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城市防御洪水方案.docx
膝州市城市防御洪水方案一、总则(一)编制目的做好城市洪涝的防范与处置工作,保证城市抗洪抢险救 灾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科学防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有力保障城市经济社会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 发展。(二)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 条例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山东 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办法山东省实施中 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 案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滕州市防汛抢险应急预案 等,结合我市城区实际,制定本方案。(三)适用范围适用于自然因素导致的城市市区内洪水、暴雨渍涝等灾 害事件的防御和处置。(四)工作原则L以人为本,科学高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和自身健康作为防洪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充分发挥人的主观 能动性,依靠各级领导、专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建立 原定防洪标准,即二十年一遇标准设计施工。河上主要桥梁 则按照五十年一遇标准建造。位于府前路以南,青啤大道以 北,本区主要是由荆河超标准洪水漫堤内侵引起。本区主要 排水干系有:荆河、荆河路、河滨路、善国路、新兴路、龙 泉路、红星街雨水干渠。4 .鄢河排涝区鄢河是滕州市规划区南部主要的行洪河道,主要承担青 啤大道以南经济开发区、善南街道各村居的排水任务。本区 主要排水干系有:溺河、益康大道、恒源路、祥源路等排水 管网。5 .城区排水管网城区排水管网一般均随城市建成区的扩大而延伸。城区 内建有排水干渠多处,与城市排水管线连为一体,承担城区 雨污水的排放任务,现在普遍存在年久失修、标准偏低、淤 积严重等情况。(五)防洪排涝工程设施现状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1 ,河道防洪标准普遍较低,其中荆河虽经历年分段治理, 已基本可达到或接近二十年一遇标准,但距国标防洪标准 (GB5020194)五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相差甚多。况且荆 河还存在诸多瓶颈区段,严重削弱了整个河道的行洪能力。 小黑河北支虽担当下泄上游洪水、阻截北部客水入城的重任, 但由于其现在远离城市,至今未曾治理,河堤时隐时现,河 道宽窄不一,泄洪能力低下。2 .由于滕州市在城区河道管理工作中存在关系未理顺、 工作不协调的情况,致使河道管理不力,荆河中乱占河道、 打横坝、修渠道、建窑场、栽果树、乱修漫水桥、拦水坝等 现象屡禁不止,小清河下游河床被填平几乎消失,严重影响 了河道行洪,使整个河道防洪隐患增多,防不胜防。3 .城市排水设施尚不完善,原有排水干渠淤塞严重,排 水管网明显不足,难以担负排涝任务。4 .未能形成城市防汛抢险专用通讯网络,防洪保险工作 未能得到全面推广。5 .城市防洪排涝资金难以保证,造成城市防洪排涝设施 难以顺利、及时实施。三、组织体系与职责(一)指挥机构1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全市的防汛工作,城乡水务局负 责城市防汛的指挥、协调、调度、监督工作;综合行政执法 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应急管理局、经济开发区、自然资 源局、发展和改革局、教育和体育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公 安局、民政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文化和 旅游局、卫生健康局、枣庄生态环境保护局滕州分局、气象 局、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市广播电视台、建筑业发展服务 中心、房地产开发事务中心、商业行业事务中心、供销合作 总社、物资行业事务中心、应急救援保障中心、枣庄供电公 司滕州供电部、市消防救援大队、中国邮政集团滕州分公司、 滕州日报社、城乡供水中心、中国联通滕州分公司、中国移 动滕州市分公司、中国电信滕州分公司、山东省滕建投资集 团、市政工程管理服务中心、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园林 管理服务中心、河道管理中心、滕州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国 运总公司、公共汽车公司等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做好各自 的城市防汛工作任务。2 .办事机构在市城乡水务局设立城市防汛办公室,负责组织领导城 市防汛工作。