处。如果是严重扭伤,如韧带完全撕裂,踝关节不稳定者,严禁乱按 乱揉,要立即送医院。(4)外伤止血方法大学生在旅游过程中不幸因外伤而出血,应尽快止血。止血的方 法有很多,小伤口出血,且伤口内又无异物的可采用局部按压法,就 是用手帕、纱布等直接盖在伤口上,用手压住,把伤肢放在高过心脏 的位置,便能很快止血;如果是四肢较大面积的伤口出现,可采用止 血带或手帕、围巾等,用力绑在伤口靠近心脏的一侧,每隔一小时松 开几分钟,再绑扎,在止血的过程中,要保持伤肢高于心脏的水平线。 反观自我讨论在外出旅游中如何确保自身安全。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案第8章校园消防安全教学目标了解我国消防工作的基本情况,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及其严重危害,了解消防器材的使 用方法,掌握火场逃生的方法及火灾扑救方法,了解宿舍用电安全常识,做好火灾预防工作, 从根本上避免或减少校园火灾事故的发生。重点与难点1 .火灾的防范方法。2 ,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3 .初起火灾扑救和火场逃生方法。教学内容火灾是危害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高校存在人员密度大, 用电负荷高,疏散难度大等情况,是消防安全管理的重点单位。一旦发生火灾, 将直接影响教学、科研秩序,危害师生安全和校园稳定。近年来,高校电气火灾 和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教育引导学生 在校期间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使学生学会预防和自救常识,掌握逃生与救助的 技巧,能有效地避免火灾事故,也能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临危不惧,把灾害可 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第一节消防安全基础知识1 .我国消防工作的方针和原则2 .我国的应急救援体系3 .我国消防安全形势二、燃烧基础知识1 .燃烧的定义和条件2 .火灾的分类:3 ,火灾的常见原因4 .火灾的发展过程5 .灭火和防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二节消防设施与器材一、消防设施1 .消防设施的含义2 .消防设施的分类及其作用二、消防器材L灭火器的分类3 .常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三、消防安全标志1 .消防安全标志的功能2 .消防安全标志的类型第三节校园消防安全一、校园火灾的类型与特点1 .校园常见火灾隐患2 .校园火灾的危险性二、校园火灾的原因1 .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2 .消防宣传教育不到位3 .各种火灾预案体系不健全4 .火灾隐患治理工作不落实第四节火灾预防与扑救一、火灾预防1 .学生宿舍火灾的预防2 .实验室火灾的预防二、火灾的扑救及应对措施1 .火灾报警2 .火灾扑救三、常用灭火剂1 .水2 .泡沫灭火剂(3)行人在有隔离栏的路段过马路,要走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 或从有人行横道标志的地方通过;不要穿越、攀登或跨越道路和铁路 的隔离设施,也不要从铁路桥梁、隧洞和没有道口或其他平面交叉 设施的铁路轨道上通过;不要在车行道、桥梁、隧道等处逗留;不要 在路上玩耍、抛物、泼水、散发印刷广告或进行妨碍交通的活动;不 要在路上做出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实施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其他 行为。(4)行人走路时要专心,注意观察路面状况,如车流量、流向 和是否有障碍物等;不要路途中看书、看报、聊天、嬉戏、打闹;不 要在路上踢球、溜旱冰、滑板和做其他运动。(5)行人穿越居民区、胡同和从施工的建筑物旁通过,注意观 察住户窗户上是否摆放有物品和是否有人在活动,建筑施工场地是否 设有安全标志线和安全设施,尽量不要从工地上直接穿过。(6)行人在雨雪天出行,要注意观察路面和周围环境,特别是 路边有高大树木或有供电线路、电缆从空中穿过的区域,以及路边有 变压器、郊区有高压线路的地方,注意是否有潜在的危险。(7)行人在夜间外出尽量选择有路灯的道路行走。行人在没有 路灯的情况下,最好带照明用具并注意观察路边有无盖井,停放的车 辆是否启动,是否有非机动车往来。特别是行人在通过混合道路时, 不要匆忙,要注意行驶的车辆。(8)行人在通过火车道口时应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如穿过无 人管理的路口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在没有火车经过的时候快速通过,3 .二氧化碳灭火剂4 .干粉灭火剂5 .卤代烷灭火剂第五节火场疏散与逃生一、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及逃生1 .火场人员疏散2 .火场人员逃生的方法3 .火场疏散逃生禁忌二、火场自救与救人4 .火场自救5 .火场救人课后思考1 .校园常见的火灾类型有哪些?2 .宿舍发生火灾应如何扑救及逃生?3 .在火场进行自救与救人有哪些方法?第9章公共安全教学目标. 了解公共安全的基本概念1 .掌握常见自然灾害的预防和救护办法.掌握常见事故灾难的处置和救护方法4,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教学重难点本章重点介绍学校公共安全的基本概念,讲解常见自然灾害、事 故灾难的预防措施、紧急处置和救护方法,讲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 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重点要让学生们能够增 强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特别是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 典型代表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预防和处置能力,有效保护自 身安全。教学内容第四课自然灾害应知导航.地震逃生与救护2 .雷电预防与救护知识探究本课主要学习地震逃生与救护和雷电预防与救护,确保同学们在 自然灾害来临时能正确应对。一、地震逃生与救护.地震的概念地震,又称地动、地震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的过程中造成的 震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 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 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发生的位置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 地震的地面震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 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 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山体滑坡、山体崩塌、 地裂缝等次生灾害。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 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 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 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 录 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 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对于地震, 人们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1 .