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docx
-
资源ID:86756421
资源大小:25.59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幼儿园:《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docx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近期我阅读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全书分为七个章节, 从案例分析到解决方案,实施结果反馈,图文并茂。所有的案例都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 真实表现,非常贴近日常生活。虽说作者是美国人,文化差异也多少在教育上有所反映, 但是掌握本质的理念,再加以灵活运用,相信也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 谈我的感受:一、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主要观点: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否定,他会感到困惑和愤怒。我们不要一味的讲道理或者是提建 议,而是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们。经典语段:你已经了解了当听到这些常见的说话方式时,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样的。我愿意在这 里进一步分享一下我的个人感受。当我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 大道理、心理分析或者别人的看法,那样只能让我感觉更差。过分同情让我觉得自己太可 怜;提问让我产生防范心理;最激怒我的是说我的感受毫无道理。这时候我通常的反应就 是:“算了吧,再说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 给我机会让我多说说我的困扰,我会感觉没那么郁闷和困惑,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 面临的问题。这个过程对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适用。如果我们也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情,那么也 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的,因为它不属 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 为了能流利地说出这种接纳他人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操练。下面几种方法 可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1 .全神贯注地倾听代替心不在焉。2 .用“嗯”“哦”“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代替提问和建议。3 .说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感受。4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代替逻辑上的解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孩子的对话大多都是些生活琐事。比如,孩子说:“妈妈,我今 天放学后要去大卫家。”这时候,妈妈没必要回答他:“哦,你决定下午去朋友家啊? ”只 需要简单地说:“谢谢你告诉我。”就足够了。只有当孩子期望我们了解他们感受的时候, 再和孩子产生共情。回应孩子的正面感受其实并不难。比如,孩子兴奋地告诉你:“我今天 虽然学到了新方法,但还是有可能说出或者做出让我们后悔的事情,但不管怎样,我们知 道了怎样调整到正确的方向上来。我们有几个基本的原则可以遵守。如果我们愿意花时间 领听孩子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感受、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责备以前的过失, 那么就不会偏离得太远。我们有可能会暂时偏离正确的轨道,但不会再次完全迷失方向。最后要提醒的是:我们不必给自己套上“好妈妈”“坏爸爸”“溺爱型妈妈”“权威型爸 爸”的枷锁。我们都是普通人,仍然有成长的空间和改变的潜力。和孩子一起生活,不仅 需要我们耗费精力和体力,更需要我们付出爱心、智慧和恒久忍耐。即使我们不能做到这 些,也不必苟求自己,正如我们不必苛求孩子一样。多给孩子一次机会,也多给配一次机 会。1 .彼此相爱,让自己快乐,也让我们所爱的人快乐。2 .生活中不再互相指责和抱怨。3 .体谅他人的感受。4 .用正面的语言表达愤怒和烦躁。5 .尊重孩子的需要,尊重自己的需要。6 .让孩子成为有爱心、负责人的人。放弃那些陈旧的,对孩子没有帮助的说话方式,让孩子能从我们身上学到好的沟通方 法,然后运用到他们今后的生活当中,来面对朋友、同事、父母、伴倡以及他们未来的孩 子。实践反思:当我们时刻警醒这些努力的最终目的,就能正确的面对自己,面对孩子的教育和沟通, 更好的面对生活。有时候,父母们并没有耐心。他们想跳过这些婆婆妈妈的内容,直接进入实质性主题。 