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第1课时 课时目标:1 .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会写“早晨、穿戴”等21个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知课文主要内容。3 .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一、歌曲导入,介绍材料。1 .播放音乐爱我中华,课件出示歌词。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 中华。2 .引导交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学生 说说你找到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指名学生说一说。课件出示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学生展示介绍完,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 数民族的情况。傣族:傣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平坝地区。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乂有很强的装饰意 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景颇族:景颇族的来源与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关,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山区。阿昌族:阿昌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梁河县囊宋阿昌族乡、九保阿昌 族乡。德昂族:德昂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保山、临沧等3个地州9个县市。3 .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许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 习。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学校去看一看。(课件出示课题,并配本课主题图)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 小学。运用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加对民族的感性认识。 引导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民族知识,并相机认读词语,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 .教师范读。请同学们认真听,在听清字音的同时,听懂课文写了什么内容。2 .生自读课文,按照自学提示进行自主学习。(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标出自然段。(2)圈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3)读通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内互相检查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自主练习书写,教师巡视。3 .全班集体交流,教师点拨。(1)课件出示会认字:坝汉艳扮扬读摔跤凤洁指名朗读,师生正音,出示“坝”“摔”“跤”“洁”,引导学生说说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识字方法:形近字认读:坝现摔率跤郊洁结注意“坝”读bd,不要读附。(2)课件出示词语:坪坝汉族鲜艳打扮飘扬朗读摔跤凤尾竹洁白小组朗读,师生正音。说说用什么样的办法来记住这些词语。课件出示:Q.借助图片,了解“坪坝”“凤尾竹”。b.用拆拼法理解“鲜艳二C.做动作,读词语“打扮” “摔跤”“朗读”。(3)再次整体朗读词语。设计意图:三年级识字教学应以学生自学为主,出示“自学提示”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重点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生字的能力,尤其是要引导学生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对生字进行识记,发现识记规律,提高识字 效率。三、巩固字词,指导书写。1 .指名读生字、新词。2 .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1)课件出示会写字:艳、静、所(左右同宽)坝、绒、汉、服、扮、读、停、粗(左窄右宽)晨、装(上下结构)着重分析指导“晨、汉、艳、服、装、扮、读、静、粗”,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书写注意点。晨:"曰"上宽下窄,“辰”横向笔画间隔均匀。绒:左窄右宽,右边的斜钩略带弯势且长伸。球:左窄右宽,“王”最后一笔变成提。汉:左窄右宽,左部起笔略高,“又”捺伸展有力。艳:“丰”三横间隔要均匀,右部竖弯钩舒展。右边比左边稍宽些。装:“衣”横要短,左撇右捺相呼应。扮:左窄右宽,左右穿插灵活、到位,宜写紧凑。读:左窄右宽,左部小而偏上,右部上下重心平稳。静:左右宽窄相等,右部中横写在横中线上。停:左窄右宽,右边各横间距相等,“”托上盖下。粗:“米”竖长而直,“且”横画间隔均匀,末横稍长。影:右部三撇长短有变化,末撇向左下伸。生字“绒、球、汉、艳、服、扮、读、静、停、粗、影”都是左右结构,注意“艳、静”左右两边宽窄大致相 等。生字“晨、装”都为上下结构,最后的一笔捺要舒展。(2)学生写字。3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设计意图:汉字书写时,引导学生分析相同结构的字在写法上的异同点,然后逐步帮助学生养成分析字形、归类书写的习惯。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 .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景的内容?2 .学习反馈:(出示课件)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同学们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中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总结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 学)。设计意图: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教学中 以“课文写了哪几个场景的内容”作为线索,引导学生整体阅读课文,进行整体思考,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 能力。五、课堂总结,铺垫下文。这节课,同学们和边疆小学的小朋友一样,学得特别认真。我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 内容。那么在这所边疆小学里有着怎样的乐趣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设计意图:梳理本课学习内容,引发学生对下节课学习的兴趣。第2课时课时目标:1 .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2 .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大家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本文先写了同学们在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然后写同学们课上认真读书和课下尽情玩耍的情景,最后 进一步赞美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图文结合,加一张课文主题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去感受这所边疆小学的独特魅力.(生读课题)学写概括是三年级学生训练的一个重点,需要多训练、多复习。二、深入探究,品析文章。(-)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1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能体现“我们可爱的小学”十分美丽的语句。2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出示重点语句,相机点拨。课件出示表现校园美丽的句子。