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城乡水务局局长、综合行 政执法局局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应急管理局局长等 为帮包责任人,对城市防汛工作进行帮包;北辛街道、荆河 街道、龙泉街道、善南街道四个办事处主任及城乡供水中心 主任等为行政责任人;城乡水务局、市政工程管理服务中心 技术人员担任技术负责人;城乡水务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 室主任,城乡供水中心主任、市政工程管理服务中心主任、 城乡水务局负责城市防汛一名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二)主要职责1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主要职能为:市防指负责领导、组织、监督、协调、指导全市的防汛 工作。贯彻执行国家防洪防汛政策、法规和制度等,全面负 责全市防洪抢险、抗洪救灾的总体部署和安排;及时掌握全 市汛情、灾情并组织实施抗洪抢险及救灾、减灾措施,做好洪水控制工作;组织灾后处置,并做好有关协调、监督、指导工作。2 .城市防汛责任人职责(1)帮包责任人职责领导市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全面负责城市防汛工作;组织、协调全市城市防汛队伍及相关成员单位做好城 市防汛工作;按照全市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实施城市防汛抢险;发布汛情预警以及全市抢险救灾动员令,发动全市干部群众积极抗洪救灾;启动防御洪水方案。(2)行政责任人职责协助帮包责任人做好城市防汛工作,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做好应急抢险工作;检查、督导全市各项防汛工作的准备和落实。(3)技术责任人职责负责城市防汛工作提供技术支撑。3 .市城市防汛办公室的主要职责贯彻国家有关防汛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执行市委、市政府、市防指下达的各项指令。(1)执行市防指的指令,负责向市政府和市防指报告工作;(2)具体负责城市防汛日常工作。研究部署城区防汛 工作,开展城区防汛宣传,提高全区的防洪减灾意识;(3)编制、修订城市防御洪水方案,并组织实施;(4)组织开展防汛工作检查,督促并协调有关单位和 部门全面做好城市防汛工作;(5)组织汛期值班,及时掌握和通报汛期相关信息;(6)统计汇总城市防汛汛情并上报;(7)通过相关媒体向社会发布应急预警信息;(8)做好其他有关防汛抗洪工作。4 .市防指成员单位职责市应急管理局:统筹应急救援力量,组织开展抢险救灾。 协调灾情重要应急物资的储备并在救灾时统一调配。分配救 灾款物并监督使用,组织指导救灾捐赠。指导建立防汛监测 预警机制和灾情报告制度,依法发布灾情。指导各成员单位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组织开展预防预警、应急演练、应急处 置、调查评估、信息发布、应急保障和宣传培训等工作。市城乡水务局:做好城市防汛的组织、督促、检查、指 导工作。负责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的编制和监督实施,加 强城市防汛排涝、城市排水工程设施的安全运行管理。组织 城市规划区防汛排涝抢险工作。做好辖属公用事业单位防汛 工作,加强对城区各泄洪河、渠的巡回检查。做好雨水情监 测预警,及时提供雨情、水情信息。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加大对城区所管辖背街小巷的巡查 力度,认真查处倾倒垃圾及堵塞排水管、渠的现象,查处违 章设置的灯箱、广告牌等悬挂物;汛期前清理占压排水设施 上的违章建筑物。加强园林树木、公共绿地的管理和排水设 施的建设。市住建局:负责城市防汛排涝规划的制定和监督实施, 做好辖属单位及在建工程项目防汛工作,保证汛期的正常供 气。汛前检查所有直管公房,对查出的危房要在汛前采取加 固安全措施。北辛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的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制定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组建防汛抢险队伍,筹备防汛抢险 物资,组织实施抢险救灾工作;负责所辖受灾地区及积水、 滞洪地区群众避险转移和安置。荆河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的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制定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组建防汛抢险队伍,筹备防汛抢险 物资,组织实施抢险救灾工作;负责所辖受灾地区及积水、 滞洪地区群众避险转移和安置。龙泉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的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制定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组建防汛抢险队伍,筹备防汛抢险 物资,组织实施抢险救灾工作;负责所辖受灾地区及积水、 滞洪地区群众避险转移和安置。善南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的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制定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组建防汛抢险队伍,筹备防汛抢险 物资,组织实施抢险救灾工作;负责所辖受灾地区及积水、 滞洪地区群众避险转移和安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做好汛期前各种防汛物料的准 备工作,确保抢险救灾之用。