他们接受“回应感受”的观点,但是他们真正想知道的是:“接下来怎么办呢? ”“所有这 些我都做到之后,我怎么让孩子准备好去上学?怎么不再发脾气?怎么不再戳妹妹的眼 晴?怎么多吃蔬菜?怎么勤刷牙?怎么早上床? ”这真的需要把六个系列全部完成整合之 后,才能做到。“回应感受”并不是序言,而是正文。其他所有的技巧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 之上的,有了它,很多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关系改善之后,很多问题自然也就没有了。如 果不能对周围的经验进行持续的否定,生活将会面临不停的挑战。通常,当我们和一位成 年人谈话的时候,不用多想,就能很容易做到与他“共情”,我们不会去责备,去给他指导 或者建议。我们很自然地认为这样做会很冒昧。但是,有的时候,即便是对于成年人,我 们的天性也会不起作用。“共情”似乎是违背天性的。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这只是一本“育儿经”,我对它的期待也只是在看完之 后或许会更理解孩子的世界,更容易与孩子沟通,或许对平时与学生们的接触中有些帮助。 但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了这本书的价值远不仅于此。这是一本能够给我们许多与人交往 的沟通技巧,因为它在对待孩子时是将孩子们放在一个与我们平等的位置上。书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沟通的技巧,如在面对孩子的感受时,用说出孩子的感受代替 否定感受,在我们无法满足孩子的愿望时,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代替逻辑上的解 释,或者是用描述自己看到的和自己的感受来代替评论等,在孩子和我们的成年朋友或同 事身上都同样适用。在平时和同事的相处中,需要我们与对方产生像书中所说的共情,也 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替对方考虑,但有时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偶尔忘记那么一两次,以致 产生同事们间的不愉快。这本书提醒了我,不管面对的是谁,我们在交往时都需考虑对方 的感受,彼此间态度真诚,才能收获真正的情谊。当然,我们在与成年朋友相处时,自然会将对方放在和我们同等的位置上。但当我们 面对孩子时,我们总是会忘了,其实她们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想法, 自己的感受,我们总是倾向于认为孩子们还小,还不足以产生一些类似我们大人有的一些 感受。于是,我们总是走不进孩子的世界。还好,这本书适时出现了。它纠正了我以前的 一些对孩子们的错误的看法。它在如何赞赏孩子,如何鼓励孩子自立,如何让孩子和我们 合作等方面给我提供了许多中肯的建议。比如说,我们可以用描述自己看到的或自己的感 受来代替对孩子的行为的评论。例如,我们看到一学生很自觉的把教室的卫生打扫干净了, 为了表扬他,我们可以描述一下自己看的或自己的感受:今天教室打扫得非常干净,让我 一走进来心情就非常好,我非常感谢XX同学。这样可能比简单的说:XX同学做得很好的 效果来得更好!又如,在我们面对孩子们的负面情绪时,有时坦然的接受比通过否定以让 他们摆脱感受更有效果,因为当我们越想让孩子摆脱不愉快的感受,孩子们可能会越沉浸 其中,相反,你越能坦然的接受他们不好的感受,让他们知道自己可以有这种感受时,他 们越容易摆脱烦恼。这本书中有很多实用的建议以及一些来自家长们的故事,每个故事都透出一些与孩子 甚至是人际交往中的哲理,让人受益匪浅,是一本值得我们每个人细细品味的一本书。数学考了 97分!”家长只需要用同样的语气回应他:“97啊!你一定很开心噢!当面对孩 子的负面感受时,则需要我们使用沟通技巧。我们需要弃以往常用的忽略、否定、说教的 方式。一位父亲坦言,当他开始设身处地地把儿子的伤心、难过等负面感受想象成儿子身 体上的伤痛,他对儿子的情感需求就越敏感。他意识到孩子的心理感受和身体一样需要得 到及时认真的关注。实践反思:孩子们想要什么也许并不是真正要那个东西,只要你愿意有那样的态度和她一起天马 行空就好。同时要记住,孩子所有的感受都是可以被接纳的,但是某些行为则必须受到限 制。比如,动手打人。孩子处于极度难过的时候,身体上的发泄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痛苦, 比如,大声吼叫,撕纸,扔枕头,最和蔼有效的方式莫过于,给他纸笔让他把愤怒画下来, 乱写乱画都可以。二、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主要观点:家长常用的措施不外乎这些:责备和问罪,谩骂,威胁,命令,说教,警告,控诉, 比较,讽刺和挖苦,预言。这些方法既失控又效果甚微。孩子不是机器人。我们的目的不 是用一套技能去操控孩子的行为,好让孩子言听计从。经典语段: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集中学习了父母怎样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负面感受。现在,我 们来学习怎样帮助父母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在亲子关系中,教导孩子的行为符合社会规 范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这源自于我们和孩子在需求上的矛盾丁成人需要的是外表整洁、讲 秩序、懂礼貌、按流程办事。孩子可不在意这些。有多少孩子会自觉自愿地去洗澡、去说 “请”或者“谢谢”、去换内衣。