(1)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及相关图片:这所小学美在哪里?(大青树下的小学凿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说 它很美。)(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句子: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各个民族的服饰)同学们可以通过观看各个民族的服饰了解“绚丽多彩” 的意思。(灿烂艳丽,色彩丰富。)(3)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4)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全班交流,简单说说自己为什么感到 新鲜。(5)同学们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铜钟”“大青树”“凤尾竹” “粉墙”等这些感到新鲜的事物。闭上眼睛,边 听老师读,边想象校园的美丽。3 .指导朗读,品味校园的美丽。引读:校园外山花烂漫,校园内大青树粗壮,风尾竹幽雅多姿,还有身着各式各样的鲜艳的民族服装的孩子们, 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美景图,你能读出边疆小学的美丽吗?(1)自由练读。(2)指名读,师生评价。(二)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1 .“我们可爱的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小学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团结的?2 .学生自读,画出相关语句。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出示重点语句,相机指导分析句子是如何体现这是团结的小学 的。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这句话说明了各民族的孩子虽然穿戴不同,但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所以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学生试读,教师引导学生把重音放在“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这两个词上,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边疆小学的孩子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这是所多么团结的小学啊!我们再读一读这两句话,一起体会他们的团结。(生齐读) (三)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祥和。课件出不: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 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1 .学生齐读这段带有新鲜感的句子。(1)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周围环境十分安静,课堂非常精彩,同学们学习很认真。)(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这堂课是非常精彩的?(通过写鸟儿、蝴蝶、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都被吸引了过来,认真地听课来表现课堂的精彩。).在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学生学习认真,书声悦耳,人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真是一所祥和的学校啊!(祥和 是指吉祥、和谐、美好。学生不一定能很准确地概括出来,教师可适当点拨。)(四)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1 .课件出示: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谈一谈自己的感受。(2)指导朗读。校园里的同学们多么有礼貌,在边疆小学里学习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 的感受吧!2 .课件出示: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找出“孔雀舞、摔跤”这些带有新鲜感的词语,感受场面的热闹与欢乐。(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3 .课文写了学生活动的同时,还写了许多小动物。为什么要写这些小动物呢?(小动物的出现更突出了地处边疆 的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乐、活泼的气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围绕“这是一所怎样的小学”这一核心问题,走进课文,品词析句,体会边疆小学的特点,在语言文字 的品读中提高阅读的能力。教学中,注重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想象语言文字背后的画面,增强了语文学科的形象 之美。注重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在大量的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并通过一定的句式训练,发挥教材的例子功 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三、课文总结。1 .课件出示:“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中的“这”指的是什么?能不能把它代进句子中去?2 .师生交流,教师小结。课件出示:“美丽的学校、团结的学校、欢乐的学校、祥和的学校”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3 .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样一所美丽、团结、欢乐、祥和的大青树下的小学吗?你愿意赞美它吗?那就让我们带着 赞美之情来读这句话吧!4 .假如你是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你会对这样的学校产生怎样的情感?(自豪、骄傲).请自豪地读这句话!请骄傲地读这句话!5 .请同学们带着赞美,带着自豪,带着骄傲,美美地把课题再读一遍。设计意图:在充分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读出这种感 情。四、联系生活,迁移运用。大青树下的小学是美丽的,是热闹的。我们的学校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用上“这是一所 的小学。”的句式说说自己的学校。课件出示教室里、操场上、花坛边、图书室里、教学楼前、大树下等几个场景,请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场景说一说。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在感悟了文中小学的特点后,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学校,再次运用“这是一所的小学。 的句式进行规范的表达,让学生的学习从学过走向学会。五、拓展延伸。同学们,你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自己喜欢的各民族的一些资料,准备参加班级将要开展的“五十六个民族, 五十六枝花”的民族文化展览活动。设计意图:从课堂飞向课外,利用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高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体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成功之处: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们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来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保持学生们的注意力, 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我侧重了教学中的“教”,相对忽略了学生们的“学”,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相对不足。教学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 生的学。