制订抗洪抢险应急方案,落实 和检查低洼区域内各工厂的防洪排涝工作,确保各仓库不被 水淹。组织、协调各通信企业做好汛期防汛通信保障及发布 预警信息工作。根据汛情需要,协调调度应急通信设施设备, 保证防汛指挥通信畅通。市教育和体育局:负责全市教育系统的防汛救灾和安全 教育工作,做好校舍的排查和抢修加固,做好学生的安全转 移和疏散工作,确保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市交通运输局:负责所辖水运和公路交通设施的防洪安 全,确保道路畅通;做好公路(桥梁)在建工程安全度汛防 汛工作,在紧急情况下责成项目业主(建设单位)强行清除 碍洪设施;优先运送防汛抢险、防疫人员和物资、设备;为 紧急抢险和撤离人员及时组织提供所需车辆、船舶等运输工 具;汛期督促船舶航行服从防洪安全要求。市财政局:负责组织实施全市防汛、应急抢险救灾资金 的筹集和落实,及时下拨资金并监督使用。市公安局:负责维护防汛抢险工作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 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疏导受灾地区及积、滞水地 区的道路交通,必要时实施严格交通管制等措施,保障指挥、 抢险、救灾车辆优先通行;查处破坏防汛救灾工作的各类案 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伤亡人员的死因鉴定;组织指 挥消防官兵做好应急救援和抢险工作。市卫生健康局:负责水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工 作。灾害发生后,及时向市防指提供水灾区疫情与防治信息, 组织卫生部门和医疗卫生人员赶赴灾区,开展防病治病,预 防和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协调企业主管部门、属地镇街共 同指导涉旅企业的防汛方案,加强与水务、气象等部门的沟 通与联系,及时向涉旅企业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为涉 旅企业做好汛期旅游安全提供帮助。做好文物保护单位安全 度汛。市广播电视台:负责组织指导广播电台、电视台对防汛 抢险救灾工作的宣传报导,按市防指要求及时向公众发布雨 水情、汛情等信息,跟踪报导防汛抢险救灾活动,以及向社 会宣传防汛抢险、抗灾自救知识。负责广播电视设施度汛安 全。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负责城市防洪规划的编制,负责 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审批;配合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及市城 管执法部门认定影响城市防汛、排洪违章建筑等。市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做好系统各单位的防汛工作, 按照市防指的要求,准备一定数量的面粉及食品,专储专用, 以备汛期应急时用。市气象局:负责天气气候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从气象 角度对影响汛情的天气形势作出监测、分析和预测。汛期及 时对重要天气形势和灾害性天气作出滚动预报,并向市防指 及有关成员单位提供气象信息。市建筑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制定城区建安企业施工工 地的抢险应急措施,做好施工场地的排水工作,确保各建筑 工地安全度汛。市供合作销总社:做好系统各单位防汛和险情处置工作, 准备一定数量的防汛物资以备汛期应急使用。市物资行业事务中心:负责做好防汛物资、防汛车辆的 供应、调运工作。市商业行业事务中心:负责汛期前检查各商业部门、地 下商场的防汛设施情况,确保汛期正常使用。按照市防指的 安排,准备一定数量快餐食品,专储专用,以备汛期应急食 用。市房地产开发事务中心:制定城区开发小区及建设小区 工地内的抢险应急措施,及时处理存在的排水隐患问题。做 好小区内排水设施的疏通、修复工作,确保安全度汛。加强 各居住区的物业管理,确保实行物业管理各居住区积水及时 排放,建筑物地下场所安全,组织居民应急疏散和撤离。负 责人防工程的险情处置、应急救援和积水排除,确保人防工 程安全度汛。滕州供电部:负责所辖电力设施的防汛安全,保障防汛 抢险、排涝、救灾的电力供应,尤其抢险现场电力供应。市消防救援大队:做好城市防汛应急救援准备,随时听 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调遣。市城乡供水中心:加强荆河水源的保护,做好水源地水 厂的防汛排涝工作,防止水体淹没和污染。加大两座加压水 厂的防汛排洪督察力度。确保灾情发生时的居民饮用水。联通公司:负责通信设施的防洪安全,确保防汛通信畅 通,发生特大洪水时,保障抢险现场通信。按照指挥部要求 发布各类预警信息和防汛抢险信息。移动公司:负责通信设施的防洪安全,确保防汛通信畅 通,发生特大洪水时,保障抢险现场通信。按照指挥部要求 发布各类预警信息和防汛抢险信息。中广有线公司:负责所属有线广播电视设施的防洪安全, 确保防汛通信畅通,按照指挥部要求发布各类预警信息和防 汛抢险信息。滕建投资集团:负责投资建设项目的汛期检查与排水改 造。市政工程管理服务中心:组织完成城区排水主干管网、 渠、立交桥泵站的清障、疏通工作。