有许多孩子甚至根本不愿意穿内衣。家长花很多精力调教 孩子,让他们的行为符合规范。但是,我们的态度越强烈,他们越是反抗。我们成人从这几页纸的话语里,就已经经历了这么多感受,那么想真实生活中的孩子 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那么,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替代吗?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孩子和我们配合,而又 不伤害他们的自尊,也不会让他们有逆反的心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家长少付出代价,又 好操作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非常有帮助的五个技巧。1 .描述: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比如,孩子忘记关水龙头,你只需要描述 这一句“宝宝,我看见水要漫出来喽”2 .明示正确行为的提示。比如,果皮放在桌上,你可以说“宝宝,垃圾应该丢到垃圾 桶”。3 .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孩子不喜欢说教和长篇大论,对他们来说,越短越容易记住, 越有效。4 .说出你的感受。不要评价孩子的个性和人品。5 .写便条。有时候文字比口头表达更有效。即使是不认得字的孩子对书面的表达也会 有特别的反应。有人问:“我们使用了这些技巧,孩子们就会一直听我们的吗?我们的回答是:我们希 望不是这样。孩子不是机器人。我们的目的不是用一套技能去操控孩子的行为,好让孩子 言听计从。我们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进取心、主动性、责任心、幽默感以体谅他人需求 的能力。我们想找到一种语言,培养孩子的自尊,让他们的心灵不受伤害:我们想建立一 种情感的氛围,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因为他们关心自己,也关心我们。我们想树立一个 榜样,在相互尊重的平台上与人沟通,无论是在童年、叛逆的青春期,还是长大成人以后 都能受用。实践反思:真实的情感表达很重要。如果孩子的行为所致的后果很糟糕,需要严厉的表达时就不 能隐藏自己的气愤假装没事。因为虚假的情感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三、代替惩罚的方法主要观点:在与孩子的沟通实践中,也许我们总是会不自觉的回归原先的教育方式,这需要不断 的控制自己,形成惯性。对于孩子的某些行为而言,惩罚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影响了孩 子对自己的反思。经典语段:在我们使用新的技巧和孩子沟通时,有没有发现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控制自己,不要回 到老路上去。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挖苦、说教、警告、谩骂、威胁的词语已经植入我 们的语言当中,因为,我们从小耳濡目染。放弃我们熟悉的东西,并不容易。一些家长经 常告诉我们,即使参加了这样的培训,他们仍然在用自己不喜欢的方式和孩子说话。这让 他们很沮丧。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事实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是 进步,它是改变的开始。听起来是不是并不难?其实,学习每一个单独的步骤并不难,花 点时间就学会了。最难的是我们能转变我们的态度。我们不能再把孩子当成一个“问题” 来纠正,同时,也要放弃“成年人总有正确答案”的想法。不要担心我们不够严厉的话语, 会被孩子们利用。我们要坚信如果肯花时间坐下来,和孩子分享彼此的真正感受,我们会 和孩子一起想出双方都接受的解决方法。这个方法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提示,就是当我们出 现冲突的时候,不要把精力用于彼此的对抗,或者担心谁输谁赢。我们把能量和精力放在 解决问题上,寻找一种方法,让我们的个人需求得到尊重。同时,我们也在教导孩子,他 们不是受害者,也不是我们的仇敌。我们在教给他们如何参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无论是现 在,还是身处困境,也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将来复杂的社会中,这个方法都能让孩子受用。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L请孩子帮忙。与其让他扰乱你做事的节奏,不如邀请他帮你一起做。2 .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3 .表明你的期望4 .提供选择5 .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6 .