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项脊轩志》同步巩固练习附答案.docx
2023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项脊轩志同步巩固练习附答案一 基础知识1、下列对赢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B.先大母:敬称自己已去世的祖母。C.束发: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D.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C.内外多置小门。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顾视无可置者。今已亭亭如盖矣。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今已亭亭如盖矣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室西连于中闺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得不焚4、与“顷之,持一象笏至"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三五之夜,明月半墙B.先妣抚之甚厚C.儿之成,则可待乎D.久之,能以足音辨人5、下列句中,加粗词与“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其两膝相比者B.每自比于管仲、乐毅C.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D.比至南郡,而琮已降6、下列与课文相关的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东宫,在汉代指长乐宫,为太后所居,因此借指太后。后又是太子所居之宫,借指 太子。西宫是国君妃嫔居住的地方。中宫是皇后居所,亦为皇后代称。B.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 望”,即丁卯三月十五。C.象笏,即象牙制的手板。笏,就是封建时代,官员们上朝时所用的手板,有事可记于上,以备忘。D. “公、子、先”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尊敬的称呼,“婢子、小君”则常作女子谦称。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8、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案:桌子B.旧时栏循,亦遂增胜胜:美C.轩凡四遭火凡:凡是D.比去,以手阖门比:等到9、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迨诸父异爨(及,等到) 先妣抚之甚厚(扶养) 某所,而母立于兹(而且)殆有神护者(大概) 后五年,吾妻来归(旧指女子出嫁)吾妻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其制稍异于前(制度) 今已亭亭如盖矣(直立的样子)A.B.C. D.10、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借书满架,偃仰啸歌B.冥然兀坐,万籁有声C.令人长号不自禁D.后五年,吾妻来归偃仰:俯仰,这里指休闲。兀坐:坐在高高的凳子上。长号:大哭。来归:女子嫁到男方家来。11、下列各句中的“然”与“室始洞然”中的“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B.吴广以为然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敕使之然也 D.偃仰啸歌,冥然兀坐12、下列各句与“垣墙周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B.妪,先大母婢也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D.其制稍异于前 13、下列加粗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风乎舞零,咏而归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垣墙周庭如会同,端章甫非有能硕茂之也飞羽觞而醉月而卒以祸驼业种树A./B./C./D./14、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安放)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安放)B.先妣抚之甚厚(已故的母亲)C.室始洞然(明亮的样子)C.室始洞然(明亮的样子)D.日过午已昏(黄昏)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娘以指叩门扉日圣朝以孝治天下B.日过午已昏 庭中始为篱,己为墙c.然余居于此其制稍异于前D.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某所,而母立于兹16、下列各项中的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B.家有老妪,尝居于此C.妪,先大母婢也D.其制稍异于前17、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不全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B.岂敢盘桓,有所希冀B.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是以区区不能废远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往往而是D.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寻蒙国恩,除臣洗马18、下列对项脊轩志一文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第一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以“喜”贯串。作者欲扬先抑,先极力叙述原来的项脊轩的旧、小、漏、暗,后写修葺后的项脊轩的雅致可爱。B.第二段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用“悲”贯串。回忆中隐含着 作者对家庭变迁的悲叹,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对自己怀才不遇、有负祖母期望的深深感 慨。C.