做好城区主要道路积水 排放、各立交桥积水排放。做好汛期内市政基础设施的修缮 与维护工作,加强对城区排污、泄洪干渠的巡查、检查,加 强汛中观测,及时处理突发险情。做好管辖的立交桥防汛工 作。组织抢险队伍,随时听从调遣。滕州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制定城区天然气供气管网、门 站、加气站的防汛排涝应急措施,加强生产区内的安全生产 科学、高效的防洪应急工作机制,提高科学指挥能力和应急 工作科技水平,不断完善救助手段,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 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水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 害。2 .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坚持以防为主,把预防洪水灾 害作为防洪应急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主要任务,完善工作机制, 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预测、预警、预防工作;将日常洪水 灾害的预防和防洪应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3 .依法规范,果断处置。洪水灾害发生后,要严格按照 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果断处置,严防灾害进一步扩大, 最大限度地降低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危害。4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认真贯彻分级管理、分级响应、 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把各级政府的统一指挥和 综合协调同各部门分工负责紧密结合起来。5 .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按照条块结合、降低行政成本 的要求,充分利用各地、各部门和各行业的现有资源,充分 发挥驻军、民兵预备役部队的骨干作用和突击队作用,确保 救灾实效。建立健全应急通信的网络系统,使各级防洪应急 工作指挥机构、工作机构之间实现网络互联,通信畅通,信 息共享。二、城市概况(一)城市地理概况1.自然地理和保卫工作,做到安全度汛。组织抢险维修队伍,保证全市 汛期正常供气。组织一定数量的抢险队伍,随时听从调遣。市国运总公司:组织一定数量的客运汽车作为应急抢险 车辆,听从城市防汛办公室调遣,确保应急时刻组织居民撤 离。市公共汽车公司:组织一定数量的公共汽车作为应急抢 险车辆,听从城市防汛办公室调遣,确保应急时刻组织居民 撤离。5.城区各街道办事处的主要职责(1)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领导下组织辖区的防汛 工作;(2)组织汛期值班,降雨时领导要到岗到位,亲自值 班;(3)全面了解掌握低洼地区有关情况,熟悉驻地居民、 企事业单位以及学校的现状,制定可行的转移预案,做到救 灾、安全转移有地点、路线,车辆、饮食、医疗、安全保卫 有保障,并逐项落实到部门、责任到人,遇有险情,能即刻 解决;(4)指挥辖区抢险,组织居民有序转移;平时组织防 洪抢险演练;(5)平时加强对辖区河道的日常管护,采取有效手段 组织排水。6 .居委会职责(1)在办事处统一领导下做好社区防汛工作;(2)负责社区内房屋、河道的日常巡查、管理,发现 问题,及时上报;(3)遇有强降雨,组织社区居民转移,组织自救互救, 做好居民安抚;(4)及时掌握汛情,及时报送信息。四、信息监测与报告市防汛抗旱成员单位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完善预测预 警机制,及时收集、分析、汇总本部门或本系统关于雨情、 汛情、灾情的信息,并针对各自职责区域内做好风险源的排 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一)水文、工程信息水务、水文部门负责对所管辖河道的行洪进行监测,并 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巡查和监测,重点对荆河、郭河、小清河 进行监测,当出现达到预警级别或者需要改变预警级别信息 时,及时将信息报送市防指。当区主要排洪河道管和水利用 工程出现河岸坍塌、出现大型阻碍物、溃坝时应迅速组织抢 险,在第一时间向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并向可能淹没的有 关区域发出预警。(二)洪涝灾情信息洪涝灾害信息主要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 灾情发展趋势、要求支援和帮助等内容。洪涝灾害发生后,成员单位应及时向市防汛抗旱报告洪 涝动态灾情,对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灾情,应立即上 报。重大灾情在灾害发生后30分钟内将初步情况报告防汛 抗旱,同时报市防办备案。(三)信息监测与报告防汛抗旱成员单位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完善预测预警 机制,及时收集、分析、汇总本部门或本系统关于雨情、汛 情、灾情的信息,并针对各自职责区域内做好风险源的排查 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四)预防与准备.