采取行动(把不允许他碰的东西拿走或者制止他的行为)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不再用简单粗暴的惩罚方式还不够,还要能够正视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第一步,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第三部,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第四步,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第五步,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实践反思:家长要分清惩罚和承受行为结果的区别。惩罚是为了教训孩子,故意剥夺他们的时间 或者追加他们的痛苦。承受自然后果是让孩子承受自己行为所产生的自然结果。当一个不 会说话的小孩子去摸一个不该摸的东西时,你可以选择重复打手或重复提示,但二者传递 给孩子的信息是截然不同的。孩子不会说话不意味着他不会听或者不理解。所以,当孩子 做了不对的事情,不用指责和惩罚,我们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承担责任上,-而不是互相 揭发报复。即,“我对谁干的不感兴趣。也不想指责已经发生的事情。我只想知道现在怎么 补救! ”在解决问题前,我们还应该做一些心理暗示:“我要尽可能的接纳和倾听孩子。我 会尽可能的得到一些以前忽略的信息和感受。”“我会考虑武断、评价、说教。我不去试图 劝说。”“我不去担心是否立刻见效。如果我们没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说明还需要认真 思考、仔细调查以及更多地讨论。”重点在于“尊重”,尊重孩子,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我们之间的各种奇思妙想。四、鼓励孩子自立主要观点:我们作为家长,培养孩子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与我们保持独立,成为一 个独立的个体。离开我们他们也可以足以应对生活中的一切状况。经典语段:很多育儿书里都提到,家长培养孩子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与我们保持独 立,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一天当他们离开我们的时候,能自己独当一面。我 们希望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翻版或者延伸,而是一个独立的人,与我们有着不同性情、 不同品味、不同感知、不同期望、不同梦想的个体。如何帮助他们成为一个自立的人?让 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让他们亲自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挣扎,让他们在自己的错误中得 到成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仍然清楚地记得,我第一个孩子刚开始学习系鞋带时, 看到他艰难的样子,我耐心地站了 10分钟,最后,终于忍不住还是帮他系上。每次女儿一 提到她和朋友吵架,我就马上跳出来给她建议。如果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听我的,那怎么可 能让孩子从错误和失败的经历中得到成长?你也许会想:“帮孩子系个鞋带,告诉他们怎么 处理和朋友的冲突,让他们避免犯错,这些至于那么严重吗?不管怎么说,孩子毕竟还小, 没有经验,他们确实要依赖周围的成人。”这就是问题所在。当一个人一直依赖另一个人的 时候,就会产生某种情绪。为了说明这些感受是什么,我们来看下面的描述,写下你的反 应。也许你并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也有你刚才写下的这些感受。当一个人处在依赖别人的境 地,随之而来的,除了有点感谢以外,更多的感觉是没有能力、没有价值感、怨恨、挫败 和生气。这个无奈的事实让我们做家长的进退两难。一方面,我们的孩子的确需要我们, 因为他们年轻没有经验,太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告诉他们怎么做,另一方面,他们的依赖又 导致对我们的敌意。怎样将孩子的依赖感降到最低?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入?幸运的 是,鼓励孩子自立的机会每天都有,这里提供了详细的技巧,让孩子依靠自己,而不是依 靠我们。鼓励孩子自立的六个技巧:1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这些选择给了孩子足够的练习技巧,对孩子成人之后进行工作、 伴侣等方面的选择具有莫大的帮助。2 .尊重孩子的努力。当孩子的努力得到尊重,他就会集中精力去自己解决问题。3 .不要问太多问题。问太多问题会让人感觉私人生活被侵犯,遭人反感。孩子想说的 时候自然会跟你说,你只需要等待倾听就好。4 .别急着告诉答案。当孩子提出问题时,首先应该尝试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这一 点我就忽视了,总是试图用儿童的角度给她解释。5 .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不能凡是都完全依赖我们。想知道花朵 的问题就去问问花店老板,想知道牙齿的问题就去问问医生,专业的事情向专业的人士寻 求帮助,同时也要鼓励他们自己去思考。6 .不要毁掉孩子的希望。多让他们去尝试和体验。不让他们失望,就是在保护他们的 希望、梦想和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努力。