第四、五段通过补叙,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之情,极力叙写当年两人在轩内唱和相随 的欢乐,衬托今日丧妻的悲哀。D.本文紧扣项脊轩来写,以“喜”为贯串全文的意脉,将生活琐碎事穿为一个整体,不 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19、下列各句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oA.归有光号震川,别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明代后期著名散文家,著有震川文集, 其散文对清代的桐城派影响很大。B. “志”即“记”,是古代一种叙事、抒情的文体,如项脊轩志就是一篇借记物以 叙事抒情的散文名篇。C.项脊轩志借写项脊轩的兴废,着重写与之有关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表达了物 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D. “五柳先生”“樊川先生”“临川先生”“聊斋先生”指的分别是东晋诗人陶潜、 唐代诗人杜牧、北宋文豪欧阳修、清代小说家蒲松龄。二、文言文阅读 阅;卖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先妣事略明归有光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 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荡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 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孺人数颦蹙顾诸婢日:“吾为多子 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日:“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 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日:“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 子肖母也。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 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 恩,虽至槿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 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I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 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相齿吾乃喜。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 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 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注】若不谋夕:好像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指好像形势危急,难以预料。洒然:整洁的样子。吴家桥:作者外祖家。20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全都正确的一项是()0A.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 即熟读无一字酷/乃喜B.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 即熟读无一字甑踣/乃喜C.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 即熟读无一字蹄黯/乃喜D.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 即熟读/无一字甑酷乃喜.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0A.先妣,文中指已经去世的母亲。也可以称为先母、先慈。“先妣”也有先祖之母的意 思。B.孺人,古时称大夫的妻子,明清时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也用于对妇人的尊 称。C.从兄,即跟着兄弟,古时的一种说法。指跟着那些年纪比自己大的人。D.归,这里指女子出嫁。和项脊轩志中的“后五年,吾妻来归”的“归”意思一 样。2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有光的母亲十六岁出嫁,然后连着生了七个孩子,后来不想再生孩子,用了女佣的偏 方,失声变哑,不能说话。B.归有光和大姐淑静长得最像母亲。所以母亲去世后找画师画像,家人把他们两个带出 来,让画师照着他俩画。C.归有光的母亲生前勤劳、节俭,但是对待仆人都很好,从来不会打骂仆人,而且娘家送 来好吃好喝的,人人都可以分到。D.虽然归有光的母亲早早去世了,但是大女儿和大儿子的嫁娶都是她生前订下的。归有 光有了孩子之后更加想念自己的母亲。22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孺人数颦蹙顾诸婢日:“吾为多子苦。”(2)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三、默写题2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在明月之夜,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 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一片可爱的景象的句子是:, ,(2)项脊轩志中起到承上启下,使行文思路陡转的过渡句是:(3)项脊轩志中借物抒情,表现了作者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也表明了作者在 项脊轩年日之久的句子是:,。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C. “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错误。应该是成童的年龄。古代男孩成童时束 发为髻,因以代指成童之年。故选C。2、答案:B解析:A.副词,每逢;副词,常常。B.均为介词,表处所,相当于“在”。C.动词,设置;动词,安置、放置。D.副词,然后;副词,已经。