思想准备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工作,并将有效避险和自 救互助宣传、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增强广大市民防御洪涝 灾害的防范意识,建立市民自救互助体系,提高公众参与和 自我保护能力,做好防范突发性洪涝灾害的思想准备。1 .组织准备建立健全防汛组织指挥机构,完善防汛工作机制,明确 任务,落实责任,加强城市防汛抢险救灾综合队伍与专业队 伍建设。2 .工程准备按时完成水毁工程修复,对存在隐患的防汛设施及时实 行应急除险加固,对跨汛期施工涉及城市度汛安全的在建,要切实落实好安全度汛方案。3 .物料、通信准备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各街办(居委会)、成员单位就 按有关规定储备必需的防汛物料,并合理配置,特别是要在 防汛重点部位储备一定数量的抢险物料,以备急需。在重点 防汛区域,救援设备、排水设备及防汛物资应做好预置,以 应对突发性暴雨及洪水。充分利用社会通信公网,确保防汛 通信专网的预警反馈系统完好和畅通,确保雨情、水情、灾 情信息和指挥调度指令的及时传递。4 .防汛预案准备各街道办事处防汛机构根据市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编制 和修订本辖区城市防洪预案、应急排水预案、低洼地区应急 转移预案等,主动应对各类洪水可能造成的危害。各成员单 位根据市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健全反应机制,制 定本部门的应急预案,报市防指备案。(五)日常管理加强防汛日常管理工作,对在河流、水道内建设的非防 洪建设项目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并依据有关规定提出处 理意见。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要实行以查组织、查工程、查 预案、查隐患、查物资、查通信为主要内容的分级检查制度, 发现薄弱环节,明确责任、限时整改。(六)降雨量等级划分(七)主要防御方案预报用语24小时降水量(mm)小雨、阵雨0. 19. 9小雨一中雨5. 016. 9中雨10. 024. 9中雨一大雨17. 037. 9大雨25. 049. 9大雨一暴雨38. 074. 9暴雨50. 099. 9暴雨一大暴雨75. 0174. 9大暴雨100. 0250. 0大暴雨一特大暴雨175.0300.0特大暴雨>250. 01 . 一般降雨(小一中雨)各办事处防汛办、各部门防汛抗旱指挥部值班人员坚守 值班岗位,确保24小时在岗;信息联络、传递通畅;随时 监测雨情,及时上报;市政养护部门做好河道、泵站、排水 井的清查检修工作,确保泄洪通畅。交警及时疏导分流车辆、 封闭通行。2 .中等降雨(中一大雨)各级领导要上岗带班,及时巡查低洼地区和防洪排水设 施;当低洼地区出现积水时,市城市防汛办公室及办事处领 导要指挥有关部门做好排水工作,必要时增加排水泵进行强 排;随时监测降雨量,及时上报相关工作。办事处组织低洼 地区居民转移,对各险情点增派人员巡查,设立警戒,阻止 人员通行,供电部门视情对危险地域、危险道路断绝供电,交警部门组织车辆疏导、分流。3 .强降雨(暴雨一大暴雨)各级领导要进行昼夜值班,巡视险情;立即启动低洼地 区转移预案,协调应急、民政、卫生、公安、供电等部门做 好善后准备工作;各防汛抢险队伍全部到位,装备整齐,接 到命令立即行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4 .超强降雨(特大暴雨)发布全市抢险救灾动员令,发动全市的干部群众积极投 入抗洪救灾斗争;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按照各自分工,下到 各包片地区组织救灾及群众转移疏散工作;各值班岗位确保 人员到位,随时掌握相关情况;应急、民政、卫健、公安、 供电、通讯等部门全部到位,及时处理各种紧急情况。(八)预警.预警级别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表不。(1)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 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指南: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2)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标准: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指南: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 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 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 施。(3)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 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指南: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 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 滑坡、泥石流等灾害。