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小学语文人教二年级下册(统编)第三单元-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传统节日》教案设计.docx

    • 资源ID:86777914       资源大小:19.8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语文人教二年级下册(统编)第三单元-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传统节日》教案设计.docx

    传(c h u a n )统(tong)节日教案设计设计说明传统节日是一篇朗朗上口的童谣,生动地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韵文既巧妙 地写出了节日的特点,又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是一篇学生识字的好载体。结合文本特点与学生 特点,本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旨在通过学生自学生字,随文巩固生字,使识字学 文有机结合;在通过简笔画、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有效整合,促进学生高效识字的同时,加深对传统 节日的理解,突出学科人文性的特点;通过学生仿写、讲神话故事等形式,内化并升华文本内涵。课前准备1 .制作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教师)2 .预习课文。搜集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做词语卡片。(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听词猜节日,激趣导入1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2 .游戏:下面我们就做个听词猜节日的游戏,比一比:谁听得认真猜得准。贴春联放鞭炮(春节)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吃月饼赏明月 (中秋节)3 .揭题: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 传统节日、独特的民风民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 传统节日)学生齐读课题。4 .导入: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过节这一天又有哪些习俗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的传统 节日。设计意图: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有很多节日学生并不陌生,设计”听词猜节日”的游戏环节,既 拉近了学生与课堂所学知识的距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二'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 .引导学生交流自主识字、读文的方法。2 .根据学生交流,出示自学方法。屏幕显不:学习小助手(1)借助拼音,拼一拼生字,读通课文。(2)将字条中的生字逐一读给小组同伴听,圈出读不准的生字。(3)请小组同伴当小老师,教你读准圈出的生字。(4)同桌交流,动脑筋,想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3 .集体检测。(1)开火车朗读词语:牛郎织女贴窗花赛龙舟艾香月饼赏菊大街小巷元宵节祭扫 满堂传统乞巧相机强调“传、舟、赏”是翘舌音;“艾”是零声母音节。依次单击词语“牛郎织女、贴窗花、赛龙舟、艾香、月饼、赏菊、大街小巷、元宵节、祭扫” 的对应图片,学生看图片读词语。(2)定位朗读词语中的生字。郎贴舟艾饼赏菊街巷宵祭堂传统乞巧(3)小组赛读生字。郎贴舟艾饼赏菊街巷宵祭堂传统乞巧4 .学生分句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设计意图:根据学生预习和自学情况,有梯度地由词到字进行检测和订正字音,再将生字送回 课文检测,将识字学词落到实处。而看图片读词语使学生在初步理解词语意思的同时加深了对词语 的认识。三、细读感悟,识字学文(一)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提到哪几个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什么习俗?用“”画出传统节日的名字,用"”画出节日的习俗。画好后和小组同学读一读,说一说。 -x/s/szwx/v/szx/v(二)汇报交流。1 .学生汇报文中提到的传统节日,并说说节日在哪一天。2 .教师相机板书节日名称。相机学习“宵”。(1)学习“宵”字。学生朗读词语“元宵”后,交流识记方法。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宵”字的由来:金文(,房屋,阁楼)(肖,小),造字本义:在小 阁楼过夜。学生扩词。(2)引导学生知道七夕节又称“乞巧节”。相机学习“乞、巧”。学生交流识记方法。教师重点结合字理教学生区分“乞”与“气”。“乞”与“气”同源,后分化。乞,甲骨文 写作“”,金文写作“”,篆文写作隶书“”将篆文字形中表示呼吸的“气”减去一横,表示 呼吸局促,意即求人“气短”。造字本义:低声下气,开口向人索要、求讨。飘逸、扩散的气流为 “气”;短气为“乞”。学生扩词。教师讲解“乞巧节”:就是七夕,发源于中国,该节日来自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 初七庆祝,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 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 “女儿节”。3 .小结:学生朗读板书的节日,教师小结:这些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 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相机学习“传、统”。4 .这些节日里人们都有哪些习俗呢?我们按课文介绍的先后顺序,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5 .导学:先读读描写节日的句子,再说说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6 .学生学习汇报。(1)预设一: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教师出示和句子对应的多幅图片。最后出示各种窗花的图片,定格为:人们在贴窗花。相机 学习“贴”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后教师讲解:(贝,钱财)(占,获得),造字本义:典当财物,以 获得现金。后来演变为现在的意思,把一种东西粘在另一种东西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你是怎样过春节的?把你过春节的习俗仿照课文的样子说一说。屏显:春节到,人欢笑,9O学生朗读作品。(2)预设二: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学生朗读句子,说说元宵节的节日习俗。导学:你们参加过元宵节的活动吗?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有何感受。你还在什么时候看到过“大街小巷人如潮”的景象?相机理解“大街小巷人如潮”。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大街小巷”后,相机识记生字“巷”。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3)预设三: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学生朗读句子,说说自己知道的清明节的习俗。你知道清明节还有哪些习俗吗?教师结合图片讲解: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 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 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 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 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课文提到了哪几个传统节日,每个 传统节日都有什么习俗? ”引领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多元对话中进行自学。然后以“你最喜 欢哪个节日就汇报哪个节日”展开学习活动,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生字 的学习方式,即使学生理解了字义,又在潜移默化中识记生字,将生字的学习情境化、趣味化,激 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四、观察指导,练习写字1 .课件出示“我会写”写字提示,组织学生展开同桌互助学习活动。写字小助手看一看:仔细观察写字表中的“贴、街、敬、转”,将容易写错的笔画圈出 来,并给同桌讲一讲圈画的理由。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好圈画的笔画呢?和同桌商议一下。练一练:针对自己圈画的书写难点做书空练习。2 .