防震的准备(1)大学生在家里或学校教室内应采取安全加固措施,如加固 立柜防止倾倒;固定 柜门,防止物品掉下伤人;用透明膜或胶带贴 玻璃,防止碎片伤人;将重物低位存放;加固梁柱、屋顶和水泥板墙; 保管好危险物品;准备消防灭火器具。这些工作的目的是增加室内 安全程度。(2)大学生应准备好个人应急食品、水、急救包等防震物资。(3)大学生应按照、学校的应急分工预案,确认工作职责、了 解学校的安全避难点,以便应急躲藏、避难。(4)大学生应学习自救、互救、灭火、抢修、找伤员、抬伤员 的技能知识,确定避难人员震后集中的位置、制定应急抢救的计划。(5)大学生应学习地震之前的预兆知识,如井中水位突然上升 或下降;大气中出现异味;飞鸟、家畜惊慌;电线之间有火花;有 蓝光出现等。2 .抗震技能(1)迅速躲避地震开始时,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时大学生应顾 及的是自身的人身安全。大学生应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 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 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2)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地震发生后,大学生若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 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 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大学生应不要靠近这些物体。(3)将门打开,确保出口通常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 开门,曾经发生过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 出口。大学生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 准备好梯子、绳索等。(4)户外场地,要避开危险之处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 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 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大学生务必不要利用水泥 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 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还应 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躲避,一般情况 下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5)室内场所,要有秩序撤离在教学楼、图书馆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大 学生请依照工作人员人员的指示来行动。就地震而言,坚固建筑物内 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灯也会即刻亮起来,大学生 请镇静地采取行动。如发生火灾,空气中即刻会充满烟雾,大学生应 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在发生地震、火灾时, 不能使用电梯。大学生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 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进行避 难。高层大厦以及近年来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 地震发生时,电梯会自动停在最近的楼层。大学生万一被关在电梯 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6)注意防火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低程度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从平时就养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惯吧。为了不使火 灾酿成大祸,家里人、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在火灾早期灭火是 极为重要的。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第一次机会是在大的 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人们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 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第 二次机会是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人们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 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大的 晃动停息后,再一次呼喊:关火!关火!并去关火。第三次机会是 在着火之后。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火还是可 以被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放置在离 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7)汽车靠路边停车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像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难以 驾驶。大学生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 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市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全面禁止通行。大学生应充分注意 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有必要避 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请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 门,并和当地的人一起行动。(8)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大学 生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大学 生感知到地震或听到海啸警报时,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的信息, 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9)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及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大 学生应进行避难,避难时,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 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 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10)不信谣不传谣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在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 大 学生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