(4)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 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指南: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 作;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1 .预警发布(1)预警信息汛情预警信息包括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影响范围、警 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随着汛情演变,市防 汛抗旱组织实时会商,对汛情波及的范围和可能造成的影响 及时作出判断,按程序确定、调整或解除相应的预警级别。预警信息可以针对本市全境,也可以针对某一区域。(2)发布程序蓝色汛情预警(W级)、黄色汛情预警(III级):由市防 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签发后发布。橙色汛情预警(H级):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签发 后发布。红色汛情预警(I级):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签发 后发布。(3)发布方式由市城市防汛办公室组织市应急局、气象局、文化和旅 游局、公安局、工业和信息化局、交通运输局、住建局等成 员单位及各街道防汛机构按照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令及时 发布预警信息。城市汛情预警信息应采取多种发布途径。市工业和信息 化局、市交通运输局、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协调组织相关单 位利用广播、电视、短信、信息网络、电子显示屏、内部有 线等方式发布;市公安局、住建局等部门通过警报器、宣传 车等方式发布。车站、公交车、重要路口、广场、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 场所的管理单位应设置并利用电子显示装置及其它设施播 放预警信号。对人群高度聚集的地下商场、学校等特殊场所 和警报盲区采取有针对性的发布方式。(九)预警响应预警信息发布后,各级城市防汛机构和相关部门要迅速 启动应急预案,各级防汛负责人及有关人员,立即到达各自 岗位,做好各项应急准备。1.蓝色汛情预警响应(IV级)根据蓝色汛情预警(IV级)相关条件和市区汛情实际情 况,各成员单位启动蓝色预警响应:各成员单位领导带班、人员到岗,24小时保持通信畅通;相关成员单位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工情、险情并及时 报告相关信息;综合行政执法局组织相关部门及时清扫道路,防止垃圾杂物和泥沙冲入排水管网造成堵塞;重点防汛部位抢险人员做好抢险的各项准备工作;电台、电视台滚动播发预警信息,提醒市民注意安全。2黄色汛情预警响应(III级)根据黄色汛情预警(III级)相关条件和市区汛情实际情 况,各成员单位启动黄色预警响应:各成员单位在蓝色汛情预警响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 领导带班,防汛重点部位责任人和相关人员加强巡查,发现 问题及时组织处置、及时报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情况,调度和督察城市低洼地区、 交通干线及重点立交桥、地下空间、城区河道等重点防汛部 位的应急准备情况;各成员单位防汛机构做好群众安全避险准备,抢险人员 按照防汛抢险预案,加强对重点防汛部位的巡查,做好应急 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新闻单位加强社会宣传,对汛情信息和工作动态进行实 时播报;建议市民减少外出,尽量避免在低洼地带或地下通 道停留。3.橙色汛情预警响应(H级)根据橙色汛情预警(H级)相关条件和市区汛情实际情 况,各成员单位启动橙色预警响应:在黄色汛情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各成员单位指挥人员、抢险人员全部上岗到位,防汛专业抢险队伍全部在一线待命;(1)城市地理位置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微山湖畔。北靠邹城市,南接 薛城区,东依山亭区,西邻微山县。地理位置为东经116。 49, 117 ° 39, ,北纬 34。50' 35 ° 19 '。1988 年 3 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目前,行政区划为17个镇、4个 街道办事处。城区位于市域中部偏东,地理位置为东经117° 09',北纬35。05',由北辛、荆河、龙泉、善南四个街道 办事处的部分居委组成。(2)地形与地貌特点滕州市介于泰沂山区与鲁西南平原之间,东部为低山丘 陵,西部为冲积平原。境内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依次为 低山、丘陵、平原、湖洼,一般海拔在30米一80米之间。 城区位于平原地带,地势为东北略高,西南略低,城市中部 有一条东西向分水岭。2 .城区高程范围城区自然地形东高西低,地面以小于13%的坡度由东北 向西南倾斜,地面高程在海拔6075米之间。3 .气象水文特征滕州市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明显。1981 2018年平均气温为14. 