除此之外,本书还给予了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可以鼓励孩子自立的方法:1 .让孩子拥有自己的身体。这一点应该适合思想稍成熟的孩子。避免经常帮孩子理衣 领、卷裙边、扳直肩膀、捋头发等动作,孩子有时会觉得这些动作是对他们身体的侵犯。2 .不要在细节上过多干涉孩子的生活。这一点对中国家长而言,真的需要多多注意。 比如,孩子写作业就总在一遍遍纠正,不要离本子太近,拿笔的姿势不好。要么就是今天 穿这件衣服,那件不好看等等数不胜数。让孩子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专注自己的事情。3 .不管孩子多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他们。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有时候跟家人转 述孩子的一些行为,她就会表现的很愤怒。4 .让别人去问孩子问题。人们经常会当着孩子的面问父母,你家宝宝.吗?这个时 候你可以跟他们说,“那你要问问她啦,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哦!”5 .尊重孩子偶尔出现的“没准备好二不用强迫和催促孩子,我们相信他们最终会准备 好的。6 .谨防说太多的“不”。总是强硬的对孩子说“不行“不能”“不可以”,孩子会感 觉这是对他的攻击,他会尽其所能的反抗。尖叫,发怒,甚至是骂人。“你讨厌!”“我恨你!” 这样的话我们应该都不陌生吧?实践反思:当孩子想做什么,可以试着用提示的方式告诉他待会我们要做什么,他就会明白我们 暂时是不能做他想做的这个事情。学会接纳他此刻的感受。当一个人的感受被接纳后,那 么他的抗拒心理会减弱。有可能的话,用“是”代替“不二例如,“妈妈,我们能出去玩 吗” “当然可以,吃完饭就去。”仔细思考孩子的请求。“嗯,让我想想”。这句话有两种效 果:让孩子的坚持稍稍放缓,至少他知道自己的请求被认真考虑了,同时也给家长留出了 思考时间。五、学会赞赏孩子主要观点:看了这本书后,我对赞赏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们大多数家长常有的赞赏方式就是“你 真棒!”“非常好!”“真漂亮! ”但是有时候,这样的赞赏会让孩子抗拒甚至反感。简而言之, 这并不是有益的赞赏。经典语段:不管怎么说,在家里得到赞赏的孩子,比起那些得不到赞赏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感觉 会更好,更乐于接受生活的挑战,也更愿意为自己设立较高的目标。正如纳撒尼尔布兰 登(Nathaniel Branden)在他的自尊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Self Esteem)一书里 提到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到他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是否有积极的心态,自 我评价还会影响他的思维方式、情绪、希望以及人生目标,同时也影响到他的行为。”既然 孩子的自尊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做家长的该如何做呢?当然我们到目前为止学到的所有理 念和技巧都在帮助我们的孩子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我们每次对他们的感受表示 尊重,给他们机会自己做选择,或者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都是在加强他的自信和自尊。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正面、真实的自我形象?答案可能会是“赞赏他们”。但是,赞赏是需要 谨慎的。有时,善意的赞赏会招致意想不到的反应。上面列的并不是标准答案。这里也没有正确或错误的答案。关键是告诉孩子一个他以 前不知道的词,能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新的认识。我个人之所以比较喜欢这种方法,是因 为它切实可行。它是一个真正在看,在听,在注意,然后大声说出你所看到的和所感受到 的过程。为什么这么一个简单的过程,会产生这么意义深远的影响?从我们日复一日对孩子细 微处的描述,孩子们也在不断地增加他们内心的力量。孩子发现他可以把杂乱的屋子整理 干净,他能做个礼物为他人带来帮助和安慰,他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他能写出感人的诗 篇,他能微到守时.,他有控制自己的能力,他主动、灵活。所有这些都会存储在他的内心, 没有人能夺去。今天有人对他的评价可能是个“好孩子”,明天有人可能对他的评价是个“坏 孩子”,但是他用康复卡鼓励妈妈的那些时光以及他不知疲倦坚持学习的那些日子,在他心 里是不会被抹去的。所有这些经历,都可以在今后受到挫折和困惑的时候,给他安慰和鼓励,也都会成为 他日后成功的基石。吉诺特博士认为有益的赞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 .成人用赞赏的语气描述他所看到的和他所感受到的。2 .孩子听到这样的描述后,就能够赞赏自己。关于赞赏的注意事项1,确认你的赞赏适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当表杨扬一个小孩子“我看到你每天都刷牙”,他会很开心。但是同样的话,对一个十 儿岁的孩子说,他会觉得受羞辱。3 .避免触及他过去的弱点或失误:“你终于能按正确的方法演奏完这首曲子了。”“你今天看起来真好,你对自己做什么了? ”“我从来没想到你考试能及格,你居然及格了!”