故选B。3、答案:D解析:D项,两个“凡”都是副词,“共”。A项,介词,凭/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B项,副词,己而,然后/副词,已经。C项,介词,在/介词,和。4、答案:D解析:题干和D项中的“之”均为音节助词。5、答案:D解析:例句:动词,等到。A.动词,靠近。B.动词,作比较。C.介词,比起。D.动词,等到。故选D。6、答案:D解析:D. “小君则常作女子谦称”错误,“小君”不是谦称,周代称诸侯之妻为“小君”,“小君”是敬称。故选D。7、答案:B解析:例:上,从上面,名词作状语。A.下,向下,名词作状语。B.孚L,喂养,名词 作动词。C.西,向西,名词作状语。D.手,亲手,名词作状语。故选B。8、答案:C解析:C项,“凡”意为“总共”。句子译为:项脊轩总共遭到了四次火灾。故选C。 9、答案:B解析:“先妣抚之甚厚”中的“抚”,应译为“对待”,句意为:先母对她很好。 “而母立于兹”中的“而”,应译为“你的”,句意为:你的母亲曾经站在这儿。 “其制稍异于前”中的“制”,应译为“规制,形式”,句意为:格局跟过去稍有 不同。故选B。10、答案:B解析:B. “冥然兀坐”中的“兀坐”,应译为“独自坐着”,句意为:有时又静静地 独自端坐,听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11、答案:D解析:例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A.连词,然而。B.形容词,正确。C.代词, 这样。D.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故选D。12、答案:A解析:例句:省略句,垣墙(于)周庭,译文:在庭院的四周筑起了围墙。A.省略 句,使(之)不上漏,译文:我稍微修理了下,让它不从上面漏雨。B.判断句,“ 也”表判断。译文:(这个)老婆婆,是我去世的祖母的婢女。C.状语后置句,介宾 短语“于庭”作状语修饰动词“杂植兰桂竹木”,译文:又在庭院错杂地种上兰桂竹 木。D.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于前”作状语后置修饰形容词“异”,译文:它的规 制和从前不同。故选A。13、答案:C解析:风,吹风,名词作动词;手,亲手,名词作状语;垣墙,砌上院墙,名 词作动词;端,穿上礼服,名词作动词;硕茂,使硕大茂盛,使动用法; 飞,使飞快,使动用法;祸,受到祸害,名词作动词;业,以为业,意 动用法。故选C。14、答案:D解析:D.错误。“昏”,昏暗的意思。译文:太阳已过中午,屋子里便昏暗起来。15、答案:A解析:A项,均为介词,拿,用。B项,副词,已经/副词,不久后。C项,介词,在/ 介词,比。D项,连词,表承接/代词,你的。16、答案:C解析:C项为判断句,A、B、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17、答案:B解析:A项,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 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告诉:古义,申诉(苦衷);今义,说给 人,使人知道。B项,区区:古义,自己的私情;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 不重要。希冀,古今义都是希望、请求之意。C项,辛苦:古义,辛酸悲苦;今义, 身心劳苦。多指工作和劳作的感受。往往: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根据以往的经 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D项,方丈:古义,一丈见方;今 义,佛寺或道观中住持住的房间或寺院的住持。洗马:古义,即太子洗马,太子的侍 从官;今义,给马洗身子。18、答案:D解析:“以喜'为贯串全文的意脉”说法不准确,应该是“有喜有悲”。19、答案:D解析:“临川先生”指北宋王安石。20. .BC21. C(1)先母多次攒眉蹙额看着众女佣说:“我因为孩子多而受苦。”(2) 一年以后我有了个女儿,关心爱护女儿,更加想念先母。夜半和妻子一同流着眼泪, 追思她生前的几件事,仿佛昨天发生的一样,别的什么,就都记不起来了。解析:20.断句应注意专有名词、语气词等。如“从兄”“孺人” “有光”作主语,其 前应断开。又如“即” “乃”前应断开。原文为: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 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乃喜。21 .从兄,古时的一种称谓,指堂兄。22 .“从来不会打骂仆人”错,原文是说“虽至梗楚,皆不忍有后言”,意思是仆人即 使挨打,背后也都不忍心责怪她。【参考译文】先母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十六岁嫁到归家。过一年,生下女儿淑 静。淑静,就是我的大姐。过一年,生下我;又一年生下一男一女,一个生下就死 了,另一个也只活了一年;又过了一年,生下有尚,怀孕十二个月;过了一年,生下 淑顺;又过一年生有功。先母多次攒眉蹙额看着众女佣说:“我因为孩子多而受 黄L有一个老妇人用一杯水盛着两个田螺送上来,说:“把这杯水喝了,以后就不会 多次怀孕了。”先母举杯喝尽,失声变哑,不能说话。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先母 逝世。几个孩子看见家里大人哭,也跟着哭,但是还以为母亲是睡着了,真是伤心啊! (由于母亲逝世,)家里请来画工为先母画遗像,带出两个孩子,对画工说:“(遗 像)鼻子以上照有光画,鼻子以下照大姐(淑静)画。”因为这两个孩子面容像母 亲。先母不需担心家里吃食,却终日劳苦,好像形势危急,未来难料。冬天生炉火用 的炭屑,叫婢女做成炭团,一个挨一个地晒在台阶下面。家里没有被丢弃之物,没有 闲人。儿女中大的牵着衣服,小的抱在怀里,手里还不停地缝缝补补,每间房里整整齐 齐。待佣人有恩惠,佣仆即使被责打了,背后也都不忍心责怪她。吴家桥每年送来 鱼、蟹、糕饼,人人都可以吃到。家里人听说吴家桥有人来,个个都欢喜。我七岁时和堂兄有嘉进县学读书。I每逢阴雨天气,堂兄就会在县学过夜。我,还 舍不得和他分开,但是却不能留下(必定要赶回家)。先母在半夜醒来,叫我背诵孝 经,当我熟练背诵,没有一个字错漏,她才高兴。先母死后十一年,大姐淑静嫁给王三接,这婚事是先母生前应允的。她死后十二 年,我补上了生员。她死后十六年,我娶妻,婚事也是先母生前给我订的。一年以后我 有了个女儿,关心爱护女儿,更加想念先母。夜半和妻子一同流着眼泪,追思她生前的 几件事,仿佛昨天发生的一样,别的什么,就都记不起来了。世界上竟有没有娘亲的人, 天啊!多么悲痛啊!24、答案:(1)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2)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