5,年平均最高气温为8,年平均最低气温为9.8,年极端最高气温40.6 (2002年7月16日),年极端最低气温- 17. UC (1981年1月27日);年平均无霜期209天,最大冻土深度27厘米;停止户外的集会、体育、娱乐、商业等活动;及时组织 重大险情区域群众安全避险转移;相关单位密切监视危险化学品存储场所等重点要害部 位,应急处置专业队伍集合待命;停止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就近妥善处置;做好军地联合抢险的准备;建议市民留在家中,外出时不在危险区域停留或避雨。4 .红色汛情预警响应(I级)根据红色汛情预警(I级)相关条件和市区汛情实际情 况,各成员单位启动红色预警响应:在橙色汛情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各成员单位及各方面力 量准备投入抢险抗灾工作,确保重点防汛部位安全;除政府部门和直接保障城市运行的企事业单位外,幼儿 园、学校及其他单位宜采取停课、停产、停工、停业等紧急 措施;紧急疏散低洼地区居民及大型公共场所公众;沿路临街各单位应无偿提供避雨、避险场所,开放停车 场;建议市民留在家中或就近避险,注意收听收看有关防汛 信息。五、应急响应(一)响应机制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突发防汛事件的性质和影响程度、范围等信息,确定防汛事件等级,实施分级响应。对于突发的区域性暴雨情况,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 具体情况,指令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各部门根据部门应 急预案及时响应。1. IV级应急响应发生一般防汛事件启动w级应急响应。w级应急响应由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批准后,市城市防汛办公室负责人 负责启动并组织协调相关成员单位,实施现场救援处置工作。 相关成员单位全力以赴,按照各自职责和分工,密切配合, 共同实施应急处置。2. III级应急响应发生较大防汛事件启动III级应急响应。III级应急响应由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决定启动并负责组织指挥相关成 员单位,实施现场救援处置工作。各成员单位全力以赴,按 照各自职责和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实施应急处置。3. n级应急响应发生重大防汛事件启动n级应急响应。II级应急响应由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决定启动并负责组织、指挥、协调、 调度本市应急力量和资源,统一实施应急处置,有效防范和 应对可能发生的衍生灾害或突发社会事件。各级响应单位人 员迅速到位,组织其应急力量及时赶赴事故现场,按照各自 职责和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实施现场应急救援处置工作。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及时将汛情、灾情及救援处置情况上报 市防指。超出其应急处置能力时,及时上报请求支援。4. I级应急响应发生特别重大防汛事件启动I级应急响应。I级应急响 应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上报市防指指挥,由市防汛抗旱指挥 部指挥决定启动并统一领导指挥全市城市防汛和抢险救灾 工作,并按程序向上级报告。必要时,请求支援。(二)响应程序1 .指挥与协调突发防汛事件应急响应启动后,应急行动负责人立即到 达城市防汛办公室,负责向各成员单位部署任务,分析汛情, 研究防汛抢险救灾对策;密切关注雨情、汛情和灾情的变化, 及时掌握工作动态;根据情况,派有关负责人或成立前线指 挥部,组织指挥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2 .抢险与救援按照以人为本、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 组织救助和救治受灾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灾人员 以及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实施救助;及时有效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 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立即组织抢修被损 坏的市政、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 公共设施,向受灾人员提供安置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并实施 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3 .扩大应急当汛情、灾情发生变化,需要由w级响应升级到ni级响 应时,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市城市防汛办公室的通知启动 响应;当灾情继续扩大或发生防汛突发性重大以上公共事件, 需要由ni级响应升级到n级以上响应时,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批准通知后按照相应应急程序启动响应,同时变更预警级别 并立即发布;需要由H级响应升级到I级响应时,由市防汛 抗旱指挥部批准通知后按照相应应急程序启动响应,市防汛 抗旱指挥部指挥城区的防汛抢险救灾工作。