要尽可能用一种纯粹赞美的方式,表达在关注孩子时发现的他们的优点:“你把这首曲子演奏得有力量、有节奏,我真的很喜欢。”“你今天的样子看了很舒服“我知道你在这门功课上下了很大功夫4 .过度的赞美可能会扰乱孩子自己完成事情的积极性。有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得太过热情和满意,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年轻人如果 每天都听到:“你真是个天才钢琴家!你应该到卡耐基音乐厅去演奏。”他可能会想:“他们 对我的期望超出了我对自己的期望。”5 .当用“描述”表达你对孩子的赞赏时,孩子可能会重复不停地去做这件事。如果你想让孩子停止吹口哨,要避免说:“你已经知道怎么用口哨发出响声了。”如果 你不想让他爬到单杠上面,就不要说:“你爬得真不错! ”毫无疑问,赞赏会鼓励孩子再来 一次,并且会更努力地去做。实践反思:赞赏是把双刃剑,要有选择地用。有时候在最不可能赞赏的时候赞赏孩子,会达到意 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当孩子做了错事,不去责骂孩子,而是提醒他们以前值得赞赏的行 为。六、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主要观点:我们说不要轻易给别人贴标签,误导客观认识,对孩子也一样适行。轻易的对孩子做 出负面评价,不仅影响他们对自己的感受,而且影响到他们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不仅影响到孩子如何看待自己,也会影响到他们 的行为。经典语段:你对父母对你的评价感到吃惊吗?有时候,一个字、一个眼神、一个语调就足以告诉 你,你是个又迟钝又讨厌的人,还是一个有能力又受欢迎的人。父母怎么看待你经常只需 要通过短短的交流就知道了。当把日常生活中家长和孩子间这些点点滴滴的交流汇总起来, 就可以知道父母看待孩子的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强烈,不仅影响他们对自己的感受,而 且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在这个练习里,家长认为你“反应慢”时,你是不是觉得你的自信心被摧毁?你还想 自己再玩拼图吗?你有没有觉得因为比周围人都慢,所以很祖丧?你会不会对自己说:“还 有什么可试的?”当你被看作一个“讨厌的人”,你会不会感觉为避免被排斥,必须坚持自己?你有没有 觉得被拒绝和冷落?你会不会生气,想弄坏他们的拼图,以示报复?如果你被认为是受欢 迎和有能力的人,你会觉得自己就会用受欢迎和有能力的方式去做事情吗?如果你犯了点 小错,你会选择放弃还是告诉自己再试一次?不管你的反应是什么样的,可以得出这样的 结论: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不仅影响到孩子如何看待自己,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但是, 如果一个孩子不管是什么原因已经陷入到了一个角色中,是不是就意味着他一辈子都要饰 演这个角色?他会被永远禁锢在角色当中,还是能够从角色中释放出来?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的六个技巧:1 .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你从三岁就开始玩这个了,还跟新的一样, 保护的真好”2 .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你能帮我把? ”3 .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们的正面评价。“虽然打针很疼,但是他一直举着胳膊”4 .以身作则。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嗯,我输啦,虽然有些沮丧,但还是祝贺你”5 .记住孩子那些特别的时刻。“我记得你”6 .当孩子又按照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受和期望。“我不喜欢你这样,虽然输 了不好受,但我还是希望你大度些”实践反思:永远不要低估了你的一句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有时候我们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话或 者一个行为,可能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作为老师,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在孩子面 前的言行举止,尽量用鼓励的方式去温暖孩子的内心。七、融会贯通主要观点:也许学会了很多种技巧后,在和孩子沟通相处的过程中,还是会不自觉的回到原来的 老路上,对此,也不必太过自责。在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心,智慧和耐心的同时,对我们自 己也是一样。我们不必苛求自己,如同不必苛求孩子。多给孩子一个机会,也多给自己一个机会。经典语段:真实生活并不是精心设计的舞台剧,我们只需要背下台词,然后照着去表演。照着去 表演。孩子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每天上演的剧情,是不容我们事先去排练和深思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