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圈画的字,请学生说一说圈画的理由。预设:“贴”字左侧最后一笔是点。(学生书空“贴”字,重点强调右下“口”的写法。)“街”第九笔是提。(学生书空)“敬”左窄右宽,最后一笔是捺。“转”注意右侧第三笔的写法。(学生书空)3 .利用课件动画演示4个会写字的笔顺和书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 尝试完成写字表中的练写内容,写好后再对照范字改一改。重点指导“街、转”的书写。4 .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指导。5 .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好?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设计意图:本课指导书写的字虽然各有特点,但是书写难度不大。在强调注意点后重点指导 “街、转”的写法,实现了 “有侧重,有提升”的目标。五' 布置作业1 .搜集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资料,并制作词语卡。2 .把搜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周围的人听,并选择制作成小报。设计意图:以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并在实践中积累、应用词语,将课 内外学习有机结合。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谈话导入1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并口头组词。2 .师:上一节课我们详细了解了我国三个传统节日及其习俗,我们感受到了我国传统节日的 丰富多彩,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谁还记得课文中对这三个节日的描写?背一背文中的句 子。3 .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其他几个传统节日,看看谁读懂了文中的介绍,谁还能对课文中的介 绍进行补充。设计意图:加强生字的复习和课文的朗读检测,夯实基础知识,为新授做好铺垫。同时予以学 生言语上的激励,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二' 分句感悟,识字学文(一)学生朗读第48句。(二)导学:自由朗读第48句。边读边想:最喜欢哪个节日?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想好后 先跟小组同学读一读,说一说。(三)汇报交流。1 .赛读喜欢的节日。2 .导学:你最喜欢哪个节日就汇报哪个节日,先读读描写节日的句子,再说说这个节日有哪 些习俗。3 .学生按喜欢的节日汇报。(1)预设一: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教师出示和句子对应的赛龙舟、在屋里包粽子和挂满艾蒿的图片。相机识记生字“舟、堂”。舟:学生自由识记后,教师边画图边讲解:甲骨文字形,像船形。两边像船帮,中间三条线代 表船头、船舱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渐渐多起来。本义:船。(播放赛龙舟的 视频,加入理解。)堂:学生自由识记后,引导学生和“棠”区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2)预设二: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牛郎织女”。学生讲述牛郎织女鹊桥会的故事,教师相机补充。相机识记生字“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3)预设三: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月饼”。说说你都吃过什么馅的月饼。学生交流识记生字“饼”的方法后,教师讲解:饼,篆文(食物)(并,连),造字本义: 粘连成块、便于抓食的干粮,可用面粉、米粉、薯粉等多种食物原料做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4)预设四: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教师简介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指导学生朗读词语“踏秋、赏菊、登高”。说说你在重阳节时做过其中的哪件事。重点朗读词语“赏菊”。相机识记生字“赏、菊”。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后,教师引导:“赏”和我们今天学的哪个字比较相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区分“赏”“堂”。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5)预设五: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学生赛读句子。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这句,边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按顺序排列这些节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设计意图:本环节将识字与学文紧密结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地指导学生读文、学词、记字。在读一读、记一记、说一说中将字词教学落到实处;在讲神话故事、讲汉字演变中激发了学生学习 汉字的愿望和热情。三、 巩固生字,背诵积累1 .集中呈现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再齐读。2 .做归类游戏,根据结构归类。3 .竞赛背诵课文。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夯实生字的识记。四、指导书写,拓展延伸1 .指导书写。(1)出示剩余的生字:舟艾热团闹指生朗读并组词。指导学生重点关注:舟:注意笔顺,最后是“点、横、点”。(学生书空)艾:撇捺要写得舒展。热:上面右侧是“丸”,不是“九团:里面是“才”,不是“木”,最后一笔是横。闹:“门字框”,第一笔是点,最后一笔是竖。(2)课件利用动画演示会写字的笔顺和书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 试完成写字表中的练写内容,写好后再对照范字改一改。(3)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指导。(4)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好?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2 .布置作业:我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找找资料,做成小报或按课外仿写。设计意图:夯实学生书写指导是教学的重点,从引导分析到指导书写细致到位;布置的作业将 课内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既了解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又进行了小练笔、小制作,提升了学生 能力。板书设计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传统节日端午节卜活动丰富多彩优良传统浓厚中秋节、重阳节教学反思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 化,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过节,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一件 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本节课我感到较为成功的地方是:1 .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读一读、说一说中感受我国传 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在小组中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2 .在教学中,我积极探究教法和学法,努力做到“四让”:目标让学生明确;过程让 学生参与;新知让学生发现;内容让学生自选。在学法基础上,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充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了质的飞跃。3 .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以及赛龙舟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更加 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 奇心。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语文人教二年级下册(统编)第三单元-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传统节日》教案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