4 .信息报告市城市防汛办公室和各级防汛机构及相关部门要密切 关注雨情、汛情、灾情和工情,及时掌握最新信息,及时向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市防办报告汛情及抢险救灾进展情况; 出现各类重特大防汛突发事件时,由市政府按程序向上级报 告。5 .联动机制根据汛情与灾情演变情况,适时按程序请求当地驻军、 武警或省、市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援。6 .信息发布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发布汛情、灾情以及 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应急救援处置工作的信息。发生m、w级防汛突发事件时,由市城市防汛办公室负 责有关信息的发布;发生I、n级防汛突发事件时,由市政府应急管理局、 新闻办负责协调有关信息的发布。(三)响应结束当重大险情基本消除、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视情况 终止应急响应。IIL IV级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签署终止令,宣布 应急响应终止,同时向社会公布。n级防汛应急行动结束后,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签 署终止令,宣布应急响应终止,同时向社会发布。I级防汛应急行动结束后,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签 署终止令,宣布应急响应终止,同时向社会发布。六、应急保障各办事处和相关职能部门密切协作配合,严格履行职责, 切实保证应急指挥信息畅通、应急物资和资金充足、技术装 备良好、现场救援及时、应急交通运输畅通、供电持续安全、 社会秩序稳定、医疗卫生满足应急需求、社会紧急动员迅速 有效等,确保城市防汛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一)通信与信息保障市城市防汛办公室确保防汛信息畅通。市防汛抗旱指挥 部成员单位相关人员在进入汛期后,应确保指挥调度畅通, 手机、电话、对讲机、网络等通信信息工具要确保24小时 畅通。各通信运营部门都有依法保障防汛信息畅通的责任,对 城市防汛信息必须优先、快捷、准确传递。出现突发事件后, 通信部门应启动应急通信保障预案,迅速调集力量抢修损坏 的通信设施,保证城市防汛和抢险救灾通信畅通。及时调度 应急通讯设备,为指挥中心和现场指挥提供通信保障。(二)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城市防洪的重点险工险段或容易出险的防洪工程设施, 应提前编制工程应急抢险预案,当出现新的险情后,相关单 位应立即派出抢险队伍赶赴现场,进行抢修和加固。各办事处和相关部门要储备必要的防汛抢险、救生、救 灾所需的机械、设备、物资、器材等应急装备,以满足抢险 救灾急需。同时,要加强维护、保养,科学规划存放地点, 确保装备性能完好,并定期进行检查、调试,及时更新补充。 执行应急任务时,必须对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进行必要 的检查,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跟踪服务。(三)应急队伍保障1 .应急抢险队伍组成防汛抢险队伍分为综合抢险队伍、部队抢险队伍、专业 抢险队伍。综合抢险队伍主要为抢险提供劳动力,部队抢险 队伍主要完成急、难、险、重的抢险任务,专业抢险队伍全 力参加专业抢险和技术处置。根据防汛任务需要,综合行政 执法局、市园林处、市政处要各自组建100人的专业抢险队 伍;各街道及教育、卫健、住建、交通等部门以及重点企事 业单位都要组建50100人的防汛抢险队伍,应急局负责组 建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并配齐抢险车辆、器械、物品、工具 等,努力提高防汛队伍的素质和应变能力,使之成为抢险救 灾的中坚力量;2 ,应急抢险队伍使用各紧急抢险队伍为市指挥部的机动抢险力量,由市防汛 抗旱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根据指令迅速到达险情现场,对 险情进行紧急处置,遇强降雨时以市政府广场为集合点待命, 各抢险队伍要配备正、副队长和技术负责人,切实做到招之 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四)供电与交通运输保障供电部门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负责安排抗洪抢险 的供电以及应急救援现场临时供电任务,确保供电的持续性 和安全性。及时调度应急电力设备,为指挥中心和现场指挥 提供电力保障。公安局负责保障抗洪抢险、救灾物资运输车辆畅通。根 据灾情需要,由公安交警部门实施交通管制,开通应急通道, 确保抢险救灾车辆畅通;对于已经形成道路行洪和被淹没的 路段、立交引道实行封闭,保障行人车辆的安全。出现大面 积交通瘫痪时,公安交警按照方案规定进行紧急处置,疏导 交通,保证防汛指挥车辆的使用;交通运输部门应准备足够 的车辆和设备,随时待命启动,优先保证抢险防汛人员、防 汛救灾物资运输;负责抗洪抢险救灾车辆调用。(五)治安与医疗保障汛期的治安管理工作由公安部门负责。要依法严厉打击 破坏城市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和城市防洪工程设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